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溶解度课后练习—2021_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9.2溶解度课后练习—2021_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2-10 11:54: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9.2溶解度
一、选择题(共16题)
1.根据下列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是
编号 A B C D
实验 装置
实验 目的 区分硬水和软水 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 探究燃烧条件之一需要可燃物 比较Zn和Fe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A.A B.B C.C D.D
2.以下关于溶液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溶液中可以含有几种溶质 B.稀溶液也可能是饱和溶液
C.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D.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物质了
3.在温度不变化的条件下,将一瓶饱和食盐水蒸发掉少量水,有晶体从溶液中析出,则剩余液体( )
A.为饱和溶液 B.为不饱和溶液 C.溶质的溶解度变小 D.无法判断
4.如图所示,将饱和硫酸铜溶液滴在凹穴玻片上,一段时间后观察是否有晶体析出。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所用的饱和硫酸铜溶液最好是常温下的溶液
B.观察是否有晶体析出,可以用显微镜
C.实验主要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析出晶体
D.滴到玻片上的溶液,一般需要10滴左右
5.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冷却或加入硝酸钾固体都能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达到饱和
B.氨水是氨气的水溶液,根据气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贮存时要阴凉密封
C.在相同温度下,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
D.氯化钠在20℃时的溶解度是36g,该温度时,100g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含有氯化钠36g
6.KNO3和NH4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由图获得的信息中,不正确的是
A.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t1℃时,NH4Cl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2:5
C.t2℃时,KNO3饱和溶液比NH4Cl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
D.t1℃时,KNO3溶解度大于NH4Cl溶解度
7.有3g 白色粉末,溶于10g 热水中冷至室温析出2g 晶体,将析出的2g 晶体再溶于10g热水中,冷至室温则析出1.5g晶体.可知此白色粉末是(  )
A.纯净物 B.混合物 C.化合物 D.不能确定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植物油与水混合,得到的是溶液
B.打开啤酒瓶盖有气泡冒出,是因为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少而减小
C.洗洁精用于洗涤餐具,是因为洗洁精能溶解餐具上的油污
D.配制溶液时,搅拌可以增大溶质的溶解度
9.溴酸银(AgBrO3)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升高温度溴酸银的溶解度增大
B.40 ℃时溴酸银易溶于水
C.90 ℃时溴酸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小于1.3%
D.溴酸银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从溶液中析出
10.X,Y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种物质的溶解度X > Y
B.t2℃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X > Y
C.将t2℃时X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溶质质量不变
D.将t1℃时Y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溶质的质量分数增大
11.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30℃时,20g水中溶解5g甲物质得到饱和溶液
B.甲、乙两种固体物质都属于可溶物质
C.加热可将饱和的甲物质溶液变为不饱和的
D.乙物质中含有少量甲物质时,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乙
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相同质量的同一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所含的溶质多
B.在一定温度下,M物质的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
C.某一时刻,某盛放NaCl溶液的烧杯中有部分NaCl晶体,则此溶液一定是该温度下的NaCl的饱和溶液
D.有时某一物质的溶液是稀溶液,同时也可能是饱和溶液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元素周期表中可以获取元素名称、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等信息
B.升高温度或增大压强均可以加大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
C.将200g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稀释到5%,需要加水100g
D.硝酸铵溶解于水,溶液温度降低,说明该物质溶解时只有扩散吸热过程
14.下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t2℃时,b点表示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
C.t1℃时,甲、乙两种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D.要使甲物质从溶液中析出,只能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
15.已知KNO3在t1℃、t2℃时的溶解度分别为60克和90克。如图所示,在甲、乙、丙、丁四个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分别放入KNO3固体,充分溶解。下列关于甲、乙、丙、丁所得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质量:m乙=m丙<m甲<m丁
B.甲、乙、丙、丁中均为饱和溶液
C.将甲升温至t2℃,杯中溶液质量增加
D.将丁降温至t1℃,杯中没有固体析出
16.下列能反映相关实验过程中量的变化的图象是
A.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B.等质量镁、锌分别和足量的稀盐酸反应
C.向含少量Cu粉的铁粉中滴加稀盐酸至过量
D.某温度时,向一定量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少量氧化钙,再恢复到原温度
二、综合题(共6题)
17.下表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部分溶解度(单位:g/100g水),请回答。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甲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乙 20.9 31.6 45.8 63.9 85.5 110.0
丙 0.182 0.165 0.160 0.141 x 0.121
(1)1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_____g/100g水。
(2)三种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是_____;
(3)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与其溶解度(20℃)的关系示意图如下,则丙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是_____;
(4)30℃时,乙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_____;(列式即可,不要求计算)
(5)5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
(6)向不同温度的100g水中分别放入等质量的乙物质,保持温度不变,溶解情况如图所示。相关分析正确的是_____;
a.溶液温度:Ⅰ>Ⅱ>Ⅲ>Ⅳ
b.溶液质量:Ⅰ=Ⅱ>Ⅲ>Ⅳ
c.溶液Ⅰ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d.使Ⅳ中的固体恰好全部溶解,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7)气体的溶解度也有一定的变化规律,不同温度下,氧气的溶解度随压强变化如下图所示,图中t2对应温度为30℃,则t1对应的温度_____。
A小于30℃ B等于30℃ C大于30℃ D无法确定
(8)t℃时,某物质(固体)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是 n:m,则在 t℃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_____。
18.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某些常见气体所使用的一些装置和仪器。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证明二氧化碳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实验小组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完全反应后从残余物中提纯KCl,进行以下操作:
(提示:MnO2不溶于水,含钾化合物均可溶于水)
操作X的名称是________,在实验室中进行该操作时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玻璃棒、烧杯、________,在该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
19.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生产生活中离不开水。
(1)某自来水生产的一般过程如下图所示:
①明矾是一种常用的混凝剂,其作用是_______。
②氯气可用作自来水的消毒剂,实验室制取氯气的化学方程式为:MnO2+4HCl(浓)MnCl2+Cl2↑+2X,X的化学式为_______。
③该生产过程_______(填“能”或“不能”)将硬水转化成软水。
(2)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
①40℃时,100g水最多能溶解_______g甲。
②20℃时,将20g乙加到50g水中,充分溶解,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只列式,不计算)。
③若甲中混有少量的乙,欲提纯甲,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填“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
20.化学通常是从宏观、微观两个方面来研究物质。
(1)下图是几种粒子结构示意图和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
A、a、b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都是稳定结构
B、氯化钠是由c、d两种粒子构成的离子化合物
C、e的结构示意图中x=8,且该元素位于第四周期
D、氟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9.00,且氟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电子
(2)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该反应中共有四种原子 B、A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
C、这四种物质中有两种是氧化物 D、该反应中B和C的质量比为12∶7
(3)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________)
A、t1℃时,a、c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相等
B、t2℃时,把50g a放入50g水中能得到a的饱和溶液,其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1:3
C、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c=a
D、将c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可采用升温的方法
(4)在和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无气体产生,则滤渣中一定含有的金属是_______。
21.(1)济南市政府近年来逐步加大对黄河两岸生产、生活燃料结构的调整,以新能源代替传统能源。例如:提高居民家中天然气的使用率,改善家居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天然气是洁净环保的优质能源,其主要成分是甲烷(化学式是CH4)。
①写出天然气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
②天然气属于清洁能源,其理由是_____。
(2)工业上采用氨碱法生产纯碱(Na2CO3),主要流程如图1在①~③三个过程中,发生分解反应的是_____(填序号)。
(3)侯氏制碱法以食盐为主要原料制取纯碱,制得的纯碱中常含有少量氯化钠、Na2C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在t1℃时,Na2CO3的溶解度是_____。
②t2℃时,NaCl的溶解度_____Na2CO3的溶解度(填“大于”“等于”“小于”之一)
③要从海水中提取NaCl,应采用的方法是_____(填“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
④若把10g的Na2CO3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t1℃的Na2CO3溶液的质量是_____g。
22.(1)在H、C、O、Na、Fe、Cl几种元素中,选择适当元素组成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在下面相应横线上.
①遇到干旱时节,可用于人工降雨的干冰___;
②厨房中常备,可用作调味剂的是____;
③天然气的主要成分_____;
④可用来冶炼铁的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
(2)学好化学,必须要熟悉物质的组成与分类.图中“”和“”分别表示质子数不同的两种原子,则下列图中表示化合物的是______.(填字母)
(3)随着日本福岛核电站放射性碘泄漏,碘这种元素被人们所关注.图1是元素周期表中提供的碘元素的部分信息及碘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由此可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填字母)
A.碘原子的核电荷数为53
B.碘原子核外有五个电子层,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C.碘属于非金属元素
D.碘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6.9
(4)甲、乙两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可能有多个选项)
A.随着温度的升高,甲的溶解度增大,乙的溶解度减小
B.t1℃时,30g甲加入到50g水中最多可得80g溶液
C.t2℃,等质量的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时,所得溶液质量的大小关系为:甲<乙
D.t2℃,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时,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甲>乙.
参考答案
1.A
【详解】
A、通常用肥皂水来鉴别硬水和软水,肥皂水在硬水中易起浮渣,在软水中泡沫较多,符合题意;
B、溶质种类不同,溶剂种类也不同,不符合控制变量法,无法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不符合题意;
C、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达到着火点,铜片上的白磷燃烧,水底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无法探究燃烧条件之一需要可燃物,不符合题意;
D、所用盐酸的浓度不同,无法比较锌、铁的金属活动性,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D
【详解】
A. 溶液中可以含有几种溶质,正确;
B. 稀溶液也可能是饱和溶液,正确;
C. 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正确;
D. 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该物质,但可以溶解其它的物质,错误。
故选D。
3.A
【详解】
A、在温度不变化的条件下,将一瓶饱和食盐水蒸发掉少量水,有晶体从溶液中析出,则剩余液体为饱和溶液。故A正确;
B、由上述分析可知,剩余液体为饱和溶液。故B不正确;
C、一定温度下,蒸发某溶液至有少量晶体析出时,由于温度不变,因此溶质的溶解度不变。故C不正确;
D、剩余液体为饱和溶液,能判断。故D不正确。
故选:A。
4.B
【详解】
A、由于硫酸铜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为了使硫酸铜晶体析出,实验时所用的饱和硫酸铜溶液最好是较高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故A错误;
B、观察是否有晶体析出,可以用显微镜,故B正确;
C、实验主要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析出晶体,故C错误;
D、为了使实验的效果更好,滴到玻片上的溶液,一般需要1滴左右,故D错误。
故选:B。
5.D
【详解】
A、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故冷却或加入硝酸钾固体都能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达到饱和,不符合题意;
B、氨水易挥发,且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故氨水贮存时要阴凉密封,不符合题意;
C、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而不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添加溶质,故在相同温度下,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不符合题意;
D、氯化钠在20℃时的溶解度是36g,该温度时,100g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含有氯化钠:,符合题意。
故选D。
6.B
【详解】
A、根据图象可以看出,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正确;
B、t1℃时,NH4Cl的溶解度为40g,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40g:140g=2:7,故错误;
C、t2℃时,KNO3的溶解度大于NH4Cl的溶解度,故KNO3饱和溶液比NH4Cl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故正确;
D、t1℃时,KNO3溶解度大于NH4Cl溶解度,故正确。
故选B。
7.B
【详解】
有3g白色粉末,完全溶于10g热水中,冷却至室温时析出2g固体说明常温下,10g水至少可溶白色固体(3g﹣2g)=1g;将这2g固体在溶于10g热水中,冷去至室温时析出1.5g固体此时,常温下,10g水可溶(2g﹣1.5g)=0.5g,没到1g,因此至少有1.5g是不可溶的,所以该物质是由可溶和不可溶的两种不同物质混合而成的;可见此白色粉末是混合物。故选B。
8.B
【详解】
A、植物油不溶于水,故不能混合得到溶液,错误;
B、打开啤酒瓶盖有气泡冒出,是因为气体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减少而减小,正确;
C、洗洁精具有乳化功能,可以清洗油污,不是溶解功能,错误;
D、配制溶液时,搅拌可以加快溶解速度,不能增大溶质的溶解度,错误。故选B。
9.B
【详解】
A、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升高温度溴酸银的溶解度增大,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40℃时溴酸银的溶解度只有0.3g,属于微溶物质,故B错误,符合题意;
C、90℃时溴酸银的溶解度为1.3g,即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溴酸银1.3g,故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小于1.3%,,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溴酸银的溶解度随温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故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从溶液中析出,故D正确。故选B。
10.B
【详解】
A、在比较物质的溶解度时,需要选定温度,故A错误;B、t2℃时,X物质的溶解度大于Y物质的溶解度,所以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X>Y,故B正确;C、将t2℃时X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溶解度减小,析出晶体,溶质质量减小,故C错误;D、将t1℃时Y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不会析出晶体,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D错误。故选B。
11.C
【详解】
A、3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30g,即100 g水中最多溶解30g甲物质,20 g水中最多溶解6g甲物质,所以30℃时,20g水中溶解5g甲物质不能得到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B、20℃时,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都大于10g,因此两种物质都属于易溶物质,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C、甲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因此加热可将饱和的甲物质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正确;
D、甲乙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乙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乙物质中含有少量甲物质时,可以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乙,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C。
12.D
【详解】
A、没有指明在相同的温度下,所含溶质无法比较,故A不正确;
B、在一定温度下,M物质的饱和溶液,不能继续溶解M物质,并不能确定其他物质能否溶解,故B不正确;
C、“某一时刻”,某盛放NaCl溶液的烧杯中有部分NaCl晶体,但并没有说NaCl晶体的质量不再减少,故C不正确;
D、溶液的浓、稀与溶液的饱和、不饱和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认识溶液的,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故D正确。故选D。
13.A
【解析】
A.从元素周期表中可以获取元素名称、原子序数、相对原子质量等信息,正确
B、当压强一定时,气体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故错误
C、将200g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稀释到5%,需要加水200g×10%5%-200 g="200" g,故错误
D、,任何物质溶解于水都要发生溶质的扩散过程和水合过程.扩散过程要吸收热量,水合过程要放出热量.硝酸铵溶于水温度降低,是因为硝酸铵扩散过程吸收的热量大于水合过程放出的热量,并不是只发生溶质的扩散过程
故选A
14.D
【详解】
A、由溶解度曲线可知,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正确;B、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b点位于甲物质溶解度曲线的下方,故t2℃时,b点表示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正确;C、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故t1℃时,甲、乙两种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正确;D、结晶的方法很多.甲从溶液中析出可以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也可以用蒸发结晶的方法等,错误。故选D。
15.C
【详解】
A、在甲、乙、丙、丁四个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分别放入KNO3固体,充分溶解,分别最多能溶解60g、60g、90g、90g,则甲乙丙溶解的溶质的质量相等,丁溶解的最多,故溶液质量:m乙=m丙=m甲<m丁,故选项说法错误。
B、由A选项的分析,甲、乙、丁均为饱和溶液,丙为不饱和溶液,故选项说法错误。
C、将甲升温至t2℃,硝酸钾能继续溶解,杯中溶液质量增加,故选项说法正确。
D、将丁降温至t1℃,杯中有固体析出,会析出90g﹣60g=30g晶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16.D
【详解】
A.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后氧化铁失去氧,则固体的质量应减少,故A错误;B.镁的活动性比锌强,反应速率快,反应时间短;等质量镁、锌分别和足量等质量分数的盐酸反应,镁生成氢气的质量比锌多,故B错误;C.向含少量Cu粉的铁粉中滴加稀盐酸时,立即产生氢气,最后气体的量为一定值,而图象中的起点不是零,故C错误;D.因为开始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所以溶剂质量减少,对于饱和氢氧化钙溶液来说,溶剂减少就会析出溶质,所以溶质减少,由于生石灰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时放出热量,在反应过程中温度升高,溶解度减小,但冷却后温度降低,溶解度又增大了,又溶解了一部分,温度不变后溶质也不变了,故D正确;答案为D。
17.35.8 乙 微溶于水 ×100% 乙、甲、丙 bd A
【详解】
①从表中数据可知10℃时,甲的溶解度是35.8g/100g水;
②从表中数据可知乙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
③丙物质在20℃时,溶解度为0.165g,属于微溶于水;
④30℃时,乙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的质量为45.8g,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100%;
⑤从表中数据可知50℃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分别为:37g、85g、0.141g与0.121之间,故50℃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依次为乙、甲、丙;
⑥乙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a、由于Ⅰ、Ⅱ的溶液均无固体,无法判断其温度情况,故a错误;
b、100g水中分别放入等质量的乙物质,由于Ⅰ、Ⅱ中均无固体,溶液的质量相同,Ⅲ中固体小于Ⅳ,所以溶液的质量Ⅲ>Ⅳ,所以溶液质量:Ⅰ=Ⅱ>Ⅲ>Ⅳ,故b正确;
c、由于不知道加入乙物质的质量,无法判断溶液是否饱和,故c错误;
d、使Ⅳ中的固体全部溶解,温度不变,加入适量水,恰好达到饱和时,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d正确;
答案选bd;
(7)不同温度下,氧气的溶解度随压强变化如图所示,图中t2对应的温度为30℃,则t1对应的温度小于30℃;
(8)根据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饱和溶液中,设该物质的溶解度为S,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是 n:m,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等于溶解度与(100+溶解度)的比值,则,解得S=。
18.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器瓶口,木条熄灭,证明集满。 过滤 漏斗 引流
【详解】
(1)实验室常用大理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产物是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二氧化碳具有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的性质,常用燃着的小木条检验二氧化碳气体是否收集满,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器瓶口,木条熄灭,证明集满;
(2)操作X实验固液分离,是过滤,过滤需要用到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漏斗,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防止液体洒出。
19.吸附悬浮于水中的杂质,使之从水中沉降出来 H2O 不能 63.9 降温结晶
【详解】
(1)①明矾是一种常用的混凝剂,明矾溶于水生成的胶状物具有吸附性,可以吸附悬浮于水中的杂质,使之从水中沉降出来。
②化学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反应物中有1个锰原子,2个氧原子,4个氢原子,4个氯原子,生成物中有4个氯原子,1个锰原子,所以X是H2O。
③硬水中含有较多钙镁离子,该生产过程不能减少水中钙、镁化合物的含量,不能将硬水转化为软水,自来水到每家每户后,可用煮沸的方法将硬水转化为软水。
(2)①40℃时,甲的溶解度为63.9g,故100g水最多能溶解63.9g甲。
②20℃时,乙的溶解度为36g,即100g水最多能溶解36g乙,50g水最多能溶解18g乙,故将20g乙加到50g水中,充分溶解,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③甲、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但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更大,若甲中混有少量的乙,欲提纯甲,可采用的方法是降温结晶。
20.C D B Ag
【详解】
(1)A、a的质子数为11,核外电子数为10,是钠离子,钠离子是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形成的;b的质子数为17,核外电子数为18,是氯离子,氯离子是氯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形成的,两者都是相对稳定结构,但化学性质不相似,选项说法错误;
B、c的质子数为11,核外电子数为11,是钠原子,d的质子数为17,核外电子数为17,是氯原子,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离子化合物,选项说法错误;
C、e的结构示意图中x=8;e的质子数为20,核外电子数为18,是钙原子失去两个电子形成的钙离子,说明钙原子核外有四个电子层,说明该元素位于第四周期,选项说法正确;
D、由元素周期表的信息可知,元素名称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氟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9.00,氟是非金属元素,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2)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3+3O22N2+6H2O;
A、由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中共有三种原子,选项说法错误;
B、A为氨气,氨气中氢元素化合价为+1价,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氮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选项说法错误;
C、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由化学方程式可知,氨气中不含有氧元素,氧气、氮气都是单质,所以都不是氧化物,只有水是氧化物,选项说法错误;
D、反应中B和C的质量比为(3×32):( 2×28)=12:7,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3)A、由于溶液的质量未知,t1℃时,a、c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一定相等,选项说法错误;
B、t2℃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50g,50g水中最多溶解25ga物质,所得溶液中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25g:( 25g+50g)=1:3,选项说法正确;
C、a、b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c的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t2℃时溶解度关系为a>b>c,t1℃时,溶解度关系为b>c=a;将t2℃时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a、b析出晶体得到的是饱和溶液,此温度下a的溶解度小于b,故b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a,而c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溶液组成不变,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由图可知,c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还是最小,所以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b>a>c,选项说法错误;
D、c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将c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可采用降温的方法,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4)由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可知,铁>铜>银,向硝酸铜、硝酸银的混合液中加入铁粉,铁先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银,若铁粉有剩余,铁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亚铁和铜;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所得滤渣中滴加稀硫酸,没有气泡产生,说明铁粉无剩余,可判断所加入的铁粉一定与硝酸银反应,是否与硝酸铜发生反应因不能确定铁粉的量而无法判断,因此滤渣中一定含有的金属为银,可能含有铜,故填:Ag(或银)。
21.CH4+2O2CO2+2H2O 燃烧生成的是二氧化碳和水,对环境无污染 ③ 18g 小于 蒸发结晶 59
【详解】
(1)①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2O2CO2+2H2O;故填:CH4+2O2CO2+2H2O;②甲烷燃烧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对环境无污染;故填:燃烧生成的是二氧化碳和水,对环境无污染;
(2)在① ③三个过程中,①、②反应物不是一种,不是分解反应,③中发生的反应是:2NaHCO3Na2CO3+H2O+CO2↑,分解反应的特点是‘一变多’,所以发生分解反应的是③;故填:③;
(3)①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可知,在t1℃时,Na2CO3的溶解度是18g;故填:18g;②t2℃时,NaCl的溶解度小于Na2CO3的溶解度;故填:小于;③结晶有降温结晶和蒸发结晶两种方法,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的适合蒸发结晶,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的适合降温结晶,NaCl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所以要从海水中提取NaCl,应采用的方法是蒸发结晶;故填:蒸发结晶;④t1℃时,碳酸钠的溶解度是18g,即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18g碳酸钠,所以把10g的Na2CO3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t1℃的Na2CO3溶液的质量是:50g+9g=59g;故填:59。
22.CO2 NaCl CH4 Fe2O3 A B ACD
【解析】
试题分析:(1)①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其化学式是CO2;
②厨房中常备,可用作调味剂的是氯化钠,其化学式是NaCl;
③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其化学式为CH4;
④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其化学式是Fe2O3;
故答案为(1)①CO2;②NaCl;③CH4;④Fe2O3;
(2)A、图中四个分子构成相同,为同种物质的分子,该图所示物质为纯净物;每个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为化合物的分子;故A图所示物质为化合物;故A正确;
B、图中四个分子构成相同,为同种物质的分子,图所示物质为纯净物;而每个分子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单质分子,则该图所示物质为单质;故B不正确;
C、图中四种分子其中有两个分子构成相同,而其余两个分子构成不同,图中共有三种分子,图所示物质为混合物;故C不正确;
D、图中四个分子为两种构成不同的分子,为两种物质的分子,图示物质为化合物的混合物;故D不正确;
故选A;
(3)A、由元素周期表中提供的碘元素的部分信息及碘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碘的原子序数是53,因此核电荷数是53,故说法正确;
B、由碘原子的结构示意图,碘原子核外有五个电子层,最外层有7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故说法错误;
C、由汉语名称“碘”,可知其为非金属元素,故说法正确;
D、由元素周期表中提供的碘元素的部分信息及碘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碘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6.9,故说法正确.
故选B;
(4)A、根据甲、乙两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可知,随着温度的升高,甲的溶解度增大,乙的溶解度减小,说法正确;
B、根据甲、乙两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可知,t1℃时,甲的溶解度是20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20g甲,因此30g甲加入到50g水中最多溶解10g,可得60g溶液,故说法错误;
C、降低温度甲的溶解度减小析出晶体,乙的溶解度增大,不会析出晶体,所以t2℃时等质量的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时,所得溶液质量的大小关系为:甲<乙,说法正确;
D、t2℃时,将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甲大于乙,所以该温度下甲乙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也是甲大于乙;降低温度甲的溶解度减小析出晶体,溶质质量分数减小,乙的溶解度增大,但不会析出晶体所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降温到t1℃甲仍是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100%;温度从t2℃降温到t1℃时乙不饱和,溶质质量分数小于×100%,t1℃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所以得出该温度时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甲大于乙,故说法正确.
故选A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