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测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基本反应类型的判断都正确的是
A. 氧化反应 B. 分解反应
C. 化合反应 D. 复分解反应
2.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安全地进行实验并获得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振荡试管充分反应 B.溶解NaCl固体
C.检查装置气密 D.稀释浓硫酸
3.绘制元素化合价和物质类别的“价类二维图”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对应图中点M的物质是
A.NaNO2 B.N2O5 C.NaNO3 D.HNO3
4.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氮气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可用作保护气 B.天然气难溶于水,可用作燃料
C.氢氧化钠具有碱性,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D.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使硬水软化
5.将浓盐酸和浓硫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关于两者的变化,描述正确的是
A.两者质量都变大 B.两者溶质质量分数都变小
C.两者质量都变小 D.浓盐酸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浓硫酸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6.下列物质能除去铁锈的是
A.盐酸 B.汽油 C.NaOH溶液 D.酒精
7.下列关于实验操作先后顺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先装药品,再检查装置气密性
B.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先调节天平平衡,再称量
C.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时,先加石灰石,再加稀盐酸
D.稀释浓硫酸时,先将水加入烧杯中,再向烧杯中加浓硫酸
8.下列溶液的pH最小的是
A.使石蕊试液显蓝色的溶液 B.使石蕊试液显红色的溶液
C.使石蕊试液显紫色的溶液 D.使酚酞试液显红色的溶液
9.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选试剂及操作方法错误的是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选用试剂及操作方法
A N2(水蒸气) 通过浓H2SO4
B CaO(CaCO3) 加入足量水,过滤
C CO2(O2) 通过灼热的铜网
D NaCl(泥沙) 加足量水溶解,过滤,蒸发
A.A B.B C.C D.D
10.通过分析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可以预测物质的某些性质。下图是硫酸氢钠溶液的微观示意图,下列对硫酸氢钠性质的描述,错误的是
A.其水溶液显酸性
B.其水溶液能与金属锌发生反应生成氢气
C.硫酸氢钠溶液与氯化钡溶液不反应
D.它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的微观实质与中和反应的实质相同
二、简答题
11.根据下图进行实验。
(1)该实验可证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______。
(2)此实验能够证明 NaOH 与 HCl 发生了化学反应,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释下列问题。
(1)为什么燃气燃烧出现黄色或橙色火焰,锅底出现黑色时,需要调节炉具的进风口?
(2)为什么氮气可以用作焊接保护气?
(3)园林工人常在树木上涂刷含有硫磺粉等的石灰浆。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13.请用线段连接有对应关系的两行间的点(每个点只能连接一次)。
物质的类别:
物质的化学式:
_______________
三、推断题
14.A、B、C为中学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存在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均可一步实现。
(1)若A、B组成元素相同,C为气体单质,则B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若B、C组成元素相同,A为黑色固体单质,B具有可燃性,则固态C俗称________。
(3)若A、B、C分别为钙的不同类别的化合物,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56,C为可溶性盐,农业上B常用于________。
15.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B、C组成元素相同,D、E常温下为气体。图中“—”表示能相互反应,“→”表示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D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
(2)写出图示中C→E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
16.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物质,A是石灰石的主要成分,E是能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表示转化关系,部分反应条件未注明。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E的化学式____________。
(2)写出物质E转化为物质C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
(3)物质B转化为物质D的过程会____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四、实验题
17.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请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用图A所示装置进行精制粗盐水的过滤操作,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
(2)用图B所示装置进行蒸馏法淡化海水,为使水蒸气的冷凝效果更好,可对实验装置做的一项改进是_______。
(3)通过C图所示酸的性质实验,可认识到:虽然酸类物质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但由于不同的酸溶于水时电离出的_______不同,其性质也存在差异。写出发生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
(4)甲同学用图D所示装置探究二氧化碳能否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他向盛满二氧化碳软塑料瓶中倒入10%的氢氧化钠溶液50mL,迅速拧紧瓶盖振荡,观察到软塑料瓶变瘪。由此得出结论: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方案不严谨,理由是_______。乙同学利用图D所示装置,补做一个对比实验:将甲同学实验中的_______换成_______,实验步骤与甲同学完全相同。对比两个实验的现象得出结论: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
18.自然界中,有许多植物色素在不同的酸碱性溶液中呈现不同的颜色,这些植物色素也可以作为酸碱指示剂。某兴趣小组用以下仪器自制酸碱指示剂:
(1)仪器a、b的名称为_____、_____。
(2)从紫甘蓝叶中提取植物色素的操作步骤如下:
①取适量紫甘蓝叶放在研钵中研碎;
②用水和酒精(体积比1:1)浸泡,_____(填“过滤”或“蒸发”),取液备用;
③将紫甘蓝提取液分别滴入白醋、石灰水、蒸馏水中,颜色变化如下表:
物质 白醋 石灰水 蒸馏水
显色情况 红色 绿色 蓝色
(3)请用紫甘蓝提取液,选用题中给出的仪器,用最少量的试剂鉴别失去标签的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写出实验操作及现象与结论。
实验操作 现象与结论
_________ _________
五、计算题
19.某石油化工厂化验室的实验员用15%的氢氧化钠溶液洗涤一定量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测得实验数据如表:
实验序号 消耗NaOH溶液的质量 硫酸溶液质量 洗涤后溶液的pH
① 30g 110g pH<7
② 40g 110g pH=7
③ 50g 110g pH>7
请回答下列问题:(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1)欲计算出一定量石油产品中所含H2SO4的质量,你觉得应该选择实验序号 的数据进行计算。
(2)请计算恰好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
20.向盛有10g纯碱样品(含有少量氯化钠)的烧杯中加入稀盐酸。加入60g稀盐酸时,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烧杯内物质总质量为66.7g。
(1)该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______g;
(2)求该纯碱样品中碳酸钠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参考答案
1.C 2.C 3.C 4.A 5.B 6.A 7.A 8.B 9.B 10.C
11.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12.
(1)调大炉具的进风口,使燃料充分燃烧
(2)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3)防止冻伤树木,防止害虫生卵
13.
14.
(1)H2O
(2)干冰
(3)改良酸性土壤已知A、B、C分别为钙的不同类别的化合物,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56,又知钙的相对原子质量是40,氧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6,故A是氧化钙,A能反应生成B和C,故B和C应该是碱或盐,又知C为可溶性盐,那B应该属于碱,故B是氢氧化钙,农业上常用其来中和酸性土壤。
15.H2
16.
(1)CO
(2)
(3)放热
17.
(1)引流
(2)将小试管放入冷水中,会使水蒸气的冷凝效果更好
(3) 酸根离子 BaCl2+H2SO4=BaSO4↓+2HCl
(4) 二氧化碳能够溶于水 氢氧化钠溶液 等体积的水
18.
(1) 烧杯 点滴板
(2)过滤
(3) 各取几滴待测液于点滴板上,分别滴加几滴紫甘蓝提取液 显红色者为稀盐酸,显绿色者为氢氧化钠溶液
19.
(1)②
(2)解:设恰好反应时溶液中硫酸钠的质量分数为x
x=7.1%
答:恰好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7.1%。
20.
(1)3.3
(2)解:设原固体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为x,
x=7.95g
×100%=79.5%;
答:纯碱样品中碳酸钠质量分数为7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