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 学段一 6.2《再别康桥》学案(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 学段一 6.2《再别康桥》学案(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98.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08 10:53: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6课 (2)再别康桥
一、导图引路,概览全文
1.阅读课文,写出诗人“寻梦”过程中,展现康桥景色的主要意象,将其填入图中①~④处。
答案 ①青荇 ②清潭 ③星辉 ④夏虫
二、深入品读,体会诗美
2.诗的开头为什么连用三个“轻轻的”?有何作用?与最后一节的“悄悄的”可以互换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前两问:诗的开头有意连用三个“轻轻的”,反复强调动作之轻,写出了诗人不愿惊动康桥,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突出地表现了诗人对康桥的爱和依依惜别的情感;同时,营造了一种宁静和谐的意境。这也正是康桥给诗人留下的最美丽的印象。
第三问:不可以互换。“轻轻的”放在第一节,为全文定下轻灵、潇洒的调子,为下文抒写自己对母校“彩虹似的梦”做铺垫;而“悄悄的”放在结尾一节,与上节中的“沉默”相呼应。开头“轻轻的”重在表达来时心情的欢欣愉悦,结尾“悄悄的”重在表达离去时情感的黯然神伤。
3.分别找出诗中含有色彩的词语和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并分析各自的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全诗选用了“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彩虹”“青草”等词语,给读者视觉上的色彩想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康桥的一片深情。全诗共七节,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幅可以画得出的画面。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河畔的金柳倒映在康河里摇曳多姿,康河水底的水草在招摇着,似乎有话对诗人说等。
诗人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小节诗都富有流动的画面美,给人以立体感。
4.“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试对这几句诗进行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写母校榆荫下的清潭。“揉碎”实写了“天上虹”倒映在清潭里,霞光被浮藻分散,五彩斑斓的样子,写出了潭水的清澈静美。由潭水引发了“沉淀着彩虹似的梦”的联想,“沉淀”说明了诗人对康桥的记忆之深,“彩虹似的梦”极言往事的美好。此处由康河的美景联想到在母校留下的美好回忆,这个“彩虹似的梦”也引出了下文“寻梦”的内容,承上启下,过渡自然。
5.如何解读“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这几行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几行诗是《再别康桥》一诗的高潮所在。承上一节“寻梦”的奇想,诗人在此思路急转,由梦境回到现实。“放歌”是不可能的,美好的时光已经过去,“我”现在只能悄悄地只身离去。别离的笙箫响起来了,夏虫也为“我”的离别而沉默不语。离情别绪越来越浓。“悄悄是别离的笙箫”一句匠心独运,将“悄悄”比作“别离的笙箫”,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无形为有形,化无声为有声,具有很好的审美效果。“沉默是今晚的康桥”一句也有类似的效果。
6.第一节和最后一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结构上:首尾呼应,结构严谨,并且造成了全诗回环往复的韵律美。
内容上:诗人无限的情思,由一个“轻轻的招手”这样的动作牵动出来,并以“挥一挥衣袖”这样的动作结束,貌似复唱,实际上情感已得到深化,烘托了伤别的氛围,构成了主题的回旋。
三、不同诗体,比较赏析
7.《大堰河——我的保姆》《再别康桥》同为新诗,但在形式上有很大的不同。反复诵读这两首诗,体会新诗中格律诗和自由诗的不同特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大堰河——我的保姆》在形式上不拘泥于外形的束缚,很少注意诗句的韵脚或字数、行数的划一,但又运用有规律的排比、复沓造成变化中的统一、参差中的和谐。全诗十三节,少则三四行一节,多则十多行一节;少则每行两字,多则每行二十二个字。全诗不押韵,但有多节诗歌的首尾句相互重复,以确定基调与色彩,中间几行大多采用排比句式,且多长句,以尽情抒发与描摹。
(2)《再别康桥》这首诗则体现了“新月派”提倡的“三美”诗歌创作主张,即音乐美、建筑美和绘画美。音乐美,表现为这首诗的章节统一,韵脚严整,节奏鲜明,旋律和谐,每行基本由二至三个音步构成,读来朗朗上口,悦耳动听;建筑美,表现在诗节和诗行的排列组合上,四行一节,每一节诗行的排列两两错落有致,每行的字数基本为六七个字,间或八个字,于参差变化中见整齐;绘画美,表现为诗人注意诗的画面感,用词讲究色彩运用和搭配,如“云彩”“金柳”“艳影”“青荇”“彩虹”“斑斓”等词语充满色彩感,诗的每一节几乎都可看作是一幅色彩鲜明、丰富的图画。
1.作者档案
新月派诗人——徐志摩
姓名:徐志摩,原名章垿,笔名南湖、云中鹤等 生卒:1897—1931 籍贯:浙江海宁
地位 诗人、散文家。
主要经历 1918年赴美留学学习经济。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1923年成立新月社。1924年任北京大学教授。1926年任光华大学、大夏大学和南京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为南京大学)教授。1930年辞去了上海和南京的职务,应胡适之邀,再度任北京大学教授,兼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授。1931年11月19日因飞机失事罹难。
代表作品 诗集《志摩的诗》《猛虎集》《翡冷翠的一夜》等。
评价 徐志摩的诗歌创作深受英国浪漫主义诗潮的影响,字句清新,韵律和谐,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诗歌内容多表达对爱情、自由、美的追求,擅长细腻的心理捕捉、缠绵的情感刻画,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
2.了解背景
1920年至1922年,徐志摩曾游学于剑桥大学。康桥(剑桥大学所在地)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正是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蛰在他心中的诗人的天性。1928年,徐志摩故地重游。7月底的一个夏天,他在英国哲学家罗素家中逗留一夜之后,一个人悄悄来到康桥找他的英国朋友。遗憾的是,他的英国朋友一个也不在,只有他熟悉的康桥在默默地等待他,一幕幕过去的生活图景,又重新在他的眼前展现……11月6日,在归途的南中国海上,面对汹涌的大海和辽阔的天空,徐志摩展纸执笔,记下了这次重返康桥的切身感受。
3.文学常识——新月派
新月派是中国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受泰戈尔《新月集》影响。该诗派大体上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自1926年春始,主要成员有闻一多、徐志摩、朱湘、饶孟侃、孙大雨等。1927年春,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人创办新月书店,次年又创办《新月》月刊,新月派的主要活动转移到上海,这是后期新月派。新加入成员有陈梦家、方玮德、卞之琳等。提倡新格律诗,主张“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与诗的形式格律化;后期新月派提出了“健康”“尊严”的原则,坚持超功利的、自我表现的、贵族化的“纯诗”的立场,讲求“本质的醇正、技巧的周密和格律的谨严”。
4.名家评点
(1)《再别康桥》一个不可缺少的魅力在于它的音乐美!——陈伟农
(2)《再别康桥》就是徐志摩一生追求“爱,自由,美”的理想的具体反映。诗中理想主义的情感表白是分为两个层次的,一是对往昔剑桥留学生活的回忆,二是对当年爱情挫折的追述。
——霍秀全
1.读准字音
词语 加点字字音 词语 加点字字音
青荇 xìnɡ 浮藻 zǎo
长篙 ɡāo 笙箫 shēnɡ
漫溯 sù 似的 shì
泥 软泥 ní 载 满载 zài
拘泥 nì 刊载 zǎi
荫 树荫 yīn 悄 悄悄 qiāo
荫庇 yìn 悄然 qiǎo
2.词语释义
词语 释义
招摇 故意张大声势,引人注意。
漫溯 漫,没有限制,没有约束,随意的意思;溯,逆流而上的意思。就是很随意地逆流而上,随心地向着水中某个目标前进。
斑斓 灿烂多彩。多用于书面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