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初识酸和碱》检测题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石墨质软,可用作电池电极
B.氮气难溶于水,可用作保护气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使硬水软化
D.生石灰与水反应,可做干燥剂
2.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则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B.洗涤剂去油污是利用了乳化作用,所以汽油去油污也是利用了乳化作用
C.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D.活泼金属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所以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一定是活泼金属
3.下列对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选项 事实 解释
A 硫酸、硝酸、碳酸中都含有氧元素 酸中一定含氧元素
B 碘易溶于酒精,难溶于水 同种物质在不同溶剂中溶解性不同
C 活泼金属与酸反应放热 化学反应都释放能量
D 10g硝酸钾溶于90g水中溶液质量为100g 上述过程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A.A B.B C.C D.D
4.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是纯净物,后者是混合物的是
A.干冰 冰水混合物 B.火碱 清新的空气
C.盐酸 四氧化三铁 D.硬水 澄清石灰水
5.下列鉴别物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A.用水鉴别NaCl、NaOH、NH4NO3三种固体
B.用燃着的木条鉴别O2、CO2、N2三种气体
C.用Ba(OH)2溶液鉴别KCl、K2SO4、KNO3三种溶液
D.用CO2鉴别NaOH、KOH、Ca(OH)2三种溶液
6.下列物质的俗称或名称化学式都完全正确的是
A.氯化锌——ZnCl B.烧碱、火碱——NaOH
C.氧化铁——FeO D.水银——Ag
7.下列关于实验操作先后顺序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先装药品,再检查装置气密性
B.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先调节天平平衡,再称量
C.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时,先加石灰石,再加稀盐酸
D.稀释浓硫酸时,先将水加入烧杯中,再向烧杯中加浓硫酸
8.下列物质不能与稀盐酸反应的是
A.铜 B.氧化铜 C.碳酸钙 D.碳酸钠
9.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打开浓盐酸的瓶盖:瓶口会出现白烟
B.向稀盐酸或稀硫酸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紫色石蕊溶液变蓝
C.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绿色
D.氢氧化钠放置在空气中:白色固体表面潮湿并逐渐溶解
10.在生产生活中,下列做法科学的是
A.用熟石灰处理印染厂排放的碱性废水
B.蚊虫叮咬后,为减轻痛痒,在皮肤的患处上涂牙膏
C.浓硫酸溅到皮肤上应先用大量水冲洗,再涂3%~5%的氢氧化钠溶液
D.波义耳发现的酸碱指示剂可用来检测溶液的酸碱度
11.下列关于氢氧化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室里称量氢氧化钠时一般将氢氧化钠放在纸上称量
B.溶于水放出大量热的白色固体一定是氢氧化钠
C.不小心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氢氧化钠进行中和,然后用大量的水冲洗
D.氢氧化钠易潮解,要密封保存
二、简答题
12.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将20克NaOH固体完全溶解在80毫升水中(水的密度为1g/cm3),所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
(2)某同学在配制过程中,量取水时仰视读数,其所配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将___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3)另一位同学称取NaOH时,由于操作不熟练,花了较长时间,那么,他所配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原因是:1、是因为氢氧化钠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发生___________;2、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3.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配制10%的氢氧化钠溶液、10%的氯化钠溶液、10%的盐酸三种溶液.
(1)配制10%的盐酸的步骤有:①稀释 ②计算 ③装瓶并贴标签 ④量取浓盐酸和水.其正确的顺序为_____(填序号).
(2)打开浓盐酸的试剂瓶时,看到试剂瓶口发生的现象是_____.
(3)他们忘记了给配制的三瓶溶液贴上标签,想对未贴标签的三瓶溶液进行鉴别,可以选用_____溶液经一次鉴别即可达到目的.
14.我们的家乡是座美丽的滨海小城,海洋蕴含着丰富的资源,以下是人们从海洋中获取某些物质的方法:
①膜法淡化海水获得淡水
②蒸馏法从海水中提取淡水
③向海水中添加石灰乳,再向得到的沉淀中加稀盐酸,然后电解获得的氯化镁制得镁
④开采出原油并进行分馏获得汽油、煤油等产品
⑤用贝壳(主要成分碳酸钙)制石灰乳
(1)请从物质变化的角度对上述方法进行分类:一类是___________(填写序号),另一类是___________(填写序号),你的分类依据是___________。
(2)和①膜法淡化海水原理相同的一个实验操作是________,原理都是依据__________不同将混合物中的各成分分离。
(3)在②蒸馏法淡化海水时水的三态变化过程与自然界中___________循环的原理类似。检验蒸馏法得到水是淡水的化学方法是___________。(用方程式表示)
(4)写出③中电解氯化镁的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5)贝壳制得的生石灰可用来做干燥剂,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干燥剂除了生石灰干燥剂外。还有一种硅胶干燥剂,硅胶吸附性能高、化学性质稳定,其内部为毛孔网状结构,能够吸收水分,并将水分保留住。根据提供的信息分析他们的干燥原理是否相同?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推断题
15.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一”表示两种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两种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已知A是石灰水的主要成分,B、E是两种组成元素相同的液体,C、F是两种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其中部分反应条件、反应物及生成物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D物质的化学式_____。
(2)写出B生成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C生成F的反应______(填“吸热”或“放热”)。
16.A、B、C、D、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物质,A是石灰石的主要成分,E是能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表示转化关系,部分反应条件未注明。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E的化学式____________。
(2)写出物质E转化为物质C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
(3)物质B转化为物质D的过程会____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四、实验题
17.制取气体是初中化学实验的重要内容。
(1)仪器M的名称是______。
(2)实验室选用B装置制备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实验室用C装置制取二氧化碳,C装置中的一处明显错误为______。改正装置错误后,小林同学将C装置反应产生的气体通入新制的澄清石灰水,发现石灰水没有变浑浊,通过小组讨论后,先将C装置产生的气体通过装有______(填序号)的E装置,再通入澄清石灰水,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
a.浓硫酸 b.硝酸银溶液 c.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请写出E装置内的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
(4)某气体只能用D装置收集,则该气体可能具有的性质为______(填序号)。
a.能与水反应 b.能与空气反应 c.密度与空气接近
(5)若用A、E装置制取H2,按气体流向,导管口连接顺序为______(填序号)。
18.1926年,我国化工专家侯德榜创造出“侯氏制碱法”。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模拟氨碱法制纯碱。进行了如下实验:
(1)安装仪器,检查气密性后,加入药品。装置B的作用是___。装置D中,生石灰的作用是___。
(2)实验时,先打开开关K2,原因是___。
(3)装置C中长颈漏斗的作用除了随时添加饱和食盐水,还有___的作用。有同学认为应该在长颈漏斗内放置浸有稀硫酸的棉花团,其目的是___。
(4)装置C中,生成碳酸氢钠的总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
五、计算题
19.广东省韶关市盛产石灰石,某校课外兴趣小组为了解石灰石资源的品质,采用两种方案对当地石材进行化学分析。
方案一:
(1)取10g石灰石粉末样品置于如图所示装置,在硬质玻璃管中充分加热至质量恒定,冷却后称得固体质量为8.24g,(已知CaCO3=CaO+CO2↑)产生的CO2的质量是________g,依次计算得知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40.0%。
方案二:
(2)另取10g同质地石灰石颗粒样品,置于烧杯中加足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称得混合物的总质量减少了4.18g。计算此方案测得的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________。(写出具体的计算过程,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3)比较两方案测量的结果,分析两方案误差较大的可能原因是什么________?
20.实验室用6g石灰石样品(杂质不参加反应)与2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测得残留物质量为23.8g。求:
(1)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是______。
(2)稀盐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参考答案:
1.D 2.C 3.B 4.B 5.A 6.B 7.A 8.A 9.D 10.B 11.D
12.(1)20%
(2)偏小
(3) 潮解 CO2+2NaOH═Na2CO3+H2O
13. ②④①③ 有白雾产生 石蕊
14.(1) ①、②、④ ③和⑤ 是否发生化学变化
(2) 过滤 颗粒大小
(3) 水
(4)
(5) 不相同 生石灰干燥是化学变化,硅胶干燥剂干燥过程为物理变化
15.(1)O2
(2)
(3)吸热
16.(1)CO
(2)
(3)放热
17.(1)铁架台
(2)2KClO32KCl+3O2↑
(3) 长颈漏斗的下端没有伸入液面以下 b AgNO3 + HCl=AgCl ↓+ HNO3
(4)bc
(5)①③②
18.(1) 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氯化氢 吸水放热,促进氨气释放
(2)氨气极易溶于水显碱性,能更多地吸收二氧化碳,提高转化率
(3) 平衡气压 吸收逸出的氨气(防止污染)
(4)
19.(1)1.76
(2)方案二
设:测得的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答:方案二测得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95%。
(3)酒精灯火焰温度偏低,石灰石粉末未能充分分解。
20.(1)2.2g
(2)解:设20g稀盐酸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为x。
x==3.65g
稀盐酸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18.25%
答:稀盐酸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