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 学段二 单元统整学习 学案(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 学段二 单元统整学习 学案(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08 12:05: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学段二 单元统整学习
任务一 语言梳理与建构
活动1 归纳总结词类活用
1.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有些文言词语可以临时改变意义或用法,我们称为“词类活用”。在阅读文言文时,可以标出文中活用的词语,做一点分类积累,这样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实词的意义和用法,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参考下列示例,对本单元的词类活用现象进行梳理总结。
例句 活用词语 活用类型
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大石侧立千尺
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驼业种树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少长咸集
乳二世
臣具以表闻
答案
例句 活用词语 活用类型
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鸣(使……发出声响) 动词的使动用法
大石侧立千尺 侧(在旁边) 名词作状语
爪其肤以验其生枯 爪(用指甲抠、掐) 名词作动词
驼业种树 业(以……为业) 名词的意动用法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一(把……看作一样) 数词的意动用法
少长咸集 少、长(年龄小的人、年龄大的人) 形容词作名词
乳二世 乳(喂养) 名词作动词
臣具以表闻 闻(使……闻) 动词的使动用法
活动2 重点梳理、总结名词活用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体会其活用特点及规律。
①乐琴书以消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或棹孤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策扶老以流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客逾庖而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园日涉以成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时矫首而遐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当敛裳宵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东犬西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⑨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⑩根拳而土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早实以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事不目见耳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用特点及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弹琴读书 ②用桨划 ③拄着 ④吃饭 ⑤每天 ⑥常常 ⑦在晚上 ⑧对着西面 ⑨亲手 ⑩卷曲,伸展不开  结果实  用眼睛;用耳朵
(2)活用特点及规律:
名词作动词:①~④、 ,两个名词连用,前一名词活用为动词;连词“以”“而”前后名词活用为动词。
名词作状语:⑤~⑨、 ,名词用在主谓之间,活用为状语。
任务二 探究中国人的传统观念
活动1 梳理课文中体现的文化观念
1.本单元的六篇文章都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从不同方面体现出了中国人的文化观念。请梳理这六篇文章的内容,并把它们体现出的文化观念填写在下面的表格中。
篇名 主要内容 文化观念
《陈情表》 叙述祖母抚育自己的大恩,以及自己应该报养祖母的大义;除了感谢朝廷的知遇之恩以外,还倾诉自己不能从命的苦衷。
《项脊轩志》 再现了祖母、母亲、妻子的音容笑貌,表达了作者对三位已故亲人的深沉怀念。
《兰亭集序》 描写了兰亭聚会的盛况,并借题发挥,抒写了自己对人生的感慨。
《归去来兮辞并序》 叙写了田园生活风貌,以及回归田园后的生活乐趣。
《种树郭橐驼传》 通过对郭橐驼种树之道的记叙,说明了“顺木之天,以致其性”是“养树”的法则,并由此推论出“养人”的道理。
《石钟山记》 记叙了作者对石钟山得名的由来的探究过程。
答案
篇名 主要内容 文化观念
《陈情表》 叙述祖母抚育自己的大恩,以及自己应该报养祖母的大义;除了感谢朝廷的知遇之恩以外,还倾诉自己不能从命的苦衷。 “孝”是一切美德的基础。
《项脊轩志》 再现了祖母、母亲、妻子的音容笑貌,表达了作者对三位已故亲人的深沉怀念。 亲人与家族。
《兰亭集序》 描写了兰亭聚会的盛况,并借题发挥,抒写了自己对人生的感慨。 积极入世。
《归去来兮辞并序》 叙写了田园生活风貌,以及回归田园后的生活乐趣。 穷则独善其身。
《种树郭橐驼传》 通过对郭橐驼种树之道的记叙,说明了“顺木之天,以致其性”是“养树”的法则,并由此推论出“养人”的道理。 关心民生,改革弊政。
《石钟山记》 记叙了作者对石钟山得名的由来的探究过程。 重实践与调查研究,反对主观臆断。
活动2 探究不同文化观念的相通之处
2.本单元的六篇文章,作者都针对自己所记所写抒发了相应的感慨。这些感慨虽不尽相同,却能统一在我们中国文化的理念当中。请就这些文章在文化观念上的相通之处谈谈自己的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从个人际遇上讲,我认为这些文化观念可以统一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理念之下。李密辞不奉诏,归有光追忆亲情,陶渊明回归田园,他们都离开了官场,独善其身。而王羲之的积极入世、柳宗元的关心民生所体现的则正是兼济天下的情怀。“独善其身”与“兼济天下”是他们在不同人生际遇下的选择,二者看似矛盾,却又完美地统一在他们的文化观念之中。
任务三 分析散文写法
活动1 梳理行文线索
1.古人为文,讲究章法,尤善于设置线索,把全文连成极其紧密的整体,有的善于设置两条线索。请思考课文的线索,填写下表。
篇名 线索(词) 线索梳理
《陈情表》
《项脊轩志》 线索一: 线索二:
《兰亭集序》
《归去来兮辞并序》 线索一: 线索二:
《种树郭橐驼传》
《石钟山记》 线索一: 线索二:
答案
篇名 线索(词) 线索梳理
《陈情表》 忠与孝 陈孝情→叙忠情→先尽孝,后尽忠
《项脊轩志》 悲喜 线索一:项脊轩的变迁(物线) 线索二:喜→悲(情线)
《兰亭集序》 悲喜 乐→悲
《归去来兮辞并序》 归 线索一:归程→归舍→归园→归田→归尽(游踪) 线索二:自眷自悔→自安自乐→乐天知命(情线)
《种树郭橐驼传》 养 养树→养人
《石钟山记》 疑 线索一:游因→游之经历→游感(游踪) 线索二:质疑→察疑→释疑(情线)
活动2 赏析骈散结合的语言特色
2.古代散文多注重骈散结合,诵读《陈情表》《兰亭集序》《种树郭橐驼传》,感受它们不同的韵味,说说文章是怎样通过骈散句的结合来表情达意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陈情表》大量使用四字句,语言比较整齐,节奏感较强。所谓“四字密而不促,六字格而非缓”(《文心雕龙·章句》)说的是诗歌,但在散文中也有体现。这些四言为主的句子,有些是骈句,节奏紧凑;有些则是散句,节奏舒缓,属于“一句冗长,当化作两句,或两句尚嫌单弱,则又宜分为四语”(孙德谦《六朝丽指》)的情况。此外,文中的一些单行长句,及“且臣”“今臣”一类加在四字句前面的词语,都起到了使文气“不促”的作用。在表情达意方面,本文常用骈句表达最能打动皇帝、说服皇帝的情事,如概述自己的不幸(“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坦率展现自己的尴尬处境(“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表现祖孙不可须臾分离的实情(“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等等。至于散句,多用来铺叙,但有时也与骈句配合,或进一步描述,或概括总结,以强化表达效果,点明意旨,前举句子后面的“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臣之进退,实为狼狈”“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即是如此。
(2)《兰亭集序》的句式不似《陈情表》那样整齐,虽然在写景抒怀时也时有骈句,但连续使用的情况很少,往往是稍加对偶即接以散句。特别是最后一段,除“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外,基本是散句。由于作者要表达的是人生终将有尽的苦痛和对生命的思考,其情思都起伏抑扬,更利于用散句表达。但本文中的散句(特别是字数较多的)与唐宋古文的散句又有所不同,往往有整齐甚至是对偶的四字短语作为句子的主体,所以句散而气凝,读来虽不像《陈情表》那样节奏鲜明,却有流畅圆转之美。包世臣所说的“凝重多出于偶,流美多出于奇。体虽骈,必有奇以振其气;势虽散,必有偶以植其骨”(《艺舟双楫·文谱》),在本文中体现得还是比较明显的。
(3)《种树郭橐驼传》属于以散句为主的古文,其中虽然也有一些比较整齐的句子(四字句为主),但大多属于“意似偶而句法不偶”(钱基博《现代中国文学史》)的句子,所谓骈散结合,在本文中主要体现为整散结合。本文中比较整齐的句子,基本都是关键点。例如,概述郭橐驼种树的秘诀:“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又如,解释“他植者”的错误之本:“爱之太恩,忧之太勤。……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再如,描绘官吏的烦政:“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这些内容不是不能用单行散句来写,但用整齐的句子来表达,能起到反复强调、鲜明对比的作用,还能以连续的短句让读者自然感受到弊政对人民生活的扰害,其效果是只用散句难以达到的。这也就是所谓的“古文参以排偶,其气乃厚。马、班、韩、柳皆如此,今人亦莫不然”(朱一新《无邪堂答问》卷二)。
任务四 撰写一封情真理真的书信
文题呈现
高中时代,我们会面临重要的选择,比如选择什么高考科目、未来从事什么职业等。给友人写一封信, 谈谈自己的选择及理由。要求说真话,抒真情,以理服人,以情动人。
技法点拨
1.如何写出真情实感
(1)要学会观察生活,要用心感受生活。要善于调动自己的多种感官,对事物作精细的观察,不放过生活中每个有意义的变化。当我们身临其境地去体味社会生活中的人、事、物时,就会有许多新的发现和独特的感受,为作文提供丰富的素材,为感悟构建基础。我们要把日常生活中看似普通的人、事,放到一定的社会大背景中去观察,这样就能以小见大,窥斑见豹。
(2)要写真生活。真实是一切作品的生命。需要注意的是,真实的生活不仅指作者亲身经历的生活,还指作者客观经历的生活,依照他人的生活真实适当加工而成的“艺术真实”。在这里要处理好真实与虚构的关系。
虚构不等于虚假,可以说没有虚构就没有文学。虚构是生活的再加工,它反映的是艺术的真实。作文应在生活的基础上去加工提炼,酝酿出动人的效果。
(3)要学会捕捉细节,对典型细节浓墨重彩,通过细节表达真情实感。发掘感动点时,要注意捕捉细节;要通过细节,形象地再现感动点。细节指人物的某些细小却典型的举止行动。细节虽然细小,但有了细节,文章就有血有肉。
(4)要设定感情倾诉的对象。所谓的“读者意识”就是在写作时要心中有人,有一个可以与之进行倾诉、交流的对象。这个对象是潜在的,它既可以是具体的、特定的,也可以是虚拟的、不确定的。作者完全可以根据文体和内容的不同表达需要,来预设、选择、变换自己文章的“读者”。
2.理真
高考作文写作以议论文为主,理趣缺失、逻辑混乱是我们作文的一大弊端。遗憾的是,可以健全人格、本应成为公民基本素养的逻辑教育却未能走进校园。近些年高考阅卷现场流露的种种风向已表明,编造一些小故事,营造一些小情调,总结一些小哲理,抒发一些小情感,但在逻辑层面轻淡无力、肤浅贫乏之作,与高分无缘。高考作文阅卷明确“论证有合理的逻辑性”为一类文的核心要素,而作文逻辑思路混乱可能直接下浮一个档次,这足以引发我们警醒和改变。
范文借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王浩:
你好!
听说你最近因为高考科目选择的问题有些困惑,不知该如何选择,我也在思考这个问题,所以写这封信和你交流一下我的看法。①
①开头简要交代写信的起因,语言朴实自然。
关于高考科目,很多人倾向于选择与最热门、前景最广阔的专业相关的科目。这固然不错,但我认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自己是否喜欢、是否感兴趣应该是选择科目首先考虑的因素。
兴趣是人们活动强有力的动机之一,它能调动起人的生命力,使大家热衷于自己的事业而乐此不疲。古往今来,许多成就辉煌的成功人士,他们的事业往往萌生于青少年时代的兴趣中,他们沿着兴趣开拓的道路走下去,找到了自己事业成功的路径。②
②总写兴趣的重要作用,“兴趣是人们活动强有力的动机之一”的看法,表述严谨,让人信服。
被喻为“科学巨人”的牛顿在苹果树下看书时,从一个苹果成熟落下的现象而产生了联想。试想一个苹果掉下来是一件怪事吗?不,它很常见。谁也没有去注意它,因为我们觉得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它不掉下来难道飞上去吗?正是牛顿对这个我们不在意的问题有了浓厚的兴趣,对其进行不懈的探索,才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著名科学家达尔文,因一次考察,对某岛上动物外形的异样产生兴趣。于是他用了22年时间写成了《物种起源》一书,提出进化论。如果不是兴趣促使他锲而不舍地探讨,也许我们至今仍在信奉着神创论。③
③运用举例论证,列举两个事例,论证兴趣对于成就事业的重要作用。作者对事例进行分析,突出了兴趣在牛顿、达尔文的科学发现中的作用。
这正验证了孔老夫子的一句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有一家杂志曾用“终日计算,冥思苦想”为标题介绍了杨振宁的物理研究。杨振宁因此不大高兴,他对人们说:“尤其不同意的是这个‘苦’字,什么叫苦?自己不愿意做,又因为外界的压力非做不可,这才叫苦。研究物理是没有苦的概念的,物理学是非常引人入胜的。只要我对物理学有了兴趣,我就会为它那不可抗拒的力量所吸引。”④
④杨振宁的话“只要我对物理学有了兴趣,我就会为它那不可抗拒的力量所吸引”也是一个让人信服的论据。
人是健忘的,总会丢三落四、忘这忘那,但是对于感兴趣的事物,却像在心底烙上了印,永远铭记。生活中,人会对美丽的风景过目不忘,人会对喜欢的物品清楚了解……这都是兴趣爱好在起着作用。不管是生活,还是学习,当你对它充满兴趣,你就会发现,记住它是一件多么简单的事情。⑤
⑤从人们日常习惯举例,论证兴趣的作用,真实可信。
人的成功需要正确的引导,而最好的老师就是兴趣,它推动着人们主动地去开拓进取,促使我们学会发现身边的大小事。无论是辽阔宽广的大地,还是浩瀚无垠的海洋;无论是形形色色的人生,还是生生不息的物种,它们都存在着千千万万个“为什么”,等着我们洋溢着满怀的兴趣去发掘其中的道理。
所以我希望你能遵循自己的本心,找到自己的兴趣点,不要被外界影响,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作出正确的选择。⑥
⑥回扣写信的目的,首尾照应,结构完整。
此致
敬礼!
明华
2021年2月20日
赏析 本文是就高考科目的选择问题给同学写的一封信,作者说真话,抒真情,诚恳地写出了自己的看法。作者认为,选择科目,应该以兴趣作为重要的参考标准,并通过大量的事例进行论证,论据丰富,逻辑严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