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第一单元 学段四 4《望海潮》《扬州慢》 一课双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第一单元 学段四 4《望海潮》《扬州慢》 一课双练(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08 10:28: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4课 望海潮 扬州慢
Ⅰ 语言素养专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北宋词坛大词家柳永其实已成为一种心领神会的形象和意境。“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这是__________的柳永;“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__________的柳永;“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这是不断地__________的飘逸的柳永;“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这是__________的柳永;“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这是满怀愁绪的丹青手柳永……柳永成了许多文人雅士心目中的“自我”,尊重柳永者,大有人在。一代伟人毛泽东也垂青柳永,经他圈点的柳词就达50多首,还有他书写的柳词《望海潮》的狂草墨宝……当然,柳永是有缺陷的,柳永也难免有粉饰太平、淫词艳语之作,但这正是真实的柳永,并不影响他的耸然独立。我想应该感谢不让他当官的宋仁宗,中国少了一个平庸甚或腐败的官吏,而多出一个旷世奇才!再就是要感谢贫困而又自由的平民生活。柳永怀揣一颗破碎的心,在人生的旅途上辗转、颠簸,四处飘游。他时而纵情于繁华闹市,时而滞留于古道荒原;时而混迹于风尘女子之中,同下层市民耳鬓厮磨,时而金樽檀板,在及时行乐中尽情挥洒艺术创造之美……艰难而丰富的生活是柳永得以生长和萌发的肥沃的土壤。
是的,柳永在人世间没留下多少踪迹,甚至连他的生卒之年也不甚了了。但柳永却是崛立在中国文学史上永不消逝的一座高峰,是映现在人们视野里的一道奇异的风景!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孤独、迷茫 情种 天涯沦落人 寻找美、享受美
B.情种 寻找美、享受美 孤独、迷茫 天涯沦落人
C.孤独、迷茫 天涯沦落人 寻找美、享受美 情种
D.情种 孤独、迷茫 寻找美、享受美 天涯沦落人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艰难而丰富的生活体验是柳永得以生长和萌发的肥沃的土壤。
B.艰难而丰富的生活体验是柳永的才华得以萌发和生长的肥沃的土壤。
C.艰难而丰富的生活体验是柳永的才华得以生长和萌发的肥沃的土壤。
D.艰难而丰富的生活是柳永得以生长和萌发的肥沃的土壤。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4题。
[甲]南宋词人姜夔,号白石道人,兼精诗、书、乐,以布衣终。他生平有一段情事,刻骨铭心,常于其文字中露出鳞爪,却又语焉不详。夏承焘曾细细寻绎钩沉,终于使这段情缘浮出了水面。原来,姜夔早年客居合肥,与一对善弹琵琶的姊妹相遇,并与其中一位结下了不解之缘,但姜夔因生计不能自足而不得不游食四方,二人遂无法厮守终老。[乙]姜夔诗中提及此事的,只有“送彭仲讷往合肥”绝句三首;而他的词中,与此情有关的有二十二首之多,约占全部词作的四分之一,足见其萦心不忘。前人多因不晓本事,常常责其费解,王国维尚且有“白石有格而无情”之讥评。事实上,姜夔用情既专又深,在两宋文人中很多人只能望其项背。[丙]这也使得他的词具有极为感人的品质,诚如夏承焘所说的,“在唐宋情词中最为突出”。
3.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语焉不详 B.本事
C.望其项背 D.诚如
4.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甲 B.乙 C.丙
5.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东南形胜,三吴都会
B.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
C.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D.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6.下列句子中,所用表现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B.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C.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D.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7.下列关于宋词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最早起源于民间,后来文人依照乐谱、声律、节拍而写新词,叫作“填词”或“倚声”。词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
B.词有词牌,即曲调。词的结构分片或阕,不分片的为单调,分两片的为双调,分三片的称三叠。依其字数的多少,又有“小令”“中调”“长调”之分。
C.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它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丰神,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代表了一代文学之盛。
D.宋词是继唐诗之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按词的写作风格分类,基本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两大类。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苏轼、柳永、李清照等,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有辛弃疾、秦观、陈亮等。
8.柳永作为享誉古今的才子,却仕途坎坷,生活落魄,为此,“性格与命运”的关系再次引起我们的思考,你是如何看待这一问题的呢?请说说你的看法。
观点:性格决定命运。柳永的科举征途屡遭挫折,这是柳永风流浪漫、狂放不羁的性格所致。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一个人的性格就是他的命运。”一个人的遭遇虽然有许多变数,但是他的性格往往起决定性作用。强者并不总是强在智力和势力上,有时候,是强在性格上。项羽最终失败,不只因为鸿门宴上错放刘邦,还因为他鲁莽自大的性格弱点。德国总理默克尔,除了具备一个成功的政治家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外,她那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毅力以及敢于承担风险的责任感使她获得了今天的成功。因此,我认为性格决定命运。
我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北宋有三位词人对词的发展做了大胆的“变革”,请分别概括他们在内容和形式上“变革”的主要成就。每点不超过10个字。
词至柳永一变,他把词从深闺重楼里拉出来,词的抒情主人公不再是深闺里的思妇怨女,而是市井平民;他采纳市井新声,因而“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他还开创了慢词长调,改变了以小令为绝对主体的传统体式。苏轼是柳永后对宋词进行变革的全能“天才”,他突破了“词为艳科”的藩篱,“以诗为词”,使词的内容逐步诗歌化,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开创了豪放词风,把词推向了新的历史阶段。被称为北宋词“集大成者”的周邦彦,精通音律,词格律严谨,把自晚唐、五代以来词的格律发挥到了极致;内容上,他能融合诸家长处,使词雅俗共赏。
内容上 形式上
柳永 ①使词市井化(或平民化) ②
苏轼 ③ ④
周邦彦 ⑤ ⑥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柳永在《望海潮》一词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了钱塘江绿树环绕,波涛滚滚的壮观景象。
(2)柳永在《望海潮》一词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了西湖如画的风景,桂子飘香,荷花满眼,朴实的字里行间透露着别样的华丽。
(3)姜夔《扬州慢》中虚写扬州十里长街繁华景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实写现在扬州的凄凉情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4)杜牧诗云“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写出了扬州歌舞升平的景色;姜夔《扬州慢》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一派冷清沉寂的景象。
(5)《扬州慢》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词人从听觉和触觉两个角度把角声的凄凉和天气的寒冷联系在一起,突出了人为的感彩。
Ⅱ 审美素养专练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望海潮①
秦 观
星分牛斗,疆连淮海,扬州万井②提封。花发路香,莺啼人起,珠帘十里东风。豪俊气如虹。曳照春金紫,飞盖相从。巷入垂杨,画桥南北翠烟中。  追思故国繁雄,有迷楼挂斗,月观横空。纹锦制帆③,明珠溅雨④,宁论爵马鱼龙⑤。往事逐孤鸿。但乱云流水,萦带离宫。最好挥毫万字,一饮拚千钟。
注 ①这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时秦观自会稽(今浙江绍兴)还里,访隋氏陈迹。②万井:古代以八家为一井,指人口稠密众多。③纹锦制帆:隋炀帝以锦缎制船帆。④明珠溅雨:隋炀帝命宫女洒明珠于龙舟上,以拟雨雹之声。⑤爵马鱼龙:爵,同“雀”。指各种鱼龙雀马之类的戏玩之物。
1.对比柳、秦两首《望海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望海潮”这一词牌为柳永所创制,柳词所写的城市是杭州,秦词所写的城市是扬州。
B.柳词下片“羌管弄晴”三句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国泰民安的画卷,“弄晴”“泛夜”互文见义,“嬉嬉”二字,将渔翁与采莲姑娘欢乐的神态栩栩如生地描绘出来。
C.秦词上片“豪俊”句写扬州多有才智杰出、气度宏伟之人才,“曳照”句写达官贵人络绎不绝,华丽飘曳的服饰映照着春光。
D.两首词都运用了铺叙和对比的手法描摹城市的盛况:疆域辽阔,人口稠密,景色优美,人们生活奢华。
2.柳永的《望海潮(东南形胜)》与秦观的《望海潮(星分牛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试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3~4题。
淡黄柳
姜 夔
客居合肥①南城赤阑桥之西,巷陌凄凉,与江左②异,唯柳色夹道,依依可怜。因度此阕,以纾客怀。
空城晓角,吹入垂杨陌。马上单衣寒恻恻。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  正岑寂,明朝又寒食。强携酒、小桥③宅。怕梨花落尽成秋色。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
注 ①宋光宗赵惇绍熙二年(1191),姜夔寄居江淮一带的合肥。金人入侵,由于南宋朝廷偏安江南一隅,江淮一带在当时已成边区。②江左:泛指江南。③小桥:后汉乔玄次女为小桥,此或借之谓姜夔在合肥的情人。
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晓角”的声音因“空城”而异常突出,词的前两句与《扬州慢(淮左名都)》“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意境相近,传达的都是客中凄凉、伤时感世的意味。
B.词的上片绘景写人,以一个“空”字,写出了荒凉寂静、萧条冷落的空城氛围,表现了词人内心飘零无依、空落寂寥的情怀。
C.词的结句“池塘自碧”,以景语代答“春何在”,将上文“梨花落尽”的意境化作了一幅具体的图画,更暗含指责池水无情、占尽春色之意。
D.刘禹锡曾写“我言秋日胜春朝”,姜夔却写“怕梨花落尽成秋色”,一个“怕”字写出了词人内心由“都是江南旧相识”所引发的感时伤春之情。
4.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一书中谈到词有“有我之境”,即“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请结合全词分析姜夔此词的有我之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与解析
第4课 望海潮 扬州慢
Ⅰ 语言素养专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北宋词坛大词家柳永其实已成为一种心领神会的形象和意境。“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这是__________的柳永;“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__________的柳永;“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这是不断地__________的飘逸的柳永;“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这是__________的柳永;“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这是满怀愁绪的丹青手柳永……柳永成了许多文人雅士心目中的“自我”,尊重柳永者,大有人在。一代伟人毛泽东也垂青柳永,经他圈点的柳词就达50多首,还有他书写的柳词《望海潮》的狂草墨宝……当然,柳永是有缺陷的,柳永也难免有粉饰太平、淫词艳语之作,但这正是真实的柳永,并不影响他的耸然独立。我想应该感谢不让他当官的宋仁宗,中国少了一个平庸甚或腐败的官吏,而多出一个旷世奇才!再就是要感谢贫困而又自由的平民生活。柳永怀揣一颗破碎的心,在人生的旅途上辗转、颠簸,四处飘游。他时而纵情于繁华闹市,时而滞留于古道荒原;时而混迹于风尘女子之中,同下层市民耳鬓厮磨,时而金樽檀板,在及时行乐中尽情挥洒艺术创造之美……艰难而丰富的生活是柳永得以生长和萌发的肥沃的土壤。
是的,柳永在人世间没留下多少踪迹,甚至连他的生卒之年也不甚了了。但柳永却是崛立在中国文学史上永不消逝的一座高峰,是映现在人们视野里的一道奇异的风景!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孤独、迷茫 情种 天涯沦落人 寻找美、享受美
B.情种 寻找美、享受美 孤独、迷茫 天涯沦落人
C.孤独、迷茫 天涯沦落人 寻找美、享受美 情种
D.情种 孤独、迷茫 寻找美、享受美 天涯沦落人
答案 D
解析 第一空,根据前文语境“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来确定,意思是相互拉着手,相互看着对方,两人都眼泪汪汪,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这里应该是情意缠绵而款款多情的柳永,所以填“情种”。第二空,根据前文语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来确定,意思是酒醒后船停靠在杨柳河岸,残月犹在,晓风微度,情景交融,表现孤独寂寞,前路迷茫的感觉,所以填“孤独、迷茫”。第三空,根据前文语境“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来确定,意思是在微醺中听着箫鼓管弦,吟咏欣赏山水景色。显然这里是美景乐情,所以填“寻找美、享受美”。第四空,根据前文语境“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来确定,意思是不忍心登高遥看远方,眺望渺茫遥远的故乡,一颗归乡的心迫切难以自抑。这里表达羁旅漂泊之感,所以填“天涯沦落人”。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艰难而丰富的生活体验是柳永得以生长和萌发的肥沃的土壤。
B.艰难而丰富的生活体验是柳永的才华得以萌发和生长的肥沃的土壤。
C.艰难而丰富的生活体验是柳永的才华得以生长和萌发的肥沃的土壤。
D.艰难而丰富的生活是柳永得以生长和萌发的肥沃的土壤。
答案 B
解析 画线句子语序不当,应先“萌发”进而“生长”,据此排除A、C、D三项。故选B。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4题。
[甲]南宋词人姜夔,号白石道人,兼精诗、书、乐,以布衣终。他生平有一段情事,刻骨铭心,常于其文字中露出鳞爪,却又语焉不详。夏承焘曾细细寻绎钩沉,终于使这段情缘浮出了水面。原来,姜夔早年客居合肥,与一对善弹琵琶的姊妹相遇,并与其中一位结下了不解之缘,但姜夔因生计不能自足而不得不游食四方,二人遂无法厮守终老。[乙]姜夔诗中提及此事的,只有“送彭仲讷往合肥”绝句三首;而他的词中,与此情有关的有二十二首之多,约占全部词作的四分之一,足见其萦心不忘。前人多因不晓本事,常常责其费解,王国维尚且有“白石有格而无情”之讥评。事实上,姜夔用情既专又深,在两宋文人中很多人只能望其项背。[丙]这也使得他的词具有极为感人的品质,诚如夏承焘所说的,“在唐宋情词中最为突出”。
3.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语焉不详 B.本事
C.望其项背 D.诚如
答案 C
解析 A项语焉不详:说到了,但说得不详细,不清楚。语境指姜夔的情事在文字中虽提到但说得不详细,使用正确。B项本事:文学作品主题所根据的故事情节。语境指前人不明白姜夔情事的具体情节,使用正确。C项望其项背:能够望见别人的颈的后部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式)。语境应是指两宋文人中很多人比不上姜夔,使用错误,应改为“甘拜下风”。D项诚如:确实如同。语境指夏承焘所言极是,使用正确。
4.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甲 B.乙 C.丙
答案 B
解析 乙处的引号应改为书名号。“送彭仲讷往合肥”是诗歌名,应使用书名号。
5.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东南形胜,三吴都会
B.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
C.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D.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答案 A
解析 B项使用了比喻、对偶手法,将浪花比作“霜雪”;前后两句字数相同,内容相关,词性相同,构成对偶。C项使用了借代手法,“凤池”原指禁苑中的池沼,此处代指最高行政机关中书省。D项使用了拟人手法,赋予废池、乔木以人的感情,句意为“就连废弃的城池、路边的乔木,也还厌恶说起战争”。
6.下列句子中,所用表现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B.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C.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D.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答案 C
解析 C项为直抒胸臆,其他三项均为融情于景。
7.下列关于宋词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最早起源于民间,后来文人依照乐谱、声律、节拍而写新词,叫作“填词”或“倚声”。词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
B.词有词牌,即曲调。词的结构分片或阕,不分片的为单调,分两片的为双调,分三片的称三叠。依其字数的多少,又有“小令”“中调”“长调”之分。
C.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它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丰神,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艳,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代表了一代文学之盛。
D.宋词是继唐诗之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按词的写作风格分类,基本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两大类。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苏轼、柳永、李清照等,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有辛弃疾、秦观、陈亮等。
答案 D
解析 苏轼属于豪放派,秦观属于婉约派。
8.柳永作为享誉古今的才子,却仕途坎坷,生活落魄,为此,“性格与命运”的关系再次引起我们的思考,你是如何看待这一问题的呢?请说说你的看法。
观点:性格决定命运。柳永的科举征途屡遭挫折,这是柳永风流浪漫、狂放不羁的性格所致。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一个人的性格就是他的命运。”一个人的遭遇虽然有许多变数,但是他的性格往往起决定性作用。强者并不总是强在智力和势力上,有时候,是强在性格上。项羽最终失败,不只因为鸿门宴上错放刘邦,还因为他鲁莽自大的性格弱点。德国总理默克尔,除了具备一个成功的政治家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外,她那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毅力以及敢于承担风险的责任感使她获得了今天的成功。因此,我认为性格决定命运。
我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命运决定性格。人的处境的逆与顺也决定着他的性格、心态,以及为人处世的方式。比如,一个人在小时候一直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豪奢生活,那么他的性格可能就是好逸恶劳、好吃懒做、贪图享乐,甚至骄奢淫欲、胡作非为。比如李双江的儿子李天一。再如,唇语女孩江梦南,自小失去了听力,残酷的命运反而塑造了她坚韧顽强、不屈不挠的性格品行。正所谓慈父多败儿,逆境出人才。所以,我认为命运决定性格。
9.北宋有三位词人对词的发展做了大胆的“变革”,请分别概括他们在内容和形式上“变革”的主要成就。每点不超过10个字。
词至柳永一变,他把词从深闺重楼里拉出来,词的抒情主人公不再是深闺里的思妇怨女,而是市井平民;他采纳市井新声,因而“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他还开创了慢词长调,改变了以小令为绝对主体的传统体式。苏轼是柳永后对宋词进行变革的全能“天才”,他突破了“词为艳科”的藩篱,“以诗为词”,使词的内容逐步诗歌化,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开创了豪放词风,把词推向了新的历史阶段。被称为北宋词“集大成者”的周邦彦,精通音律,词格律严谨,把自晚唐、五代以来词的格律发挥到了极致;内容上,他能融合诸家长处,使词雅俗共赏。
内容上 形式上
柳永 ①使词市井化(或平民化) ②
苏轼 ③ ④
周邦彦 ⑤ ⑥
答案 ②开创慢词长调 ③“以诗为词”(或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 ④开创豪放词风 ⑤融合诸家之长(或使词雅俗共赏) ⑥使词的格律更严谨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柳永在《望海潮》一词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了钱塘江绿树环绕,波涛滚滚的壮观景象。
(2)柳永在《望海潮》一词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了西湖如画的风景,桂子飘香,荷花满眼,朴实的字里行间透露着别样的华丽。
(3)姜夔《扬州慢》中虚写扬州十里长街繁华景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实写现在扬州的凄凉情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4)杜牧诗云“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写出了扬州歌舞升平的景色;姜夔《扬州慢》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一派冷清沉寂的景象。
(5)《扬州慢》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词人从听觉和触觉两个角度把角声的凄凉和天气的寒冷联系在一起,突出了人为的感彩。
答案 (1)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 (2)有三秋桂子 十里荷花 (3)过春风十里 尽荠麦青青 (4)二十四桥仍在 波心荡 冷月无声 (5)渐黄昏 清角吹寒 都在空城
Ⅱ 审美素养专练
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望海潮①
秦 观
星分牛斗,疆连淮海,扬州万井②提封。花发路香,莺啼人起,珠帘十里东风。豪俊气如虹。曳照春金紫,飞盖相从。巷入垂杨,画桥南北翠烟中。  追思故国繁雄,有迷楼挂斗,月观横空。纹锦制帆③,明珠溅雨④,宁论爵马鱼龙⑤。往事逐孤鸿。但乱云流水,萦带离宫。最好挥毫万字,一饮拚千钟。
注 ①这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时秦观自会稽(今浙江绍兴)还里,访隋氏陈迹。②万井:古代以八家为一井,指人口稠密众多。③纹锦制帆:隋炀帝以锦缎制船帆。④明珠溅雨:隋炀帝命宫女洒明珠于龙舟上,以拟雨雹之声。⑤爵马鱼龙:爵,同“雀”。指各种鱼龙雀马之类的戏玩之物。
1.对比柳、秦两首《望海潮》,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望海潮”这一词牌为柳永所创制,柳词所写的城市是杭州,秦词所写的城市是扬州。
B.柳词下片“羌管弄晴”三句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国泰民安的画卷,“弄晴”“泛夜”互文见义,“嬉嬉”二字,将渔翁与采莲姑娘欢乐的神态栩栩如生地描绘出来。
C.秦词上片“豪俊”句写扬州多有才智杰出、气度宏伟之人才,“曳照”句写达官贵人络绎不绝,华丽飘曳的服饰映照着春光。
D.两首词都运用了铺叙和对比的手法描摹城市的盛况:疆域辽阔,人口稠密,景色优美,人们生活奢华。
答案 D
解析 “两首词都运用了铺叙和对比的手法”分析有误,柳词没有使用对比手法。
2.柳永的《望海潮(东南形胜)》与秦观的《望海潮(星分牛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试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柳词表达了对当地人民的美好生活和官员政绩的赞美之情。柳词描写了钱塘的繁华,自然风景与人情风物之美让人陶醉流连,表现了钱塘人民生活的美好与惬意,以此来称颂当地官员为官有方。结尾寄托词人对未来的美好期望。②秦词在朝代的更迭和城市的变迁中抒发了历史兴亡之感。词的上片极写扬州的繁华兴盛,下片极写隋炀帝在扬州时的豪奢生活,而今那时的繁华景象都如孤鸿远去,物换星移,只剩下乱云流水环绕着空荡荡的宫阙。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3~4题。
淡黄柳
姜 夔
客居合肥①南城赤阑桥之西,巷陌凄凉,与江左②异,唯柳色夹道,依依可怜。因度此阕,以纾客怀。
空城晓角,吹入垂杨陌。马上单衣寒恻恻。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  正岑寂,明朝又寒食。强携酒、小桥③宅。怕梨花落尽成秋色。燕燕飞来,问春何在,唯有池塘自碧。
注 ①宋光宗赵惇绍熙二年(1191),姜夔寄居江淮一带的合肥。金人入侵,由于南宋朝廷偏安江南一隅,江淮一带在当时已成边区。②江左:泛指江南。③小桥:后汉乔玄次女为小桥,此或借之谓姜夔在合肥的情人。
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晓角”的声音因“空城”而异常突出,词的前两句与《扬州慢(淮左名都)》“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意境相近,传达的都是客中凄凉、伤时感世的意味。
B.词的上片绘景写人,以一个“空”字,写出了荒凉寂静、萧条冷落的空城氛围,表现了词人内心飘零无依、空落寂寥的情怀。
C.词的结句“池塘自碧”,以景语代答“春何在”,将上文“梨花落尽”的意境化作了一幅具体的图画,更暗含指责池水无情、占尽春色之意。
D.刘禹锡曾写“我言秋日胜春朝”,姜夔却写“怕梨花落尽成秋色”,一个“怕”字写出了词人内心由“都是江南旧相识”所引发的感时伤春之情。
答案 B
解析 A项“词的前两句与《扬州慢(淮左名都)》‘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意境相近,传达的都是客中凄凉、伤时感世的意味”错。《扬州慢》“清角吹寒,都在空城”并没有表达客中凄凉的意味。C项“更暗含指责池水无情、占尽春色之意”错。“池塘自碧”四字以池水的无情表达人之多感多情,并无指责池水占尽春色之意。D项“由‘都是江南旧相识’所引发的感时伤春之情”理解有误。“我言秋日胜春朝”是刘禹锡被贬朗州后写的,表现的是积极向上的诗情。
4.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一书中谈到词有“有我之境”,即“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请结合全词分析姜夔此词的有我之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词人看初春的柳,觉得此乃江南旧相识,这鹅黄嫩绿的垂柳就带有了词人客居异乡的万般愁绪;②异乡又逢寒食,词人唯恐花落春去,可见词人的惜春伤春之情;③全词写生机勃勃的柳色春景,反衬空城巷陌的荒凉凄清,这些景象则暗含了词人伤时感世的家国之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