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古诗词诵读《锦瑟》课件(3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古诗词诵读《锦瑟》课件(3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09 08:32: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5张PPT)
锦瑟



【学习目标】
1、了解李商隐的有关生平和创作特色
2、引导把握这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3、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锦瑟》为《李义山诗集》的第一篇。一首《锦瑟》诗,一道千古谜。对于《锦瑟》主题的理解,历来莫衷一是。元好问在《论诗绝句》说:“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诗家总爱西昆好,只恨无人作郑笺!”
①西昆:李商隐去世一百年后,北宋初形成的一个效法李商隐诗歌创作手法的诗歌流派。西昆也特指李商隐。 ②郑笺:指对古籍的注释。
导入
饮冰室文集
义山的《锦瑟》、《碧城》、《圣女祠》等诗,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拆开来一句一句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但我觉得它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得一种新鲜的愉快。须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
—— 梁启超《中国韵文内所表现的情感》
梁 启 超
知人论世
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李商隐是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文采的诗人。其诗风构思新巧,词藻华美,想象丰富,风格婉转缠绵。其诗,或抒发自己政治失意的痛苦,或反映晚唐的政治生活,或托古讽今以咏史,还有一类描写无题诗,伤感情调比较浓重,用典过多,隐晦难解,却最为后代读者所喜爱。
旷世情种李商隐——其人
一、
一、
李商隐的家世,有记载的可以追溯到他的高祖李涉。李涉曾担任过的最高行政职位是美原县令;曾祖李叔恒曾任安阳县尉;祖父李俌,曾任邢州录事参军;父亲李嗣,曾任殿中侍御史,在李商隐出生的时候,李嗣任获嘉县(今河南获嘉县)令。李商隐自称与唐朝的皇族同宗,经考证,确认他是唐代皇族的远房宗室,但是这种血缘关系已经相当遥远了。李商隐数次在诗歌和文章中申明自己的皇族宗室身份,但这并没有给他带来任何实际的利益。在李商隐10岁前后,父亲去世,他和母亲、弟妹们只得回到了河南故乡,生活贫困,要靠亲戚接济。在家中李商隐是长子,因此也就同时背负上了撑持门户的责任。后来,他在文章中提到自己在少年时期曾“佣书贩舂”,即为别人抄书挣钱,贴补家用。
一、
一、
李商隐的启蒙教育可能来自父亲。而对他影响最大的老师,则是一位同族叔父。这位堂叔父终身隐居,在经学、小学、古文、书法方面均有造诣,而且对李商隐非常器重。受他的影响,李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大约在他16岁时,写出了两篇优秀的文章(《才论》、《圣论》,今不存),获得一些士大夫的赞赏。这些士大夫中,就包括时任天平军节度使的令狐楚。
在唐代,缺乏门第背景的知识分子希望在仕途有所发展,主要的入口有两个:科举和幕府。前者被认为是进入官场的资格;后者是官僚培养自己的政治团队,如果表现出色,也往往可以通过这些官僚的举荐成为朝廷正式的官员。李商隐十六岁时,就开始与当地的一些知识分子交往,将作品散发给他们阅读,获得了一定的名气,也因此引起了令狐楚的注意。
从829年(文宗太和三年)令狐楚聘用李商隐作幕僚,837(文宗开成二年)令狐楚去世,李商隐与令狐家族保持了密切关系。有一件事可以表现这种的关系亲密信任程度:令狐楚在病危之际,要求他代为撰写遗表——上呈皇帝的政治遗言。
牛李党争源:唐宪宗元和三年(808)科举考试,应试举子牛僧孺、李宗闵在试卷中严厉地批评了时任宰相的李吉甫,李吉甫便利用权力对进行打压。由此,李吉甫与牛僧孺、李宗闵等人结怨,这笔恩怨后来被李吉甫的儿子李德裕继承了下来。以牛僧孺、李宗闵为领袖的“牛党”和以李德裕为领袖的“李党”在数十年中互相攻讦,争斗不休。
二十六岁时,李商隐在令狐楚父子的支持而中进士,令狐楚父子属于牛党;次年又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府,后娶其女为妻,琴瑟和谐,而王茂元则属李党。当时的牛(僧孺)李(德裕)党争激烈。李商隐此举被视为投靠王茂元,因此被令狐楚之子令狐绹指责为“放利偷合”,此后一生在牛、李两党的倾轧中度过郁郁而不得志,后潦倒终身。
李商隐
李商隐【其情】
李商隐一生短暂坎坷,感情的经历极其复杂。据考证,与李商隐有过感情纠葛且有名有姓的女子大概4人:
1、柳枝——无疾而终的初恋。她是一个洛阳富商的女儿,活泼可爱,开朗大方,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听到李商隐的诗(《燕台诗》),心生爱慕,于是主动与他约会。但李商隐失约了。他后来得知,柳枝被一个有权势的人收为妾。两人再也没有见过面,如果不是李商隐杜撰,这一段没有结果的感情很可能就是他的初恋。
李商隐
李商隐【其情】
2、宋华阳——超越世俗的爱恋。李商隐二十三岁时,太和九年(公元835年)便在玉阳山学道,在灵都观里,邂逅了侍奉公主的宫女、后随公主入道的女子宋华阳,宋年轻美丽,聪慧多情,郎才女貌彼此吸引,双双坠入情网。两个多月后,这段超出常规的爱恋,终因不为礼教和教规所容以致无疾而终,然短暂的欢娱,无望的恋情,却在李商隐的心中留下了永远的伤痛。
据考证怀念那段美好的时光,李商隐写下了系列《无题》诗:
其一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其二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李商隐
李商隐【其情】
3、荷花——青梅竹马的恋人。民间传说李商隐在与王氏结婚前,曾有一小名“荷花”的恋人,两人十分恩爱。在他进京赶考前一月,荷花突然身染重病身故。这段爱情悲剧给李商隐造成很大的打击,以后的诗中他常以荷花为题,可许也就是对荷花姑娘的眷恋。
李商隐
李商隐【其情】
4、王氏夫人——琴瑟和鸣的伴侣。王氏夫人是李党王茂元之女。两人婚后情投意合,在李商隐的诗中,王氏是一位秀丽温和体贴的妻子。在王氏去世后,他写下《房中曲》等悼亡诗篇,情感真挚,语意沉痛。也有猜测,《锦瑟》也是为纪念亡妻而作,以琴弦断裂比喻妻子离世。
【伉俪深情】
有一首写给妻子的绝句一直为后人称道。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翦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其中最著名的,是在他离家赴蜀地宦游途中所作
《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
剑外从军远,无家与寄衣。
散关三尺雪,回梦旧鸳机。
李商隐一生为情所困,也为情所累,却留下了很多哀婉艳丽的诗篇。
此处化用清代诗人赵翼的诗(国家不幸诗家幸,赋到沧桑句便工)形容李商隐比较妥帖:人生不幸诗歌幸,赋到凄凉句便工。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诵读诗歌,初步感知
诵读指导:作此诗时,诗人46岁,被罢盐铁推官后回郑州闲居,不久病故。诗的内容是在回忆往事,情调低沉,诵读时要放慢速度,读出迷惘的感觉。
  锦瑟——一种丝类乐器。《周礼·乐器图》:“雅瑟二十三弦,颂瑟二十五弦,饰以宝玉者曰宝瑟,绘文如锦者曰锦瑟。”“锦瑟”即绘有花纹的瑟。诗题“锦瑟”,并非咏物,不过是按古诗的惯例以篇首二字为题,实际是一首无题诗。
解 题
1)你能从诗中找出表明主要内容的关键词吗?
2)你能从诗中找出表明诗人情感的关键词吗?
文本赏析——请讨论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内容之眼:思华年
情感之眼:惘 然
诗眼
研读课文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锦瑟啊,你没来由地、无缘无故地,为什么竟有五十根弦?你弦弦柱柱所奏出来的悲音,使我不由自主地回忆那逝去的青春年华。
诗人以“锦瑟”喻美好的“华年”,以“思”引发“无端”之问,开门见山,点出因回首青春往事而引发惋惜伤感之情。
比喻、起兴
没有来由的,
无缘无故的
青春年华
研读课文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我曾经像庄周梦醒时明白梦中化蝶一样沉惘,我又像望帝那样,只能把自己的情思托付给杜鹃。
典故
清醒
迷失
伤春之心,比喻对失去了的美好事物的怀念。
庄周梦蝶
从前有一天,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自己非常快乐,悠然自得,不知道自己是庄周。一会儿梦醒了,却是僵卧在床的庄周。不知是庄周做梦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呢?
望帝啼鹃
望帝,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的称号。传说他因水灾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中,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啼声非常悲凄。
思考:此处使用“庄生梦蝶”、“望帝托鹃”的典故有何寓意呢?
①人生虚无,让人琢磨不定,美好的过去与理想已化为虚幻的梦境。我即使死去,也要像望帝那样化为杜鹃啼,唱出自己的情思。
②“庄生梦蝶”包含了诗人对人生迷茫、虚缈的感叹;“杜鹃啼血”包含了诗人对对失去的美好事物沉痛的悲慨。
研读课文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我的眼泪像大海之中明月映照下流泪的遗珠,我的情思像蓝田玉山之上升起的缕缕玉烟,依稀可见。
典故
青绿色的大海
山名,在今陕西蓝田东南,是有名的玉石产地。
鲛人泣珠
《博物志》里有海中鲛人泣泪成珠的故事。
暖玉生烟
传说蓝田美玉深埋地下,不为人所见,但它那温润的精气却能透过泥土,烟雾般升腾到空中。
①“鲛人泣泪”:“沧海、明月、明珠、泪珠”,这一连串的意象,营造了一个难以分辨的、又带有哀婉的意境;“暖玉生烟”:代表了美好的事物不能常在,寄寓了诗人悲伤、嗟悼之情。
②此联用阴阳冷暖的不同境界,展现了诗人高洁的感情、执著的爱慕和无尽的哀思与怅惘。
研读课文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这种悲欢离合的情思怎么可能仅仅化为今天的回忆,其实,它在事情发生之时就让我已经惘然若失了。
追梦醒来,流露出无可奈何的情怀。诗人直截了当地表达了无限的怅惘、苦痛之情。
直抒胸臆
哪能,难道
迷惘,茫然
(首联)锦瑟牵情,惋惜伤感
(颔联)往事如梦,惆怅迷惘
(颈联)对月而泣,悲伤嗟悼
(尾联)追忆此情,无可奈何
内容概要
思想情感
追忆华年的
迷惘、感伤
内容之眼:思华年
情感之眼:惘 然
诗的写作特点:大量用典(往往不用原典的事理,而着眼于从原典中生发诗意的联想,借以传递情绪和感受。 )
全诗小结
本诗运用典故可以收到怎样的效果?
1、在有限的字句中,包含丰富的、多层次的内容。
2、营造了幽深、迷离又凄伤的意境。
主题探究
《锦瑟》是李商隐诗歌中最为难解的一篇,其主旨历来众说纷纭,有悼亡说、恋情说、自伤身世说等。这首诗内容隐晦,意境凄迷,语言华美,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可以说每一联都代表了一种情境,一种心绪,你能试着说说吗?
1、悼亡说
2、感怀身世说
3、政治寄托说
4、咏锦瑟说
对《锦瑟》的几种解释
诗人一生经历,有难言之痛,至苦之情,郁结中怀,发为诗句,往复低回。诗人追忆了自已的青春年华,伤感自已不幸的遭遇,寄托了悲慨、愤懑的心情。
1、悼亡说
朱彝尊曰:此悼亡诗也。意亡者喜弹此,故睹物思人,因托物起兴也。瑟本二十五弦,弦断而为五十弦矣,故曰“无端”也,取断弦之意也。“一弦一柱”而接“思华年”,二十五岁而殁也。蝴蝶、杜鹃言已化去也。“珠有泪”,哭之也,“玉生烟”,已葬也,犹言埋香葬玉也。此情岂待今日追忆乎?是当时生存之日已常忧其至此,而预为之惘然,必其婉弱多病,故云然也。
(《李义山诗集集评》卷二)
对《锦瑟》的几种解释
2、感怀身世说
汪师韩云:锦瑟乃是以古瑟自况。……世所用者,二十五弦之瑟,而此乃五十弦之古制,不为时尚;成此才学,有此文章,即已亦不解其故,故曰“无端”,犹言无谓也。自顾头颅老大,一弦,一柱,盖已半百之年矣。“晓梦”喻少年时事,义山早负才名,登第入仕,都如一梦。“春心”者,壮心也,壮志消歇,如“望帝”之化“杜鹃”,才已成隔世。“珠”、“玉”皆宝货,“珠”在“沧海”,则有遗珠之叹,难见“月”照而“泪”。“生烟”者,“玉”之精气“玉”虽不为人来,而“日”中之精气,自在蓝田。“追忆”谓后世之人追忆也。“可待”者,犹云必传于后无疑也。“当时”指现在言。“惘然”无所适从也。言后世之传,虽可自信,而即今沦落为可叹耳。
——《诗学纂闻》
3、政治寄托说
吴汝沦云:此诗疑为感国祚兴衰而作。五十弦,一弦一柱,则百年矣。盖自安史之乱至义山作诗,时几百年也。梦迷蝴蝶,谓天宝政治昏乱也;望帝春心,谓上皇失势之乱也。沧海明珠,谓利尽南海;蓝玉生烟,谓斯人憔悴也。结言不但后人感吊,即当时识者已有颠覆之忧也。
——《桐城先生评点唐诗鼓吹》
4、咏锦瑟说
(黄)山谷云;“余读此诗,殊不晓其意。后以问东坡,东坡云;‘此出《古今乐志》云锦瑟之为器也,其弦五十,其柱如之,其声也,适、怨、清、和。’案李诗‘庄生晓梦迷蝴蝶’,适也;‘望帝春心托杜鹃”,怨也;‘沧海月明珠有泪’,清也;‘蓝田日暖工生烟’,和也。一篇之中,曲尽其意,史称其瑰迈奇古,信然。”
(《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二十二引《缃素杂记》
随堂测试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1.《锦瑟》中借鲛人泣珠和良玉生烟的典故描写世间风情迷离恍惚、可望而不可即的是:
2.《锦瑟》中曲折表达往事不堪回首,内心惆怅苦痛的是:
3.《锦瑟》借两个古人典故,表达对美好感情的追怀又生出凄凉悲慨的句子是:
马 嵬
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