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茶馆(节选)
一、导图引路,概览全文
1.下面是本文的结构导图,阅读课文后把图中空缺处补充完整。
答案 ①刘麻子拉纤 ②常四爷被抓
二、分析冲突,把握结构
2.《茶馆》第一幕里有哪些冲突?这些冲突表现了什么样的现实?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二德子和常四爷、松二爷之间的冲突,揭示了戊戌变法失败后帝国主义横行、社会腐败混乱、流氓恶霸仗势欺人的社会环境。
②刘麻子和康六之间的冲突,庞太监和康六、康顺子父女俩的冲突,揭露了旧社会人吃人的黑暗本质;秦仲义和王利发之间的冲突,展现了封建小业主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
③庞太监和秦仲义之间的冲突,表明了民族资产阶级(维新派)和封建势力(守旧派)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
④特务宋恩子、吴祥子和常四爷之间的冲突,预示了用尽压制、暴政手段的清政府在日薄西山之后必将被历史埋葬的命运。
3.《茶馆》有无完整的故事情节?有无自始至终的戏剧冲突?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茶馆》的剧情没有一个完整的情节线索,没有贯串始终的矛盾冲突,而是以人物言行来带动情节的发展,这与中外传统的戏剧写法完全不同。每一个在茶馆中出现的人物都有自己的故事,这些故事或表现人民生活,或揭露黑暗势力,或流露劳动者的反抗意识等,共同构成了茶馆这样一个大时代的缩影。
4.《茶馆》第一幕的众多人物有主次之分,在舞台上的时间有长有短,人物身上的戏有多有少。试从出场时间的角度分析有哪些人物类型,并概括这部戏剧的结构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第一类,人物在舞台上时显时隐,例如王利发虽然一直在舞台上,需要他说话才说话。这样的人物不少,例如唐铁嘴、常四爷、松二爷、刘麻子、宋恩子、吴祥子、李三、茶客甲乙丙丁、庞太监,有时有戏,有时没戏。第二类,人物出场后,剧情以他为中心展开,例如秦仲义。第三类,人物上上下下,例如二德子、康六、黄胖子、乡妇、小妞。第四类,人物出场时间很短,随之即去,例如马五爷、老人。
(2)《茶馆》的戏剧结构是独特的,称为“图卷戏”。作品没有一个完整的情节线索,没有贯串始终的矛盾冲突,而是以众多人物的活动带动情节的发展。所有人的活动都只是他们各自生活中的一个横断面,这无数个横断面组织起来,便构成一幅卷轴画。
5.节选部分虽然没有一个中心事件,但是讲究剧情的波澜。作者把常四爷、松二爷的出场安排在前面,把秦仲义的出场安排在中间,把庞太监的出场安排在后面,这样编排,体现了作者的匠心。试分析作者的“匠心”。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茶馆》中一个个场面的编排是颇具匠心的。大体上说,秦仲义出场之前,剧情的重点有两个:一是用马五爷的威风、刘麻子的洋货,反映列强对中国的压迫;二是用康六卖女,反映农村经济的破产。秦仲义出场后的一个主要话题是开工厂,他的动机是救穷人,抵制外货,救国强国,可以看出是在前面剧情的铺垫上展开的。庞太监出场后,剧情的重点放在封建势力方面,封建顽固派得势,气焰嚣张。先是庞太监居高临下地警告秦仲义,茶客们议论纷纷,借唐铁嘴之口,又传来街上兵荒马乱的消息,接着是宋恩子、吴祥子抓捕常四爷,最后表现的是封建社会两极对立。这一幕剧情如同有中心事件一样,有波澜,有高潮。常四爷说“大清国要完”,那句话是秦仲义在场时说的,宋恩子听在耳里,记在心里,却没有马上采取行动,剧作家将他们的行动安排在庞太监出场之后,就是要在最后一部分集中表现顽固派的张牙舞爪。
三、品读台词,分析形象
6.剧中人物可归为以下哪一类?完成下面表格。
掌柜的
吃皇粮的
下层人民
兵痞
封建遗老
实业救国之人
清宫太监
答案
掌柜的 王利发
吃皇粮的 常四爷
下层人民 康六、老人
兵痞 二德子、宋恩子等
封建遗老 松二爷
实业救国之人 秦仲义
清宫太监 庞太监
7.赏读第一幕中常四爷的台词,思考:常四爷具有怎样的思想性格?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对神气十足的二德子说“要抖威风,跟洋人干去”;在全茶馆的人司空见惯,对刘麻子给庞太监买老婆不置一词的时候,只有他说“刘爷,您可真有个狠劲儿,给拉拢这路事”加以指责;对乡下人卖儿卖女现象的关注,对洋货充斥的感叹,以及“我看哪,大清国要完”的忧虑,都表明他是一个耿直、正派,看不惯社会丑恶,富有爱国心的人。
8.结合戏剧内容,分析秦仲义这一人物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作为一个家道殷实的资本家、主张实业救国的维新派,把一切人都不放在眼里,来到茶馆,有一种居高临下、咄咄逼人的气势。对王利发,摆出主子的态度;对常四爷买面给穷人的事,表示不屑一顾;讲“实业救国”时颇有些自命不凡——只有自己懂怎样救国;与保守势力的代表人物庞太监针锋相对等等,处处显示着他的身份地位与性格特征。
9.结合具体内容,概括王利发的性格特点。分析王利发这个贯串全剧的线索性人物的形象意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性格特点:①悄悄向常四爷介绍马五爷的背景,劝他说话“留点神”,劝众茶客“莫谈国事”,对喝蹭儿茶的唐铁嘴的态度等,说明他老实、善良;②对秦仲义的奉承,对涨房租的搪塞,在给乡妇烂肉面问题上,既称赞常四爷“积德行好”,又说“这路事儿太多了”“谁也管不了”,并询问秦仲义的意见,两面讨好等,说明作为大茶馆掌柜的王利发,既有自私、精明、圆滑以求保全自己的一面,又有力图适应各种环境以求生存的一面。
(2)塑造这一形象的意义:王利发的这种性格,既是家教“多说好话,多请安,讨人人的喜欢”的结果,更是由社会动荡不安的环境和茶馆掌柜的职业特点决定的。像他这样一个精于处世的小商人,最终也逃脱不了破产、悬梁的命运。剧本通过这个形象的刻画,反映了旧时代、旧制度吃人的本质特征。
1.作者档案
人民艺术家——老舍
姓名: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 生卒:1899—1966 籍贯:北京
地位 现代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是我国“五四”以来新文学的开拓者之一,享有世界声誉的著名作家,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主要经历 1899年2月3日老舍出生于北京一个贫民家庭。“五四”运动后,他用白话文试作了第一篇短篇小说《小铃儿》。又陆续写出了《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等具有讽刺、幽默、滑稽特色的长篇小说。1936年,老舍完成了著名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赢得了巨大的声誉。1946年他写完了《四世同堂》。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创作了话剧《龙须沟》,这是献给新北京的一曲颂歌,老舍因此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20世纪50年代老舍创作了话剧《茶馆》、小说《正红旗下》等作品。
代表作品 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二马》《离婚》《牛天赐传》《骆驼祥子》《四世同堂》,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柳家大院》《断魂枪》,剧本《龙须沟》《茶馆》《方珍珠》。
评价 他的作品因具有独特的幽默风格和浓郁的民族色彩,以及从内容到形式的雅俗共赏而赢得广大读者的喜爱。
2.了解背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文化艺术事业蒸蒸日上,一批老艺术家也重新焕发了青春,创作了一批优秀的作品。老舍在写现代题材的同时,又写了历史剧,主要是受1956年党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启示和鼓舞。老舍衷心拥护这一方针,并要为此做出贡献。老舍在回答为什么单写一个《茶馆》时说:“我只认识一些小人物,这些人物是经常下茶馆的。那么,我要是把他们集合到一个茶馆里,用他们生活上的变迁反映社会的变迁,不就从侧面透露出一些政治消息吗?这样,我就决定了去写《茶馆》。”
《茶馆》代表了老舍话剧创作的最高成就,作品以旧北京城中一个大茶馆——裕泰茶馆的兴衰为背景,通过对茶馆及各类人物变迁的描写,反映了从清末民初到抗战胜利后三个不同时代的近50年的社会面貌,揭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社会的动荡、黑暗和罪恶,宣告了旧社会必将走向灭亡的命运。
3.名家评点
(1)《茶馆》是中国话剧史上的瑰宝,第一幕是古今中外剧作中罕见的第一幕。——曹禺
(2)我认为《茶馆》是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最好的作品。作品的特点就是不煽情,语言平实、口语化,却最能表达深刻的感情,能让人落泪。——王蒙
(3)全剧的文字并不多,就写了五十年,七十多个人物,精练的程度惊人。——陈白尘
(4)老舍《茶馆》的叙述动机,来自对建立现代民族国家的强烈渴望,和对一个不公正的社会的强烈憎恨。新旧社会对比既是他结构作品的方法,也是他的历史观。他对于“旧时代”北京社会生活的熟悉,他对普通人的遭际命运的同情,他的温婉和幽默,含泪的笑,使这部作品,接续了老舍创作中深厚的人性传统。——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洪子诚
(5)《茶馆》是老舍后期创作的代表性作品,其语言艺术,更达到了炉火纯青、无与伦比的美妙境界。其一,是性格化。如同《龙须沟》一样,《茶馆》中的对话,都是“人物自己应该说的语言”,这就使人物之间的性格区别非常鲜明。其二,是能将人物与环境融合在一起,在简洁中包含着较大的容量。其三,是幽默。《茶馆》的幽默感,是同对旧社会和对反动人物的讽刺联系在一起的。——河北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苏庆昌
1.读准字音
词语 加点字字音 词语 加点字字音
戊戌 wù xū 侍候 shì
沏茶 qī 赚钱 zhuàn
纤 纤夫 qiàn 挑 挑选 tiāo
纤细 xiān 挑拨 tiǎo
相 相识 xiānɡ 伺 伺候 cì
相面 xiànɡ 伺机 sì
2.词语释义
词语 释义
另眼看待 用另一种眼光看待,多指看待某个人(或某种人)不同于一般。
满面春风 形容愉快和蔼的面容。
老气横秋 形容人摆老资格,自以为了不起的样子;形容人没有朝气,暮气沉沉的样子。
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比喻各自有一套办法,或各自施展本领,互相竞赛。
兵荒马乱 形容战时社会动荡不安的景象。
贵庚 敬辞,问人年龄。
眼拙(zhuō) 客套话,表示没认出对方是谁或记不清跟对方见过面没有。
包涵 客套话,请人原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