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54张PPT。第18课 战略大决战解放战争开始时的力量对比敌我力量对比表 1948年7月军队总机动 兵力后方士气兵力 人民 解放军280 万365 万优于 敌军不足大为改善略占 优势巩固危机四伏高昂低落形势装备主动被动 战略决战前国民党军五大集团分布图东北华北华东中原西北 1948年解放战争进入第三年,国民党军队的五个战略集团分别被牵制在西北、华北、中原、华东、东北五个战场上,只能担任大城市和主要交通线的守备。8月,国民党决定采取重点防御的战略方针,企图垂死挣扎。
从上述材料中你获得了什么结论?结论:我军同国民党军队进行战略决战的时机已成熟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战略大决战歼敌47万余人,解放东北全境。经过辽沈战役,国民党军队人数下降为二百九十万人左右,人民解放军人数增加到三百万人,开始在数量上取得优势。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战略大决战共歼灭国民党军55万余人,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阅读材料结合下表说说人民群众在解放战争中的作用。 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是与人民群众对解放战争的全力支持分不开的。
一、人民群众踊跃参军,支援解放战争,使人民解放军获得广大的兵源。
二、人民群众组织民兵,保卫后方。
三、人民群众大力支前,这就能保证人民解放军打胜,夺取解放战争的胜利。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战略大决战先打两头分割包围 平津战役(1948.11.29--1949.1.31)张家口塘沽 新保安天津 北平先打两头分割包围后取中间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52万余人,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战略决战时间、作战方针和战果简表时 间作战方针战 果1948年9月─ 11月1948年11月─ 49年1月1948年11月─ 49年1月 战略决战辽沈淮海 平津歼灭和改编
国民党军队
150多万人
国民党军队
的主力基本
上被消灭,
大大加速了
人民解放战
争在全国的
胜利
三大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战略大决战东北 1、阅读材料及《三大战役形势图〉思考,战略决战为什么首先在东北打响?
合作探究材料一 东北野战军拥有12个纵队、17个独立师及步兵、骑兵、炮兵、坦克团约70万人的强大军事力量,加上地方武装,总兵力超过百万,军事装备也有了很大改善。相比之下,国民党力量仅有四个兵团和一个增援兵团约60万人。
材料二 人民军队已控制了东北广大农村和中小城市,国民党军队固守长春、沈阳、锦州等几座孤城,补给主要靠空运
材料三 到1948年8月,东北解放区面积已占东北全境的百分之九十七,区内人口占东北总人口的百分之八十六。1、解放军兵力占优,是全国五大战场兵力超过国民党军队的唯一战场;
2、东北敌军孤立分散,所占地区狭小,补给困难,或战或守战略意图未定;
3、人民解放军在东北建立了广阔的根据地,支援战争的物质力量雄厚。且经过了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人民群众踊跃参军支援前线;
4、解放军歼灭东北守敌后可挥师入关,有利于华北、华东的作战,还能以东北的工业支援全国的战争。 三大战役的首战,突破点为什么选在东北战场?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战略大决战党中央的正确指挥
(毛泽东懂军事,战略战术得当)是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 奋勇前进,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中国境内一切敢于抵抗的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国人民,保卫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
明确指出作战目标是什么?----毛泽东 朱德
命令下达后采取的军事行动、时间、战果? 蒋家王朝覆灭 解放南京渡江战役的意义 南京解放,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总代表被推翻);
捍卫了国家领土主权的独立和完整,维护了国家统一。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钟山风雨起苍黄,
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
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
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猜一猜1.“钟山”指的是哪儿?
2.“百万雄师过大江”是哪次战役?
3.你怎样理解“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南京渡江战役 霸王指项羽,项羽在处理和刘邦的关系上犯了沽名钓誉的错误,最终落得自刎乌江的下场。
毛主席引用这段历史事实,意在号召中国共产党和全军指战员利用占领南京以后的解放战争节节胜利的有利形势,将革命进行到底,彻底消灭蒋家王朝。三大战役,歼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加速了人民的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
在军事上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
胜利,准备 了条件。三大战役渡江战役摧毁了国民党军队的长江防线,粉碎
了国民党军队反动派内战失败后妄图
“国共划江而治”图谋。并占领了国民
党统治的老巢—南京,推翻了国民
党的反动统治。小结1945.81946.61947.61948.91949.11949.41949.10.1和谈时期战略防御战略进攻战略决战渡江战役三、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思考 从中共和中国人民来看:失民心2、将领贪生怕死,士气非常低落3、指挥不力,多次出现错误1、争和平,行民主、谋民利、护国权得民心2、人民军队英勇善战,不怕牺牲3、领导英明、指挥正确逆民意顺民意论一论:国民党为什么会走向覆灭?
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从国民党来看:1、打内战、行独裁、夺民利、卖国权启示---民众支持人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1949年5月27日,
解放军进入上海1949年5月27日,人民解放
军解放上海。进城部队为了
不惊扰市民,露宿街头。农民踊跃参军农民担架队准备上前线淮海战役中陈毅说:
“我们的胜利是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农民小车队为前线送粮食1947年春,全国大饥荒. 国统区货币急剧贬值,人们不得不
携带大捆大捆的钞票,抢购日用品。 中央银行发行的面值一万元的纸币(1947年)1948年,中央银行发行的面值二十五万元的关金券中央银行发行的面值一百万元的纸币(1949年)国统区人民挤兑黄金国民政府法币崩溃,天津市民争着兑换“金圆券”人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1、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1)人民解放战争是正义的,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2)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3)共产党战略战术得当
(4)解放军英勇善战
(5)国民党统治腐朽,指挥失当
2、这一胜利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人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或得民心者得天下)
1.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是
A.南京解放后 B. 渡江战役后
C.三大战役后 D.全国大陆解放后
2.有人形象地称辽沈战役为“关门打狗。”认为这里的“门”是指:
A、辽宁 B、沈阳 C、长春 D、锦州
随堂小测DC
3、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基础的战役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4.毛泽东曾称赞傅作义是“民族的功臣”,上述评价和哪次战役有关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CB 5、标志统治人民22年之久的国民党政权垮台的事件是
A、三大战役 B、渡江战役
C、南京解放 D、北平和平解放C 6、 “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远不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在一次中外记者招待会上,当“诗人总理”温家宝深情地朗诵这首国民党元老于右任先生的诗作时,会场上想起了热烈的掌声。诗歌反映的历史事实是
A、解放战争后台湾与大陆分离?
B、鸦片战争后香港被英国占领
C、16世纪中叶澳门被葡萄牙占据
D、20世纪90年代香港、澳门回归祖国A 7、1949年的美国《生活》杂志刊登了一幅解放军解放上海后,很多战士睡在马路边上的照片,照片标题为“国民党统治时代结束了!”下面叙述中,对这句话的理解最准确的是
A.上海是最后一座解放的城市
B.解放军的行动赢得了民心,国民党统治必然被推翻
C.上海解放标志着国民党统治被推翻
D.上海解放标志着解放战争的胜利
B阅读材料,请思考党中央为什么采取和平手段解放北平? ?材料一 北平解放前夕,解放军请著名古建筑学家梁思成在北平军事地图上标注出重要文物的位置,这张《北平重点文物图》,在西柏坡,挂到了毛泽东指挥平津战役的指挥所墙壁上。随后,毛泽东命令部队在进行攻击练习时,一定要对目标计算精确!
材料二 美联社有一个评论:“北平协议在保留面子方面是一个杰作,北平可能就是南京及其他城市的试验品。”? 党中央为什么采取和平手段解放北平?(1)和平民主是当时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2)可保障北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护古都文物免遭战争破坏。
(3)对傅作义部的和平改编为其他战场的国民党将领倒戈率部转向人民的一方,提供了良好的范例。短短四十分钟
你一定很有收获?
说出来与大家分享吧! 学 而 不 思 则 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