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课时训练(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第1课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课时训练(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2-09 08:34: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1.春秋时,君主及各级封主均以社为单位来封赐,此时户口仍具有私家性。秦献公十年(前375年),“为户籍相伍”,将户籍编制与人户伍的行政编制统一起来。由此可知,秦国的户籍制度有助于( )
A.人口逐步增长 B.民众向国家臣民转化
C.抑制土地兼并 D.民众迁徙和阶层流动
2.西汉初期,各郡国举孝廉均为1人。东汉时期对察举制进行改革,以户口为例,一般州郡每20万口得举1人,但边境州郡例外,每10万口即可岁举1人。这一举措( )
A.造成了地区间政治力量失衡 B.有利于增强中央政府向心力
C.利于促使官员注重人口增长 D.鼓励了官员到边远地区任职
3.汉武帝元光元年“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举后直接授官。自东汉光武帝始,举主对孝廉先委以一定职务,以此检验其是否“便习官事”,合格者方举至中央。据此可知东汉( )
A.选官制度发生变化 B.举荐与考试相结合
C.注重官员吏治能力 D.官员品行不断提升
4.汉魏以来,州郡县等地方长官多是自选僚佐、属官。隋文帝定制:所有“品官,皆吏部除授,每岁考殿最。刺史、县令,三年一迁;佐官,四年一迁”。这一变化表明,隋朝时( )
A.地方官员的权力被完全限制 B.中央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C.科举制成为重要的选官制度 D.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
5.南北朝以来,“婚”“宦”关系到士大夫一生的成败得失;隋炀帝一反隋文帝“前代品爵,悉可依旧”的政策,限制勋贵子弟的政治特权;唐代多次禁止世家大族之间联姻。这些措施的共同作用是( )
A.使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 B.克服察举制弊端,确立九品中正制
C.削弱贵族特权垄断,加强中央集权 D.促使士大夫阶层放弃传统的婚姻观
6.唐蕃和亲促进了汉藏经济文化交流,唐蕃会盟使唐蕃间基本上停止了纷争。唐与吐蕃“和同为一家”是指( )
A.唐朝实现了对吐蕃的有效管辖 B.汉藏两族的融合进程大为加快
C.唐蕃之间建立了牢不可破的军事同盟 D.唐蕃之间的友好关系得到了巩固
7.宋朝经过摸索,创建了路制。一改汉州、唐道固定区域、固定治所、固定机构、固定人员、权力集中的设置原则。路以交通路线为主干来划分,采取分而治之、相互牵制的方针。这一建制( )
A.旨在放宽商业发展环境 B.体现文武分权的特点
C.贯彻汉唐地方行政建制 D.有利于解决藩镇割据
8.唐代宰相是委员制,最高议事机关称政事堂。一切政府法令,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议决,送进皇宫画“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这表明唐代中枢决策
A.提高对官员有效监察 B.开始出现分权与制衡
C.有效制约了君主专制 D.一定程度减少了失误
9.朱元璋是明初政治的关键人物,就其对君主专制体制发展的影响而言,古代帝王中只有秦始皇、汉武帝等少数人可以月之比肩。这是因为朱元璋
A.开创了封建内阁制度 B.实行大臣奏折制度
C.结束了宦官专权局面 D.变革行政中枢体制
10.军机处在拟旨过程中,军机处完全秉承皇帝旨意,处于皇帝的严密监督之下,不能另立意见与皇帝相抗。故清人有言“军机处虽为政府,其权属于君”。这表明
A.军机处权力丧失 B.军机处权力的扩大
C.中央集权的强化 D.专制主义达到顶峰
11.乾隆继位之初,曾裁撤军机处,但第二年又下旨:“目前两路军务尚未全竣,且朕日理万机,亦问有特召交出之事,仍须就近承办”,将其恢复,此后军机处“军国大计,罔不总揽”“内阁宰辅名存而已”。这表明()
A.军机处有助于加强皇权 B.清朝中央集权遭到削弱
C.军机大臣获得宰相职位 D.清朝内阁权利得到加强
12.张荫麟在《中国史纲》一书中指出:“严格地说封建社会的要素是这样:在一个王室的属下,有宝塔式的几级封君,每一个封君,虽然对于上级称臣,事实上是一个区域的世袭的统治者而兼地主。”下列符合这些要素的古代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是()
A.封建君主专制 B.郡县制 C.分封制 D.宗法制
13.“方镇相望于内地, 大者连州十余, 小者犹兼三四。 故兵骄则逐帅, 帅强则叛上。 或父死子握其兵而不肯代; 或取舍由于士卒, 往往自择将吏, 号为 ‘留后’, 以邀命于朝。” 材料反映的现象()
A.使唐朝由盛转衰 B.使唐朝边疆形势开始日益紧张
C.直接导致唐朝灭亡 D.严重削弱了唐朝的统治力量
14.专制主义制度很容易使皇帝与丞相之间产生矛盾。下列属于历代皇帝曾经采取过的限制相权措施的是
A.三省长官同为宰相,相互牵制和监督 B.科举制打破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
C.设立内阁协助皇帝处理国政 D.设立理藩院管理宗教、民族等事务
15.东汉设尚书台(省),长官称尚书令,品位低微,仍属内廷官署。“虽置三公,事归台阁”,日常行政中心由公府向台省转移。这反映了东汉时期
A.尚书台和三公分权制衡 B.外朝已沦为内侍机构
C.宦官集团干政愈演愈烈 D.封建专制皇权的强化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偃说上曰:“…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今以法割削之,则逆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也。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思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
一一摘编自《史记 平津侯主父列传》
材料二 武帝一朝只在前期发生了两宗谋反案,谋反案的逐渐减少,其他政治犯罪、伦理犯罪、刑事犯罪的大大増加也变向说明了诸候王国已无カ造反,和中央对诸侯王控制、处置能力的强化。而这两宗谋反案,即淮南王刘安、衡山王刘赐谍反,都是还未出兵就被告发,胎死腹中。淮南王安自刎而亡,其王后荼、太子和参与谋反的人都被灭族。“国除为九江郡”。衡山王刘赐案件中,武帝“为置吏二百石以上”,“诸与衡山王谋反者皆族。国除为衡山郡。”
——据《史记 淮南衡山列传》、池星乐《平定七国之乱与西汉统治政策的转型》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指出汉武帝实行“推恩”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武帝针对王国问题所采取的措施及其影响。
17.纵观中国的封建社会,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呈现出不断加强的趋势,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汉代,御史大夫专门行使监督权,其下属御史中丞常驻内宫,专门负责监督王室和宫廷也可以说是监察皇帝的;另一下属御史丞则负责监督政府,不论中央、地方都在内。值得注意的是,御史大夫是宰相的副手,因此,监察权是相权的一部分。……唐代单独设立御史台,其职权限于监察政府,没有监察皇帝和宫廷的权力。但在政府中,仍存在专责监督皇帝的,那就是谏官,谏官由宰相任命。宋朝谏官改由皇帝任命,他们就不再监督皇帝,反过来监督宰相。明代将御史台改为纠(都)察院,专门监察政府。
——摘编自管华《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宪法学透视》
材料二 唐初每事先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只主书填“奉行”而已。
——《朱子语类》
材料三 封建的专制帝王是最反动腐朽的势力,众多的昏君荒淫腐朽,专断无能,制造了一幕幕的悲剧。但专制王权在历史上也发挥出重要作用。战国时期人们对黄河的治理;汉武帝征发几万民工开凿了漕渠、六辅渠、白渠;隋朝开凿的大运河,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唐太宗派将军李靖等率十余万大军分道出击突厥,灭亡突厥,在北部边境设立都护府……康熙帝派出大批清军进驻黑龙江,围攻侵略我国领土并占领雅克萨的沙俄匪军,取得了雅克萨大捷,迫使俄国签订了对双方较为公正的《尼布楚条约》……商代青铜器工艺技术高度发展,所生产的大量青铜,式样各异,器物上的纹饰瑰丽而深厚,造型生动别致。中国的丝绸、瓷器精关精致、闻名并行销世界。中国引以自豪的四大发明为世界文明进程作出了贡献。
——《古代王权和专制主义研究》
(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变化趋势,其反映的本质问题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一说明唐初三省的职能。唐朝统治者如此划分三省职权的目的是什么?
(3)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专制王权发挥的积极作用。
答案:1-5BBCBC 6-10DDDDD 11-15ACDAD
16.(1)诸侯权力过大,严重威胁中央集权,不利于汉朝的统治和稳定;“急削”的方式容易引起激烈反抗;“推恩”的方式更隐蔽,易推行。
(2)措施:颁布“推恩令”;处死谋反案主要人物和势力;将诸侯国官吏任免权收归中央;将谋反诸侯国除国为郡。
影响:削弱了诸侯王的势力,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17.(1)专制皇权的强化
(2)职能:中书省:制定政策;门下省:审核政策;尚书省:执行政策;目的:分化相权,强化皇权。
(3)兴建涉及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工程;开疆拓土,巩固大一统;促进手工业发展,为文明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