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测试题-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下册(word版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测试题-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鲁教版下册(word版有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9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2-10 18:40: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测试题
一、单选题
1.推理是化学学习过程中一种重要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有氧气参加的反应是氧化反应,所以氧化反应一定有氧气参加
B.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
C.铁不断锈蚀使铁制品不断减少,所以随着铁制品不断锈蚀使自然界中的铁元素不断减少
D.活泼金属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所以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一定是活泼金属
2.“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推断合理的是
A.因为碱溶液呈碱性,所以显碱性的溶液一定都是碱的溶液
B.混合物中至少含有两种物质,则混合物中至少含有两种元素
C.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则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是同种元素
D.化学变化常常伴随能量的变化,所以有能量变化的一定属于化学变化
3.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了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
A.活性炭吸附 B.氮气做保护气 C.酒精做燃料 D.生石灰做干燥剂
4.对于下列实验操作的说法,错误的是
A.制取气体前先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测溶液的pH之前先要把试纸湿润
C.加热试管时,局部加热前先均匀加热 D.点燃可燃性气体前先要检验气体的纯度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打开盛放浓盐酸的试剂瓶盖,瓶口出现白雾,说明浓盐酸具有挥发性
B.将盛有二氧化碳气体的小试管倒插入氢氧化钠溶液中,试管内液面升高,说明二氧化碳一定是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
C.可以用水来区别NaOH固体和NH4NO3固体
D.吃松花蛋时可加入少量食醋,因为食醋能消除蛋中所含碱性物质的涩味
6.某同学观察演示实验后,做的下列笔记不正确的是
A.氢气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
B.生石灰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
C.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微弱的淡蓝色火焰,并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D.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但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7.20gKOH加入100g水中,配制成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 B.KOH在水中解离出K+和OH-
C.一个K+带一个单位正电荷 D.向该溶液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试液变红
8.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密切相关。下列物质的用途体现其化学性质的是
A.用石墨制作铅笔芯
B.用铜丝制作导线
C.用生石灰制作干燥剂
D.用氙气制作电光源
9.类推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以下类推正确的是
A.化合物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B.碱能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能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物质一定是碱
C.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D.化学变化伴随有能量变化,所以有能量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
10.下列物质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因发生化学变化导致溶液质量增大的是
A.浓硫酸 B.浓盐酸 C.稀硫酸 D.氢氧化钠溶液
11.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打开浓盐酸的瓶盖,瓶口冒白烟 B.高锰酸钾溶于汽油形成紫红色溶液
C.铁溶解在稀盐酸中,溶液颜色变成浅绿色 D.电解水时负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二、简答题
12.为验证酸碱盐和氧化物的性质与转化,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
(1)试管 A 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2)过程②中发生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试管 C 中溶液中含有的溶质为______;
(4)上述实验中,没有体现出酸的化学性质为______。
A 与指示剂反应 B 与活泼金属反应 C 与金属氧化物反应 D 与碱反应 E 与盐反应
13.用熟石灰中和一定量的盐酸时,溶液的pH与加入的熟石灰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1)熟石灰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当加入熟石灰mg时,溶液中的溶质为?
(3)若改用ng氢氧化钠与相同量盐酸反应,所得溶液的pH大小?
14.实验室中,小美做了三个实验,分别向三支试管中依次加入相应的物质。
实验一:氢氧化钠溶液+过量稀盐酸+适量氧化铜
实验二:氢氧化钠溶液+几滴酚酞+过量稀盐酸
实验三:稀盐酸+过量氢氧化钠溶液+过量碳酸钠
(1)实验一___________(填“能”或“否”)证明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发生反应;
(2)实验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3)实验三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
(4)上述三个实验中涉及酸的化学性质有:与酸碱指示剂、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结束后,将三个实验的所有废液倒在一起,最终只得到蓝色溶液。取少量蓝色溶液,加入足量盐酸,无明显现象。为了确定溶液中可能有的离子是否存在,下列物质可行的是___________。
A 酚酞溶液 B Na2CO3溶液 C NaOH溶液 D BaCl2溶液
三、推断题
15.A、B、C、D、E是化学中常见的五种物质。已知C是人体胃液中可以帮助消化的物质,D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其相互反应及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相连的两物质之间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条件、反应物、生成物已略去。
(1)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C与D的反应:_______;B转化为A的反应:_______;C转化为A的反应属于_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2)B与E的反应是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16.有限的元素可组成种类繁多的物质。依据表中元素回答问题。
元素名称 氢 碳 氧 氯 钠 铁
元素符号 H C O Cl Na Fe
(1)若X和Y反应生成两种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所必需的物质。向X溶液中滴加2-3滴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蓝,再滴加Y溶液至溶液变红,此时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
(2)若某元素的单质A及其氧化物B均与D溶液反应,分别生成该元素的化合物E和F。且这种元素在B和F中的化合价相同。B与D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四、实验题
17.结合下图多角度研究水。
(1)探究生石灰与水反应:如图进行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2)探究燃烧条件:该实验中水的作用是______。
(3)排水法收集H2:原因是______。
(4)电解水:实验说明水是由______组成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5)水在高温下也可分解,高温下分解体系中微粒含量与温度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结合图中曲线,水开始分解的温度大约是______℃;A对应的微粒是______(填符号)。
五、计算题
18.造纸会产生大量含NaOH的碱性废水,需经处理呈中性后排放。
(1)检测废水呈碱性的简单方法是___________。
(2)若某造纸厂废水中NaOH的质量分数为l.6%,现有废硫酸9.8t(H2SO4的质量分数为20%),可以处理的废水质量是多少?
19.将40g稀盐酸逐滴加入20g溶质质量分数为4%的氢氧化钠溶液中,边滴加边搅拌。随着稀盐酸的滴入,溶液的pH变化如图一所示,溶液的温度变化如图二所示(不考虑反应过程中的热量损失)。试回答:
(1)图二中B点时溶液中溶质为______。
(2)计算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0.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取用 10g 石灰石样品,把 100g 稀盐酸分五次加入样品中(样品中的杂质既不与盐酸反应,也不溶解于水),测得实验数据如下:
实验次数 1 2 3 4 5
稀盐酸的加入量 20g 20g 20g 20g 20g
剩余固体的质量 8g 6g 4g 2g 2g
请计算:
(1)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2)求稀盐酸的溶质质量质量分数。
参考答案
1.B 2.C 3.A 4.B 5.B 6.C 7.A 8.C 9.A 10.D 11.C
12.
(1)黑色固体逐渐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2)H2SO4+2NaOH=Na2SO4+2H2O
(3)BaCl2、NaCl、NaOH
(4)AB
13.
(1)Ca(OH)2+2HCl═CaCl2+2H2O
(2)CaCl2和HCl
(3)pH<7
14.否 NaOH+HCl=NaCl+H2O 无明显现象 与碱、与金属氧化物 BC
15.
(1) 置换
(2)放热
16.
(1)HCl、NaCl
(2)
17.
(1)烧杯中的导管口有气泡冒出
(2)使烧杯中的白磷与氧气隔绝,同时提高温度达到铜片上白磷的着火点
(3)H2不溶于水,不与水反应
(4) 氢元素、氧元素
(5) 2000 H
18.
(1)用酚酞试液进行检验,若变红证明溶液呈碱性
(2)9.8t废硫酸溶液中含硫酸的质量为9.8t×20%=1.96t
设9.8t废硫酸溶液可以反应氢氧化钠的质量为x
解得:x=1.6t
含1.6t氢氧化钠的废水的质量=
答:可以处理的废水质量是100t。
19.
(1)NaCl
(2)解:设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x
x=3.65%
答: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65%。
20.
(1)80%
(2)解:设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x
x=5.84g
答:稀盐酸的溶质质量质量分数为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