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化学肥料课后练习—2021_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word版 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11.2化学肥料课后练习—2021_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下册(word版 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2-10 14:54: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1.2化学肥料
一、选择题(共16题)
1.下列实验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氯化钠固体溶于水溶液温度降低
B.将少量二氧化锰放入水中,固体溶解
C.将少量高锰酸钾溶于水中,所得溶液呈紫红色
D.将尿素[CO(NH2)2]与熟石灰混合研磨,闻到氨味
2.下列关于化肥和农药的说法错误的是
A.农药本身有毒,应该禁止施用
B.化肥对提高农作物产量有重要作用
C.尿素()是一种氮肥
D.目前施用农药仍是最重要的作物保护手段
3.化肥为保证粮食丰产起了重要作用。下列化肥属于磷肥的是
A.碳酸氢铵(NH4HCO3 ) B.硫酸钾(K2SO4)
C.硝酸钾(KNO3) D.磷酸二氢钙[Ca(H2PO4)2]
4.下列有关化学知识应用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于杀灭新冠病毒的 84 消毒液有效成分是 NaClO,其中 Cl 元素的化合价表示为:
B.清华大学发现有效抑制新冠病毒复制的抑制剂 C25H40O8,其碳、氢、氧元素质量比为:25:40:8
C.化肥 NH4H2PO4 与草木灰混合使用效果更好
D.用于减轻被蚊虫叮咬引起痛痒的氨水 NH3·H2O 属于碱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空塑料瓶,小卵石、石英沙、活性炭、蓬松棉等制作简易净水器
B.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碳酸钾属于复合肥料
C.用点燃木条的方法检查液化石油气罐是否漏气
D.氯化钠能去除油污,可作厨房炉具的清洁剂
6.下列做法,不会造成环境污染的是
A.用氢气作气体燃料 B.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江河
C.汽车尾气任意排放 D.大量使用农药防治虫害
7.王大爷家里种的麦子有部分倒伏了,伴有叶色枯黄。你认为可使用下列化肥中的
A.尿素 B.过磷酸钙 C.碳酸钾 D.硝酸钾
8.下列归类正确的是 ( )
选 项 归 类 物质或现象
A 常见氮肥 尿素、硝酸铵、碳酸钾
B 化石燃料 煤、石油、氢气
C 常见的碱 烧碱、纯碱、熟石灰
D 常见营养物质 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
A.A B.B C.C D.D
9.下列有关酸、碱、盐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B.烧碱、火碱、苛性钠都是氢氧化钠
C.氢氧化钙常用来改良酸性土壤
D.使用氯化铵作氮肥时,常与呈碱性的草木灰混合使用,同时补充氮元素和钾元素
10.合成尿素[化学式为CO(NH2)2]的流程(部分产物已略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煤与氧气反应放出热量
B.分离空气属于物理变化
C.尿素属于氮肥
D.NH3与CO2反应生成尿素的过程属于化合反应
11.绿色生活,造福你我。下列做法不值得提倡的是
A.大力开发煤和石油,充分利用能源 B.减少含酸废水排放量,加强水质检测
C.使用不含铅的汽油,减少空气污染 D.合理施用农药和化肥,提高作物产量
12.下列关于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以及用途的总结中,正确的是
A.H2O2,KMnO4,KClO3均由氧气组成,都属于氧化物
B.铁原子(Fe)和铁离子(Fe3+)含有的质子数相同,都属于铁元素
C.H2、CH4、CO2、O2都具有可燃性,都可用作日常生活中的燃料
D.HNO3、NH4Cl,(NH4)2SO4都含有NH4+,都能和烧碱反应生成氨气和水
13.下列实验现象和对应的结论描述都正确的是(  )
A.某固态化肥与熟石灰混合研磨后产生氨味﹣﹣该化肥一定是铵态氮肥
B.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该溶液一定是碱溶液
C.把燃着的木条伸入某无色气体中,木条熄灭﹣﹣该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D.向某固体上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该固体一定是碳酸盐
14.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CaCl2溶液中的少量盐酸 加入过量碳酸钙充分反应后过滤
B 除去CO2中少量的CO 点燃
C 鉴别固体(NH)2SO4和K2SO4 分别取样,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D 除去氯化钠中少量氯化钙、氯化镁 用饱和氯化钠溶液浸洗、过滤、干燥
A.A B.B C.C D.D
15.我市的“江永三香”享誉海内外.某果农发现所种的香柚树出现生长迟缓、叶色淡黄的现象,经农技员诊断必须追加相应的复合肥料,你认为应选用(  )
A.NH4H2PO4 B.NH4HCO3 C.KCl D.CO(NH2)2
16.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自身健康与生存环境,下列做法合理可行的是
A.食用适量海带,以预防缺碘性疾病
B.用甲醛溶液浸泡海产品,以延长保鲜时间
C.将废旧电池深埋处理,以减少水土污染
D.将废弃塑料焚烧处理,以减少“白色污染”
二、综合题(共6题)
17.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人类对粮食的需求量不断增大。俗话说,“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请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农作物生长过程中,需求量最大的三种营养元素是__(填元素名称)。
(2)某农民准备配制一种复合肥50 kg,该复合肥中含NH4Cl、NH4H2PO4和K2SO4的质量比为1:2:2,则需要NH4H2PO4的质量为__kg,该复合肥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
(3)请写出鉴别NH4Cl和K2SO4这两种化学肥料的操作方法及实验现象:______。
18.空气中氮气的含量最多,氮气在一定条件下可与某些物质发生反应。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是以空气和其他必要的原料合成氮肥(NH4HCO3)的流程,步骤①____(填“是”或“不是”)分解反应,将燃着的木条置于盛满液态空气的烧杯口,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填字母)
a.燃烧着的木条火焰熄灭 b.燃烧得更旺 c.无明显变化
(2)用“”表示氮原子,“”表示氧原子。
①用“”可表示的微粒是____(填化学符号)。
②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分子数目比。若空气中其它成分忽略不计,图3可表示空气微观模型的是____(填字母)。
(3)图2是化肥NH4HCO3上的标签,从标签上看碳酸氢铵具有的化学性质是____(填字母)。
a.易溶于水 b.有挥发性 c.受热易分解
(4)这种化肥是纯净物吗?含氮量是否达到16%?
(资料)碱石灰能够吸收水和CO2,但是不吸收NH3,NH3极易溶于水。
(性质探究)某同学设计了如下的实验装置:
①用A装置给碳酸氢铵加热,装药品前,必须进行的一步操作是____。
②取适量碳酸氢铵加入试管,连接A、C、D装置,加热,D中的现象是无色酚酞变成____色,仪器E的作用是____。
③连接A、B装置,继续加热,观察到试管口的现象是_____,B中的现象是_____。
④碳酸氢铵在受热时发生的化学符号表达式是____。
(含量分析)
⑤结合标签中的信息,通过计算说明标签上的化肥是____(填“纯净物”或 “混合物”)。
⑥在A中加入20g 这种NH4HCO3化肥样品,加热至固体完全消失。得知:反应中产生NH3的质量为3.4g。(假设NH3中氮元素全部来自于碳酸氢铵,而且杂质中不含氮元素)计算此化肥中碳酸氢铵的质量分数是____。
19.工业上通过如下转化可制得KClO3晶体:
(1)完成I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Cl+3H2ONaClO3+3________↑
(2)II中析出晶体后的母液是的KClO3的___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写出母液中所有溶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下图装轩置(夹持、加热装置已略去)进行实验,②中有现象,但该现象不能作为判断①中发生了化学反应的依据的是___________。
选项 ①中实验 ②中现象
A 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伸入试管内的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B 加热碱式碳酸铜固体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 加热铜丝 伸入水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D 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的混合物 酚酞溶液变红
20.1926年,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先生创立了侯氏制碱法,促进了世界制碱技术的发展,该方法以从海水中提取出来的食盐为主要原料制取纯碱,其生产过程中有下列反应:①;②;
(1)在反应①、②的五种生成物质中,可回收利用当作化学肥料的是_____(填化学式)。
(2)在反应①中先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气,再通入二氧化碳的原因是_____。
(3)向烧杯中加入15g上述纯碱样品,加100g水溶解,制成溶液。向其中逐渐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放出气体的总质量与所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曲线如图所示。
①当盐酸滴加到_____点时,恰好完全反应。(填A、B、C之一)。
②当滴加稀盐酸至图中A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填化学式)。
③试通过化学方程式计算B点时不饱和溶液的质量_____。
21.实验室现有一瓶含少量水的碳酸氢铵样品,为测定其中碳酸氢铵的质量分数,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该装置气密性良好,装置B、C中所装药品均足量,碱石灰是氧化钙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已知: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NH4HCO3NH3↑+H2O↑+CO2↑,NH3能被酸溶液吸收。
部分实验步骤如下:
I.打开弹簧夹,通入段时间的氮气;
II.关闭弹簧夹,给碳酸氢铵样品加热;
Ⅲ.当样品反应完全,……再停止加热,直到玻璃管冷却;
Ⅳ.实验完毕,测得装置B、C中药品的质量分别增加了m1、m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NH4HCO3属于____(选填“氮肥”“磷肥”“钾肥”或“复合肥”);装置B中盛放的液体是_____。
(2)装置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3)步骤Ⅲ中,停止加热前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
(4)该样品中碳酸氢铵的质量分数的表达式为_______(用m1、m2的代数式表示)。
22.空气是一种重要资源
(1)如图1所示装置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用注射器抽取30mL空气,硬质玻璃管的体积为50mL,在硬质玻璃管中放入过量的铜粉,在右侧导管口套上瘪的气球,点燃酒精灯,反复推拉注射器,待反应结束后,冷却值室温.
①实验时,铜粉过量的目的是___________。
②冷却后,理论上注射器内剩余气体的体积约为___________mL。
(2)利用空气制取氮肥(尿素)的流程如图2所示:
①I中参加反应的单质甲为___________,请你写出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煤的主要成分是碳)___________。
②已知常压下,氮气沸点-196℃,氧气沸点-183℃,若将燃着的木条置于盛满液态空气的烧杯口,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详解】
A、氯化钠固体溶于水溶液温度基本不变,故A不正确;
B、二氧化锰不溶于水,将少量二氧化锰放入水中,固体不会溶解,故B不正确;
C、将少量高锰酸钾溶于水中,所得溶液呈紫红色,故C正确;
D、尿素[CO(NH2)2]中不含有铵根离子,将尿素[CO(NH2)2]与熟石灰混合研磨,不会闻到氨味,故D不正确。
故选C。
2.A
【详解】
A、农药本身有毒,应该合理施用;故选项错误,但符合题意;
B、化肥对提高农作物产量有重要作用;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尿素()含有氮元素是一种氮肥;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D、目前施用农药仍是最重要的作物保护手段;故选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D
【详解】
试题分析:化肥属于磷肥的条件是化肥中含有磷元素。故选D.
4.D
【详解】
A、在NaClO中,钠元素的化合价为+1,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设氯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为0,则有,解得X=+1,NaClO中 Cl 元素的化合价为+1,A不正确;
B、在C25H40O8,其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B不正确;
C、化肥 NH4H2PO4含有铵根离子,不能与草木灰混合使用,因为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它呈碱性,会使铵态化肥产生氨气,降低肥效,C不正确;
D、氨水是氨气的水溶液,主要成分是NH3·H2O,水溶液能电离出氢氧根离子,具有碱的通性,属于碱,D正确。故选D。
5.A
【详解】
A、用空塑料瓶,小卵石、石英沙、活性炭、蓬松棉等可以制作简易净水器,正确。
B、碳酸钾只含有氮磷钾中的钾元素,是钾肥。错误。
C、用点燃木条的方法检查液化石油气罐是否漏气容易引起爆炸,错误。
D、氯化钠不能去除油污。错误。
故选A。
6.A
【详解】
试题分析: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江河,会导致水被污染;汽车尾气任意排放会导致污染空气;大量使用农药防治虫害导致空气、土壤、水的污染。
7.D
【解析】
麦子有部分倒伏了,说明需要施用抗倒伏的化肥,钾肥能使农作物抗倒伏、抗病虫害.
故选D.
8.D
【详解】
A、尿素、硝酸铵属于氮肥,碳酸钾属于钾肥,故A错误;
B、煤、石油、天然气属于三大化石燃料,氢气属于新能源,故B错误;
C、烧碱是氢氧化钠、熟石灰是氢氧化钙,都属于碱,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故C错误;
D、糖类、油脂、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和水属于六大营养物质,纤维素属于糖类,故D正确。
故选D。
9.D
【详解】
A、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可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不符合题意;
B、烧碱、火碱、苛性钠都是氢氧化钠的俗称,不符合题意;
C、氢氧化钙显碱性,能与酸性物质反应,可用来改良酸性土壤,不符合题意;
D、氯化铵属于铵态氮肥,能与碱性物质反应生成氨气,降低肥效,故使用氯化铵作氮肥时,不能与呈碱性的草木灰混合使用,符合题意。
故选D。
10.D
【详解】
A.煤与氧气发生的是氧化反应,氧化反应都放热,故正确;
B.分离空气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故正确;
C.尿素只含有氮、磷、钾中的氮元素,所以尿素是氮肥,故正确;
D.氨气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尿素和水,由于生成物有两种,所以不属于化合反应。故错误。故选D。
11.A
【详解】
A、大力开发煤、石油等资源,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要减少使用化石燃料,开发利用新能源,做法错误;
B、水污染有三大来源:生活污染、农业污染、工业污染,减少含酸废水排放量,加强水质检测可,减少水污染,做法正确;
C、使用无铅汽油可以少空气污染,做法正确;
D、防止水污染,应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做法正确。
故选:A。
12.B
【详解】
A、H2O2、KMnO4、KClO3均含有氧元素,均不含氧气,KMnO4、KClO3均由三种元素组成,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错误;
B、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铁原子(Fe)和铁离子(Fe2+)含有的质子数相同,都属于铁元素,故选项正确;
C、H2、CH4都具有可燃性,都可用作日常生活中的燃料;二氧化碳、氧气不具有可燃性,不能作燃料,故选项错误;
D、NH4Cl、(NH4)2SO4都含有NH4+,都能和烧碱反应生成氨气和水;HNO3中不含铵根离子,不能和烧碱反应生成氨气和水,故选项错误。故选B。
13.A
【详解】
A.某固态化肥与熟石灰混合研磨后产生氨味,说明该化肥一定是铵态氮肥,该选项说法正确;
B.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说明该溶液一定显碱性,但是不一定是碱溶液,例如碳酸钠是盐,水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把燃着的木条伸入某无色气体中,木条熄灭,该气体不一定是二氧化碳,例如氮气也能使燃烧的木条熄灭,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向某固体上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该固体不一定是碳酸盐,例如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也能够产生气泡,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A。
14.B
【详解】
A、盐酸能与过量的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再过滤除去过量的碳酸钙,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
B、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
C、固体(NH)2SO4和熟石灰研磨,会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氨气,K2SO4不会,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
D、氯化钠不能再溶解到氯化钠饱和溶液中,而对于氯化钙,氯化镁等杂质还可以再溶解到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浸洗、过滤、干燥可以除去少量氯化钙、氯化镁,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B。
15.A
【解析】
试题分析:A、NH4H2PO4中含有氮元素和磷元素,属于复合肥;
B、NH4HCO3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
C、KCl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
D、CO(NH2)2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
故选A.
16.A
【详解】
试题分析:A、海带中含有人体所需的碘元素,因此为了预防缺碘性疾病,可食用适量海带,故A正确;B、甲醛有毒,能破坏蛋白质的结构,不但对人体有害,而且降低了食品的质量,故B错误;C、将废旧电池深埋,会造成地下水、土壤的污染,故C错误;D、废弃塑料焚烧会产生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严重的污染空气,故D错误。故选A。
17.
(1)氮、磷、钾元素
(2) 20 kg 10.1%
(3)方法一:分别取少量两种化肥,放在铁片上灼烧;若冒烟的是NH4Cl,无此现象的是K2SO4。
方法二:分别取少量两种化肥于两支试管中,然后加入蒸馏水,配成溶液,并分别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的是K2SO4,无此现象的是NH4Cl。
方法三:分别取少量两种化肥于两支试管中,然后加入熟石灰,加热;有刺激性气味气体放出的是NH4Cl,无此现象的是K2SO4。
【分析】
(1)
农作物生长过程中,需求量最大的三种营养元素是氮、磷、钾元素,故填:氮、磷、钾元素;
(2)
需要氯化铵中氮元素的质量为
磷酸二氢铵的质量为
磷酸二氢铵中氮元素的质量为
复合肥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故填:20kg;10.1%
(3)
鉴别NH4Cl和K2SO4,
方法一:分别取少量两种化肥,放在铁片上灼烧;若冒烟的是NH4Cl,无此现象的是K2SO4。
方法二:分别取少量两种化肥于两支试管中,然后加入蒸馏水,配成溶液,并分别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的是K2SO4,无此现象的是NH4Cl。
方法三:分别取少量两种化肥于两支试管中,然后加入熟石灰,加热;有刺激性气味气体放出的是NH4Cl,无此现象的是K2SO4。
18.不是 a N2 C c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红 防倒吸 产生小水珠 石灰水变浑浊 NH4HCO3 NH3+ H2O+ CO2 混合物 79%
【详解】
(1)步骤①是分离液态空气得到各种物质,属于物理变化,不是分解反应,故填不是。
(2)将燃着的木条置于盛满液态空气的烧杯口,液态空气迅速气化,从周围吸收热量,降低温度,温度低于木条的着火点,燃着的木条熄灭,故选a。
(3)用“ ”表示氮原子,用“”可表示的微粒是一个由两个氮原子构成的氮分子,符号为N2,故填N2。
(4)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分子数目比。空气中氮气与氧气的体积比约为4:1,所以空气中氮气与氧气的分子个数比也为4:1,故选C。
(5)a.易溶于水属于物理性质,选项错误;b.挥发性属于物理性质,选项错误;c.受热易分解属于化学性质,选项正确,故选c。
(6)做有气体生成的实验时,在加药品以前,应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故填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7)氨气溶于水后溶液显碱性,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成红色,故填红。
(8)仪器E能够防止液体沿导管进入前面的装置,故填放倒吸。
(9)碳酸氢铵受热生成水蒸气,水蒸气运动到试管口处遇冷成为小水珠,故填产生小水珠。
(10)碳酸氢铵受热生成的二氧化碳能使B中石灰水变浑浊,故填石灰水变浑浊。
(11)碳酸氢铵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氨气、水和二氧化碳,故符号表达式写为:NH4HCO3 NH3+ H2O+ CO2。
(12)纯净碳酸氢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100%≈17.7%
17.7%>16%,说明该化肥中除碳酸氢铵外,还有其它物质,属于混合物,故填混合物。
(13)解:设纯净碳酸氢铵的质量为x
79:17 = x:3.4g
X = 15.8g
化肥中碳酸氢铵的质量分数是 ×100%=79%
答:化肥中碳酸氢铵的质量分数是79%。
19.H2 饱和 KClO3、NaCl、NaClO3、KCl C
【详解】
(1)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反应前:Na:1,Cl:1,H:6,O:3,反应后Na:1,Cl:1,H:0,O:3,还有一种生成物的化学式前有化学计量数3,故它的化学式为H2;
(2)有晶体析出即不能继续溶解该物质的溶液,那么属于保护溶液;根据反应流程可知母液中的溶质有KClO3,未反应的NaCl、NaClO3、KCl;
(3)A中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说明生成了氧气;B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了二氧化碳;C中加热铜丝试管口产生气泡是由于温度升高空气膨胀;D中无色酚酞变色,说明生成氨气,氨气与水反应生成氨水,氨水呈碱性。故选C。
20.NH4Cl 氨气的水溶液呈碱性,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呈酸性,二者易发生中和反应(或其他合理答案) B Na2CO3、NaCl 210.6g
【详解】
(1)在反应①、②的五种生成物质中,NH4Cl中含有氮元素,所以NH4Cl属于化学肥料中的氮肥;故填:NH4Cl;
(2)在反应①中先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气,再通入二氧化碳的原因是氨气极易溶于水而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氨气的水溶液呈碱性,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呈酸性,二者易发生中和反应,增大溶液浓度(或其他合理答案);故填:氨气的水溶液呈碱性,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呈酸性,二者易发生中和反应(或其他合理答案);
(3)
①由于Na2CO3+2HCl=2NaCl+H2O+CO2↑,观察图像当B点时,气体质量不再改变,恰好完全反应;故填:B;
②当滴加稀盐酸至图中A点时,碳酸钠还未反应完,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Na2CO3、NaCl;故填:Na2CO3、NaCl;当B点时,恰好完全反应,
③解:设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x
x=4.4g,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为
答:所得不饱和溶液的质量为210.6g。
21.氮肥 浓硫酸(浓H2SO4) CO2+2NaOH=Na2CO3+H2O 打开弹簧夹通氮气 或
【详解】
(1)根据碳酸氢铵含有氮元素解答;根据NH3能被酸溶液吸收及浓硫酸有吸水性解答;(2)根据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解答;(3)根据必须将反应生成的气体全部通入到B、C装置且防止干扰实验解答;(4)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解答。(1)NH4HCO3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装置B中盛放的液体是浓硫酸(浓H2SO4);(2)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3)步骤Ⅲ中,停止加热前应进行的操作是打开弹簧夹通氮气;(4)设样品中碳酸氢铵的质量为x。
NH4HCO3NH3↑+H2O↑+CO2↑
79 44
x m2
x=
样品中碳酸氢铵的质量分数为×100%=×100%或%。
22.
(1) 使装置中的氧气完全反应 14
(2) 氢气H2 木条熄灭
【解析】
(1)
①铜和氧气加热生成氧化铜,则实验时,铜粉过量的目的是使装置中的氧气完全反应。
②过量的铜粉加热消耗氧气的体积为,则冷却后,理论上注射器内剩余气体的体积约为。
(2)
①I是氮气和氢气加压,500℃生成氨气,则参加反应的单质甲为氢气,Ⅲ中反应是氧气和碳点燃生成二氧化碳,则化学方程式为。
②常压下,氮气沸点-196℃,氧气沸点-183℃,若将燃着的木条置于盛满液态空气的烧杯口,氮气先气化,氮气不支持燃烧,不燃烧,则观察到的现象是木条熄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