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达标检测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30分)
1. 看图猜字,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明 伙 旦 林 B. 明 伙 目 林
C. 明 秋 旦 林 D. 明 秋 日 森
2. 下列三个汉字的造字方法分别是( )。(3分)
A. 象形、指事、形声 B. 象形、形声、会意
C. 形声、指事、会意 D. 象形、指事、会意
3. 下列广告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房产广告:万事俱备 B. 山地车广告:骑乐无穷
C. 钢琴广告:一见钟琴 D. 洗车店广告:洗车打腊
4. [易错]根据谜面猜谜语,下列谜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又到银行取钱(艰)
B. 与君同心偕白头(惶)
C. 一抹残阳缀桃颜(殊)
D. 有心朝佛山,无处寻仙踪(沸)
5. 下列歇后语,前后搭配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梁山泊的军师——无(吴)用
B. 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
C. 盐店老板——爱管闲(咸)事
D. 小和尚念经——得过且过
6. 下列关于汉字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甲骨文是明朝国子监的主管官员王懿荣发现的。
B. 汉字产生于几万年前,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之一。
C. 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主要在两汉时期使用。
D. 隶书的象形意味已经基本消失,笔画简化,书写方便,成为汉字发展史上的分水岭。
7. 依次判断下面书法作品的字体,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 ②
③ ④
A. 隶书——草书——行书——篆书
B. 隶书——草书——篆书——行书
C. 行书——隶书——草书——篆书
D. 草书——隶书——篆书——行书
8. 下列关于研究报告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 研究报告的标题要体现研究的主要内容。
B. 写研究报告时要写出研究目的。
C. 写研究报告时要把搜集到的资料整理出来。
D. 写研究报告时不用写清楚研究方法。
9. 下列句子没有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的是( )(3分)
A. 父爱如山,母爱如海。
B.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C. 他还是像过去一样喜欢打乒乓球。
D. 威尼斯的小艇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10. [疑难]下面这段话中有四处错误,请用修改符号在原文中修改。
(4分)
站在雄关之上,顿时感到异常振奋,心胸也倍加开阔。我真想顺着那连锦不断的山峦,大踏步地向西北走去,一路去登临那一座座要塞。从山海关、喜峰口、古北口、一直走到长城的尽头——嘉峪关口。我还想顺着那弯曲蜿蜒南去的老龙头,纵身跳进那碧波万顷的渤海,去一洗那炎夏酷暑的汗水……
第二部分 阅读与欣赏(40分)
(一)植物也“犯困”(20分)
爱“犯困”的叶子
每逢晴朗的夜晚,皓月当空或繁星闪烁之时,只要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有些植物会发生奇妙的变化。例如,我们常见的合欢树,它的叶子是由许多小羽片组合而成。白天,这些小羽片既舒展又平坦,给人一种生机勃勃之感。然而,每当夜幕降临,这些小羽片就会折合、关闭,就如同被人们用手触摸过的含羞草那样,脑袋耷拉下来,一副昏昏欲睡的样子。
花生也是一种容易“犯困”的植物。它的叶子从傍晚开始便慢慢地向上关闭了,这就明确地表示它要睡觉了。会睡觉的植物还有许多,比如羊角豆、白屈菜、酢浆草等。
花朵也睡觉
不仅植物的叶子有睡眠要求,娇嫩艳丽的花朵似乎也需要睡眠。生长在水面上的睡莲,每当旭日从东方冉冉升起时,它那美丽的花瓣就会缓慢地舒展开来,就像我们睡醒时伸懒腰一样,看上去它们似乎正从甜蜜的睡梦中苏醒过来。而当夕阳西下时,它又会闭拢花瓣,重新进入睡眠状态。正是由于它具有这种特别明显的“昼醒夜睡”的规律,所以人们给它取了“睡莲”这个再恰当不过的芳名。
当然,不同的花的睡眠姿态也是千差万别的。蒲公英入睡时,所有的花瓣都向上竖直闭合,看上去就好像一个黄色的鸡毛帚。胡萝卜花则会垂下来,就如同一个正在打瞌睡的小老头。
植物睡眠的探究
植物的睡眠会给它们自己带来什么好处呢?为了揭开这个谜底,科学家们对此进行了观察、研究。最初解释植物睡眠运动最广泛的理论是月光理论,即叶子的睡眠运动能使植物尽可能少的遭受月光的侵害。因为过多的月光照射可能干扰植物正常的光周期感官机制,损害植物对昼夜变化的适应。
这种理论看似很有道理,可是令人们感到困惑的是,为什么许多没有光周期现象的热带植物同样也会“犯困”呢?后来,科学家们又发现,有些植物的睡眠运动并不受温度和光照的控制,例如酢浆草、合欢树等植物,就是通过叶子在夜间的闭合,从而减少热量的散失和水分的蒸发。
植物也有午睡习惯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科学家们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植物竟然与人一样也有午睡的习惯,午睡的时间一般是中午11时至下午2时之间。此时,叶子关闭,光合作用明显地降低。科学家们分析认为,植物午睡主要是由大气环境的干燥、炎热引起的。
看来,对于植物为什么“犯困”这个有趣的现象,各种解释还真不少。当然,总有一天,人们会弄清楚植物“犯困”到底是为什么。
11. 下列哪种植物不属于花朵“犯困”?( )(4分)
A. 睡莲 B. 蒲公英 C. 羊角豆 D. 胡萝卜
12. 植物为什么要午睡?( )(4分)
A. 为了减少热量的散失
B. 为了少受月光的侵害
C. 为了减少水分的蒸发
D. 受大气环境的干燥炎热影响
13. 下列对“植物犯困”的表述不准确的是哪一项?( )(4分)
A. 晚上,合欢树叶的小羽片会折合、关闭。
B. 有些植物的睡眠运动不受温度和光照的控制。
C. 白天,睡莲会闭拢花瓣,重新进入睡眠状态 。
D. 植物午睡的时间一般是中午11时至下午2时之间。
14. 短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4分)
A. 总领全文 B. 承上启下
C. 总结全文 D. 点明中心
15. “植物睡眠的探究”中的两个自然段都以问句开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仓颉造字(20分)
相传仓颉在黄帝手下当官。黄帝分派他专门记录部落里牲口的数目、食物的多少。可慢慢地,牲口、食物的储藏量不断变化,光凭脑袋记不住了。这下仓颉犯难了。
仓颉整日整夜地想办法,先是在绳子上打结,代表数目,用各种不同颜色的绳子表示各类不同的事物。刚开始时,这个方法还管用,时间一长,就觉得不方便了。增加数目时,在绳子上打个结还算方便;可减少数目时,要在绳子上解个结就麻烦了。仓颉又想了个办法,他在绳子上打圈圈,在圈圈里挂上各种各样的贝壳,来表示各类事物。增加了就添上一个贝壳,减少了就去掉一个贝壳。这个办法一直用了好几年。
黄帝见仓颉这样能干,叫他管的事情愈来愈多。年年祭祀的次数,回回狩猎的分配,部落人丁的增减,都统统叫仓颉管。仓颉又犯难了,凭着添绳子、挂贝壳已不抵事了,怎么才能不出差错呢?
这天,他去参加集体狩猎,走到一个三岔路口时,几个老人为往哪条路走争辩了起来。一个老人坚持要往东,说有羚羊;一个老人要往北,说前面不远就可以追到鹿群;一个老人偏要往西,说有两只老虎,不及时打死,就会错过了机会。仓颉一问,才知道他们都是根据地上野兽留下的脚印确定的。仓颉心中猛然一喜,既然一个脚印代表一种野兽,我为什么不能用符号来表示各种东西呢?他高兴地拔腿奔回家,开始创造各种符号来表示世间万物。果然,他把事情管理得井井有条。
黄帝知道后,大加赞赏,命令仓颉到各个部落去传授这种方法。渐渐地,这些符号的用法推广开来,就这样,形成了文字。
仓颉造了字,黄帝十分器重他,人人都称赞他,他的名声也越来越大。于是,仓颉头脑有点儿发热了,什么人也看不起,造的字也马虎起来。
一天,仓颉正在教各个部落的人识字,一位老人默默地坐在最后。仓颉讲完,别人都散去了,唯独这位老人不走。仓颉有点好奇,上前问他为什么不走。
老人说:“仓颉啊,你造的字已经家喻户晓了,可我人老眼花,有几个字至今还糊涂着呢,你肯不肯再教教我?”仓颉看到这么大年纪的老人都这样尊重自己,心里很高兴,便催他快说。
老人说:“你造的‘马’字,‘驴’字,‘骡’字,都有四条腿吧?而牛也有四条腿,你造出来的‘牛’字怎么没有四条腿,只剩下一条尾巴呢?”老人接着又说:“你造的‘重’字,是说有千里之远,应该念出远门的‘出’字,而你却教人念成重量的‘重’字。反过来,两座山合在一起的‘出’字,本该为重量的‘重’字,你倒教成了出门的‘出’字。这几个字真叫我难以琢磨,只好请教你了。”这时的仓颉羞得无地自容,深知自己因为骄傲铸成了大错。他连忙跪下,痛哭流涕地表示忏悔。
从此以后,仓颉每造一个字,总要将字义反复推敲,还拿去征求人们的意见,一点也不敢粗心大意。大家都说好才定下来,然后再逐渐传到各个部落去。
16. 仓颉面对储藏量的变化,最初采用什么办法来记?( )(3分)
A. 凭脑袋记住事物的数量 B. 给不同颜色的绳子打结
C. 给绳子打圈圈、挂贝壳 D. 创造各种符号表示事物
17. 仓颉是怎么想到用符号表示事物的?( )(3分)
A. 仓颉要管的事情越来越多
B. 仓颉管理过程中努力思考
C. 从老人找动物中得到启发
D. 黄帝不断地给他赞赏鼓励
18. 对“仓颉头脑有点儿发热了”这句话,理解最准确的是哪一项?
( )(3分)
A. 仓颉因劳累过度而发烧。
B. 仓颉十分热心推广文字。
C. 仓颉受黄帝赞赏而激动。
D. 仓颉自以为是开始骄傲。
19. 仓颉为什么羞得无地自容?( )(3分)
A. 老人指出了他的不足。 B. 仓颉受到黄帝的数落。
C. 仓颉受到老人的尊重。 D. 仓颉受到黄帝的赞赏。
20. [易错]仓颉“痛哭流涕地表示忏悔。”此时老人会怎么对他说呢?请你结合文本发挥想象写一段话。(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 仓颉是一个怎样的人?请你结合文本至少写出两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 表达与交流(30分)
22. 在你平时的学习中,一定写过错别字吧,你是否想起了自己因为写错字或者读错字而发生的尴尬事呢?请你以《我和错别字的故事》为题,写一篇作文。
第三单元达标检测卷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
1. C 2. D 3. A
4. D INCLUDEPICTURE"框1.EPS" INCLUDEPICTURE \d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好卷 5 语文 R福建\\框1.EPS" \* MERGEFORMATINET [点拨]“有心朝佛山”这里的心就是“忄”,因此正确的字是“怫”。
5. D INCLUDEPICTURE"框1.EPS" INCLUDEPICTURE \d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好卷 5 语文 R福建\\框1.EPS" \* MERGEFORMATINET [点拨]正确的应该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
6. D INCLUDEPICTURE"框1.EPS" INCLUDEPICTURE \d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好卷 5 语文 R福建\\框1.EPS" \* MERGEFORMATINET [点拨]A. 王懿荣是清代的,不是明朝的。B. 汉字产生于几千年前,不是几万年前。C. 甲骨文主要在商周时期使用,不是在两汉时期。
7. C 8. D 9. C
10. 略。INCLUDEPICTURE"框1.EPS" INCLUDEPICTURE \d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好卷 5 语文 R福建\\框1.EPS" \* MERGEFORMATINET [点拨](1)第一句句子不完整,缺少主语,应在“顿时”的前面加上“我”。(2)“连锦不断”的“锦”应改为“绵”。(3)并列词语之间用“、”,“古北口”后面已不存在并列词语,应把“、”改为“,”。(4)“弯曲”和“蜿蜒”意思重复,可去掉“弯曲”。
第二部分:阅读与欣赏
(一)11. C 12. D 13. C 14. B
15. (1)构成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和思考。
(2)过渡自然。 (3)点明本段的主要内容。
(二)16. B 17. C 18. D 19. A
20. 示例:老人拉着仓颉的手,诚挚地说:“仓颉啊,你创造了字,让我们老一代的经验能记录下来,传下去,你做了一件大好事,世世代代的人们都会记住你的。你可不能骄傲自大啊!”
INCLUDEPICTURE"框1.EPS" INCLUDEPICTURE \d "C:\\Users\\Administrator\\Desktop\\好卷 5 语文 R福建\\框1.EPS" \* MERGEFORMATINET [点拨]此题采用的方法是:联系上下文。结合开始时仓颉骄傲的表现和后来“痛哭流涕地表示忏悔”以及仓颉以后造字不再粗心大意,认真造好每一个字,可看出仓颉是在听了老人指出他的不足后,才认真悔改的。因此本题只要写出老人真诚地指出仓颉的不足,希望他改正的话即可。
21. 示例:(1)知错就改。面对老人指出自己的不足,仓颉改正了自己的骄傲心理,从此认真造好每一个字。
(2)善于观察、思考。面对要管理的事物越来越多,仓颉不断思索,总结经验,并从三个老人通过脚印判断动物的事例中得到启发。
第三部分:表达与交流
22. 略。
1 /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