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异的琥珀

文档属性

名称 奇异的琥珀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语文S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11-26 13:54: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奇异的琥珀》教学设计
——韶关市始兴县莫晓芳
[设计理念]
《奇异的琥珀》是一篇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的说明文。主要写的是根据一块包裹着一只苍蝇和一只蜘蛛的奇异的琥珀,推测出琥珀是怎样形成,怎样被发现的,以及这块琥珀的科学价值。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课堂的舞台上主角将不再是教师,而是学生 。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帮助者和引导者。本教学设计正是本着这一点,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重在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教学目标:
1、学会“琥、珀、脂、黏、稠”,5个会认字和“琥、珀、脂、渗、裹、澎、湃、黏、稠、详”,10个会写字,掌握“琥珀、松脂、包裹、渗出、澎湃、黏稠、详细”等词语。
2、了解课文中这块琥珀的奇异之处及琥珀的形成过程;体会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的表达效果。
3、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
从人们推测的故事中,了解这块奇异的琥珀形成的过程。
教学难点:
明白人们是根据什么推测的,以及琥珀形成的必要条件,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教学过程:
一、缘题质疑,激发兴趣。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奇异的琥珀》这篇课文。(只板书“琥珀”二字)你们知道琥珀是什么吗?谁能讲讲有关琥珀的知识?
琥珀:是古代松柏脂的化石;淡黄色、褐色或红褐色的固体,很脆,燃烧时有香气,摩擦生电,可做琥珀酸和各种漆,也可入药,或做装饰品。(多媒体课件出示一般的琥珀图片)
[设计意图:一是为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二是为学生提供知识储备,给下一步的缘题质疑作铺垫。]
2、接着在琥珀之前板书“奇异的”,把课题补充完整,再问: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学生回答预设:
1、想知道琥珀的奇异之处在哪里?
2、想知道这块琥珀是怎样形成的?
3、想知道这块琥珀是怎么被发现的?
(学生或者还会提出其他的问题,学生质疑受阻时可提示引导。)
3、对能抓住课文重点的问题,或闪现学生智慧火花的问题加以肯定,并给予鼓励。
[设计意图: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阅读者从审题入手,提出问题,对阅读过程的展开与深入有重要的引导作用。这里着意培养学生缘题质疑的能力 。]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生字,理解新词。
(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正音:“珀”字读“pò”,不要读“bó”;“脂”读“zhī”,不要读“zhǐ”;“湃”读“pài”,不要读“bài”。
﹡易写错的字:“澎”字中间部分的“士”不要写成“土”;“湃”字中的“拜”字左边不要多一横,右边不要少一横;“黏”字左边笔画较复杂,左半部不要丢掉中间的一撇一点,不要把下面写成“水”。
﹡理解生字词:
奇异:奇特;惊异。
约摸:摸,读轻声“mo”。大概,估计。
松脂:松树干上渗出的胶状液体,主要由松香和松节油组成。
拂拭:掸掉或擦去。
前俯后仰:形容身体前后晃动。俯,头向下;仰,脸向上。
化石: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的跟石头一样的东西。研究化石可以了解生物的演化并能帮助确定地层的年代。
澎湃:形容波涛互相撞击。
黏稠:象胶水那样又黏又浓的样子。
推测: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2、想一想:课文写了哪几部分内容?
课文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12自然段)写这块奇异的琥珀的形成过程。
第二部分(第13——17自然段)写这块琥珀被发现。
第三部分(第18自然段)写这块琥珀的样子和价值。
3、和同桌交流自己获取的信息。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重在检测自学成果,帮助解决疑难。因为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释词和概括能力,所以这一部分内容的学习放在预习阶段完成,这样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自由读书,释疑解惑。
1、师:现在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看看文中的琥珀它有什么奇异之处?这奇异的琥珀是怎样形成的?它又是怎么被发现的?
2、学生自由读书,勾画,交流。
3、全班交流,师生互动。
问题一、文中的琥珀有什么奇异之处?
(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图片和文字: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躺着。我们可以看见它们身上的每一根毫毛。还可以想象它们当时在粘稠的松脂里怎样挣扎,因为它们的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
(1)交流奇异之处。
“两个小东西”:苍蝇和蜘蛛,是一对天敌,同处一室,实属不易;
“仍旧好好地躺着”,“身上的每一根毫毛”,“腿的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完好无损,清晰可见,就象昨天刚发生的事情一样,不得不为之惊叹。
(2)指导朗读。(读出惊异之意)
(3)过渡:在惊叹之余,相信同学们一定会有这样的一个疑问:这块琥珀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哪位同学愿意为大家解疑?
问题二:这块奇异的琥珀是怎样形成的?
(1)交流简单的形成过程:
一大滴松脂从树上滴落下来→把苍蝇和蜘蛛一齐包在里头→松脂继续滴下来,积成一个松脂球(多媒体课件动画演示松脂球形成的过程)→淹没在泥沙下,变成了化石(多媒体课件动画演示地壳变化的过程)
(相机板书:形成过程、滴、包、积、变)
(2)引导学生找出相关的描写读一读,体会文中生动、形象的词语和句子。
①故事中对小苍蝇和蜘蛛的描写。
②对天气、松树、松脂的描写。
③对海和时间的描写。
问题三:这块琥珀是怎么被发现的?
一个小孩,渔民的儿子赤着脚走在沙滩上踩到了,然后挖出来。(引导突出琥珀被发现的巧合。)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本环节着力落实这一点。]
四、深入读文,探讨研究。
1、师:其实我们刚才学习的琥珀形成的情形都是科学家推测出来的。你认为这样推测合理吗?
2、师:那同学们知道“推测”的意思吗?(推测是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追问:科学家知道的是什么?不知道的又是什么?
(知道自己已有的知识、琥珀的样子和发现琥珀的过程。不知道它是怎么形成的。)
3、出示琥珀图片和第13—18自然段的内容,让学生看图读文。
4、师:请同学们根据这些已知的内容,从科学家想象的那部分内容中,四人小组讨论:琥珀形成有哪些必要条件?
(1)学生读课文、勾画、摘录、小组讨论交流。
(2)全班交流,师生、生生互动。
自然环境:夏天正午阳光强烈树林中高大的老松树渗出厚厚的松脂,松脂不断地往下滴。
主人公苍蝇:一心一意打扮自己心情愉悦。
蜘蛛:一心一意寻找美食神情专注。
恰当的时机:刚好。
地壳变化:淹埋。
时间漫长:几千年,又是几千年(约莫一万年)。
(全班交流时如有遗漏,教师可适当作必要的启发、引导、补充。相机板书:必要条件、夏天炎热、渗出松脂、苍蝇、蜘蛛、继续滴、埋、地壳变化、漫长岁月)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主要是引导学生探究琥珀形成的条件,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主动交流获取各种信息,使每个学生都有表达自我,展示自我的机会,体念成功的快乐。同时也增强了集体精神和合作意识。]
五、总结课文,深化主题。
师总结:我们学习了《奇异的琥珀》这篇说明文之后,了解到这块琥珀的形成充满了巧合和机遇,就是它的发现竟然也是一个巧合。这块集巧合于一身的琥珀真是块奇异的琥珀。
[设计意图:对全文作一个总结,再一次感受琥珀的奇异,也是下一环节的一个过渡。]
六、课堂练笔,拓展延伸。
同学们,老师这儿也有一块奇异的琥珀,它也包含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多媒体课件出示图片:一块“螳螂捕蝉”的琥珀)请同学们也来当一回科学家,推测推测它的形成过程,然后把自己的推测写下来。
[设计意图:透过小练笔引导学生自觉地将本文学习的写作方法和生动形象的描写语言,运用到类似的语言实践情境中,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和写作经验。]
七、作业布置。
1、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2、修改、整理课堂练笔。
板书设计:
奇异的琥珀
形成过程: 滴 → 包 → 积 → 变
↑ 刚↓好 ↑ ↑
必要条件 : 夏天炎热 苍蝇 继续滴 埋
渗出松脂 蜘蛛 地壳变化
漫长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