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5张PPT。
伯
牙
绝
弦朗读课文,注意停顿 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
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
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
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
/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
/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
终身/不复鼓。解 题伯牙绝弦:绝,断绝。伯牙因为子期死了,就把琴摔碎,再也不弹琴了。比喻知己丧亡后,弃绝某种专长爱
好,表示悼念。“伯牙绝弦”是什么意思?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翻译课文结合课文下的注释,翻译课文。
两人一组互相翻译给对方听。找出你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向老师请教。翻译课文一人翻译一句:先把句子朗读一遍,然
后解释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最后翻译
整个句子。课文中有哪些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善”:善于,擅长。
伯牙擅长弹琴,子期擅长于倾听。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善哉”:太好了。善:表示赞叹。
“若”:好像。
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高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你弹得太好了!简直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心里想到流水,钟子期(如痴如醉,击节称快):“妙极了!这琴声宛如奔腾不息的江河(从我心中流过)!”
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
“所念”:所想到的。
“得”:懂得。
不管伯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准确地道出他的心意。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 鼓。
“谓”:觉得,认为。
“知音”: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
“破琴”:把琴摔碎。
“复”:再,重新。子期死后,伯牙(悲痛欲绝),觉得世界上再也找不到(比钟子期更了解他的)知音了,于是,他把心爱的琴摔碎,终身不再弹琴。
反复朗读,思考问题1、文中哪些地方可以体现钟子期是伯牙的知音?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换位体验: 如果你是子期,伯牙志在高山,志在流水,透过伯牙的琴声,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于是你怎么赞叹?除了峨峨泰山、洋洋江河,他的琴声还
会表现哪些动人的情景?你会怎么赞叹?
伯牙鼓琴,志在 ,钟子期曰:“善哉, 兮/若/ !”
伯牙鼓琴,志在 ,钟子期曰:“善哉, 兮/若/ !”
清风
徐徐 清风 2、伯牙是一个技艺高超的音乐家,生活中应该不缺少别人的赞美,但他因为钟子期的死而“绝弦”了,你怎样看待他的举动?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钟子期死了,伯牙再也没有了知音,再也 没有 人能真正欣赏自己的音乐,理解自己的感受,所以他决定“绝弦”。同时他的举动 也 是 对知音的悼念。“世再无知音” 伯牙绝的仅仅是弦吗?他在断绝琴弦的同时也断绝了什么? 明代小说家冯梦龙在《警世通言》这本书中,用生动的笔触描述了这个动人的故事。在子期墓前,伯牙曾写下了一首短歌,来追悼自己的知音钟子期。 忆昔去年春,江边曾会君。今日重来访,不见知音人。但见一抔土,惨然伤我心!伤心复 伤心,不忍泪珠纷。来欢去何苦,江畔起愁云。此曲终兮不复 弹,三尺瑶琴为君死!古今交友的名言名句有 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君子之交淡如水
莫逆之交;管(仲)鲍(叔牙)之交
患难之交;刎颈之交;忘年之交
士为知己者死
酒逢知己千杯少。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