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测试题-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下册 (1)(word版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测试题-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下册 (1)(word版有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2-10 18:11: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测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口出现白烟
B.装有CO2的软塑料瓶倒入一定量的水,立即旋紧瓶盖振荡,塑料瓶变瘪
C.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了四氧化三铁
D.向滴有酚酞试液的蒸馏水中加入氢氧化铜,溶液显红色
2.下列实验操作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物质 目的 主要实验操作
A CO2和N2 鉴别 分别用燃着的木条试验,观察现象
B CaCO3中含有CaCl2 检验 取样,加入适量稀盐酸,观察现象
C MnO2和KCl的混合物 分离 溶解、过滤、洗涤固体并烘干,蒸发滤液
D CO2中混有的少量CO 除杂 通入氧气,点燃
A.A B.B C.C D.D
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闻气体气味 B.测溶液Ph
C.过滤 D.稀释浓硫酸
4.仔细观察实验现象是学好化学的基本要求。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在白醋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变成红色
B.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C.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浓盐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产生大量白烟
5.“三星堆”遗址是目前我国已知年代最为久远的先秦时代古遗址,三星堆“青铜器”出土后震惊了全世界。青铜器最初制作完成后的初始颜色呈黄色、金色,由于长时间理藏氧化生锈,变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青绿色。青绿色物质中含有“碱式碳酸铜”【Cu2(OH)2CO3】,为了研究碱式碳酸铜的元素组成同学们设计了如图实验,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根据试管口有小水珠可以说明碱式碳酸铜中一定含有氢元素
B.根据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以说明碱式碳酸铜中一定含有碳元素
C.试管中剩余的黑色固体一定为炭粉和氧化铜的混合物
D.要确定试管中剩余黑色固体的成分,可以在黑色固体中加足量稀硫酸观察现象
6.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红光,放热,生成无色无味的二氧化碳气体
B.红磷燃烧发出黄白色火焰,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C.向生石灰中加入适量的水,剧烈反应,放出大量的热,块状生石灰松散并膨胀
D.把红热的铁丝快速伸入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
7.下列物质的性质和对应用途均正确的是
A.干冰升华放出大量热,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烧碱易潮解,烧碱用于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C.一氧化碳有强还原性,一氧化碳能在常温下冶炼金属
D.氧气具有助燃性,氧气可以作燃料
8.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B.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盖,瓶口上方会出现白烟
C.将CO2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蓝
D.将木炭在空气中点燃后伸至氧气瓶中,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9.某同学观察演示实验后,做的下列笔记不正确的是
A.氢气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
B.生石灰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
C.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微弱的淡蓝色火焰,并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但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10.2021年6月17日神舟12号载人航天器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火箭发射时,其燃料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发生改变 B.此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C.该反应为复分解反应 D.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1:1
11.蓝莓中含有的花青素(化学式为C15H11O6)具有缓解眼睛疲劳、保护视力的作用。酸能使花青素溶液变成红色,碱能使花青素溶液变成蓝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花青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7 B.向白醋中滴加花青素溶液,溶液变成红色
C.花青素中共有32个原子 D.花青素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二、简答题
12.多角度认识“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1)从反应物角度。
如图所示,甲同学往广口瓶内注入氢氧化钠溶液,U型管右边液面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他认为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乙同学认为还需将滴管内液体换成___________(写物质名称)进行对比实验,才能说明二者发生反应。
(2)从生成物角度。
①丙同学认为可用酚酞溶液验证二者发生了,该方法__________(填“可行”或“不可行”),原因是______________。
②丁同学建议,往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观察到_____________现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说明二者发生反应。
13.氮元素的化合价与物质类别的关系如图所示。
(1)A点对应的物质类别是_______。
(2)B的化学式为_______。
(3)B和C的组成元素相同,但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
(4)写出一个HNO3通过中和反应转化为D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5)E为氨水(NH3 H2O),氨水中的阴离子为_______。
三、推断题
14.A、B、C均含同一元素,A为单质,固态B可用于食品冷藏保鲜及人工降雨,D为红棕色粉末。它们之间存在如下转化关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关于A、B、C三种物质的相关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___。
a、A、B、C中同一元素的化合价由低到高的顺序是Ab、A的一种单质可用于制铅笔
c、A、C均具有还原性
d、B、C均有毒
(2)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3)写出上述黄色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___________。
(4)图中涉及到转化中,可通过化合反应实现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15.甲、乙、丙、丁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四种物质。已知乙是红棕色固体,丙是熟石灰,甲、丁是同类物质,丁由两种元素组成且其浓溶液敞口放置在空气中,瓶口会形成白雾。各物质相互反应及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一”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成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未标出)。甲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甲转化为丁需要加入的物质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丙和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四、实验题
16.高压钠灯发出的黄光射程远,透雾能力强。某小组通过查阅资料,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探究钠的性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步骤与现象】
①向盛有水的烧杯里,滴入几滴酚酞试液。
②用小刀切一小块钠,放入到烧杯里面,观察到钠在水面上急速转动,剧烈反应,发出嘶嘶之声,并立刻熔成一个闪亮的小球,向各个方向迅速游动;小球逐渐缩小,最后完全消失。还观察到烧杯内的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
③再用铝箔(如图所示,铝箔和钠不反应)包好一小块钠,并在铝箔上刺些小孔,用镊子夹住,放在漏斗下方,漏斗颈上套一个小试管,用排水法收集到气体。小心把试管取出来,移近火焰,试管内气体被点燃,发出“噗”的很小的响声。
【实验分析与结论】
同学们根据以上实验现象,分析得出以下有关单质钠的性质:
(1)物理性质: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④__________。
(2)化学性质:钠能与水发生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拓展应用】
(3)钠的保存:小组同学查阅资料知道钠还很容易跟空气中的氧气起反应,且密度比煤油大,在实验室中通常将钠保存在煤油里。原因是钠沉在煤油下方,将钠与__________和___________隔绝。
17.下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气体制备、净化、干燥、收集和进行实验探究的部分仪器(组装实验装置时,可重复选择仪器),化学小组同学欲利用其进行下列化学实验。试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以石灰石和稀盐酸为原料,制备并收集干燥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按照要求设计实验装置,连接仪器,并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提示:盐酸中挥发出的少量 HCl 气体可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吸收)
①所选仪器的连接顺序为______(从左到右填写仪器序号字母)。
②上述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③若将二氧化碳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与之前相比会______(填“增大”“减小”“不变”之一)。
(2)随着“限塑令”逐步实施,济南市许多超市已采用可降解塑料袋替代传统塑料袋。化学小组同学以过氧化氢溶液为原料(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制取氧气,并对某种塑料试样的组成元素进行分析探究(资料显示该塑料只含 C、H、O 三种元素),所选仪器按“A→B1→E→B2→C→碱石灰干燥管”的顺序连接(B1、B2为浓硫酸洗气瓶),实验前检验装置气密性。使一定质量的塑料试样在氧气中充分燃烧,观察现象,收集有关实验数据(假设发生的化学反应都充分反应)。
①生成氧气时,装置 A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检验氧气己收集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______(填“瓶口“瓶内”之一),若木条______,则证明氧气已收集满。。
②仪器 E 的大玻璃管中放入的塑料试样质量为 5.4g,充分燃烧后,测得仪器 B2的质量增加 3.6g,仪器 C 的质量增加 8.8g,则该塑料试样中氧元素的质量为______g(精确至 0.1g)。
③若装置中没有连接仪器 B1,这样测算出的该塑料试样中氢元素的质量与实际值比较将______(填“偏小”“偏大”“基本一致”之一)。
18.利用下列装置进行氧气的制取与性质实验。
(1)写出标号①②的仪器名称: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
(2)若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选择发生装置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为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改进的方法为___________。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
(3)若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可选择发生装置B,但该反应往往很剧烈。从实验安全的角度考虑,以下措施可行的有___________。
a、加热反应物
b、降低反应物浓度
c、控制液体的滴加速度
d、用容积小的锥形瓶
(4)已知浓硫酸有吸水性,常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欲获得干燥的氧气,请选择合适的装置并连接,正确的顺序为:B→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应___________(填“正立”或“倒立”)在桌面上。
(5)某同学连接装置B→G→H进行性质实验,观察到:若G中蜡烛___________,H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据此推测,B中产生气体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____。
五、计算题
19.向部分被氧化的镁带样品中,加入146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收集到氢气0.2g。
(1)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该样品中金属镁的质量。
(2)计算反应后生成氯化镁的质量。
20.为测定某赤铁矿中Fe2O3的含量,取10g该赤铁矿样品于烧杯中,向其中加入92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2g(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
(1)样品中Fe2O3的质量为  g。
(2)计算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
1.B 2.C 3.A 4.A 5.C 6.C 7.B 8.A 9.C 10.B 11.C
12. 降低 水 不可行 NaOH溶液和Na2CO3溶液都呈碱性,都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有气泡产生 Na2CO3+2HCl=2NaCl+H2O+CO2↑
13. 单质 N2O 分子种类不同(或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HNO3+NaOH=NaNO3+H2O 氢氧根离子(或OH-)
14.(1)acd
(2)
(3)Fe2(SO4)3
(4)①②
15. H2SO4 BaCl2
16.(1) 硬度小 固体 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熔点低
(2)
(3) 氧气 水
17.(1) ADBF 增大
(2) 瓶口 复燃 2.6 偏大
18.(1) 酒精灯 水槽
(2) A 试管口处放一团棉花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3)bc
(4) F E 正立
(5) 熄灭(或燃烧更旺) 碳酸钙+盐酸→氯化钙+水+二氧化碳(或过氧化氢水+氧气)
19.(1)设:样品中金属镁的质量为x。
(2)盐酸中氯化氢的质量:146g×10%=14.6g
氯化氢中氯元素的质量:14.6g×=14.2g
生成氯化镁的质量: 14.2g÷=19g
答:金属镁的质量为2.4g,生成氯化镁的质量为19g。
20.(1)8
(2)解:设硫酸铁的溶质质量为x。
x=20g
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