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同步练习
1.【2021·金华】1941年10月,日本新任首相东条英机组织了一个“充满火药味的内阁”,并决定,通过外交或武力手段,在这年年底之前跟美国算账。为此,日本( )
A.发动了不列颠之战
B.实施了诺曼底登陆
C.发动了中途岛海战
D.制造了珍珠港事件
2.【2021·扬州】美国总统罗斯福曾授予苏联某城市“英雄城市”的证书,为了表示对它的英勇保卫者,在1942—1943年被德军围攻期间所表现出的勇敢、精神力量和自我牺牲的钦佩之情。这座城市是( )
A.斯大林格勒 B.莫斯科
C.雅尔塔 D.波茨坦
3.此次战役最终以苏联红军的胜利而告终,宣告了希特勒闪电战战无不胜的神话的破灭,极大地鼓舞了世界反法西斯人民抗击侵略的决心。这场战役是( )
A.斯大林格勒战役 B.诺曼底登陆
C.莫斯科保卫战 D.凡尔登战役
4.丘吉尔说:“任何对纳粹帝国作战的个人或国家,都将得到我们的援助……因此,俄国的危难就是我们的危难,也是美国的危难……”二战中体现这一精神的是( )
A.德国突袭波兰
B.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C.莫斯科保卫战
D.日本发动七七事变
5.【2021·嘉兴】1944年6月6日,艾森豪威尔发表胜利宣言:“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两栖登陆战,这是盟军的伟大胜利……法西斯德国的坟墓将就此挖掘。”他赞誉的这场战役是( )
A.不列颠战役 B.珍珠港战役
C.中途岛战役 D.诺曼底战役
6.【2021·福建】下图所示历史事件发生在1945年5月,其作用是( )
A.粉碎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B.成为二战的转折点
C.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D.加速了德国无条件投降
7.1945年召开的一次会议,协调了苏联与美英之间的关系,加强了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团结,有利于动员盟国全部力量,最终打败德日法西斯,对战后一些重大国际问题进行了讨论,并作出安排。此次会议是( )
A.雅尔塔会议 B.波茨坦会议
C.开罗会议 D.德黑兰会议
8.【2021·惠安质检】日本偷袭珍珠港不仅炸沉了港口的军舰,也几乎摧毁了孤立主义在美国的民众基础,国际主义开始从幕后走到台前。材料旨在说明日本偷袭珍珠港( )
A.使美国外交政策发生转变
B.彻底摧毁了美国孤立主义
C.推动了反法西斯同盟建立
D.标志着二战达到最大规模
9.习近平主席在俄罗斯发表演讲时说:“越是面临全球性挑战,越要合作应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体现这一精神的事件有( )
①莫斯科保卫战 ②诺曼底登陆战
③攻克柏林 ④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④
10.【2021·丽水】“盟国的世界战略是先欧后亚,而要实施先欧后亚的战略,前提是要将日本牵制在东方战场,切断日德之间的配合,以便分而歼之”。为达成这一战略意图( )
①英法联军敦刻尔克大撤退,保存有生力量
②中国坚持抗战到底,也得到美、英、苏的支持
③1943年召开开罗会议,发表《开罗宣言》
④苏联举行红场阅兵,大批苏军开赴前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1942年,美国一年可以生产飞机4.7万架,坦克3万辆,平均每天生产128架飞机和82辆坦克。整个二战过程中,美国飞机生产数量超过30万架,足足是日本的6倍。战争期间,美国共向苏联提供了42.7万辆汽车。至二战结束时,苏军装备的所有车辆中50%以上来自美国。这说明( )
A.日本装备落后直接导致其战败
B.美国为赢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贡献
C.法西斯国家缺乏有效合作
D.美国的援助是苏军胜利的主要原因
12.【2021·海南】1945年2月,美、苏、英三国首脑在雅尔塔召开会议。会议上讨论的波兰重建问题、外蒙古的独立问题、中国东北问题的处置都是背着当事国进行的。由此可知,雅尔塔会议( )
A.损害了美、英等国家的利益
B.体现了同情弱小国家的倾向
C.充满了美、苏互不妥协的气氛
D.打上了大国强权政治的烙印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是一幅宣传海报,上面有残破的美国国旗和相关文字。最下面一行文字的意思是:“记住12月7日!”
(1)请写出材料一中提到的“12月7日”发生的历史事件及其影响。
材料二
(2)请写出材料二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及图片中第一排从左到右三个历史人物的名字。
材料三 各国保证竭尽全力,互相合作,彻底打败德、意、日三国轴心及其附庸,决不单独与敌人停战或媾和。
(3)材料三的内容出自哪部文献?该文献的发表有什么意义?
材料四 第二次世界大战情况统计表
持续时间 参战国家和地区(个) 伤亡人员(亿) 直接经济损失(亿美元)
6年 60多 1.9 40000
(4)材料四的图表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具有哪些特点?
(5)总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我们可以得到许多经验或教训,请写出你认为最深刻的两点。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刚刚揭开,局部战争渐次显露时,世界反法西斯力量始终占有绝对的优势,但是分成英法、美国、苏联和世界各国人民几股力量,没有形成拳头。德、意、日法西斯虽处劣势,但沆瀣一气,狼狈为奸,它们以有限战争方式,实行各个击破以取得有限目标,先后在东非、东亚和中欧燃起了战火。
(1)根据材料一,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占有绝对优势的世界反法西斯力量未能遏制法西斯侵略的原因。
材料二 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对于1941年8月14日美利坚合众国总统与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首相所作联合宣言称为大西洋宪章内所载宗旨与原则的共同方案业已表示赞同,深信完全战胜它们的敌国对于保卫生命、自由、独立和宗教自由并对于保全其本国和其他各国的人权和正义非常重要,同时,它们现在正对力图征服世界的野蛮和残暴的力量从事共同的斗争,兹宣告:(一)每一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二)每一政府各自保证与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合作,并不与敌人缔结单独停战协定或和约。
——中苏美英等26国发表的《联合国家宣言》(1942年1月1日)
(2)根据材料二,概括《联合国家宣言》的核心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联合国家宣言》发表的重要历史意义。
材料三 美国总统罗斯福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日本打垮了,你们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他们可以一直冲向中东,和德国配合起来,举行大规模突击,在近东会师,把俄国完全隔离起来,割吞埃及,斩断通往地中海的一切通道。”英国首相丘吉尔说:“如果日本进军印度洋,必然会导致我方在中东的全部阵地崩溃……而能防止上述局势出现的只有中国。”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为战胜法西斯作出了哪些贡献。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参考答案
1.D 2.A 3.C 4.B 5.D
6.D 7.A 8.A 9.D 10.C
11.B 12.D
13.(1)历史事件:日本偷袭珍珠港。
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达到最大规模。
(2)历史事件:雅尔塔会议召开。
历史人物:丘吉尔、罗斯福、斯大林。
(3)文献:《联合国家宣言》。
意义: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形成。
(4)持续时间长;涉及国家和地区及人口特别多;给世界人民造成的危害特别大。
(5)战争是残酷的,也是可以避免的;加强国际合作,以求共同发展;珍爱和平,远离战争。(答出两点即可)
14.(1)世界反法西斯力量没有联合起来;德、意、日法西斯狼狈为奸;德、意、日法西斯采用各个击破的伎俩。
(2)核心主张:团结合作,不与法西斯停战,坚决同法西斯斗争。
历史意义:鼓舞了各国人民的斗志,壮大了反法西斯的力量,奠定了打败法西斯国家的基础。
(3)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的抗日战争开展得最早、进行的时间最长;中国军民抗击和牵制了日本法西斯军队的绝大部分力量;中国战场是抗击日军的东方主战场;中国的抗战有力地配合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华民族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付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中国抗战制约着日本的“北进”和“南进”,保障了盟国“先欧后亚”战略的实施;等等。
(4)坚持同舟共济,顺应时代潮流,把握正确方向,团结合作,努力实现世界各国合作共赢,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言之有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