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测试题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测试题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9.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2-09 09:46: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测试题
一、单选题(共14小题)
1.如图为某兴趣小组制作的番茄电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电子由锌通过导线流向铜B. 该装置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C. 锌电极发生还原反应D. 铜电极上无气泡产生
2.铜锌原电池装置如图所示,其中阳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阳离子和水分子通过,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铜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B. 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甲池中硫酸根的浓度减小
C. 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乙池溶液的总质量增加
D. 阴、阳离子分别通过交换膜向负极和正极移动,保持溶液中电荷平衡
3.瓦斯爆炸是煤矿开采中的重大危害之一,一种瓦斯分析仪能够在煤矿巷道中的甲烷浓度达到一定浓度时,通过传感器显示。该瓦斯分析仪工作原理类似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其装置如图所示,其中的固体电解质是Y2O3—Na2O,O2-可以在其中自由移动。
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瓦斯分析仪工作时,电池内电路中电子由电极b流向电极a
B. 电极b是正极,O2-由电极a流向电极b
C. 电极a的反应式为CH4+5O2--8e-===CO+2H2O
D. 当固体电解质中有1 mol O2-通过时,电子转移4 mol
4.亚氯酸盐(NaClO2)可作漂白剂,在常温下不见光时可保存一年,但在酸性溶液里因生成亚氯酸而发生分解:5HClO2===4 ClO2↑+H++Cl-+2H2O。分解时,才开始反应很慢,随后突然反应更多的释放出ClO2,这是因为(  )
A. 酸使亚氯酸的氧化性增强B. 溶液中的H+起催化剂的作用
C. 溶液中的Cl-起催化剂的作用D. 逸出的ClO2使反应的生成物的浓度降低
5.某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A(g)+B(g)3C(g)+D(s),下列说法能表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
A. 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
B. 容器内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随时间而变化
C. D的浓度不随时间变化而改变
D. 单位时间内生成2nmol A的同时,生成nmol B
6.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
B. 发生电子得失或偏移
C. 化学反应中有化学键的断裂,可能释放能量
D. 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
7.如图所示能够组成原电池,并且产生明显电流的是(  )
A. AB. BC. CD. D
8.有关原电池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在外电路中电子由正极流向负极
B. 在原电池中,只有金属能作负极
C. 原电池工作时,阳离子向正极方向移动
D. 原电池工作时,阳离子向负极方向移动
9.在如图所示装置中,观察到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M棒变粗,N棒变细,P为电解质溶液。由此判断下列M、N、P所代表的物质可以成立的是(  )
A. 答案AB. 答案BC. 答案CD. 答案D
10.反应CO(g)+H2O(g)CO2(g)+H2(g),达到平衡后,再向反应容器中充入含18O的一氧化碳,经过一段时间后,18O存在于(  )
A. COB. H2OC. CO2 COD. CO H2O CO2
11.可逆反应达到最大反应限度的本质特征是(  )
A. 正反应不再继续进行B. 正反应和逆反应都再继续进行
C. 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都为零D. 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相等
12.电池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重要能量来源,各式各样电池的发展是化学对人类的一项重大贡献。下列有关电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锌锰干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碳棒变细
B. 氢氧燃料电池可将热能直接转变为电能
C. 氢氧燃料电池工作时氢气在负极被氧化
D. 太阳能电池的主要材料是高纯度的二氧化硅
13.如图是Zn和Cu形成的原电池,某实验兴趣小组做完实验后,在读书卡片上记录如下,在卡片上描述合理的是(  )
实验后的记录:
A. ①②③     B. ③④⑤C. ④⑤⑥D. ②③④
14.下列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趋势与如图所示一致的是(  )
A. C+CO22CO B. CaCO3CaO+CO2↑
C. 2Al+Fe2O32Fe+Al2O3 D. Ba(OH)2·8H2O+2NH4Cl===BaCl2+2NH3↑+10H2O
二、非选择题(共7题)
15.按照下图所示的操作步骤,完成Ba(OH)2·8H2O与氯化铵晶体反应的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________。
16.某学生为了探究锌与盐酸反应过程中速率的变化,在100 mL稀盐酸中加入足量的锌,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反应放出的氢气,实验记录如下:
(1)________(填“0~1”“1~2”“2~3”“3~4”或“4~5”)min时间段反应速率最大,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反应物浓度增大”或“溶液温度升高”)。
(2)________(填“0~1”“1~2”“2~3”“3~4”或“4~5”)min时间段反应速率最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填“反应物浓度减小”或“溶液温度降低”)。
(3)如果要减缓反应速率而又不减少产生氢气的量,下列措施你认为可行的是________。
A.加入蒸馏水       B.通入HCl气体
C.加入NaOH固体
17.H2O2不稳定、易分解,Fe3+、Cu2+等对其分解起催化作用,为比较Fe3+和Cu2+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某化学研究小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甲、乙两种实验装置。
(1)若利用图甲装置,可通过观察
现象,从而定性比较得出结论。
(2)有同学提出将FeCl3改为Fe2(SO4)3更为合理,其理由是。
写出H2O2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若利用乙实验可进行定量分析,图乙中仪器A的名称为,实验时均以生成40 mL气体为准,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均已忽略,实验中还需要测量的数据是

(4)将0.1 mol MnO2粉末加入50 mL H2O2溶液中,在标准状况下放出气体的体积和时间的关系如图丙所示,解释反应速率变化的原因:。
H2O2初始物质的量浓度为(保留两位小数)。

18.在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A(g)+2B(g)3C(g)+nD(g),开始时A为4 mol,B为6 mol,5 min末达到平衡,此时测得C的物质的量为3 mol,用D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v(D)为0.2 mol·L-1·min-1。
计算:
(1)平衡时A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
(2)前5 min内用B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v(B)为________。
(3)化学方程式中n值为________。
(4)此反应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分别为:
①v(A)=5 mol·L-1·min-1
②v(B)=6 mol·L-1·min-1
③v(C)=4.5 mol·L-1·min-1
④v(D)=8 mol·L-1·min-1
其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________(填编号)。
19.将等物质的量的A和B混合于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3A(g)+B(g)鸠xC(g)+2D(g),5 min 后测得c(D)=0.5 mol·L-1,c(A)∶c(B)=1∶2,C的反应速率是 0.15 mol·L-1·min-1。
(1)B的反应速率v(B)=______________,x=________。
(2)A在5 min末的浓度是________。
(3)此时容器内的压强与开始时之比为________。
20.现有如下两个反应:
①NaOH+HCl===NaCl+H2O; ②Cu+2Ag+===2Ag+Cu2+。
(1)根据两反应本质,判断能否设计成原电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不能,说明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可以,则写出正、负极材料、其电极反应式、反应类型(“氧化”或“还原”):
负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导线上转移电子1 mol,则正极质量增加________g,电解质溶液为_________________。
21.将等物质的量的氢气和碘蒸气充入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H2(g)+I2(g)2HI(g),反应经过5 min测得碘化氢的浓度为0.5 mol·L-1,碘蒸气的浓度为0.25 mol·L-1。
(1)v(HI)=______________;v(H2)=______________。
(2)氢气的起始浓度=________________。
(3)若上述反应达到平衡时,则平衡浓度c(HI)、c(I2)、c(H2)的关系是________(填序号)。
①相等 ②2∶1∶1 ③都为恒量
参考答案
1.A 2.C 3.C 4.C 5.A 6.A 7.B 8.C 9.C 10.D 11.D 12.C 13.B 14.C
15.(1)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用手摸烧杯底部有冰凉感觉, 用手拿起烧杯,玻璃片粘结到烧杯的底部 ,烧杯内反应物成糊状
(2)Ba(OH)2·8H2O+2NH4Cl=== BaCl2+ 2NH3↑ +10H2O
(3)吸热反应
16.(1)2~3 溶液温度升高 (2)4~5 反应物浓度减小 (3)A
17.(1)产生气泡的快慢 (2)可以消除阴离子不同对实验的干扰 2H2O22H2O+O2↑ (3)分液漏斗 产生40 mL气体所需的时间 (4)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的浓度减小,反应速率减小 0.11 mol·L-1
18.(1)1.5 mol/L (2)0.2 mol/(L·min) (3)2 (4)①
19.(1)0.05 mol·L-1·min-1 3 (2)0.5 mol·L-1 (3)11∶10 
20.(1)①不能,②可以
(2)①为非氧化还原反应,没有电子转移
(3)铜 Cu-2e-=== Cu2+ 氧化 碳棒、银、铂、金(任选一) 2Ag++2e-===2Ag  还原
(3)108 硝酸银溶液
21.(1)0.1 mol·L-1·min-1
0.05 mol·L-1·min-1
(2)0.5 mol·L-1
(3)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