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
一、导图引路,概览全文
1.在诵读全文的基础上,根据结构导图的提示,在空缺处填出相应的内容。
答案 ①宣夜说 ②阐述浑盖之争 ③详写
二、筛选信息,把握观点
2.阅读本文,抓住关键概念,梳理思路,提取重要信息,完成下表。
学说 代表人物(信奉人物) 基本观点 历史贡献
“天圆地方”说
宣夜说
盖天说
浑天说
答案
学说 代表人物(信奉人物) 基本观点 历史贡献
“天圆地方”说 孔子、曾子 天是圆形平盖,在人的头顶上方悬置,地是方的,静止不动。 较早形成了中国人对宇宙形状的认识。
宣夜说 郗萌(记载者) 日月星辰自由飘浮在虚空中,它们之间相互独立,没有联系。 似乎更接近宇宙的实际。
盖天说 司马迁 天在上,地在下,天地等大,天地相距8万里,日月星辰围绕着北极依附在天壳上运动。 能够解释人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各种天象;能够预测日月星辰的运行;能够编制历法,满足社会需求。
浑天说 落下闳、邓平、扬雄、葛洪、祖暅、朱熹等 天在外,地在内,天大地小。 更加符合观测依据;制订了更符合实际天象的历法;成为主流认识。
3.中国古代历史上围绕着盖天说与浑天说发生了哪些旷世之争?请填写下面表格。
时间 参与人物 歧异所在 争论成就
汉武帝时 司马迁落下闳邓平 ① 浑天说胜出,汉武帝采纳了邓平的《太初历》
西汉末年 扬雄桓谭 ② ③
东汉 王充 责难浑天说关于“天在外,表里有水;地在内,漂浮水上”的观点 击中浑天说的软肋
晋朝 葛洪 ④ 证明盖天说是错误的
南北朝 何承天 太阳从水中出没的问题 对浑天说未起到太大的作用
南宋 朱熹 从天文观测仪器的制作角度反对盖天说 《朱子语类》卷第二
答案 ①双方主张的宇宙结构不同,所采用的测量仪器和测量方法也不同 ②批驳盖天说关于“天至高,地至卑,太阳依附在天壳上运动”的观点 ③撰写《难盖天八事》 ④针对王充的责难,提出了“横破镜”的事实依据
4.在中国古代这场旷世之争中,古人秉持着一个什么重要原则?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判断一个学说是否正确,关键在于其是否符合实际情况,而不是看其是否遵循某种先验的哲学观念。
5.你如何看待中国古代这场旷世之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中国古代这场旷世之争引发了人们对天文学的研究热潮,促成了与之相关的众多科学问题的解决,为中国天文学得以持续发展进步提供了理论保障,从而造福了整个人类社会。②这场旷世之争去糟留精,避免了中国天文学研究与发展走弯路,促成了中国古代天文学家诸多重要成就的获得。③这场旷世之争表现了中国古人对宇宙问题的关注程度,体现了中国古人对待科学那种实事求是的严谨态度,值得当今人们在进行科学讨论与研究时加以借鉴。
三、理清顺序,分析写法
6.《天文学上的旷世之争》提到了中国古代四种宇宙结构学说,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说明的?这样安排的好处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基本上是按照时间顺序来说明的。(2)这种安排既使说明的层次清晰,又体现了中国古代对宇宙结构的认识过程。
7.本文在阐释各种观点时主要采用了引用与比较两种说明方法,试举例说明其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引用说明。如介绍宣夜说时引用了《晋书·天文志》中的一段文字,既指出了学说出处,体现了其真实性,又完整呈现了学说观点及原理,也为作者进一步阐释提供了依据。
(2)比较说明。在介绍宣夜说时,作者注意与古希腊人的水晶天说作比较,通过比较,证明了中国早期的天文学发展更接近宇宙的实际,赢得了学者的高度评价。通过比较,使观点更加清楚。
1.作者档案
中国计量史界的双璧之一——关增建
姓名:关增建(1956— ) 籍贯:河南郑州
地位 科学史博士。
主要经历 1990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师从李志超、钱临照教授,获科学史博士学位。同年入郑州大学工作,1992 年初破格晋升副教授,1995 年破格晋升教授,任郑州大学文博学院院长。2000 年调入上海交通大学,现任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人文学院常务副院长、党总支书记。
代表作品 《中国古代物理思想探索》《中华文明史话·计量史话》。
评价 和丘光明一起被誉为“中国计量史界的双璧”。
2.了解背景
现代文明的高速发展,使得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之间的距离越来越遥远,这当然并非好事,只是人类为获得现代文明而被迫付出的代价罢了。有识之士很早就在为此担忧。在20世纪初,当时的哈佛大学校长康奈特建议用“科学与学术”的提法来兼顾两者,就已经受到热烈欢迎。
那时,萨顿正在大声疾呼,要在人文学者和自然科学家之间建立一座桥梁,他选定的这座桥梁不是别的正是科学史。他认为,“建造这座桥梁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要文化需要”。本文选自《科学史十五讲》,《科学史十五讲》就是在这样的形势下应运而生的。
3.课文所引《晋书·天文志》相关内容译文
(1)“宣夜之书亡……西没也。”
有关宣夜之说的书都失传了,只有汉秘书郎郗萌记载先师传授的内容说:“天完全没有质地,抬头看它,又高又远没有极限,眼睛昏花,精神尽竭,所以是苍茫一片的样子。譬如侧视远处的黄土山都呈现出青色,俯视千丈深谷而都显得黝黑。青,并不是本来的颜色;黑,也不是因为有东西。日月群星,自然地飘浮在虚空之中,它们的移动停止都依靠大气。因此,七星时隐时现,时顺行,时逆行,隐伏和显现没有常规,前进和倒退也不相同,是由于它们没有根基牵系,所以各个都不相同。所以北极星总是在那固定的位置上,而北斗星不和其他的星一起西沉。”
(2)“其言天似盖笠……股者也。”
它说,天就像圆形的伞盖和斗笠,地就像一个扣着的木盘,天和地都是中间高而四周低。北极的下面是天地的中央,这里的地势最高,而四周则倾斜向下,日月星三光交替隐没出现,以此形成白昼黑夜。天的中央比外衡在冬至所在处高六万里,北极低处比外衡低处也是高六万里,外衡比北极低处高两万里。天与地的隆高处相互对应,太阳距离地面永远是八万里。太阳附着于天而平行运转,把冬夏之间太阳运行的轨道分为七衡六间。每一衡圆周的长度里数,都依照运算的法则,用勾股定理和重差等运算法推断晷影变得最长和最短的情况,以此作为远近的数据,这些都来自所立的表和表的投影。
1.读准字音
词语 加点字字音 词语 加点字字音
安谧 mì 曜 yào
眼瞀 mào 周髀 bì
蔡邕 yōng 落下闳 hóng
晷影 guǐ 祖暅 gèng
重 重差 chónɡ 说 游说 shuì
重量 zhònɡ 说明 shuō
难 难度 nán 觉 错觉 jué
责难 nàn 睡觉 jiào
2.词语释义
词语 释义
扣人心弦 形容诗文、表演等有感染力,使人心情激动。
一针见血 比喻话说得简短而能切中要害。
根深蒂固 比喻基础稳固,不容易动摇。
相形见绌 跟另一人或事物比较起来显得远远不如。
圭臬 借指准则或法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