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课题1 溶液的形成
第九单元 溶液
2021-2022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课件
第2课时
探究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现有试管、烧杯、玻璃棒、温度计等仪器和固态NaCl、NH4NO3、NaOH 。试设计实验方案,探究它们溶解于水时是放出热量还是吸收热量。
NH4NO3
NaOH
NaCl
实验方案:
1.分别向三只烧杯中倒入等质量的水,测量水的温度
2.分别将一定量的三种固体放入上述三只烧杯中,搅拌并测量温度
3.比较固体溶解前后液体温度变化
4.用手小心触摸三只烧杯的外壁,感受温度的变化
注意: 氢氧化钠有腐蚀性使用时必须十分小心, 要注意安全,防止眼睛、
皮肤、衣服等被腐蚀。
称量氢氧化钠,要将氢氧化钠放在小烧杯中,不能放在滤纸上。
探究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水中加入的溶质 NaCl NH4NO3 NaOH
加入溶质前水的温度/℃
溶解现象
溶质溶解后溶液的温度/℃
固体溶解
固体溶解
固体溶解
结论:氯化钠溶解时温度变化不大;
硝酸铵溶解吸热,温度降低;
氢氧化钠溶解放热,温度升高。
探究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物质在溶解过程中常伴随着热量的变化
1.有的物质溶解时放出热量,温度升高
浓硫酸(液体)、氢氧化钠
2.有的物质溶解时吸收热量,温度降低
硝酸铵
3.有的物质溶解时没有明显的热量变化
氯化钠、蔗糖等
注意:氧化钙(生石灰)遇水是反应放热,而不是溶解放热。
溶解是物理变化
探究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将氯化钠、硝酸铵、氢氧化钠三种固体分别加入试管中
若U型管液面无明显变化,则固体是
水
固体
若U型管液面左高右低,则固体是
若U型管液面左低右高,则固体是
氯化钠
硝酸铵
氢氧化钠
探究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乳化现象
在两支试管中各加入5mL水和几滴植物油,观察试管中的液体是否分层。向其中一支试管中滴入4~5滴洗涤剂。用胶塞分别塞紧试管,振荡,观察现象。静置几分钟,再观察现象。把两支试管内的液体倒掉,并用水冲洗试管,比较这两支试管的内壁是否干净。
乳化现象
现象 用水冲洗后的试管是否干净
振荡前 振荡后 静置后 水和 植物油
水和植物油及洗涤剂
液体分层
形成乳状浑浊液体
分层
液体分层
形成乳状浑浊液体
不分层
不干净
较干净
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
乳化现象
乳浊液
乳浊液
洗涤剂能使植物油在水中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聚集成大的油珠,从而使油和水不再分层,所形成的乳浊液稳定性增强。这种现象称为乳化。
洗涤剂的这种作用称为乳化作用。
洗涤剂、洗面奶、洗发水去油污的原理都是乳化
常见去油污的方法
1.洗涤剂除油污:
使油污乳化
2.汽油除油污:
将油污溶解
3.氢氧化钠除油污:
与油污反应
下列清洗方法利用了乳化原理的是( )
A.用自来水清洗蔬菜 B.用汽油清洗油污
C.用洗涤剂清洗餐具 D.用酒精清洗碘渍
C
溶液和浊液
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
混合物。
悬浊液:固体小颗粒分散在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
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中形成的混合物。
浊液
如:油水混合物
如:泥水混合物,溶液中的反应生成的沉淀
溶液均一、稳定;浊液不均一、不稳定,静置会分层。
溶液中溶质的粒子直径小于1nm;浊液中粒子直径大于100nm。
乳浊液和悬浊液的用途
检查肠胃做X光的病人服用的钡餐(BaSO4)是悬浊液
乳胶漆中的主要原料乳液是乳浊液
不溶于水的固体或液体农药常配成悬浊液或乳浊液
课堂精练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⑧由水和酒精构成的溶液中,酒精既可作溶质,也可作溶剂
⑦在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溶液静置多久都不分层
⑥浊液都是不均一、不稳定的
⑤浊液中分散的都是固体小颗粒
④浊液对生产有害无利
③在溶液中化学反应通常进行得比较快
②溶液是纯净物,而浊液是混合物
①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课堂小结
二、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物质在溶解的过程中有的吸收热量,有的放出热量。
三、乳化现象
1.乳浊液:油脂类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
2.乳化现象:使难溶性液体分散成无数细小的液滴,而不
聚集成大的液滴,这些细小的液滴能随水流
走,这种现象叫做乳化现象。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