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9张PPT)
2
0
2
2
2022年中考科学
复习
浙教版
专题二 分析说理题
1.说理题一般分为“为什么”类型说理题和“怎么样”类型说理题,回答的时候要求推理过程严谨,理论性、逻辑性强;
2.紧扣题目要求,有几问回答几问,不要漏掉题目的要求;
3.说理解释时,与题目问题相关的知识点、公式和规律要重点醒目地呈现出来;
4.必要的时候,如进行方案设计时,可以用图文结合的形式呈现答案;
5.说理题呈现的逻辑分析建议用“倒推法”,先从“结果”一步一步“倒推”原因,再“顺势”书写,从原因写到结果;
6.物理、化学说理题还会与计算相结合,需要先计算,再根据计算结果说理。
解:甘蔗中上部阳光充足,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
二氧化碳被消耗,浓度降低。下部光线弱,光合作用强度小于
呼吸作用强度;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往下运动,所以下部
二氧化碳浓度高。
【例1】 甘蔗是我国南方重要的农作物。
(1)如图表示晴朗白天甘蔗田间CO2浓度随高度变化的示意图,请结合所学知识对图中信息作出解释。
题型一 生物说理题
(2)农民常常通过施农家肥来提高甘蔗产量,请写出该方法蕴含的科学原理。
解:农家肥中含有丰富的有机物,在土壤生物的作用下产生二氧
化碳,为光合作用提供原料;农家肥含有多种营养元素,有利植
物的生长;有机物分解后可以形成腐殖质,为土壤动物提供食物,
有利于改良土壤结构。
1.杨梅酸甜爽口,是人们喜爱的水果之一,但它的保鲜期很短,通常只有1-2天。为延长其保鲜期,人们常常将杨梅放在保鲜袋中,扎口后再置于冰箱里冷藏。请结合所学知识,解释杨梅这样保存能延长保鲜期的原因。
答:①冷藏的低温环境抑制杨梅的呼吸作用,减少杨梅的有机物损耗;②冷藏的低温环境抑制杨梅中细菌的呼吸作用,减少细菌的滋生;③冷藏的低温环境减慢杨梅中水分的蒸发速度,减少杨梅中水分的散失;④扎口的保鲜袋制造缺氧环境,抑制杨梅的有机物损耗;⑤扎口的保鲜袋减慢了杨梅表面气体的流动速度,减慢了杨梅中水分的蒸发速度,减少了杨梅中水分的散失。
【例2】 学校组织春游,小科准备了一份“自热火锅”(图甲),他撕开包装看到了内部结构(图乙),并了解到相关信息(图丙)。
题型二 化学说理题
小科按食用方法进行如下操作:①加热盒中倒入适量冷水,将发热包放入冷水中;②放上食盒,加入食材并倒入适量的饮用水,扣紧盒盖。在等待食物煮熟过程中,小科发现加热盒逐渐变烫、盒内传出“嘶嘶”的声音、盒盖小孔的上方有水汽。请结合火锅“自热”过程解释盒盖上小孔的作用。
答: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并产生大量的热;铝粉在碱
性热水中能反应产生氢气,缓慢放热,氢气和水汽化产生的水蒸
气使盒内气压变大,盒内的空气、氢气、水蒸气在受热后体积膨
胀。也使盒内气压变大;盒盖上的小孔便于气体排出,避免盒内
气压过大,造成危险。
2.油锅着火能用水扑灭吗?某科普类节目曾演示过一个模拟实验:将锅中的油加热到燃烧后,身穿防护服的消防员将一瓶水倒入油锅中,在水倒进锅里的一瞬间,热油飞溅,巨大的火苗窜起一米多高。请用所学的知识加以解释。
答:可燃物燃烧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
与助燃剂(氧气)充分接触,二是温度达到着
火点。当水倒入燃烧的油锅时,因为水的密
度比油大,水无法覆盖在油的表面,起不到
隔绝氧气的作用。油浮在水面上继续燃烧,
在高温下,水迅速汽化,过程中携带着油滴
冲出油锅,大量的油滴与空气(氧气)充分接触,
引发更剧烈的燃烧,产生大量的热。
【例3】 (衢州中考)小柯是个善于观察的学生,她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在无风的、寒冷的冬天,用吸管沿水平方向吹出的肥皂泡是先上升,一段时间后才开始下降(如图)。而这种现象在火热的夏天不明显。请结合所学知识,解释冬天吹肥皂泡时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不计空气阻力)
题型三 物理说理题
答:在无风的、寒冷的冬天,肥皂泡被吹出后,由于肥皂泡内气体密度小,所受浮力大于肥皂泡的重力而上升;随后肥皂泡内气体的温度降低,体积变小,受到的浮力减小,浮力小于肥皂泡的重力而下降。在火热的夏天,肥皂泡被吹出后,由于空气的气温高,密度也小,与肥皂泡内气体密度相比,大的不多,故肥皂泡受到浮力大于肥皂泡的重力不明显。故肥皂泡是先上升再下降的这种现象不明显。
3.排球充气后,让排球从手上自由落下,排球每次弹回的高度都低于落下时的高度。
(1)解释整个过程中能量是否守恒。
解:排球下落和与地板的每次碰撞、及排球上升过程中,能量
始终守恒。由于排球与空气摩擦、与地板碰撞过程中有机械能
转化成内能和转移出去,但这些能量的总和仍然保持不变。
(2)排球从接触地面到形变最大的过程中,速度v与形变大小ΔV之间的关系大致如图,请说明该过程中,排球受力情况与机械能变化的关系。
解:排球接触地面后,受到重力和地面的弹力,弹力小于重力,
排球的重力势能转化成动能和弹性势能。到B点时,排球重力等
于受到地面弹力,动能达到最大;从B点到形变最大,弹力大于
重力,重力势能和动能全部转化成弹性势能。
诊断自测
1.夏季是溺水多发季节,在野外游泳有很多不安全因素。如清澈的溪流看上去较浅,实际上却较深;岸边潮湿,容易长有青苔,人在上面行走更容易摔倒;水面下可能会有暗流或漩涡,人在其附近容易被卷入。万一溺水,人在水下长时间缺氧会导致呼吸和心跳停止,请你解释上述内容所涉及的科学道理。
解:(1)河底反射的光由水中斜射入空气时,在水面处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远离法线,折射光线向水面偏折,人眼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去,看到的“河底”比河底的实际位置浅一些;
(2)岸边潮湿长有青苔,使接触面更光滑,通过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减小摩擦,人更容易摔倒;
(3)相对于漩涡边沿,旋涡中心水的流速大、压强小,外侧流速小压强大,形成一个向旋涡中心的压力差,从而人被压入漩涡中。
(4)人在水下长时间缺氧会导致细胞不能进行正常的呼吸作用,不能给人供能,所以会导致呼吸和心跳停止。
2.避险车道是与公路主干道相连的一段距离很短的分岔专用车道,供速度失控车辆安全减速。一般设置在长陡坡的拐弯处,保证驾驶员能看到(如图一、二)。这种车道很特别,一般长度在50~100米,有一定的坡度,路面上铺着疏松的石子、沙土层,两侧及顶部用废旧轮胎或防撞桶围起来(如图三、四)。避险车道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汽车刹车失灵时的安全隐患。请你谈谈避险车道设置所包含的科学知识并作简要解释。
解:长陡下坡,刹车失灵的汽车,势能转化为动能,速度会起来越快,需要通过一定方式来减速。
(1)避险车道设置在下坡拐弯处的右边,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便于司机看到,有充足的反应时间,能做出合理判断。
(2)有一定的坡度,是利用动能转化为势能,使车减速。
(3)铺上疏松的碎石、沙土,是为了增大摩擦,使车减速。
(4)废旧轮胎和防撞桶,起到缓冲的作用,车的动能转化为内能,使车减速。避险车道通过上述设置,实现安全减速。
3.民以食为天,如何提高粮食作物的产量与品质,是科研工作者长期思考与解决的问题。
材料一: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喜高温、多湿环境。
材料二: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升高(或降低)相同温度,吸收(或放出)热量较多的,比热较大。水的比热比沙土大。
材料三:西北某地农民因地制宜,综合应用多种“稻田怪招”,不施农药与化肥,还能大大提高水稻的产量与品质(富含多种人体需要的元素)。其主要“怪招”有:
①针对种植地土壤是颗粒细小、透气性差的黏土这一状况,种植水稻之前在土壤中掺入一定量的沙子。
②水稻种植一段时间后,将灌溉后通常保持20厘米的稻田水位改为2.5厘米。
③每隔7~10天,给稻田断水一段时间,形成缺水环境,以杀死稻田中的小动物及寄生虫(对水稻及土壤微生物的生存没有明显影响),而后对稻田进行补水。
结合上述信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对多种“稻田怪招”能提高水稻的产量与品质作出解释。
解:沙子能提高土壤的透气性,有利于水稻根的呼吸作用,提高根的吸收能力。降低水位既可快速提高白天稻田温度,促进水稻的光合作用,又可快速降低夜晚稻田水温,减弱水稻的呼吸作用,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提高产量。短暂的缺水期,能杀死稻田寄生虫及其他小动物,其尸体被分解者分解后被根吸收,为水稻提供丰富的元素,避免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提高了水稻的品质。
4.生理学家巴甫洛夫说过:“血液循环是人体最主要的机能之一。”在人体内,流滴在血管中的血液犹如河流一样,滋润着每一个细胞。血液具有运输、免疫保护、调节等作用。
(1)小肠吸收的营养物质可通过“肝门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左心室→________→各级动脉→毛细血管”这一途径,营养物质供给组织细胞。
(2)如果人体的皮肤破损,病原体就会进入体内,血液中的吞噬细胞就能将它们吞噬,血液的这种生理功能称为_____________
(填“特异性免疫”或”非特异性免疫”)。
主动脉
非特异性免疫
(3)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并随着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从而发挥作用。如垂体分泌的________就能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
(4)在寒冷的冬天,皮肤的血液是如何进行体温调节的?
生长激素
解:皮肤中的血管能够调节体温,当气温高时,血管扩张,流经
体表的血液增多,就能散失体内的热量;当气温低时,血管大多
回缩,流经体表的血液减少,就能减少体内热量的散失,保持体
内的热量。
5.为研究“不同物质在敞口容器久置后的质量变化”,某科学兴趣小组将10.00克下列物质分别盛放于相同的烧杯中,将它们敞口放置在恒温实验室。一段时间后,测得烧杯中物质减小的质量情况见下表。
请回答:
(1)表格中“?”的值是______克。
(2)与原饱和硝酸钾溶液相比较,敞口放置24小时的硝酸钾溶液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22
不变
(3)分析上表中水、饱和硝酸钾溶液和稀盐酸敞口放置后的质量减小程度随时间变化不一样,为进一步研究稀盐酸在敞口容器久置后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化,小丽进行了下列操作:取敞口放置时间48小时的稀盐酸5.00克于锥形瓶中,滴入两滴指示剂,用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稀盐酸中,至恰好完全反应,共消耗了5.50克氢氧化钠溶液。
通过计算,确定敞口放置48小时的稀盐酸溶质质量分数是“变大”、“变小”还是“不变”?并对变化的原因作出解释。
6.烟头掉落、炉火忘关……稍不注意就可能引发火灾。如图是某型号的干粉灭火器的结构示意图。
(1)干粉灭火器使用时,拔下保险销,用
手握紧压把,通过连杆把高压气体容器
打开。“压把”属于________杠杆。
(2)打开高压气体容器后,气体充满整个筒体,粉末状的灭火剂就会喷射出来,此时喷管受到一股反冲力,这是由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省力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解:碳酸氢钠喷射到可燃物上受热会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水
汽化吸热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又因为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
燃烧,密度比空气大,会覆盖在可燃物的表面而隔绝氧气,从而
起到灭火的作用。
7.某拓展性学习小组在学校科学实验创新比赛中,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装置如图。
实验设计:三颈烧瓶中充满二氧化碳气体,
A颈、B颈分别连接充满氢氧化钠溶液和盐
酸的注射器,C颈插有两端开口的玻璃导管
(伸入瓶内的一端连有小气球),装置气密性良好。
实验操作:先通过A颈往瓶内注入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到小气球的形状发生了变化;过一段时间后再通过B颈往瓶中注入盐酸,发现小气球的形状又发生了改变。
请描述小气球形状的变化情况,并对此作出合理的解释。
解:首先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导致瓶内压强变小,气球变大,后来盐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导致瓶内的压强增大,气球变瘪。
8.1823年德贝莱纳发现氢气在空气中遇到铂会起火,并研制出以他名字命名的世界上第一个化学打火机,如图甲所示。德贝菜纳打火机的结构如图所示。使用时,将顶盖上的开关打开,从内管中冲出的氢气被点燃。开关关闭,喷嘴被堵住、火焰熄灭,随后氢气停止产生,请你用所学过的科学知识介绍德贝菜纳打火机的使用原理。
解:①内管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开关打开时,氢气喷出,氢气在空气中遇到铂发生燃烧
②锌和稀硫酸反应不断产生氢气。
③没有氢气喷出,火焰熄灭
④开关关闭后,锌与稀硫酸仍继续反应产生氢气,使内管的气压变大
⑤内管液面下降,使锌与硫酸分离,停止产生氢气
9.气候、栖息地以及食物等是影响生物生存与进化的重要因素。地球陆地上存在着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其中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的物种非常丰富。为什么热带雨林的物种如此丰富?兴趣小组收集到以下资料:
资料一:科学家认为,距今几千万年前,地球经历了几次冰川期,导致大量生物灭绝。而热带雨林位于赤道附近,受冰川期的影响相对较小。
资料二:热带雨林的部分特征
特征1:热带雨林的平均气温、年降水量与其他类型生态系统存在差异(如图甲)。
特征2:热带雨林具有分层结构(如图
乙),且树木四季常青,各种生物生命
活动旺盛。
结合上述信息并运用所学知识,对热带
雨林物种丰富的原因作出解释。
由于受冰川期的影响较小,热带雨林保留的物种较多,经过长期的进化,物种多样化程度较高。热带雨林气候温暖湿润,适宜生物生长。树木四季常青,为各种动物提供丰富的食物,有利于食物链的稳定。植物的垂直分层结构,提高了植物对阳光的利用率,制造出更多的有机物,也为各种动物提供了栖息地。
10.“南孔圣地,衢州有礼”,衢州市民积极践行“文明出行”的各项规定,比如骑电瓶车的规定为:出行要戴头盔(头盔外部材料坚硬,内部材料松软),不带12岁以上的人,不超速行驶。请运用科学知识,从安全角度解释该规定的科学道理。
答:12岁以上的人,一般质量比较大,坐上电瓶车会使车惯性较大,刹车时不容易停住,而引发交通事故;同时质量大,在速度一定时还增大了整车的动能,发生交通事故时会产生更大的危害。
电瓶车如果速度过快,遇到紧急情况时刹车制动距离长,不易停下来,而引发交通事故;同时速度大,在质量一定时整车的动能会很大,发生交通事故会产生更大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