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邓稼先》教学设计
课题 《邓稼先》 单元 一 学科 语文 年级 七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把握人物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征;学习本文通过比较来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过程与方法:整体感知课文,学习作者取舍材料的艺术和谋篇布局的手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名人的感染中升华自己的爱国情怀
重点 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难点 了解本文将邓稼先与美国科学家奥本海默对比着写的作用,品味文中平实而感情充沛的语言。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打开PPT课件,放出作者杨振宁的照片,教师讲述引导语:同学们看看大屏幕,你们认识他吗?请大家仔细观察,认真思考, 同学们,你们了解作者杨振宁和他笔下的邓稼先吗?同学们的评价是否跟现实一致呢?今天我们就走进杨振宁先生的《邓稼先》一文,近距离的了解作者杨振宁,了解他笔下的邓稼先。引出课题:《邓稼先》 学生按小组交流后举手回答回答 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作者,自由畅谈对作者的理解,激发学生兴趣。
讲授新课 走进作者:杨振宁,美籍华人,物理学家。1922年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市,1942年毕业于西南联大物理系,1945年赴美国芝加哥大学深造,1948年获博士学位。1957年与李政道一起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最早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华人之一。走进稼先: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邓稼先始终在中国武器制造的第一线,领导了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国国防自卫武器引领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86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87年和1989年各获一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由于他对中国核科学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被称为“两弹元勋”文体知识: 传记 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主要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根据各种书面的、口述的回忆、调查等相关材料,加以选择性的编排、描写与说明而成。传记一般不虚构,纪实性是传记的基本要求。整体感知:1.读准字音宰割(zǎi) 元勋(xūn) 直肠癌(ái) 奠基(diàn) 妇孺皆知(rú) 夐(xiòng) 曛(xūn) 铤(tǐng) 筹划(chóu) 殷红(yān) 挚友(zhì) 彷徨(páng huáng)2.辨清字形摄(shè)摄影 慑(shè)威慑 镊(niè)镊子3.理解词语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一直到死为止。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无须感到惭愧。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知道。锋芒毕露:指锐气和才干全都表现出来。多形容人气盛逞强。妇孺皆知:连妇女小孩都知道,表示众所周知。热泪盈眶:形容因非常高兴、感激或悲伤而流的眼泪充满了眼睛。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战死于战场。萦带:弯曲得像带子一般。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速读课文, 概括六个部分的大意。第一部分:在近一百多年来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的背景下推出邓稼先。 第二部分:简单介绍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肯定邓稼先“‘两弹’元勋”的地位,赞扬邓稼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光辉一生。第三部分:在同美国“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的对比中来写邓稼先。第四部分:作者写自己得到的消息,中国的原子弹工程没有任何外国人参加,是自力更生搞出来的,因而感情受到极大震荡,一时热泪满眶。第五部分:写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邓稼先所表现出来的超凡的创造才能与身先士卒、不怕牺牲的献身精神。第六部分:引述作者写给邓稼先夫人的电报、书信中的几段话,总评邓稼先,总结全文。合作探究1:“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试阐释这两句话。 学生总结交流,教师讲述 前一句是说邓稼先与锋芒毕露的奥本海默截然不同,“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具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就讲究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和睦相处,讲究为人忠厚、谦虚、真诚、朴实。邓稼先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这些优秀的部分,并变成了自己的气质品格。 后一句是指“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文革”中能说服两派群众组织,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领导、团结广大人民一起前进,邓稼先就是把这些奉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因此他是理想党员。合作探究2:“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试说说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学生总结交流,教师讲述 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广大人民的利益,奉献自己的一生,这就是邓稼先的人生。走这样的人生道路,是邓稼先的性格与品质决定的。所以作者说,如果邓稼先再次选择人生,还会这么走。这两句看似平淡的语言表达了对邓稼先伟大人格的高度赞美。合作探究3: 第 段中,作者为什么称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学生总结交流,教师讲述作者称邓稼先是“奠基人”“开拓者”,充分赞扬了邓稼先在我国核武器的基础建设和发展方面作出的巨大贡献,肯定了他在我国核武器事业发展领域的地位。合作探究4:奥本海默和邓稼先两个人最大的相同点是什么?为什么把他俩对比着写?学生总结交流,教师讲述他们分别是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各是两国的功臣。此处的对比,不仅说明奥本海默与邓稼先对各自国家的贡献巨大,还说明邓稼先的坚毅和奉献精神,这样就自然而然地得出后文的结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合作探究5: 为什么作者对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巨大贡献没有作详细介绍?学生总结交流,教师讲述作者是大科学家,写的也是大科学家,科学家写科学家,着眼于科学精神、科学态度以及气质、品格、价值观、人生道路等方面,而不是把注意力放在事件具体细节的描写上。第二,作者与邓稼先有着50年的友谊,写这篇介绍邓稼先的文章,包含着作者对老朋友不尽的思念;同时,写邓稼先的人生道路,又渗透着自己人生中某些与邓稼先相同的东西。因此,这篇文章常常从作者自己与邓稼先的交往这个角度写,这样势必就不会着力介绍事件的具体细节。第三,作者与邓稼先分隔大洋两岸二十余年,对邓稼先工作的具体情况不可能很了解,掌握的材料不会很多。加上这又是一篇短文, 不宜铺开来写。深入探究1:试概括本文的主旨学生总结交流,教师讲述本文将邓稼先这一人物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描写、评价,抓住了他忠厚平实、真诚坦白的性格特点,突出了他对民族的贡献,高度赞扬了他深沉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深入探究2:找出文中评论邓稼先的话语,邓稼先是怎样的一个人?学生总结交流,教师讲述 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是我国的“两弹元勋”。他忠厚朴实,真诚坦白,他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性格。他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所从事的事业,他的一生始终在执着追求,无私奉献。为了站起来的中华民族的强大,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深入探究3:写邓稼先,为何要从一百年以前的甲午战争写起?学生总结交流,教师讲述人物性格的形成往往与人物所处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课文的与众不同之处是:起点高。把人物形象的刻画放在一个广阔的社会背景和历史背景之下,将人物的命运和国家的兴衰、民族的强弱联系起来,使人物形象的刻画有了一定的高度。总结主题:这篇文章歌颂了邓稼先忠厚谦虚、真诚朴实的思想品格以及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身负重任,身先士卒,不怕牺牲的奉献精神。 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在讨论交流后推荐代表发言。 观看投影、听老师讲授、体会文章内涵。 让学生在交流中更进一步了解邓稼先老先生。能够体会邓稼先一生的卓越成就和浓厚的爱国情怀。鼓励学生学习邓稼先的优秀品质,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
实践练习 1、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2、熟读课文,感受文中精美的句子及邓稼先高尚的精神品质。
课堂小结 要重点体会邓稼先一生的卓越成就和浓厚的爱国情怀。要学习邓稼先的优秀品质,培养自己的爱国热情。
板书 邓稼先 杨振宁品质:1.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没有私心2.真诚坦白、不骄不躁、奉献自我具有爱国情怀,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3张PPT)
邓稼先
部编版 七年级下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把握人物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征;学习本文通过比较来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整体感知课文,学习作者取舍材料的艺术和谋篇布局的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名人的感染中升华自己的爱国情怀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教学难点:
了解本文将邓稼先与美国科学家奥本海默对比着写的作用,品味文中平实而感情充沛的语言。
走进课文
同学们,你们了解作者杨振宁和他笔下的邓稼先吗?
走进作者
杨振宁,美籍华人,物理学家。1922年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市,1942年毕业于西南联大物理系,1945年赴美国芝加哥大学深造,1948年获博士学位。1957年与李政道一起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最早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华人之一。
走进邓稼先
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邓稼先始终在中国武器制造的第一线,领导了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国国防自卫武器引领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获两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1986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87年和1989年各获一项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 1999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由于他对中国核科学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被称为“两弹元勋”
文体知识
传记
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主要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根据各种书面的、口述的回忆、调查等相关材料,加以选择性的编排、描写与说明而成。传记一般不虚构,纪实性是传记的基本要求。
整体感知
1.读准字音
宰 割(zǎi)
元 勋(xūn)
直肠癌(ái)
奠 基(diàn)
妇孺皆知(rú)
夐(xiòng)
曛(xūn)
铤(tǐng)
筹 划(chóu)
殷 红(yān)
挚 友(zhì)
彷 徨(páng huáng)
整体感知
2.辨清字形
摄(shè)摄影
慑(shè)威慑
镊(niè)镊子
整体感知
3.理解词语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一直到死为止。
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无须感到惭愧。
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知道。
锋芒毕露:指锐气和才干全都表现出来。多形容人气盛逞强。
妇孺皆知:连妇女小孩都知道,表示众所周知。
热泪盈眶:形容因非常高兴、感激或悲伤而流的眼泪充满了眼睛。
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战死于战场。
萦带:弯曲得像带子一般。
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
整体感知
速读课文, 概括六个部分的大意。
第一部分:在近一百多年来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的背景下推出邓稼先。
第二部分:简单介绍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肯定邓稼先“‘两弹’元勋”的地位,赞扬邓稼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光辉一生。
第三部分:在同美国“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的对比中来写邓稼先。
整体感知
第四部分:作者写自己得到的消息,中国的原子弹工程没有任何外国人参加,是自力更生搞出来的,因而感情受到极大震荡,一时热泪满眶。
第五部分:写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邓稼先所表现出来的超凡的创造才能与身先士卒、不怕牺牲的献身精神。
第六部分:引述作者写给邓稼先夫人的电报、书信中的几段话,总评邓稼先,总结全文。
合作探究1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试阐释这两句话。
合作探究1
前一句是说邓稼先与锋芒毕露的奥本海默截然不同,“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具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就讲究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和睦相处,讲究为人忠厚、谦虚、真诚、朴实。邓稼先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这些优秀的部分,并变成了自己的气质品格。
后一句是指“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文革”中能说服两派群众组织,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领导、团结广大人民一起前进,邓稼先就是把这些奉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因此他是理想党员。
合作探究2
“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试说说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合作探究2
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广大人民的利益,奉献自己的一生,这就是邓稼先的人生。走这样的人生道路,是邓稼先的性格与品质决定的。所以作者说,如果邓稼先再次选择人生,还会这么走。这两句看似平淡的语言表达了对邓稼先伟大人格的高度赞美。
合作探究3
第 段中,作者为什么称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合作探究3
作者称邓稼先是“奠基人”“开拓者”,充分赞扬了邓稼先在我国核武器的基础建设和发展方面作出的巨大贡献,肯定了他在我国核武器事业发展领域的地位。
合作探究4
奥本海默和邓稼先两个人最大的相同点是什么?为什么把他俩对比着写?
合作探究4
他们分别是美国和中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各是两国的功臣。此处的对比,不仅说明奥本海默与邓稼先对各自国家的贡献巨大,还说明邓稼先的坚毅和奉献精神,这样就自然而然地得出后文的结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合作探究5
为什么作者对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巨大贡献没有作详细介绍?
合作探究5
第一,作者是大科学家,写的也是大科学家,科学家写科学家,着眼于科学精神、科学态度以及气质、品格、价值观、人生道路等方面,而不是把注意力放在事件具体细节的描写上。第二,作者与邓稼先有着50年的友谊,写这篇介绍邓稼先的文章,包含着作者对老朋友不尽的思念;同时,写邓稼先的人生道路,又渗透着自己人生中某些与邓稼先相同的东西。因此,这篇文章常常从作者自己与邓稼先的交往这个角度写,这样势必就不会着力介绍事件的具体细节。第三,作者与邓稼先分隔大洋两岸二十余年,对邓稼先工作的具体情况不可能很了解,掌握的材料不会很多。加上这又是一篇短文, 不宜铺开来写。
深入探究1
试概括本文的主旨
深入探究1
本文将邓稼先这一人物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描写、评价,抓住了他忠厚平实、真诚坦白的性格特点,突出了他对民族的贡献,高度赞扬了他深沉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深入探究2
找出文中评论邓稼先的话语,邓稼先是怎样的一个人?
深入探究2
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是我国的“两弹元勋”。他忠厚朴实,真诚坦白,他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性格。他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所从事的事业,他的一生始终在执着追求,无私奉献。为了站起来的中华民族的强大,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深入探究3
写邓稼先,为何要从一百年以前的甲午战争写起?
深入探究3
人物性格的形成往往与人物所处的环境有很大的关系。课文的与众不同之处是:起点高。把人物形象的刻画放在一个广阔的社会背景和历史背景之下,将人物的命运和国家的兴衰、民族的强弱联系起来,使人物形象的刻画有了一定的高度。
总结主题
这篇文章歌颂了邓稼先忠厚谦虚、真诚朴实的思想品格以及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身负重任,身先士卒,不怕牺牲的奉献精神。
课后作业
1、完成本课时对应练习
2、熟读课文,感受文中精美的句子及邓稼先高尚的精神品质。
谢
谢
观
看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