7.1 力
一、单选题
1.在发生力的作用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可以没有物体,既没有施力物体也没有受力物体
B.只要有受力物体就行,可以没有施力物体
C.只要存在施力物体就行,有没有受力物体没关系
D.一定既有受力物体也有施力物体,离开物体就谈不上力的作用,就没有力了
2.关于力的三要素,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要两个力作用在同一个点,产生的效果就相同
B.只要力的三要素中两个相同,那么这两个力作用效果就相同
C.只要两个力的大小、方向相同,且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则产生的效果就相同
D.如果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同的力作用在物体上的同一点,产生的效果就相同
3.以下是体育运动中的几种现象:①篮球撞击在篮板上被弹回;②守门员抓住飞来的球;③跳水运动员压弯跳板;④射箭比赛运动员拉开弓。这些现象中物体因为受力而改变运动状态的是(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力是物体对物体作用,所以( )
A.施力物体必然不是受力物体
B.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间一定有力的作用
C.有力的作用时两个物体可以不直接接触
D.个别物体只受力而不施力
5.在航空领域常常发生小鸟撞毁飞机事件,下列关于小鸟和飞机相撞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小鸟受到的力大 B.主动撞击的一方产生的力大
C.飞机受到的力大 D.小鸟和飞机的受力一样大
6.如图所示实例中,主要说明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是( )
A.铅球沿曲线 B.气球被压扁
C. 弹簧被拉长 D. 跳高时撑杆
7.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划船时,使船前进的力的施力物体是船桨
B.茶杯对桌面的压力是由于桌面发生形变而产生的
C.把鸡蛋往碗沿上一磕,鸡蛋就破了,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推门时离门轴越近,用力越大,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方向有关
8.如图所示,使一薄钢条的下端固定,现今分别用大小不同的力去推它,使其发生如图所示的形变,如果F1=F3=F4>F2,那么,能说明力的作用效果跟力的方向有关的图是( )
A.图a和图c B.图b 和图d C.图a和图b D.图 a和图d
9.下列因素不会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是( )
A.力的方向 B.力的大小 C.力的作用点 D.力的单位
10.小明发现用力推桌上的矿泉水瓶的下部,水瓶会沿桌面滑动,而用大小相同的力向同一方向推水瓶的上部,则水瓶会翻倒,这说明了下列哪个因素影响了力的作用效果( )
A.力的大小 B.力的方向 C.力的作用点 D.受力面积
二、填空题
11.从物理学的角度说“一个巴掌拍不响”,是因为力是________的作用,发生力的作用时至少要___________个物体。
12.踢足球时脚感到疼,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_______的。
13.在跳板跳水的运动中,运动员对跳板向下施力的同时、也受到跳板向上的作用力。但两个力的作用效果是不同的,前者主要是使跳板___________;另外发现运动员站在跳板的不同位置,跳板的弯曲程度不同,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___________有关。
14.用扇子扇风,施力物体是______,受力物是______。
15.如图甲所示,运动员拉弓射箭的过程中弦被手拉弯同时弦也勒疼了手,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______的:松手后箭飞出,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______。如图乙所示,手对弹簧的作用力大小相等,说明了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 ______有关。
三、作图题
16.如图中,请画出车受到水平推力F的示意图。
17.如图所示,用100N的拉力拉着重为300N的匀质实心方木匀速前行,请画出木箱受到的拉力示意图。
四、实验题
18.在探究力的作用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的课题中,小明和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如图甲所示,将一钢尺的下端固定不动,用力F1去推动钢尺上的a点处,观察钢尺的变化
②如图乙所示,保持钢尺的下端固定不动,用力F1去推动钢尺上的b点处,观察钢尺的变化。
③如图丙所示,保持钢尺的下端固定不动,改变力的方向,用力F1去推动钢尺上的a点处,观察钢尺的变化。
④如图丁所示,保持钢尺的下端固定不动,用更大的力F2去推动钢尺上的a点处,观察钢尺的变化。
(1)实验中,用力推钢尺,钢尺发生弯曲,说明___________。
(2)由甲、乙两次实验可知,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___________有关。
(3)由甲、丙两次实验可知,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___________有关。
(4)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次实验可知,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
(5)此次探究活动中用到的方法是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D
2.D
3.A
4.C
5.D
6.A
7.C
8.A
9.D
10.C
11.物体对物体 两
12.相互
13.发生形变 作用点
14.扇子 空气
15.相互 运动状态 方向
16.
17.
18.力能够改变物体的形状 作用点 方向 甲 丁 控制变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