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的情感世界

文档属性

名称 诗词的情感世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11-26 14:36: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表3-1 主题单元设计模板
主题单元标题
诗词的情感世界
作者姓名
郝晔
所属单位
汶上一中
联系地址
汶上一中
联系电话
13608917481
电子邮箱
wsyzhaoye@163.com
邮政编码
272500
学科领域 (在内打√ 表示主属学科,打+ 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
 音乐
 化学
 信息技术
 劳动与技术
√ 语文
 美术
 生物
 科学
 数学
 外语
 历史
 社区服务
 体育
 物理
 地理
 社会实践
 其他(请列出):
适用年级
高一
所需时间
课内4课时+课外4课时
主题学习概述(简述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这个单元主要指导学生鉴赏中国新诗。选编的4首中国诗歌,大都是广为传诵的名篇佳作。4首诗的主题可以用一个“情”字来贯穿:《沁园春?长沙》中的革命豪情,《雨巷》中对丁香姑娘的朦胧爱情,《再别康桥》中对母校的绵绵别情,《大堰河——我的保姆》中对“母亲”大堰河的赤子之情,阅读时,把握这些贯穿全诗的情感线索,每一首诗的内容和形式就不难理解了。在学习中,我们主要从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诗人的思想生平和诗中运用的表现手法三个方面入手,并通过对诗中意象的分析,去体会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本单元的诗歌,也都是意象运用的成功典范。对它们思想感情的理解,离不开对诗中意象的分析。意象,就是诗歌理论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意象是客观事物在人心灵中的投影,是审美主体眼中的形象或心中的物象。诗歌的情感表态一般都要借助意象。我国古代诗词中经常出现的一些意象如“明月”、“杨柳”、“秋风”、“斜阳”等,其内涵早已超越客观事物本身,而在千百年的文化传承中积淀了强烈的主观感情。读者在作品中一看到这些词语,就会产生丰富的联想,掀起心中情感的波澜。?
主题学习目标(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习诗歌阅读的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搜索网络、查阅图书等学习活动,增强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认识几位作者,品味诗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团队合作学习的自觉意识。
2.以自己的情感体验走进诗人的情感世界,认同诗人的人格魅力,增强民族使命感。
3.发现“诗词”的美学价值,认同诗词创作的“独特美”。
4.感悟“诗词”在人生历程中的特殊意义,养成乐观、豁达、坚毅的人格品质。
对应课标
培养阅读诗词的兴趣,从优秀诗词中汲取思想、感情和艺术营养,丰富、深化对历史、社会和人生的认识,提高文学修养。理解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做出恰当的评价。学习鉴赏诗词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诗词的艺术特性。品味诗词语言,分析诗词主旨。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从课文中选出一两节诗划分节奏,标出韵脚,反复朗读,体会其音乐性,并背诵这两首诗。
《雨巷》是一首含蓄的诗。人们对这首诗中的“姑娘”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姑娘”就是“我”,有人认为“姑娘”相当于“我”心中的理想,还有人认为,“姑娘”就是“姑娘”,没有其他意思。你有什么看法?
《再别康桥》这首诗,让人感到很美,你觉得美在哪里?第一节和最后一节在语意上同中有异,请仔细揣摩其中的意味;这两节在节奏上则完全相同,形成回环往复的结构形式,这样写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丁香花纤小文弱,清香幽雅。古代诗人以此立意,写出不少古今传诵的名作,丁香因此成了古代诗词中人们熟知的意象之一。阅读下面的诗词,说说“丁香”在这里被赋予了什么含义。试依照《雨巷》一诗的情境,展开合理的想像,描述一下你心目中的“丁香一样的姑娘”的形象。?
专题划分
一、《沁园春?长沙》中的革命豪情、《雨巷》中对丁香姑娘的朦胧爱情
二、《再别康桥》中对母校的绵绵别情、《大堰河——我的保姆》中对“母亲”大堰河的赤子之情
专题一
《沁园人?长沙》中的革命豪情、《雨巷》中对丁香姑娘的朦胧爱情
所需课时
课内2课时+课外2课时
专题一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学习两首词,理解作者的人生观,体会作者写作时的心情。初步理解词的写作方法。背诵全文并分析主旨。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初步感受诗歌,明确这首词的写作背景,感受毛泽东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
2.通过诵读,培养学生对诗的感悟力和理解力,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
3.反复诵读,抓住关键词语,鉴赏《雨巷》中描绘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4、了解词的相关常识。了解诗歌意象的象征意义及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本专题问题设计
回忆初中诗词学习的经历
熟读诗歌,力求背诵
了解两位作者的人生经历
学习诗歌的写作方法并鉴赏两首词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投影设备 网络 课件
常规资源
中学语文教材 课文录音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诗歌相关资料
学习活动设计(针对该专题所选择的活动形式及过程)
第一课时
1.自由交流:谈自己学习诗歌的经历,说出当时的情感体验
2.讨论:分析诗歌的内容及情感
3.试着用书面文字描写一段印象深刻体验,要求情感真实,有生动的心理活动描写
4.小组推荐:投影交流,总结大家共同使用的词语或环境特征。
第二课时
1.研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2.语言品味
3. 评价诗人
4.根据你对作者的认识,写一份500字左右的体会。
教学评价
1.主动交流,大胆表现自己;口语表达流利、准确、动情。
2.书面语描写生动、准确、真实。
3.能够从文章的语言品味中提炼作家的情感信息。
4.个人在课堂研讨中能够积极参与,质疑大胆,分析深刻。
专题二
《再别康桥》中对母校的绵绵别情、《大堰河——我的保姆》中对“母亲”大堰河的赤子之情
…所需课时…
课内2课时+课外2课时
专题一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把握这些贯穿全诗的情感线索,每一首诗的内容和形式就不难理解了。在学习中,我们主要从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诗人的思想生平和诗中运用的表现手法三个方面入手,并通过对诗中意象的分析,去体会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引导学生感受康桥柔美秀丽的风光,体味作者对康桥深深依恋之情。
体味《再别康桥》的意境美,音乐美,建筑美?和绘画美。
理清《大堰河——我的保姆》的抒情结构。?学习典型的细节描写及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刻画赞美劳动妇女的崇高品质。?
我们主要从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诗人的思想生平和诗中运用的表现手法三个方面入手,并通过对诗中意象的分析,去体会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本专题问题设计
1、熟读诗歌,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及创作背景
2、学习诗歌的写作方法
3、分析诗中的意象
4、归纳主旨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投影设备 网络
常规资源
中学语文教材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诗歌相关资料
学习活动设计(针对该专题所选择的活动形式及过程)
第一课时
1.自由交流:谈上专题的学习成果,说出当时的体验
2.讨论:分析这两位作者的经历
3.探讨诗词的写作方法
4.小组推荐:投影交流。
第二课时
1.研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2.语言品味,探求主旨
3.评价诗人
4.根据你对作者的认识,写一份600字左右的体会。
教学评价
1、能够熟练使用多媒体技术。
2、能通过作品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
3、能“知人论世”地评价分析作品和人物。
4、能立足文章、依据史料鲜明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5、能积极参与合作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