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过关测试卷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列物质中,属于溶液的是( )
A.牛奶 B.豆浆 C.冰水 D.糖水
2.下列洗涤方法中,利用乳化原理的是( )
A.用食醋除水垢 B.用稀盐酸除铁锈
C.用洗洁精清洗油污 D.用汽油清洗油渍
3.溶液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对溶液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B.溶液中只能有一种溶质
C.溶液中各部分密度不同 D.溶液中各部分性质相同
4.将一瓶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下列方法错误的是()
A.降低温度 B.加入硝酸钾固体 C.恒温蒸发水分 D.升高温度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B.稀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
C.在一定条件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可相互转化
D.在提到某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时,一定要指明温度
6.对“10%的食盐溶液”含义解释错误的是()
A.100g水中溶解了10g食盐
B.100g食盐溶液中溶解有10g食盐
C.将10g食盐溶解于90g水中所得到的溶液
D.将5g食盐溶解于45g水中所得到的溶液
7.木糖醇是一种理想的蔗糖替代品,它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30℃时,木糖醇的溶解度是70g
B.木糖醇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C.50℃时,100g水中加入80g木糖醇,搅拌,可得到饱和溶液
D.70℃时,木糖醇的饱和溶液降温到60℃,不会析出木糖醇晶体
8.下列选项为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的步骤,其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称量(量取)一计算—溶解一转液贴签
B.计算一称量(量取)一溶解一转液贴签
C.计算一 称量(量取)—转液贴签一溶解
D.计算一溶解—称量(量取)一转液贴签
9.现有20℃时A物质的饱和溶液200g,以下各种措施中能够改变A物质溶液中A的质量分数的是( )
A.将溶液的温度升高到50℃
B.保持温度不变,再加入10gA物质
C.保持温度不变,加入20g水
D.保持温度不变,蒸发掉20g水
10.保持温度不变,缓慢蒸发NaCl不饱和溶液(蒸发皿l中始终有溶液),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m%)与时间(t)的关系合理的是( )
11.如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20℃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4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C.采用降温的方法可以将乙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
D.60℃时,在100g水中加入100g甲,充分溶解后溶液质量为200g
12.向100g10%的NaOH溶液中加入I2.5 gNaOH固体,完全溶解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
A.12.5% B.20.0% C.22.5% D.25%
13.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除使用托(带砝码)和药匙外,还需要用到下列仪器中的( )
A.玻璃棒 B.烧杯 C.100mL 量筒 D.胶头滴管
14.已知浓硫酸的密度比稀硫酸的密度大。质量分数分别为90%和10%的两种硫酸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
A.大于50% B.小于50%
C.等于50% D.无法确定
15.实验室要配制50g10%的氯化钠溶液,其中操作方法不正确的是(水的密度为1g/mL)( )
A.计算所需氯化钠的质量为5g,水的体积为45mL
B.在托盘天平左盘加5g砝码,然后在右盘添加氯化钠至天平平衡,再将氯化钠倒入烧杯中
C.用50mL量筒量取45mL水,倒入上述烧杯中
D.用玻璃棒搅拌,使氯化钠完全溶解
二、填空题(26分)
16.(8分)碘是紫黑色晶体,可以溶解在汽油中,形成紫色溶液。
(1)碘的汽油溶液中,溶质是 ,溶剂是
(2)甲、乙、丙三个同学分别画出如图所示的示意图,表示溶液中碘分子的分布(汽油分子没有画出)。
①如果乙同学的示意图符合事实,应该观察到的现象是
②根据你在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 的示意图符合事实。
17.(6分)下表列出了NH4CI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1)由表可推出NH4CI的溶解度的变化规律是
(2)在20℃时,100g水中加入50gNH4CI形成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将其温度升高至60℃时,该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18.(6分)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
(1)t1℃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
(2)t2℃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 (填“相同”或“不同”)。
(3)我国有些地区有一种说法:“冬天捞碱,夏天晒盐”。这里的碱是指Na2CO3盐是指NaCl,图中 (填“A”或“B”)的溶解度曲线与Na2CO3的溶解度曲线相似。
19.(6分)过氧乙酸是一种常用的消毒剂。现有一种过氧乙酸溶液,其溶质质量分数为15%,请填空:
(1)100g该溶液中含溶质 g
(2)向100g该溶液中加入200g水,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3)将100g该溶液与100g5%的过氧乙酸溶液混合,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三、实验题(24分)
20.(12分)学习了溶液的概念后,老师的提问及同学的回答如图所示:
(1)以上三位同学中能够正确描述溶液特征的是 同学。老师接着问:“你们还想知道什么?”
王华回答:“不溶于水的物质能溶于其他溶剂吗?”
李佳回答:“影响物质在水中溶解能力的因素有哪些?”
(2)如果用实验回答王华的问题,则应该选择的溶质和溶剂分别是:
(3)针对李佳的问题,老师引导同学们进行了一系列探究,包括绘制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表列出了从探究实验中获取的部分数据,李佳根据下表中的数据绘制了一条如图所示的溶解度曲线,它是 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21.(12分)下图是小明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2%的NaC1溶液的有关实验操作示意图。
(1)配制过程中使用的三种玻璃仪器分别是 、 、量筒。
(2)请你指出图中一处错误操作,并分析该操作可能造成的后果。
(3)图②、图③表示的操作步骤分别是
(4)配制时需称量氯化钠 g,如果氯化钠中含有少量不溶的杂质,溶质的质量分数会 (填“偏大”或“偏小”):量取水最好选择 的量筒(填序号①10mL②50mL③100mL)。(水的密度为1g/mL)
四、计算题(20分)
22.(12分)6.5g锌和150g稀H2S04恰好完全反应,求:
(1)稀H2S04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3.(8分)过氧化氢溶液长期保存会自然分解,使得溶质质量分数减小。小军从家中拿来一瓶久置的医用过氧化氢溶液,和同学们一起测定溶质质量分数。他们取出该溶液51g,加入适量二氧化锰,生成氧气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1)完全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氧气质量 g
(2)计算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