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测试题-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下册(word版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测试题-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下册(word版有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2-10 18:38: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测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各组中,对应的物质的俗称、化学名称、化学式不相符合
A.火碱 氢氧化钠 NaOH B.纯碱 碳酸钠 Na2CO3
C.熟石灰 氧化钙 CaO D.小苏打 碳酸氢钠 NaHCO3
2.地球的淡水资源非常匮乏,水资源大多以海水的形式存在。所以海水淡化就成了我们重要的研究方向。下列原理你觉得完全不可行的是
A.利用太阳能将海水蒸馏 B.利用高分子膜淡化海水
C.利用过滤除去海水中的盐分 D.利用电渗析法淡化海水
3.下图为甲、乙两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通过升温可以将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B.甲、乙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10℃时,分别用10g水配制饱和溶液,所用甲的质量多于乙
D.20℃时,甲、乙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4.如图为KC1和Na2CO3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T2℃时,Na2CO3饱和溶液质量分数为49.0%
B.将两物质的饱和溶液由T1℃升温至T4℃,均无固体析出
C.T4℃时,分别将等质量的KC1和Na2CO3溶于水配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的质量前者小于后者
D.若KCl溶液中含有少量Na2CO3,可采取蒸发浓缩控制温度T3℃以上降温结晶、过滤等操作提纯
5.下列各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就能鉴别出来的是
A.NaOH、K2SO4稀HCl、NaCl B.NaCl、NaNO3、Na2CO3、Ba(NO3)2
C.K2SO4、Na2CO3、NaCl、Ba(NO3)2 D.稀HNO3、BaCl2、MgSO4、NaOH
6.人体胃液的pH=2左右,而小肠内溶液的pH=8左右,消化液中的哪种粒子能使胃内容物到了小肠后pH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A.Na+ B.Cl- C. D.H2O
7.M是一种金属元素,M2+与其它几种离子构成的化合物的溶解性见表,根据以上信息,判断下列反应肯定不能发生的是
O2- OH- Cl-
M2+ 难溶 难溶 难溶 易溶 易溶 易溶
A.MCl2+NaOH B.MSO4+Ba(NO3)2 C.M(NO3)2+ NaCl D.MO+H2SO4
8.逻辑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得出的相关结论合理的是
A.化合物中含有不同种元素,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B.燃烧都伴随着发光、放热,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就是燃烧
C.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所以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呈碱性
D.复分解反应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的反应就是复分解反应
9.下列各组物质,常温下不用其他试剂就无法区分的是
A.酒精 盐酸 石蕊 B.FeCl2溶液 双氧水 CuSO4溶液
C.红磷 硫磺 炭粉 D.MgCl2溶液 氯化钾溶液 食盐水
10.如图是利用海水提取粗盐的过程(温度不变),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氯化钠在海水中以分子的形式存在 B.①为蒸发池,②为结晶池
C.①中氧化钠的质量分数逐渐减小 D.母液是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
11.实验室提纯含少量泥沙的粗盐,一般操作流程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操作①的作用是增大食盐的溶解度 B.操作②中可通过升高温度加速溶解
C.操作③中可用玻璃棒搅拌加速过滤 D.操作④中要将液体蒸干后停止加热
12.下列有关物质的除杂、分离、提纯的方法正确的是
A.除去NaCl溶液中混有的少量CaCl2: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过滤
B.除去KCl固体中混有的少量MnO2:加水溶解、过滤、烘干
C.除去CO2中混有的少量CO:将气体依次通过足量的浓NaOH溶液、浓硫酸
D.除去KNO3固体中混有的少量KCl:冷却热饱和溶液,过滤,烘干
二、简答题
13.(1)久置于空气中的氢氧化钠会变质,原因是什么?(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
(2)请设计实验证明样品氢氧化钠是否变质______。
(3)如果已确定某样品中氢氧化钠已部分变质,应如何除杂质?(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
14.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请结合图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
(2)t1℃时,将20g 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___________,若将此溶液升温至t2℃,则形成的溶液为___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若a物质中含有少量的b物质,提纯a物质的方法是___________(填“降温”或“蒸发”)结晶。
(4)将t2℃时等质量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中溶剂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
三、推断题
15.甲、乙、丙,丁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四种不同类别的物质,农业上常用丁配制农药波尔多液,乙是一种酸。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一”表示两种物质之间可以相互反应,“→”表示一种物质可生成另一种物质。回答下列问题:
(1)丁的化学式为______。
(2)丁生成丙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该反应的现象为______。
(3)甲和丁能反应的原因______。
(4)甲和乙反应的微观实质是______。
16.A、B、C、D、E、F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 A 为单质,B 为有毒气体,D 是石灰石的主要成分,E 可作干燥剂。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 A 的化学式为:_______;
(2)物质 C 的用途:_________(写处一种即可);
(3)由 F 转化为 D 的有关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17.酸、碱、盐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用途。
(1)用氯化钠固体配制10%的氯化钠溶液过程中需要用到的仪器除了托盘天平、药匙、量筒、烧杯、胶头滴管、试剂瓶外,还需要________。
(2)某固体粉末可能含有碳酸钙、硫酸钠、氯化钠、氯化钡、硫酸铜中的一种或几种。为确定该固体粉末的成分,进行了如下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①反应I 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②白色沉淀C是________。
③原固体粉末中一定不含_________(填化学式)。
四、实验题
18.实验室进行粗盐的提纯
(1)涉及的操作有:①过滤②溶解③蒸发结晶。正确的顺序是_____(填序号)
(2)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粗盐的质量,托盘天平调节平衡后,接下来的操作顺序是_____(填序号)
①在右盘中添加砝码,需要用游码时移动到相应刻度
②在托盘上分别放质量相等的纸
③在左盘中添加粗盐
(3)图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当_____时停止加热。
(4)配制溶液①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配制70g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水的质量是_____g。量取水的体积(水的密度为1g/mL),请在图中标出所需水的体积示数_____。②从表中找出稀释的过程需要用到的数据(20℃)是_____g/cm3。
20℃氯化钠溶液的密度
浓度% 1 2 3 4 5 6 7
密度g/cm3 1.005 1.013 1.02 1.027 1.034 1.041 1.043
19.做酸碱中和反应实验时,有时需要借助酸碱指示剂颜色的变化判断反应是否发生。请回答:
(1)在50mL一定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2~3滴酚酞试液,再逐滴加入一定浓度的盐酸,并用玻璃棒搅拌,溶液颜色由红色刚好变为无色时,可说明两者发生了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取一定量反应后的无色溶液加热蒸发,在蒸发的过程中,“意外”发现溶液由无色又变成红色。同学们对红色溶液中溶质的成分(酚酞除外)进行再探究。
查阅资料:酚酞在pH<8.2的溶液中呈无色,在8.2作出猜想:猜想一:NaC1猜想二:NaCl、NaOH猜想三:NaCl、NaOH和Na2CO3
同学们讨论后一致认为猜想_______是错误的,理由是_______。
实验验证:取样,滴加______,无气泡产生,猜想三错误。
原因分析:反应后无色溶液中仍存在少量NaOH,加热蒸发,当溶液的pH在______范围内,溶液的颜色变红。
总结反思:向某碱性溶液中滴加2-3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后溶液的颜色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变红。
五、计算题
20.水垢可以看作由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化学组成可表示为aCaCO3·bMg(OH)2·nH2O或aCaCO3·bMg(OH)2·cMgCO3·nH2O。为研究某锅炉水所形成水垢的化学组成,取水垢6.32g,加热使其失去结晶水,得到5.78g剩余固体A。高温灼烧A至恒重,放出的气体若用过量的Ba(OH)2溶液吸收,得到11.82g沉淀;若被碱石灰完全吸收,碱石灰增重2.82克。
(1)写出高温灼烧固体A时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任意正确的两个)
(2)通过计算判断该水垢中是否含有MgCO3 ______________(填“有”或“无”)。
(3)计算固体A中Mg(OH)2的质量是_______g。
21.某化工厂排放的废水中含有H2SO4和CuSO4两种污染物。为测定废水中两种污染物的含量,南山中学化学兴趣第二小组进行了以下实验:取该废水 100 g,向其中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 10%的NaOH 溶液,测得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加入NaOH 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产生氢氧化铜沉淀___________g。
(2)废水中硫酸铜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3)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到 0.01%)。
参考答案
1.C 2.C 3.A 4.A 5.D 6.C 7.C 8.C 9.D 10.B 11.B 12.D
13. 实验步骤:取适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水溶解,加入足量稀盐酸;
实验现象:产生气泡;
实验结论:氢氧化钠已经变质。
14.
(1)b>a=c
(2) 60g 不饱和
(3)降温
(4)c>b>a
15.
(1)CuSO4
(2) 生成蓝色沉淀
(3)铁在金属活动顺序中排在铜之前(合理即可)
(4)铁原子变亚铁离子,氢离子变氢原子,每两个氢原子结合成一个氢分子(与前一空对应,合理即可)
16.
(1)C2
(2)能够灭火;做化工原料;可以做制冷剂;做气体肥料(合理即可)
(3)
17.
(1)玻璃棒
(2) CaCO3+2HCl=CaCl2+H2O+CO2↑ 硫酸钡4 CuSO4、BaCl2
18.
(1)②①③
(2)②①③
(3) 搅拌 有较多固体出现
(4) 28 1.034
19. 三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没有碳元素,生成物中不可能有碳酸钠 足量的稀盐酸 8.2~14 不一定
20.
(1)

(2)有
(3)若被碱石灰完全吸收,碱石灰增重2.82克,说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和为2.82g,由(2)可知,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64g,则生成水的质量为:2.82g-2.64g=0.18g。
设固体A中氢氧化镁的质量是m
m=0.58g
答:固体A中氢氧化镁的质量是0.58g。
21.
(1)1.96
(2)解:设CuSO4的质量为x,生硫酸钠质量为y,和硫酸铜反应氢氧化钠溶液质量为z
x=3.2g
答:废水中硫酸铜的质量为3.2g。
(3)和硫酸反应的氢氧化钠溶液质量为100-16=84g
设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质量为m
反应后m(溶液)=100g+100g-1.96g=198.04g
所以 Na2SO4 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答: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8.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