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谷一中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除了生成新物质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B.放热反应不需要加热就可以发生
C.反应条件是加热的反应不一定都是吸热反应
D.化学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取决于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和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
2.由右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C和B+C→A两个反应吸收或放出的能量不等
B.A→B+C,ΔH<0
C.A具有的焓高于B和C具有的焓总和
D.A→B+C ΔH>0,则B+C→A ΔH<0
3.已知:①2C(s)+O2(g)===2CO(g) ΔH1
②2CO(g)+O2(g)===2CO2(g) ΔH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碳的燃烧热ΔH为0.5ΔH1 kJ/mol B.②能表示CO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
C.碳的燃烧热ΔH=0.5(ΔH1+ΔH2) D.碳的燃烧热小于CO的燃烧热
4.下列热化学方程式能表示可燃物的燃烧热的是( )
A.H2(g)+Cl2(g)===2HCl(g) ΔH=-184.6 kJ·mol-1
B.CH4(g)+2O2(g)===CO2(g)+2H2O(g) ΔH=-802.3 kJ·mol-1
C.2H2(g)+O2(g)===2H2O(l) ΔH=-571.6 kJ·mol-1
D.CO(g)+O2(g)===CO2(g) ΔH=-283 kJ·mol-1
5.“活化分子”是衡量化学反应速率快慢的重要依据,下列对“活化分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使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百分数大大增加
B. 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可使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增多,反应速率加快
C. 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通过压缩容器增大压强,可使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增多,反应速率加快
D. 活化分子之间的碰撞一定是有效碰撞
6.有以下两个反应:C+CO22CO;(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反应速率为v1),
N2+3H22NH3;(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速率为v2),当温度升高时,v1和 v2的变化情况为( )
A.同时增大 B.同时减小 C.增大,减小 D.减小,增大
7.对已达化学平衡的下列反应 2X(g)+Y(g)2Z(g)减小压强时,对反应产生的影响是 ( )
A.逆反应速率增大,正反应速率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逆反应速率减小,正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8.右图曲线a表示放热反应
X(g) + Y(g) Z(g) + M(g) + N(s)进行过程中X的转化率随时间变化的关系。若要改变起始条件,使反应过程按b曲线进行,可采取的措施是( )
A.升高温度 B.加大X的投入量
C.加催化剂 D.增大体积
9.下列能用勒沙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A.Fe(SCN)3溶液中加入固体KSCN后颜色变深
B.棕红色NO2减压后颜色先变深后变浅(已知: 2NO2 (g) N2O4 (g))
C.SO2催化氧化成SO3的反应,往往需要使用催化剂
D.H2、I2、HI平衡混和气加压后颜色变深
10.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X2(g)+Y2(g) 2Z(g),已知X2、Y2、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0.1mol/L、0.3mol/L、0.2mol/L,在一定条件下,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有可能是( )
A. Z为0.3mol/L B. Y2为0.4mol/L
C. X2为0.2mol/L D. Z为0.4mol/L
11.反应4A(g)+5B(g) 4C(g)+6D(g) △H =-Q,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单位时间里生成n mol C,同时生成1.5n mol D
B. 若升高温度最终能生成更多的C和D
C. 单位时间里有4n mol A消耗,同时有5n mol B生成
D. 容器里A、B、C、D的浓度比是4:5:4:6
12.下列溶液一定呈中性的是( )
A.pH=7的溶液
B.c(H+)=c(OH-)的溶液
C.由强酸、强碱等物质的量反应得到的溶液
D.非电解质溶于水得到的溶液
13.用已知浓度的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时,下列实验操作会引起测量结果偏高的是( )
①用天平称量NaOH固体,将小烧杯放在右盘,砝码放在左盘,并移动游码,使之平衡 ②配制烧碱溶液时,将称量后的NaOH固体溶于水,立即移入容量瓶,将洗涤烧杯的液体注入容量瓶后,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③中和滴定时,锥形瓶内有少量水 ④酸式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后,未用标准液洗 ⑤读取滴定管终点读数时,仰视刻度线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14.室温下向10mL pH=3的醋酸溶液中加入水稀释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中导电能力增强 B.溶液中c(H+)/c(CH3COOH)增大
C.醋酸的电离程度增大,c(H+)亦增大 D.电离平衡左移
15. 下列操作中,能使电离平衡H2OH++OH-,向右移动且溶液呈酸性的是( )
A.向水中加入NaHSO4溶液 B.向水中加入Al2(SO4)3固体
C.向水中加入Na2CO3溶液 D.将水加热到100℃,使pH=6
1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pH=2与pH=1的硝酸中c(H+)之比为1:10
B. Na2CO3溶液中c(Na+)与c(CO32-)之比为2:1
C. 0.2 mol?L-1与0.1mol/L醋酸中c (H+)之比为2:1
D. NO2溶于水时,被氧化的n(NO2)与被还原的n(NO2)之比为3:1
17. 下列关于冰熔化为水的过程判断正确的是( )
A. △H>0,△S<0 B. △H<0,△S>0
C. △H>0,△S>0 D. △H<0,△S<0
18、为了避免电解液中CuSO4因水解发生沉淀,正确的操作方法是 ( )
A.稀释 B.加稀硫酸 C.加NaOH溶液 D.加热
19. 某温度下,在固定容积的容器中,可逆反应A(g)+3B(g) 2C(g)达到平衡,此时测得n(A)∶n(B)∶n(C)=2∶2∶1。若保持温度不变,以n(A)∶n(B)∶n(C)=2∶2∶1的比例向该容器中再充入A、B和C,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刚充入时反应速率υ正减少,υ逆增大
B. 平衡不发生移动
C. 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 物质C的质量分数增大
20.常温下,向0.1 mol/L的硫酸溶液中逐滴加入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氢氧化钡溶液,生成沉淀的量与加入氢氧化钡溶液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a、b、c、d分别表示实验时不同阶段的溶液,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溶液的pH:a<b<c<d
B.溶液的导电能力:a>b>d>c
C.a、b溶液呈酸性
D.c、d溶液呈碱性
二.非选择题
21.实验室利用如图装置进行中和热的测定,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中有两处未画出,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
(2)在操作正确的前提下,提高中和热测定准确性的关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用0.5 mol/L的盐酸与NaOH固体进行实验,则实验中测得的“中和热”数值将________(填“偏大”、“偏小”、“不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14分)某同学用中和滴定法测定某烧碱的纯度,实验过程如下:
(1)配制待测液
称取4.1 g固体烧碱样品(杂质不与酸反应)配制成250 mL溶液,需要的主要仪器有
托盘天平、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有无量筒均可)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滴定 ①用____________量取10.00 mL待测液.
②向锥形瓶中加入几滴酚酞,用0.201 0 mol·L-1的标准盐酸滴定待测烧碱溶液,边滴边摇动锥形瓶,眼睛注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停止滴定.
(3)数据处理
实验次序编号
盐酸溶液体积V/mL
氢氧化钠溶液体积V/mL
1
19.90
10.00
2
20.10
10.00
3
22.00
10.00
4
20.00
10.00
根据上述各数据,选取合适的三组,计算待测烧碱溶液的浓度为________________,烧碱的纯度为________.
23.(10分) 接触法制硫酸工艺中,其主反应在450℃并有催化剂存在下进行:
2SO2(g)+O2 2SO3(g) △H=-190 kJ/mol
在一个固定容积为5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0.20 mol SO2和0.10mol O2,半分钟后达到平衡,测得容器中含SO3 0.18mol。
(1)该反应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为 。
(2)上述平衡转化率为 。
(3)若起始充入0.10 mol SO2、0.05mol O2、 mol SO3,达到平衡后,容器中的SO3 仍为0.18mol。
(4)若继续通入0.20mol SO2和0.10mol O2,再次达到平衡后, n(SO3)取值范围是 。
(5)若上述反应在恒压下进行,达到平衡时,平衡转化率将 (填“增大”“减小”“不变”)。
24.(8分)下表是不同温度下水的离子积常数:
温度/℃
25
t1
t2
水的离子积常数
1×10-14
KW
1×10-12
试回答以下问题:
(1)若25℃<t1<t2,则KW__________1×10-14(填“>”、“<”或“=”)。
(2)t1 ℃下,欲使1mL pH=1的稀盐酸变为pH=3稀盐酸,大约需加水 毫升。
(3) t2 ℃下,pH=2的稀硫酸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氢离子的c(H+)约为 。
(4)25℃将pH=13的氢氧化钠溶液V1 L与pH=1的稀盐酸V2 L混合(设混合后溶液的体积为:V1+V2),所得混合溶液的pH=2,则V1 : V2=__________。
25. 常温下有浓度均为0.5 mol/L的四种溶液:
①Na2CO3溶液 ②NaHCO3溶液 ③HCl溶液 ④氨水
(1)上述溶液中,可发生水解的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
(2)上述溶液中,既能与氢氧化钠反应,又能和硫酸反应的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O离子的可以不用考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向④中加入少量氯化铵固体,此时c(NH)/c(OH-)的值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若将③和④的溶液混合后溶液恰好呈中性,则混合前③的体积________④的体积(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此时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
(5)取10 mL溶液③,加水稀释到500 mL,则此时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________。
26. (1)炭在火炉中燃烧很旺时,在往炉膛底内的热炭上喷洒少量水的瞬间,炉子内火会更旺,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
(2)如果烧去同量的炭,喷洒过水的和没有喷洒过水的炭相比较,它们放出的总热量____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欲使炉内的炭燃烧更充分,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
A.向炉内喷吹空气 B.把块状煤碾碎
C.使用H2O作催化剂 D.提高炉膛内的温度
参考答案
1-----20 (50分每题2.5分) BDCDD ACCAA CBBBB ACBDD
22.(8分)
(1)250 mL容量瓶(1分) (2)①碱式滴定管(1分)
②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 (1分)
溶液中红色褪去(或红色变为无色)并且半分钟内不复原(1分)
(3)0.4020 mol·L-1 (2分) 98.05%(2分)
23.(10分)(1)
24. (8分)(1)>
(2)99
(3)1×10-10mol/L
(4)9:11
25:(12分)(1)①② (2)c(Na+)>c(HCO)>c(OH-)>c(H+)>c(CO)
(3)增大
(4)小于 c(NH)=c(Cl-)>c(H+)=c(OH-)
(5)10-12 mol/L
26:(7分)(1)炭与水反应生成CO和H2,燃烧更快火焰更旺(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