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诗意的探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 单元综合检测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词最早开始于民间,所以在语言上有些粗糙,但是语言上也很直白、大胆,而文人写词就比较典雅、含蓄。在中唐或晚唐,大多数情况下,文人写词仅是游戏的态度,因为他们的主要精力用来写诗和写文章。词在当时属于艳科、小道,是业余的时候创作的。文人词的创作长期处于“尊前”“花间”的环境中,带有鲜明的娱乐消遣功能,所以就形成了“作闺音”“为艳科”的特色。到了李煜,他创作后期的词的内容变得很真实,他用词写一个亡国之君内心真实的、深刻的、深远的痛苦。“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一“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词帝,“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为宋词开启了抒情言志的大门。
宋人以歌伎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词作,除了延续宫体、花间风格之外,还有一些是写歌伎与文人之间存在感情上的联系,甚至有些歌伎在词人生命中占据着重要位置。譬如,著名词人晏几道,早年过惯了富贵公子的生活,后来家道中落,生活一落千丈。黄庭坚曾评价晏几道:“仕宦连蹇,而不能一傍贵人之门,是一痴也;论文自有体,而不肯一作新进士语,此又一痴也;费资千百万,家人寒饥,而面有孺子之色,此又一痴也;人百负之而不恨,已信人,终不疑其欺己,此又一痴也。”一句话,晏几道实在、单纯、重情义。正是这样的人,写情词是第一等的好。大家熟知的《临江仙》,“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小苹”即是一位歌女。晏几道在写这首情深意长的感伤之词时,背后寄予的是自己身世的巨变与个人的切肤之痛。虽为艳词,但真挚深婉,表达了士大夫的仕途沉沦浮荡。
词,不仅是在歌舞升平、瓦栏歌肆之间,与歌伎之间推杯换盏的文学创作,更是一种重要的城市文学。我们知道,宋代的城市经济更加繁荣,北宋都城汴京、南宋都城临安,以及建康、成都等都是人口达十万以上的大城市。宋代还逐渐取消了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为商业和娱乐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词人将眼光投向更为开阔的生活场景,用词来表现生活着的城市。著名的“白衣卿相”柳永,对北宋的都市生活有着丰富的体验,用词描绘过汴京、洛阳、益州、扬州、会稽、金陵、杭州当时许多著名的城市。如《倾杯乐·禁漏花深》就是柳永为宋仁宗在元宵佳节之夜与民同乐时所作。这首词重在渲染上元节的节日气氛,“变韶景、都门十二,元宵三五,银蟾光满。会乐府、两籍神仙,梨园四部弦管。向晓色、都人未散”。柳永笔下的汴京富丽堂皇而又繁荣昌盛,为我们展示了有宋以来物阜民康的社会生活风貌。
除了城市,还有描写乡村。相对于城市的富庶、繁华,乡村词的重点在于勾勒农家之乐,展现出怡然自得的、缓慢的、富有诗意的生活节奏。譬如苏轼笔下的“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辛弃疾笔下的“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皆是难得的、富有诗意的、文人化的乡村景色。他们亦曾在乡村的丽景中寻找心灵的慰藉。苏轼在乡村中,获得“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的洒脱与惬意,辛弃疾在乡村中经历了“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的恍惚与惊喜。苏轼曾写作《浣溪沙》组词,展现“老幼扶携收麦社,乌鸢翔舞赛神村”的热闹场景,辛弃疾《清平乐·村居》则是描述了“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其乐融融的生活,让我们看到大文豪笔下的乡村世界,到现在依然让我们心旷神怡。
宋代士大夫的生活态度是随遇而安、和光同尘、与时俯仰。他们一方面承担社会责任,一方面注重个人生活。他们试图将都市生活与乡村野趣融为一体,在闲暇之余喜欢山水形胜,在登临游览中恣意抒怀。词这种不太严肃、可长可短、随即可歌的文学样式,特别满足了宋人想要表达丰富内心感受的需要,也特别适合表现宋代文人的世俗娱乐,以及生活中的闲情逸致。如果我们说,宋人在诗文当中表达他们的治国情怀,有壮志的情怀,那么在宋词中,他们对于自身生活的热爱,对于宋代的边边角角细致入微地描述,就在词当中充分地表达了出来。由此来讲,宋词当得起宋代文学的主要代表。(节选自康震《都市燕乐中的宋词》)
材料二:
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话》里,就为词的性质下了这样几句定义,他说:“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要眇宜修”出于《楚辞·九歌·湘君》“美要眇兮宜修”,是写湘水上的一个神灵具有一种要眇宜修的美。这是写一种女性的美,是最精致的最细腻的最纤细幽微的,而且是带有修饰性的非常精巧的一种美。词,也叫做长短句。参差错落,长短不齐。从形式上看,词是比诗更多变化,更精微的,更纤巧的,更曲折的。
词大都是写男女的爱情相思离别,为了配合这种歌唱的场合和歌唱的人物的歌女,自然写的是比较柔婉的细腻的女性的美。所以说:“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很多在诗里边不能表达的感情,能在词里边表达。词是配合音乐歌唱的歌词,篇幅一般是比较短小的,所以它天生注定就不能写长篇巨制的内容,这是词在内容上“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的缘故。诗所写的内容无所不包,可以发议论,可以抒情,可以纪事,什么都可以包括。而词一般只是写景抒情。所以说是“诗之境阔”。
可是,我们还要注意后一句:“词之言长。”这不是说词的篇幅长,不是说词的句子长,而是说词给人的回味,词的韵味悠长。写爱情的小词,表现了人的心理感情的一种本质,可以引起人丰富的联想,所以说“词之言长”。(叶嘉莹《唐宋诗词十七讲》)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宋人以歌伎为主要描写对象,这些歌伎在词人生命中占据着重要位置。
B.黄庭坚认为晏几道这样实在、单纯、重情义的人,写情词是第一等的好。
C.诗所写的内容无所不包,而词只是写景抒情。所以说是“诗之境阔”。
D.叶嘉莹认为宋词的“要眇宜修”之美可以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考虑。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南唐后主李煜继承了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创作前期处于“尊前”“花间”的环境中,带有鲜明的娱乐消遣功能。
B.苏轼的《浣溪沙》组词和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体现了二者随遇而安、和光同尘、与时俯仰的生活态度。
C.宋词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其主要原因在于拥有一批非常杰出的创作者。他们的词作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生活,更反映了自己的人生。
D.为了满足宋人想要表达丰富内心感受的需要,适应宋代文人的世俗娱乐,以及生活中的闲情逸致,词这种文学样式应运而生。
3.宋代词人用词来表现生活着的城市,下面不属于这类作品的一项是(3分)( )
A.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
B.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C.苏轼《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D.吴潜《满江红·金陵乌衣园》
4.结合材料一,分析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体现的文人词作的特点。(4分)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结合材料二,谈一谈词在宋代比诗更受市民大众的欢迎喜爱的原因。(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当地名进入古诗
彭 程
一
在我个人的经验中,面对地图时,也总是古诗词最能够以生动的姿态呈现的时刻。
目光摩挲过一个个地名,旁边那些或大或小的圆圈或圆点,在幻觉中次第打开。仿佛是岩溶地带大山峭壁之上的洞穴,外部看去并不大,一旦进入,却会发现溶洞宽阔,石笋奇诡,暗河幽深。这些或熟悉或陌生的地名下,也藏匿着自然、历史、民俗……一个物质和精神的丰富浩大的谱系。而与这种感觉几乎同步,此时耳畔也总是会响起古诗词铿锵有力或婉转悠扬的音调,在眼前幻化成为一幅幅画面。
譬如此刻,目光所及之处,是甘肃武威。西汉初,武威为匈奴所占据。公元前121年,汉武帝派骠骑大将军霍去病两次远征河西,大败匈奴,为彰显大汉的“武功军威”而命名此地。不过在漫长岁月中,它更为人知的名字是凉州。凉州,地名二字中已经有了凛冽的寒意,入诗,更是漫溢出边地的荒凉和戍人的哀愁。甚至“凉州词”在唐代成为专门的曲调,很多诗人依调填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坐看今夜关山月,思杀边城游侠儿”“白石黄沙古战场,边风吹冷旅人裳”……从汉唐到明清,一片愁云惨雾,飘荡舒卷在西北大漠戈壁之上。
如果一个地方是一只瓷器,诗词便是表面上闪亮的釉彩。因为这些诗句,一个原本抽象单调的地名变得具体而生动,有了色彩、声音和气息。一行诗句便是一条通道,让我得以穿越时光的漫漫长廊,驰目于辽阔的天空和大地,徜徉在幽静的山林和庭院,欣赏四时风光,感受八方习俗。
二
爱默生说过:诗人是为万物重新命名者。有一些地方,虽然早已地老天荒地存在着,但长时间里都只是一种物质形态的面貌,枯燥粗糙。只有经过文人墨客的描绘后,才变得具有精神性。诗文也是一种加持,为地名灌注了灵动的气质。仿佛出色的匠人手里捏出的泥人,被吹拂进了生命的气息,活灵活现。于是一切大为不同。正如郁孤台,本是僻远闭塞的赣州古城墙上的一处亭台,却因为南宋词人辛弃疾写有“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的词句,而得以广为人知。
当一些地名被再三引用,被反复言说,它就上升为一种意象,具备了符号的功能。阳关象征了离别,北邙寓意着死亡。蓬莱是来世的向往,昆仑是仙界的居所。金谷园是奢靡的狂欢,乌衣巷是繁华的落幕……在这样的场合,对这些地名的理解程度,又直接取决于阅读者精神文化的蕴积。没有对母语的热爱,缺乏对历史和传统的沉浸,就难以窥见字面背后的精微和玄奥,难以感知到那些不尽之意,言外之旨,声音中的声音,味道里的味道。
三
向往某一个地方,反映出的其实是一个人的情感维度和美学嗜好。总有一些地方,最能够与处于某个生命时段的你,产生同频共振。时间和空间的共谋,孕育出某一类文化的气质,精神的风度。而诗句,这时便扮演了有力的证人角色。
青春时代,梦想的栖息地是江南吴越。感官的筵席一场场排开,声音和色彩浑然一体:“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以诗为舟楫,我划入了那一片湖面。在苇荡、乌桕和桑树之间,波光滟滟,莲叶田田。
时光悄然流逝。从某一时刻起,浪漫绮丽的少年轻愁遁隐了,内心开始向往北地的雄浑和寥廓、苍凉和悲怆。“自嫌诗少幽燕气,故作冰天跃马行”,清代黄仲则的这两句诗,成为一种新的美学召唤。向北,向西,一种迥异的境界在面前展开,是“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是“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是“紫塞月明千里,金甲冷,戍楼寒,梦长安”……
就这样,经由诗句的陶冶,一处地点便不再是单纯的外在客体,而内化为精神世界的某个元件;它又仿佛是一帖试纸,能够检测出灵魂中存在的元素。
四
古诗词是一棵大树,根系深扎在过去,纷披的枝叶却一直伸展到今天,它永远处于生长中。今天生活的每一种状态,人们情感的每一次波动,大自然的每一副表情,都可以从丰富浩瀚的古代诗歌中,获得印证,找到共鸣,听到回声。一首首诗词,正是一个个的接引者,引领读者步入人生与社会的广阔庭院,在今与昔、恒常与变易的对话中,加深对于世界和生活的理解。
仔细盯着地图上的一个个地名,时间久了,那些圆圈圆点就会幻化成一个个泉眼。想象一番,那些被以不同音调吟诵的诗句,岂不正仿佛泉水的汩汩滔滔之声?
泉水不竭地涌流,诗歌也一代代地传诵。
吟唱着山河苍茫,岁月沧桑,生命浩荡。(摘编自《光明日报》)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地名被反复引用言说,就上升为一种意象,具备了符号的功能。每个阅读者看到“阳关”“北邙”,就会想到地名字面背后“离别”和“死亡”的意味。
B.人生的不同时段,总有一些经由诗句陶冶内化为精神世界一部分的地方,与情感维度和美学嗜好发生改变的你,产生同频共振。
C.文章视角独特,以“地名进入古诗”为切入点,表达了作者对古诗词的由衷赞美之意,流露出作者对传统文化的无限热爱之情。
D.古诗词以历时性的方式,展现了共时性的内容;融入了诗歌中的地名,具有了更丰富的意涵,彰显着民族的文化气质和精神风度。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更是漫溢出边地的荒凉和戍人的哀愁”中,“漫溢”一词本意指水过满,向外流,准确、生动地表现出“凉州”入诗后那“无处不在而又无法承载”的荒凉之感和戍人的哀愁。
B.全文旁征博引,引用了大量与地名有关的诗句,如“白石黄沙古战场,边风吹冷旅人裳”“郁孤台下清江水”等,极大地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和感染力。
C.本文句式多整散结合,富于变化,生动活泼,语气急促中有舒缓,使文章语势激荡而又意味绵长。
D.本文紧紧围绕“当地名进入古诗”展开行文,从甘肃武威到阳关、蓬莱、昆仑……从西汉到当下,洋洋洒洒,穿古越今,语言虽朴实无华,却耐人寻味。
8.请分析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作用。(4分)
(1)只有经过文人墨客的描绘后,才变得具有精神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仔细盯着地图上的一个个地名,时间久了,那些圆圈圆点就会幻化成一个个泉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作者说:“面对地图时,也总是古诗词最能够以生动的姿态呈现的时刻。”请综合全文概括古诗词的魅力是如何通过地名展现的。(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杜甫,字子美,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曾祖依艺,位终巩令。祖审言,位终膳部员外郎,自有传。父闲,终奉天令。
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天宝末,献《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十五载,禄山陷京师,肃宗征兵灵武。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于彭原郡,拜右拾遗。房琯布衣时与甫善,时琯为宰相,请自帅师讨贼,帝许之。其年十月,琯兵败于陈涛斜。明年春,琯罢相。甫上疏言琯有才,不宜罢免。肃宗怒,贬琯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时关畿乱离,谷食踊贵,甫寓居成州同谷县,自负薪采梠[注],儿女饿殍者数人。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
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成都,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武与甫世旧,待遇甚隆。甫性褊躁,无器度,恃恩放恣。尝凭醉登武之床,瞪视武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虽急暴,不以为忤。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检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永泰元年夏,武卒,甫无所依。及郭英乂代武镇成都,英乂武人粗暴,无能刺谒,乃游东蜀依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崔宁杀英乂,杨子琳攻西川,蜀中大乱。甫以其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乱,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耒阳聂令知之,自棹舟迎甫而还。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
子宗武,流落湖、湘而卒。元和中,宗武子嗣业,自耒阳迁甫之柩,归葬于偃师县西北首阳山之前。(节选自《旧唐书·杜甫传》,有删改)
注 梠:山芋。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检/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
B.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检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
C.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检/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
D.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检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进士不第”指科举考试应试未中选,也叫落第、下第。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
B.“布衣”顾名思义是布做的衣服,借指平民。后也以“布衣”称没有做官的读书人。
C.“绯鱼袋”指绯衣与鱼符袋,是旧时朝官的服饰。唐朝规定,五品以上佩鱼符袋。“绯衣”指紫色衣服。
D.“床”早在神农时期就已出现,当时的床兼有卧具和坐具双重功能。此处的“床”指坐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杜甫出生于官宦之家,虽然没有考中进士,但因为文章写得好,仍然在天宝末年受到皇上的赏识。
B.杜甫因为自幼同房琯就有深交,所以在房琯讨伐叛军兵败于严武而被免去宰相时,极力上疏救助。
C.严武和杜甫是世交,所以严武对待杜甫很优厚,在很多时候也能原谅杜甫的放肆行为。
D.由于不能拜见郭英乂,高适也已经死去,杜甫只好携家出川,生活颠沛流离,最后死在耒阳。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时关畿乱离,谷食踊贵,甫寓居成州同谷县,自负薪采梠,儿女饿殍者数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这篇文章中的杜甫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5~16题。
双声子
[北宋]柳永
晚天萧索,断蓬踪迹,乘兴兰棹东游。三吴风景,姑苏台榭,牢落①暮霭初收。夫差旧国②,香径没、徒有荒丘。繁华处,悄无睹,惟闻麋鹿呦呦。 想当年,空运筹决战,图王取霸无休。江山如画,云涛烟浪,翻③输范蠡扁舟。验前经旧史,嗟漫哉、当日风流。斜阳暮草茫茫,尽成万古遗愁。
注 ①牢落:寥落,稀疏零落貌。②夫差旧国:吴王夫差的国都苏州。③翻:反而。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开篇首先交代了东游的时间、地点。傍晚的天空散发着萧索的凉意,词人感到自己如无根的飞蓬浪迹天涯,如今又驾舟东游。
B.三吴风景、姑苏亭台都笼罩在沉沉的暮色之中,渲染了黯淡的气氛。但鹿群自由自在呼朋唤友的画面,仍可让人感到此地的繁华。
C.下片追忆了春秋时期吴越争霸的旧事,与上片虚实结合。夫差虽有运筹帷幄之志,却最终亡国,反不如泛舟五湖的范蠡。
D.结句中写斜日里衰草连天,历史的长河中涌动着不尽的千古遗愁。写景与抒情有机结合,起到了呼应前文,余韵不尽的作用。
16.柳永的这首词一反其很多词作细腻委婉的风格,偏向于豪放,请结合具体内容对此进行分析鉴赏。(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屈原在《离骚》中表明时不我待,要珍惜时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夸张手法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了惊险的气氛。
(3)杜甫《蜀相》中,慨叹诸葛亮病死军中功业未成的不幸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先秦到南北朝期间,儒家独尊的地位被动摇,社会思想自由活跃,各种思想在相互冲击中不断交汇融合。诗人们围绕着诗歌内容为中心做出了大胆的尝试和创新,在思想内涵和艺术成就上都可堪称后世诗歌典范的作品。社会思想多样化的形成及诗人自身价值观的改变,极大地促进了该时期诗歌艺术的发展,为唐代诗歌高潮的出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诗经》中有不少描述男女爱情的诗歌,记载了怨男痴女从________相逢相知到婚前的海誓山盟的恋爱过程,表达了他们对爱情的向往。《离骚》中主题表现为强烈的爱国情愫。面对黑暗的社会现实及奸佞掌权者的排挤压制,屈原宁愿________也不苟延残喘,长太息掩涕,哀民生多艰。胸怀大志的曹操,面对天下分裂、割据一方的形势,__________,渴盼天下贤才能士齐聚身边,助己实现一统四海的霸业。面对官场的黑暗,五柳先生宁归隐山林也不与官员________,如羁鸟、池鱼一般回归山林,实现“性本爱丘山”的夙愿。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诗人们以诗歌内容为中心做出了大胆的尝试和创新,在思想内涵和艺术成就上都可堪称后世诗歌典范的作品。
B.诗人们以诗歌内容为中心做出了大胆的尝试和创新,创作出在思想内涵和艺术成就上都堪称后世诗歌典范的作品。
C.诗人们围绕着诗歌内容这个中心做出了大胆的尝试和创新,创作出在思想内涵和艺术成就上都可堪称后世诗歌典范的作品。
D.诗人们围绕着诗歌内容为中心做出了大胆的尝试和创新,在思想内涵和艺术成就上都堪称后世诗歌典范的作品。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黄发垂髫 客死 慨当以慷 同流合污
B.总角之宴 溘死 慨当以慷 同流合污
C.总角之宴 客死 慷慨陈词 随波逐流
D.黄发垂髫 溘死 慷慨陈词 随波逐流
20.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
B.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C.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D.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世卫组织助理总干事玛丽安热拉·西芒在一份声明中说,世界迫切需要多种新冠疫苗来解决全球范围内巨大的疫苗获取不平等问题。全球共有19种新冠疫苗进入世卫组织紧急使用清单的申请流程,我国国药集团和科兴生物的新冠疫苗提供的数据已经满足了评审要求,①______________。我国的新冠疫苗被列入紧急使用清单有助于推动解决②______________。
( )。莫德纳疫苗需要达到零下20摄氏度到零下70摄氏度的运输或储存条件,这种温度条件需要特殊设备来维持。而我国的新冠疫苗通常在4摄氏度到8摄氏度的条件下就可以保存,这样一来,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特别适用于资源和基础设施较差的环境,这是我国新冠疫苗产品相对于其他疫苗的优势。
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我国获批的两种相对于其他疫苗具有更高的稳定性的新冠疫苗采用的是完全灭活技术。
B.我国获批的两种新冠疫苗采用的是完全灭活技术,相对于其他疫苗具有更高的稳定性。
C.我国获批的两种新冠疫苗相对于其他疫苗具有更高的稳定性是因为采用的是完全灭活技术。
D.我国获批的两种采用完全灭活技术的新冠疫苗,相对于其他疫苗具有更高的稳定性。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8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
《诗经》有言:“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材料二:
屈原的初心是“虽九死其犹未悔”;范仲淹的初心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飞的初心是“待从头,收拾旧山河”;苏轼则说“守其初心,始终不变”。
材料三:
现如今许多中国人秉持着“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宗旨,奋战在新时代的最前线。而我们每一个普通的个体,在人生路上,都会遇到挫折和苦难,那支持你我努力走下去,永不放弃的精神力量,如同灯塔一般照亮人生。
请结合三则材料内容,以青年学生的身份,联系自身实际写一篇发言稿,阐述你的观点和思考,提出希望与建议,并适当引用材料中的名言。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与解析
第一单元 诗意的探寻·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 单元综合检测
(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词最早开始于民间,所以在语言上有些粗糙,但是语言上也很直白、大胆,而文人写词就比较典雅、含蓄。在中唐或晚唐,大多数情况下,文人写词仅是游戏的态度,因为他们的主要精力用来写诗和写文章。词在当时属于艳科、小道,是业余的时候创作的。文人词的创作长期处于“尊前”“花间”的环境中,带有鲜明的娱乐消遣功能,所以就形成了“作闺音”“为艳科”的特色。到了李煜,他创作后期的词的内容变得很真实,他用词写一个亡国之君内心真实的、深刻的、深远的痛苦。“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一“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词帝,“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为宋词开启了抒情言志的大门。
宋人以歌伎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词作,除了延续宫体、花间风格之外,还有一些是写歌伎与文人之间存在感情上的联系,甚至有些歌伎在词人生命中占据着重要位置。譬如,著名词人晏几道,早年过惯了富贵公子的生活,后来家道中落,生活一落千丈。黄庭坚曾评价晏几道:“仕宦连蹇,而不能一傍贵人之门,是一痴也;论文自有体,而不肯一作新进士语,此又一痴也;费资千百万,家人寒饥,而面有孺子之色,此又一痴也;人百负之而不恨,已信人,终不疑其欺己,此又一痴也。”一句话,晏几道实在、单纯、重情义。正是这样的人,写情词是第一等的好。大家熟知的《临江仙》,“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小苹”即是一位歌女。晏几道在写这首情深意长的感伤之词时,背后寄予的是自己身世的巨变与个人的切肤之痛。虽为艳词,但真挚深婉,表达了士大夫的仕途沉沦浮荡。
词,不仅是在歌舞升平、瓦栏歌肆之间,与歌伎之间推杯换盏的文学创作,更是一种重要的城市文学。我们知道,宋代的城市经济更加繁荣,北宋都城汴京、南宋都城临安,以及建康、成都等都是人口达十万以上的大城市。宋代还逐渐取消了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为商业和娱乐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的条件。词人将眼光投向更为开阔的生活场景,用词来表现生活着的城市。著名的“白衣卿相”柳永,对北宋的都市生活有着丰富的体验,用词描绘过汴京、洛阳、益州、扬州、会稽、金陵、杭州当时许多著名的城市。如《倾杯乐·禁漏花深》就是柳永为宋仁宗在元宵佳节之夜与民同乐时所作。这首词重在渲染上元节的节日气氛,“变韶景、都门十二,元宵三五,银蟾光满。会乐府、两籍神仙,梨园四部弦管。向晓色、都人未散”。柳永笔下的汴京富丽堂皇而又繁荣昌盛,为我们展示了有宋以来物阜民康的社会生活风貌。
除了城市,还有描写乡村。相对于城市的富庶、繁华,乡村词的重点在于勾勒农家之乐,展现出怡然自得的、缓慢的、富有诗意的生活节奏。譬如苏轼笔下的“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辛弃疾笔下的“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皆是难得的、富有诗意的、文人化的乡村景色。他们亦曾在乡村的丽景中寻找心灵的慰藉。苏轼在乡村中,获得“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的洒脱与惬意,辛弃疾在乡村中经历了“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的恍惚与惊喜。苏轼曾写作《浣溪沙》组词,展现“老幼扶携收麦社,乌鸢翔舞赛神村”的热闹场景,辛弃疾《清平乐·村居》则是描述了“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其乐融融的生活,让我们看到大文豪笔下的乡村世界,到现在依然让我们心旷神怡。
宋代士大夫的生活态度是随遇而安、和光同尘、与时俯仰。他们一方面承担社会责任,一方面注重个人生活。他们试图将都市生活与乡村野趣融为一体,在闲暇之余喜欢山水形胜,在登临游览中恣意抒怀。词这种不太严肃、可长可短、随即可歌的文学样式,特别满足了宋人想要表达丰富内心感受的需要,也特别适合表现宋代文人的世俗娱乐,以及生活中的闲情逸致。如果我们说,宋人在诗文当中表达他们的治国情怀,有壮志的情怀,那么在宋词中,他们对于自身生活的热爱,对于宋代的边边角角细致入微地描述,就在词当中充分地表达了出来。由此来讲,宋词当得起宋代文学的主要代表。(节选自康震《都市燕乐中的宋词》)
材料二:
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话》里,就为词的性质下了这样几句定义,他说:“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而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诗之境阔,词之言长。”“要眇宜修”出于《楚辞·九歌·湘君》“美要眇兮宜修”,是写湘水上的一个神灵具有一种要眇宜修的美。这是写一种女性的美,是最精致的最细腻的最纤细幽微的,而且是带有修饰性的非常精巧的一种美。词,也叫做长短句。参差错落,长短不齐。从形式上看,词是比诗更多变化,更精微的,更纤巧的,更曲折的。
词大都是写男女的爱情相思离别,为了配合这种歌唱的场合和歌唱的人物的歌女,自然写的是比较柔婉的细腻的女性的美。所以说:“词之为体,要眇宜修,能言诗之所不能言。”很多在诗里边不能表达的感情,能在词里边表达。词是配合音乐歌唱的歌词,篇幅一般是比较短小的,所以它天生注定就不能写长篇巨制的内容,这是词在内容上“不能尽言诗之所能言”的缘故。诗所写的内容无所不包,可以发议论,可以抒情,可以纪事,什么都可以包括。而词一般只是写景抒情。所以说是“诗之境阔”。
可是,我们还要注意后一句:“词之言长。”这不是说词的篇幅长,不是说词的句子长,而是说词给人的回味,词的韵味悠长。写爱情的小词,表现了人的心理感情的一种本质,可以引起人丰富的联想,所以说“词之言长”。(叶嘉莹《唐宋诗词十七讲》)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宋人以歌伎为主要描写对象,这些歌伎在词人生命中占据着重要位置。
B.黄庭坚认为晏几道这样实在、单纯、重情义的人,写情词是第一等的好。
C.诗所写的内容无所不包,而词只是写景抒情。所以说是“诗之境阔”。
D.叶嘉莹认为宋词的“要眇宜修”之美可以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考虑。
答案 D
解析 A项“宋人以歌伎为主要描写对象”错,曲解文意。材料一是说“宋人以歌伎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词作”而非“宋人以歌伎为主要描写对象”。B项“黄庭坚认为……写情词是第一等的好”错,张冠李戴。材料一中黄庭坚的评价说明“晏几道实在、单纯、重情义”,“写情词是第一等的好”是作者认为而非黄庭坚认为。C项“而词只是写景抒情”错,以偏概全。材料二说“而词一般只是写景抒情”,而不是“词只是写景抒情”。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南唐后主李煜继承了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创作前期处于“尊前”“花间”的环境中,带有鲜明的娱乐消遣功能。
B.苏轼的《浣溪沙》组词和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体现了二者随遇而安、和光同尘、与时俯仰的生活态度。
C.宋词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其主要原因在于拥有一批非常杰出的创作者。他们的词作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生活,更反映了自己的人生。
D.为了满足宋人想要表达丰富内心感受的需要,适应宋代文人的世俗娱乐,以及生活中的闲情逸致,词这种文学样式应运而生。
答案 D
解析 D项强加关系。材料一说“词这种不太严肃、可长可短、随即可歌的文学样式,特别满足了宋人想要表达丰富内心感受的需要,也特别适合表现宋代文人的世俗娱乐,以及生活中的闲情逸致”,并不是目的关系。
3.宋代词人用词来表现生活着的城市,下面不属于这类作品的一项是(3分)( )
A.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
B.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C.苏轼《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D.吴潜《满江红·金陵乌衣园》
答案 C
解析 苏轼《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不属于用词来表现生活着的城市,因为该词是公元1082年春三月作者游蕲水清泉寺时所作,并不是表现都市生活。
4.结合材料一,分析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体现的文人词作的特点。(4分)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典雅:写室内焚香,室内陈设玉枕纱帐,重阳节东篱把酒,体现了词人的雅致生活状态。/选择高雅素淡的菊花自比,比喻精妙,更能体现词人的典雅情致。
(2)含蓄:全词借景抒情,含蓄地表达了词人的离别之苦、相思之情。/“东篱”用陶潜之典,暗示词人高洁的胸襟和脱俗的情趣。
5.结合材料二,谈一谈词在宋代比诗更受市民大众的欢迎喜爱的原因。(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从形式上看,参差错落,长短不齐。词是比诗更多变化,更精微的,更纤巧的,更曲折的。②从内容上(其实是篇幅)看,词是配合音乐歌唱的歌词,篇幅一般是比较短小的,没有鸿篇巨制的内容。③从情感表达上看,词给人回味,韵味悠长,能引起人们丰富的联想。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当地名进入古诗
彭 程
一
在我个人的经验中,面对地图时,也总是古诗词最能够以生动的姿态呈现的时刻。
目光摩挲过一个个地名,旁边那些或大或小的圆圈或圆点,在幻觉中次第打开。仿佛是岩溶地带大山峭壁之上的洞穴,外部看去并不大,一旦进入,却会发现溶洞宽阔,石笋奇诡,暗河幽深。这些或熟悉或陌生的地名下,也藏匿着自然、历史、民俗……一个物质和精神的丰富浩大的谱系。而与这种感觉几乎同步,此时耳畔也总是会响起古诗词铿锵有力或婉转悠扬的音调,在眼前幻化成为一幅幅画面。
譬如此刻,目光所及之处,是甘肃武威。西汉初,武威为匈奴所占据。公元前121年,汉武帝派骠骑大将军霍去病两次远征河西,大败匈奴,为彰显大汉的“武功军威”而命名此地。不过在漫长岁月中,它更为人知的名字是凉州。凉州,地名二字中已经有了凛冽的寒意,入诗,更是漫溢出边地的荒凉和戍人的哀愁。甚至“凉州词”在唐代成为专门的曲调,很多诗人依调填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坐看今夜关山月,思杀边城游侠儿”“白石黄沙古战场,边风吹冷旅人裳”……从汉唐到明清,一片愁云惨雾,飘荡舒卷在西北大漠戈壁之上。
如果一个地方是一只瓷器,诗词便是表面上闪亮的釉彩。因为这些诗句,一个原本抽象单调的地名变得具体而生动,有了色彩、声音和气息。一行诗句便是一条通道,让我得以穿越时光的漫漫长廊,驰目于辽阔的天空和大地,徜徉在幽静的山林和庭院,欣赏四时风光,感受八方习俗。
二
爱默生说过:诗人是为万物重新命名者。有一些地方,虽然早已地老天荒地存在着,但长时间里都只是一种物质形态的面貌,枯燥粗糙。只有经过文人墨客的描绘后,才变得具有精神性。诗文也是一种加持,为地名灌注了灵动的气质。仿佛出色的匠人手里捏出的泥人,被吹拂进了生命的气息,活灵活现。于是一切大为不同。正如郁孤台,本是僻远闭塞的赣州古城墙上的一处亭台,却因为南宋词人辛弃疾写有“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的词句,而得以广为人知。
当一些地名被再三引用,被反复言说,它就上升为一种意象,具备了符号的功能。阳关象征了离别,北邙寓意着死亡。蓬莱是来世的向往,昆仑是仙界的居所。金谷园是奢靡的狂欢,乌衣巷是繁华的落幕……在这样的场合,对这些地名的理解程度,又直接取决于阅读者精神文化的蕴积。没有对母语的热爱,缺乏对历史和传统的沉浸,就难以窥见字面背后的精微和玄奥,难以感知到那些不尽之意,言外之旨,声音中的声音,味道里的味道。
三
向往某一个地方,反映出的其实是一个人的情感维度和美学嗜好。总有一些地方,最能够与处于某个生命时段的你,产生同频共振。时间和空间的共谋,孕育出某一类文化的气质,精神的风度。而诗句,这时便扮演了有力的证人角色。
青春时代,梦想的栖息地是江南吴越。感官的筵席一场场排开,声音和色彩浑然一体:“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以诗为舟楫,我划入了那一片湖面。在苇荡、乌桕和桑树之间,波光滟滟,莲叶田田。
时光悄然流逝。从某一时刻起,浪漫绮丽的少年轻愁遁隐了,内心开始向往北地的雄浑和寥廓、苍凉和悲怆。“自嫌诗少幽燕气,故作冰天跃马行”,清代黄仲则的这两句诗,成为一种新的美学召唤。向北,向西,一种迥异的境界在面前展开,是“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是“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道”,是“紫塞月明千里,金甲冷,戍楼寒,梦长安”……
就这样,经由诗句的陶冶,一处地点便不再是单纯的外在客体,而内化为精神世界的某个元件;它又仿佛是一帖试纸,能够检测出灵魂中存在的元素。
四
古诗词是一棵大树,根系深扎在过去,纷披的枝叶却一直伸展到今天,它永远处于生长中。今天生活的每一种状态,人们情感的每一次波动,大自然的每一副表情,都可以从丰富浩瀚的古代诗歌中,获得印证,找到共鸣,听到回声。一首首诗词,正是一个个的接引者,引领读者步入人生与社会的广阔庭院,在今与昔、恒常与变易的对话中,加深对于世界和生活的理解。
仔细盯着地图上的一个个地名,时间久了,那些圆圈圆点就会幻化成一个个泉眼。想象一番,那些被以不同音调吟诵的诗句,岂不正仿佛泉水的汩汩滔滔之声?
泉水不竭地涌流,诗歌也一代代地传诵。
吟唱着山河苍茫,岁月沧桑,生命浩荡。(摘编自《光明日报》)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地名被反复引用言说,就上升为一种意象,具备了符号的功能。每个阅读者看到“阳关”“北邙”,就会想到地名字面背后“离别”和“死亡”的意味。
B.人生的不同时段,总有一些经由诗句陶冶内化为精神世界一部分的地方,与情感维度和美学嗜好发生改变的你,产生同频共振。
C.文章视角独特,以“地名进入古诗”为切入点,表达了作者对古诗词的由衷赞美之意,流露出作者对传统文化的无限热爱之情。
D.古诗词以历时性的方式,展现了共时性的内容;融入了诗歌中的地名,具有了更丰富的意涵,彰显着民族的文化气质和精神风度。
答案 A
解析 “每个阅读者”于文无据。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更是漫溢出边地的荒凉和戍人的哀愁”中,“漫溢”一词本意指水过满,向外流,准确、生动地表现出“凉州”入诗后那“无处不在而又无法承载”的荒凉之感和戍人的哀愁。
B.全文旁征博引,引用了大量与地名有关的诗句,如“白石黄沙古战场,边风吹冷旅人裳”“郁孤台下清江水”等,极大地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和感染力。
C.本文句式多整散结合,富于变化,生动活泼,语气急促中有舒缓,使文章语势激荡而又意味绵长。
D.本文紧紧围绕“当地名进入古诗”展开行文,从甘肃武威到阳关、蓬莱、昆仑……从西汉到当下,洋洋洒洒,穿古越今,语言虽朴实无华,却耐人寻味。
答案 D
解析 “语言虽朴实无华”错,应是“语言富有诗情画意”。
8.请分析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作用。(4分)
(1)只有经过文人墨客的描绘后,才变得具有精神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仔细盯着地图上的一个个地名,时间久了,那些圆圈圆点就会幻化成一个个泉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承上启下。既承接上文中爱默生的名言,又引起下文对诗文与地名之间关系的评价以及对郁孤台事例的叙述。
(2)将“那些圆圈圆点”比喻成“一个个泉眼”,形象生动,富有美感;与第一部分第二段中的“旁边那些或大或小的圆圈或圆点,在幻觉中次第打开”相照应。
9.作者说:“面对地图时,也总是古诗词最能够以生动的姿态呈现的时刻。”请综合全文概括古诗词的魅力是如何通过地名展现的。(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古诗词让读者通过画面感受当地风土人情,使抽象单调的地名变得具体生动。②古诗词对地名的加持,让地名变得具有精神性和灵动性,广为人知。③古诗词反复引用某一地名,使其变成具有符号功能和丰富意蕴的意象。④古诗词与读者产生同频共振,让地名由外在客体内化为精神世界的某个元件。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杜甫,字子美,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曾祖依艺,位终巩令。祖审言,位终膳部员外郎,自有传。父闲,终奉天令。
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天宝末,献《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十五载,禄山陷京师,肃宗征兵灵武。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于彭原郡,拜右拾遗。房琯布衣时与甫善,时琯为宰相,请自帅师讨贼,帝许之。其年十月,琯兵败于陈涛斜。明年春,琯罢相。甫上疏言琯有才,不宜罢免。肃宗怒,贬琯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时关畿乱离,谷食踊贵,甫寓居成州同谷县,自负薪采梠[注],儿女饿殍者数人。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
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成都,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武与甫世旧,待遇甚隆。甫性褊躁,无器度,恃恩放恣。尝凭醉登武之床,瞪视武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虽急暴,不以为忤。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检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永泰元年夏,武卒,甫无所依。及郭英乂代武镇成都,英乂武人粗暴,无能刺谒,乃游东蜀依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崔宁杀英乂,杨子琳攻西川,蜀中大乱。甫以其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乱,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耒阳聂令知之,自棹舟迎甫而还。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
子宗武,流落湖、湘而卒。元和中,宗武子嗣业,自耒阳迁甫之柩,归葬于偃师县西北首阳山之前。(节选自《旧唐书·杜甫传》,有删改)
注 梠:山芋。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检/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
B.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检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
C.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检/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
D.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检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
答案 C
解析 “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结构相同,应一一断开,排除A、D两项。“相狎荡”“无拘检”结构相同,且“过”在此是拜访的意思,作“严武”的谓语,故“无拘检”后应断开,排除B项。故选C。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进士不第”指科举考试应试未中选,也叫落第、下第。进士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
B.“布衣”顾名思义是布做的衣服,借指平民。后也以“布衣”称没有做官的读书人。
C.“绯鱼袋”指绯衣与鱼符袋,是旧时朝官的服饰。唐朝规定,五品以上佩鱼符袋。“绯衣”指紫色衣服。
D.“床”早在神农时期就已出现,当时的床兼有卧具和坐具双重功能。此处的“床”指坐具。
答案 C
解析 “‘绯衣’指紫色衣服”错,“绯衣”应为红色衣服。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杜甫出生于官宦之家,虽然没有考中进士,但因为文章写得好,仍然在天宝末年受到皇上的赏识。
B.杜甫因为自幼同房琯就有深交,所以在房琯讨伐叛军兵败于严武而被免去宰相时,极力上疏救助。
C.严武和杜甫是世交,所以严武对待杜甫很优厚,在很多时候也能原谅杜甫的放肆行为。
D.由于不能拜见郭英乂,高适也已经死去,杜甫只好携家出川,生活颠沛流离,最后死在耒阳。
答案 B
解析 “自幼同房琯就有深交”错,原文为“房琯布衣时与甫善”,意思是他们在没有获取功名做平民时关系就很好;“房琯讨伐叛军兵败于严武”错,由原文可知,应是“房琯兵败于陈涛斜”。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时关畿乱离,谷食踊贵,甫寓居成州同谷县,自负薪采梠,儿女饿殍者数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当时京城地区动乱流离,粮食一下子变得很贵,杜甫寄住在成州同谷县,只得自己背柴火采摘山芋,饿死的儿女有好几个。
(2)杜甫曾游览耒阳的岳庙,被洪水阻隔,十多天都得不到食物。
解析 (1)“关畿”,京城地区;“乱离”,动乱流离;“踊贵”,物价上涨;“寓居”,寄住在;“儿女饿殍者”,定语后置句,饿死的儿女。(2)“尝”,曾经;“为暴水所阻”,被动句,“为……所”表被动,被洪水阻隔;“旬日”,十多天。
14.这篇文章中的杜甫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杜甫有文才,能够为朋友仗义执言,但性格上又有偏激狭隘的缺陷。
参考译文
杜甫,字子美,本是襄阳人,后来搬迁到河南巩县。曾祖父杜依艺,官位最终到巩县县令。祖父杜审言,官位最终到膳部员外郎,另有传记。父亲杜闲,官位最终到奉天县县令。
杜甫天宝初年应考进士没有考中。天宝末年,献上自己写的《三大礼赋》。玄宗认为这篇赋写得很奇妙,就召唤他来考作文,并授给他京兆府兵曹参军一职。天宝十五年,安禄山攻陷京师,肃宗在灵武征兵。杜甫从京城趁夜逃奔到河西地区,在彭原郡拜见肃宗,被封为右拾遗。房琯做平民时和杜甫很友好,当时房琯担任宰相,向肃宗请求亲自率领军队讨伐叛贼,皇帝准许了他。这一年的十月,房琯的军队在陈涛斜被打败。第二年春,房琯被罢去宰相一职。杜甫上奏说房琯还是有才干的,不应该被罢免。肃宗生气,贬房琯当刺史,让杜甫离京担任华州司功参军。当时京城地区动乱流离,粮食一下子变得很贵,杜甫寄住在成州同谷县,只得自己背柴火采摘山芋,饿死的儿女有好几个。一段时间之后,被召回补任京兆府功曹。
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守成都,奏明皇上让杜甫担任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并赐给他绯鱼袋。严武与杜甫是世交,对杜甫的待遇十分丰厚。但杜甫性格狭窄浮躁,没什么气量,凭着恩情放纵不羁。曾经趁酒醉登上严武的坐榻,瞪着眼睛看着严武说:“你父亲严挺之居然有你这样的儿子!”严武虽然也急躁暴戾,却不认为他忤逆。杜甫在成都的浣花村种竹植树,枕靠着长江建造房屋,尽情喝酒,长啸咏唱,和一些田地里的粗野农夫一起亲昵地游逛,没什么拘束检点。严武拜访他,他有时也不戴好官帽,他就是这样傲慢放诞。永泰元年夏,严武去世,杜甫就没有依靠的人了。到了郭英乂代替严武镇守成都,郭英乂是武夫,又很粗暴,杜甫不能探望拜见,就游历东蜀去依附高适。到了之后,高适却去世了。这一年,崔宁杀死郭英乂,杨子琳攻陷西川,蜀中很乱。杜甫就带着他的家人到荆、楚地区躲避战乱,乘着扁舟下三峡,但是还没靠岸,江陵就发生了动乱,于是溯流而上,沿着湘江漂泊,游历衡山,寄居在耒阳。杜甫曾游览耒阳的岳庙,被洪水阻隔,十多天都得不到食物。耒阳的聂令知道这个消息,就亲自划着船去迎接杜甫回来。永泰二年,杜甫吃牛肉白酒,一个晚上就死在了耒阳,当时年纪只有五十九岁。
杜甫的儿子宗武,流落在湖、湘过世。元和年间,宗武的儿子嗣业,从耒阳迁走杜甫的棺柩,回葬在偃师县西北首阳山前。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5~16题。
双声子
[北宋]柳永
晚天萧索,断蓬踪迹,乘兴兰棹东游。三吴风景,姑苏台榭,牢落①暮霭初收。夫差旧国②,香径没、徒有荒丘。繁华处,悄无睹,惟闻麋鹿呦呦。 想当年,空运筹决战,图王取霸无休。江山如画,云涛烟浪,翻③输范蠡扁舟。验前经旧史,嗟漫哉、当日风流。斜阳暮草茫茫,尽成万古遗愁。
注 ①牢落:寥落,稀疏零落貌。②夫差旧国:吴王夫差的国都苏州。③翻:反而。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开篇首先交代了东游的时间、地点。傍晚的天空散发着萧索的凉意,词人感到自己如无根的飞蓬浪迹天涯,如今又驾舟东游。
B.三吴风景、姑苏亭台都笼罩在沉沉的暮色之中,渲染了黯淡的气氛。但鹿群自由自在呼朋唤友的画面,仍可让人感到此地的繁华。
C.下片追忆了春秋时期吴越争霸的旧事,与上片虚实结合。夫差虽有运筹帷幄之志,却最终亡国,反不如泛舟五湖的范蠡。
D.结句中写斜日里衰草连天,历史的长河中涌动着不尽的千古遗愁。写景与抒情有机结合,起到了呼应前文,余韵不尽的作用。
答案 B
解析 上片结句表现的是昔日的繁华早已灰飞烟灭的荒凉景象。
16.柳永的这首词一反其很多词作细腻委婉的风格,偏向于豪放,请结合具体内容对此进行分析鉴赏。(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提示)①所选题材重大。②所选意象大气。③所造意境苍凉,视野开阔。④所抒情感率直慷慨。⑤直抒胸臆。(能答出任意三点,并结合词句透彻分析即可)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屈原在《离骚》中表明时不我待,要珍惜时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夸张手法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了惊险的气氛。
(3)杜甫《蜀相》中,慨叹诸葛亮病死军中功业未成的不幸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汩余若将不及兮 恐年岁之不吾与 (2)连峰去天不盈尺 枯松倒挂倚绝壁
(3)出师未捷身先死 长使英雄泪满襟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先秦到南北朝期间,儒家独尊的地位被动摇,社会思想自由活跃,各种思想在相互冲击中不断交汇融合。诗人们围绕着诗歌内容为中心做出了大胆的尝试和创新,在思想内涵和艺术成就上都可堪称后世诗歌典范的作品。社会思想多样化的形成及诗人自身价值观的改变,极大地促进了该时期诗歌艺术的发展,为唐代诗歌高潮的出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诗经》中有不少描述男女爱情的诗歌,记载了怨男痴女从________相逢相知到婚前的海誓山盟的恋爱过程,表达了他们对爱情的向往。《离骚》中主题表现为强烈的爱国情愫。面对黑暗的社会现实及奸佞掌权者的排挤压制,屈原宁愿________也不苟延残喘,长太息掩涕,哀民生多艰。胸怀大志的曹操,面对天下分裂、割据一方的形势,__________,渴盼天下贤才能士齐聚身边,助己实现一统四海的霸业。面对官场的黑暗,五柳先生宁归隐山林也不与官员________,如羁鸟、池鱼一般回归山林,实现“性本爱丘山”的夙愿。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诗人们以诗歌内容为中心做出了大胆的尝试和创新,在思想内涵和艺术成就上都可堪称后世诗歌典范的作品。
B.诗人们以诗歌内容为中心做出了大胆的尝试和创新,创作出在思想内涵和艺术成就上都堪称后世诗歌典范的作品。
C.诗人们围绕着诗歌内容这个中心做出了大胆的尝试和创新,创作出在思想内涵和艺术成就上都可堪称后世诗歌典范的作品。
D.诗人们围绕着诗歌内容为中心做出了大胆的尝试和创新,在思想内涵和艺术成就上都堪称后世诗歌典范的作品。
答案 B
解析 “围绕着……为中心”句式杂糅,排除D项;“可堪”词语重复,可去掉“可”,排除A、C两项。故选B。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黄发垂髫 客死 慨当以慷 同流合污
B.总角之宴 溘死 慨当以慷 同流合污
C.总角之宴 客死 慷慨陈词 随波逐流
D.黄发垂髫 溘死 慷慨陈词 随波逐流
答案 B
解析 黄发垂髫:老人和儿童。“黄发”,老年人头发由白转黄,后常指老年人;“垂髫”,古时儿童不束发,头发下垂,所以“垂髫”指儿童。总角之宴:幼年时期愉快地玩耍。“总角”指代幼年。结合语境“记载了怨男痴女从……相逢相知到婚前的海誓山盟的恋爱过程”,所以第一处应选“总角之宴”。客死:死在他乡或外国。溘死:突然死去。结合语境“屈原宁愿……也不苟延残喘”,第二处应选“溘死”。慨当以慷:充满正气,情绪激动。慷慨陈词:意气昂扬、情绪激动地陈述自己的观点与见解。结合语境“面对天下分裂、割据一方的形势……渴盼天下贤才能士齐聚身边”,第三处应选“慨当以慷”。随波逐流: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荡,比喻自己没有主见,随着潮流走。同流合污:随着坏人一起做坏事。结合语境“五柳先生宁归隐山林也不与官员……”,第四处应选“同流合污”。故选B。
20.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
B.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C.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D.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答案 A
解析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陶渊明”比作“羁鸟”“池鱼”。 A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手指”比作“葱根”,把“唇色”比作“朱丹”。B项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犹厌言兵”赋予“废池乔木”以人的情感。C项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描写蜀道之险峻,以此体现出在蜀道上跋涉之艰辛。D项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世卫组织助理总干事玛丽安热拉·西芒在一份声明中说,世界迫切需要多种新冠疫苗来解决全球范围内巨大的疫苗获取不平等问题。全球共有19种新冠疫苗进入世卫组织紧急使用清单的申请流程,我国国药集团和科兴生物的新冠疫苗提供的数据已经满足了评审要求,①______________。我国的新冠疫苗被列入紧急使用清单有助于推动解决②______________。
( )。莫德纳疫苗需要达到零下20摄氏度到零下70摄氏度的运输或储存条件,这种温度条件需要特殊设备来维持。而我国的新冠疫苗通常在4摄氏度到8摄氏度的条件下就可以保存,这样一来,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特别适用于资源和基础设施较差的环境,这是我国新冠疫苗产品相对于其他疫苗的优势。
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我国获批的两种相对于其他疫苗具有更高的稳定性的新冠疫苗采用的是完全灭活技术。
B.我国获批的两种新冠疫苗采用的是完全灭活技术,相对于其他疫苗具有更高的稳定性。
C.我国获批的两种新冠疫苗相对于其他疫苗具有更高的稳定性是因为采用的是完全灭活技术。
D.我国获批的两种采用完全灭活技术的新冠疫苗,相对于其他疫苗具有更高的稳定性。
答案 B
解析 后文是将“我国新冠疫苗”和“莫德纳疫苗”进行比较,以此说明我国疫苗的稳定性,所以括号内的句子应重点说“稳定性”,而不是稳定性的原因,排除A、C两项。比较B、D两项来看,后一句“相对于其他疫苗具有更高的稳定性”的原因应是我国获批的两种新冠疫苗“采用的是完全灭活技术”,而D项“我国获批的两种采用完全灭活技术的新冠疫苗”的中心词是“新冠疫苗”,据此可排除D项。故选B。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8分)
答案 (示例)①从而被列入清单 ②全球疫苗分配不均的问题 ③对设备的要求就没那么高了
解析 第一空,结合上下文“全球共有19种新冠疫苗进入世卫组织紧急使用清单的申请流程,我国国药集团和科兴生物的新冠疫苗提供的数据已经满足了评审要求”“我国的新冠疫苗被列入紧急使用清单……”,推断①处可以填入“从而被列入清单”之类的内容。第二空,结合上文“世界迫切需要多种新冠疫苗来解决全球范围内巨大的疫苗获取不平等问题”“我国的新冠疫苗被列入紧急使用清单有助于推动解决”,推断②处应该填入“全球疫苗分配不均的问题”之类的内容。第三空,主要结合上下文“莫德纳疫苗需要达到零下20摄氏度到零下70摄氏度的运输或储存条件,这种温度条件需要特殊设备来维持。而我国的新冠疫苗通常在4摄氏度到8摄氏度的条件下就可以保存,这样一来”“特别适用于资源和基础设施较差的环境,这是我国新冠疫苗产品相对于其他疫苗的优势”,推断③处应该填入“对设备的要求就没那么高了”之类的内容。最后还要注意字数要求,以及表达的是否简洁连贯自然。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
《诗经》有言:“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材料二:
屈原的初心是“虽九死其犹未悔”;范仲淹的初心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飞的初心是“待从头,收拾旧山河”;苏轼则说“守其初心,始终不变”。
材料三:
现如今许多中国人秉持着“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宗旨,奋战在新时代的最前线。而我们每一个普通的个体,在人生路上,都会遇到挫折和苦难,那支持你我努力走下去,永不放弃的精神力量,如同灯塔一般照亮人生。
请结合三则材料内容,以青年学生的身份,联系自身实际写一篇发言稿,阐述你的观点和思考,提出希望与建议,并适当引用材料中的名言。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本题由多则材料组合而成,在审题立意时,要找出这三则材料的契合点。多则材料作文在提炼观点时,必须对所提供的材料,先逐则分析,再比较分析,最后综合分析,归纳提炼出恰当的观点。多则材料作文的难点在于,如何找准各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作全面、准确、周密的分析。
本题材料一是说只有不忘初心,才能到达终点,做出成就;材料二引用历史上坚持初心的人物的言论,强调初心的价值;材料三针对我们每一个个体,材料中“那支持你我努力走下去,永不放弃的精神力量,如同灯塔一般照亮人生”的就是我们每一个人最初的发自内心深处的信念和坚守。写作时还要注意“适当引用材料中的名言”这一要求。
参考立意:①初心是我们前行的动力源泉;②砥砺前行,勿忘初心;③愿将初心同筑梦,且以实干共践行;④青春需要信念的支撑,在奉献中实现自我;⑤不忘初心,方得始终;⑥精神力量(初心)是人生旅途中的指路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