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 学段二 单元统整学习 学案(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 学段二 单元统整学习 学案(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5.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08 10:57: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学段二 单元统整学习
任务一 领悟作品“感时忧国”的精神内核
活动1 体会、比较《阿Q正传(节选)》与《边城(节选)》内容、主题的不同
1.这两篇小说都是乡土文学作品,以旧社会农村为背景,但内容、主题迥异,请结合小说内容填写下表。
课文 描写的地域及特点 人物及特点 主题内涵
《阿Q正传(节选)》
《边城(节选)》
答案
课文 描写的地域及特点 人物及特点 主题内涵
《阿Q正传 (节选)》 辛亥革命时期江浙一带农村,贫穷、落后、闭塞。 阿Q无名无姓、无家无业,受尽屈辱,却“精神上胜利”。 揭露压迫与不平,批判愚昧和落后,疗治民族精神创伤。
《边城(节选)》 二三十年代湘西偏远的边城,环境优美,民风淳朴。 摆渡老人及其孙女翠翠,善良、纯朴、美好。 展现田园牧歌式的风土人情以及人性的善良美好,写出了人在命运面前的无奈和悲凉。
活动2 梳理、探究作品的题材内容及其写作目的
2.有人说,“感时忧国”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特点之一,作家的目光更多地凝聚在国家命运和人民悲欢上。本单元的大部分作品都体现了这一特点,请品读课文,分析以下作品的题材内容是什么,作者的写作目的又是什么。
作品 题材内容 写作目的
《大堰河——我的保姆》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
《秦腔》
《茶馆(节选)》
答案
作品 题材内容 写作目的
《大堰河——我的保姆》 对乳母的回忆与追思。 展现旧社会农民的悲惨命运,表达对劳动群众的同情与关注,以及对黑暗的旧世界的痛恨和诅咒。
《一个消逝了的山村》 一个已经消逝了的山村的自然风物。 呼吁人们珍爱自然,珍爱生命,共创和平家园。
《秦腔》 秦腔和养育了这一艺术样式的秦川百姓的血肉联系。 展现民间的淳朴风情和美好人情。
《茶馆(节选)》 茶馆中的各色人等。 揭示旧社会必然灭亡的命运。
任务二 赏析作品不同的语言风格
活动1 赏析《阿Q正传(节选)》与《茶馆(节选)》的幽默语言
1.《阿Q正传(节选)》与《茶馆(节选)》两部作品都比较幽默诙谐。请结合课文内容,分析它们的幽默特色是如何体现出来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阿Q正传(节选)》的幽默特色主要是通过人物的语言与行动体现出来的。比如,阿Q常常在被人欺负之后,能够自轻自贱地将劣势地位转化为思想上的优势地位,在思想上取得决定性的胜利,这种方式是阿Q所创造的,因此他是“第一个”能够做到自轻自贱的人。“自轻自贱”带有强烈的贬义色彩,但是阿Q却能够因认为是“第一个”而感到光荣,因为“状元也是第一个”,那么不论是在哪方面,只要能够取得“第一”,就是决定性的胜利。再比如,阿Q看到王胡在光着上身捉虱子,也过去跟他一起捉虱子,并且暗自以捉虱子为标准与王胡比赛,甚至在捉虱子也输给王胡之后,气急败坏地要与王胡打架。阿Q的行为被鲁迅先生描写得非常幼稚可笑。这样,作品就产生了强烈的幽默效果。
(2)《茶馆(节选)》是话剧,其幽默特色主要体现在人物语言上。剧中人物语言符合人物身份,还体现出了幽默的风格。比如王利发,他的台词就符合其茶馆老板这一身份。第一幕中,王利发正当青年时期,雄心勃勃,精明干练,一心要使祖传的大茶馆发达兴旺起来。他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上下应酬,左右逢源。这时他的语言就表现出由精明带来的风趣圆滑。秦仲义到茶馆里来说要涨房租,王利发推托、应付说:“二爷,您说得对,太对了!可是,这点小事用不着您分心,您派管事的来一趟,我跟他商量,该长多少租钱,我一定照办!是!嗻!”秦仲义说:“你这小子,比你爸爸还滑!哼,等着吧,早晚我把房子收回去!”王利发则说:“您甭吓唬着我玩,我知道您多么照应我,心疼我,决不会叫我挑着大茶壶,到街上卖热茶去!”人们听到这些圆熟风趣、油嘴滑舌的对话,无不发出会心的笑声。
活动2 赏析《边城(节选)》与《秦腔》的语言特色
2.《边城(节选)》和《秦腔》,一个是小说,一个是散文,但它们都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其语言又各有怎样突出的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边城(节选)》文笔细腻,语言如诗。小说中描写了湘西优美的自然环境,这不仅烘托了人物的心理活动,使人物的情感沉浸在富有诗情画意的氛围中,而且为我们展示出湘西边陲特有的清新秀丽的自然风光。在作者笔下,啼声婉转的黄莺、繁密的虫声、美丽的黄昏、如银的月色……奇景如画,美不胜收。这些又都随着人物感情世界的波动而自然展开,与人物形象塑造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
(2)《秦腔》的语言朴素自然。如对演出《救裴生》时的描写中,没有华丽的辞藻,只反复用了“慢慢地”,“慢慢地”蹲下去,“慢慢地”往起站。表面上看,这样的描写显得动作很笨拙,但这个动作和细节正是《救裴生》这出戏最高难,最见功力的一部分,对于如此高难的动作和细节,所有的观众都能跟着共同表演,可见秦腔是秦人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精神享受。两个动词性词组“矮下去”“拉长了”,虽稚拙古朴,却还原了秦腔演出时台上台下热烈互动的本真场面,秦人对秦腔如此痴迷沉醉,令人震撼。
任务三 学写语言鉴赏札记
文题呈现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无论是追求语言的准确、清晰、恰当,还是生动、形象、传神等,都和作者遣词造句的能力有关。推敲锤炼,寻找最合适也最能出彩的字句,应当成为我们表达的追求。本单元作品中有很多值得品味的精彩语句,如:《阿Q正传》中,多次用“飘飘然”来表现阿Q精神胜利后的得意忘形;徐志摩的潭水,“不是清泉,是天上虹”;冯至笔下,彩菌“不知点缀过多少民族的童话”。所有这些,都是作者锤炼出来的精彩语言。结合本单元课文中的实例,探究语言的表达技巧,选择一个角度,完成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语言鉴赏札记。
审题点拨
(1)题目要求
题目要求有两点:①内容——语言鉴赏:结合课文实例,探究语言的表达技巧,选择一个角度。②文体——札记。
关于内容这一点,最重要的是要选择一个角度,这个角度可以是炼字,可以是句式,也可以是修辞,等等。
(2)关于文体
札记就是读书时摘记的要点或随笔记事等文字,其重要特征是简明、精要,涉及的内容广泛,不论所读何书,凡有心得体会、见闻随想,皆可分条实录,行文简洁自然。这里最好写成围绕某一鉴赏角度的单篇型札记,虽说如此,写作上仍有很大的自由,如写成片段组合式。
(3)写作步骤
首先,精读文本,寻找本单元作品中那些令你印象深刻的精彩段落或语句。本单元的作品,无论小说、诗歌,还是散文、戏剧,都是语言运用的典范之作,含意丰富,用词准确生动,余味无穷。搜集令你印象深刻的例子,作为写札记的素材。
其次,运用学过的语言知识,对这些语句的精妙之处进行分析。如用词是规范准确,还是打破常规,独出心裁;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它们分别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不同的句式是如何交错运用的,由此带来的结构和韵味又有哪些不同。揣摩、分析这些语言运用的技巧,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语言运用的方法,提高自己的语言水平。
技法点拨
如何锤炼语言
阅读教材P68《语言的锤炼》,填充知识导图。
答案 ①句式 ②修辞 ③情趣、理趣
范文借鉴
《再别康桥》的语言特质
赏析《再别康桥》,不能不说它的形式美,而它的形式美,除了一般所讲的新格律诗的“建筑美”以外,更重要的是它的精妙而又自然的语言表达。《再别康桥》的语言特质大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①
①点明本文重点分析《再别康桥》的“精妙而又自然的语言表达”。
诗中多处采用顶真的方式,表达作者缠绵依恋的感情。严格意义上的顶真当然只有一处:“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但我们如果比较宽泛地理解“顶真”这一概念的话,我们还会看到好多“顶真”的例子,比如第五节后两句“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星辉”二字顶真。②
②从顶真这种修辞手法的角度来分析《再别康桥》语言的表达效果。
反复的修辞手法在这首诗中得到了很好的运用。首先是首尾两节基本上是整体反复,首尾呼应,形成回环之美。当然,这两节又不是简单的重复。如果说首节感情较为轻浅的话,末节则极为深沉。首节只说“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显示出诗人客游将归时的惜别感情;而在末节中说“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则表现出诗人视康河为心灵归宿、精神家园的深厚的眷顾和挚爱之情。③
③作者先从首尾两节整体反复上来分析《再别康桥》的语言之美,指出这种首尾呼应的形式,能形成一种回环之美。
除了首尾两节之间运用了呼应与反复外,首尾两节内部也分别运用了反复的手法,并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首节连用三个“轻轻”,末节则连用两个“悄悄”,表明了诗人感情的痛切。此外,“悄悄是别离的笙箫”一句可以看作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全诗中只有这一句写到了声音,但还是无声的声音。“悄悄”中有诗人心底的波澜,“悄悄”中有诗人对青春的赞美、对时光的叹惋、对爱情的期盼、对自由和平的祈祷和追求……④
④分析《再别康桥》诗节内容的反复,指出这些反复,有的在表情达意上有突出作用。
关于《再别康桥》的美,读者直接感觉到的主要是景物之美。在景物描写上,这首诗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善用比喻,如金柳—新娘、我—水草、榆荫下的一潭—天上虹、彩虹—梦。二是善用比拟,如“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招摇”用于青荇,属于拟人的方法;“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以及“满载一船星辉”,则是拟物的方法,将无形之物拟成了有形之物;再如“夏虫也为我沉默”也显然具有拟人化的意味。⑤
⑤对于《再别康桥》的景物描写,首先从其善用修辞来解读,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比喻和比拟的具体表达效果。
在写景绘形中,一些形容词和表示色彩的词语的运用也是一大特点,如轻轻、悄悄、油油、金(柳)、艳(影)、青(荇)、柔(波)、清(泉)、彩(虹)、青(草)、(星辉)斑斓等等,都使所绘之景鲜明生动,情景交融。⑥
⑥从形容词和表示色彩的词语的运用的角度分析《再别康桥》写景绘形的方法,指出这些手法的运用,能够使所绘之景鲜明生动,情景交融。
综上所述,《再别康桥》之所以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与它精妙绝伦的语言表达是分不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