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一、导图引路,概览全文
1.这篇文章很长,有6 200多字,开头一段是文章的导语,主要是提出问题,然后按照四个小标题分四个部分展开论述。阅读课文,将下面图中①~④处空缺的内容补充完整。
答案 ①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 ②哥白尼的太阳系学说 ③“四人帮”的谬论经不起实践检验 ④发展
2.文章采用小标题的形式,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采用小标题使文脉清晰,一是具有提纲挈领,条分缕析的作用,又可以减少一些过渡性文字的铺张,便于突出重点。
②文章用四个小标题来组织文章,层层递进,符合逻辑,体现各部分的内在联系。
二、把握论证,体会语言
3.文章的第一部分是主体部分,读后思考以下问题:
(1)请梳理第二段的论述思路。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本段开头一句提出论点。然后分三点展开:解释什么是真理;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就不能到主观领域内去寻找;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必须具有把人的思想和客观世界联系起来的特性。最后,得出结论,回扣论点,正是实践,也只有实践,才能够完成检验真理的任务。
(2)3~6段举了哪些例子?光举前两个例子行不行?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举了四个例子: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哥白尼的太阳系学说、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
②不行。因为前两个例子都是自然科学的例子,还要举社会科学的例子,因为该文主要是针对社会科学领域的现象而写的。
4.本文论证有一个突出特点是破立结合,请结合第二部分加以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第二部分第一段先破后立。在否定有些同志的“担心”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才能捍卫真正的科学和理论,使观点更鲜明。
第二段与第三段同样是先破后立。第二段列举“四人帮”的种种谬论,从反面证明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第三段正面指出马克思主义是真理,能指导实践,要掌握其精神实质。
第四段同样是先破后立。先指出有些同志的观点,后接着解释反驳: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证明修正主义是错误的,正是因为它是从革命斗争的实践中来,又被实践证明的真理。
5.议论文的语言要讲究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等。请结合此文分别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准确性。文章遣词造句,恰如其分、实事求是地反映客观现实。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不夸张、不缩小。如“这个标准也是这样的‘不确定’,以便不至于使人的知识变成‘绝对’,同时它又是这样的确定,以便同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的一切变种进行无情的斗争”中,“不确定”是指实践是不断发展的,时间处于一定的发展阶段时,对有些思想和理论还不能完全证明,对一些错误的思想也不能完全驳倒;“确定”是指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以后的实践终究会驳倒错误的思想和理论。再比如反驳“有的同志担心,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会削弱理论的意义”的观点时,通过问答的形式,从两个方面解答有的同志的疑惑,准确严密。
(2)鲜明性。文章强调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时,旗帜鲜明,毫不模棱两可,使用了很多表达鲜明态度的词语来强调自己的观点。如标题“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唯一”一词,强调绝无仅有,说明“检验真理的标准”除了“实践”之外,别无其他途径。文章中这类表明鲜明态度的词语比比皆是,如“科学史上的无数事实,充分地说明了这个问题”中的“无数”“充分”,“凡是科学的理论,都不会害怕实践的检验”中的“凡是”“都”等。此外,文章中的词语还带有强烈的感彩,或褒或贬,爱憎分明。比如在批判“四人帮”的种种歪理邪说时,运用了“炮制”“伪造”“胡诌”“虚构”等词语,唾弃、鄙夷之情溢于言表;“而且亲自作出了用实践去检验一切理论包括自己所提出的理论的光辉榜样”,充满了对革命导师的崇敬之情。
(3)生动性。本文语言生动形象。文章在批判“四人帮”的种种歪理邪说时,用“五花八门”形容他们的谬论,用“一个个都像肥皂泡那样很快破灭了”比喻他们理论的失败,用“自吹自擂”描写他们不遗余力地宣扬自己谬论的丑态。这些语言生动形象,感彩强烈,表达了作者对“四人帮”的鄙夷、唾弃,使文章说理免于枯燥、抽象。文章结尾强调新时期的任务是,“我们要完成这个伟大的任务,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需要我们去认识,去研究;躺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现成条文上,甚至拿现成的公式去限制、宰割、裁剪无限丰富的飞速发展的革命实践,这种态度是错误的”,“躺在”“宰割”“裁剪”等词语生动形象,是对脱离实践、故步自封、思想僵化的所谓马克思主义者的辛辣讽刺。
6.请结合“助读资源”中的“背景展示”,分析此文的历史意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头版显要位置刊发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这篇以江苏学者胡福明为主要作者的文章,被誉为“春风第一枝”,在中国理论界炸响一声“春雷”,引发了全国“真理标准大讨论”,拉开了思想解放的序幕,催生了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
这场大讨论,冲破了“两个凡是”的严重束缚,推动了全国性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做了重要的思想准备,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的思想先导。这场大讨论,为党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奠定了思想基础。
1.作者名片
姓名:胡福明 生卒:生于1935年 籍贯:江苏无锡
主要经历 1955年9月就读于北京大学新闻专业,翌年进入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研究班学习。1962年毕业后,到南京大学政治系(后更名哲学系)任教,后曾任系党总支副书记、副系主任、副教授、教授。1982年11月调至江苏省委工作,历任省委宣传部副部长、部长、省委常委、省委党校校长、江苏省政协副主席等职位。
代表作品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等。
评价 荣获“江苏社科名家”称号。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授予胡福明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胡福明同时获评真理标准大讨论的代表人物。
2.背景展示
这场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的发生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1976年10月,中央政治局一举粉碎“四人帮”,结束了延续10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举国欢腾,人心思变,百业待举,党面临着思想、政治、组织等各个领域全面拨乱反正的任务。但是,这一进程受到“两个凡是”(即“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错误方针的严重阻碍,党和国家的工作在前进中出现徘徊局面。
针对这种状况,邓小平多次旗帜鲜明地提出,“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人们要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1977年7月,党的十届三中全会恢复了邓小平在党内、政府和军队中的全部领导职务。与此同时,其他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不少老同志也从不同角度提出,要恢复和发扬党的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正确认识与把握理论和实践的关系,把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这一时期,中央党校也作出规定:研究党的历史要遵循两条原则,一是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的有关指示,二是以实践为检验路线是非的标准。
3.相关链接——“此岸性”
“此岸性”是德国哲学家康德的哲学用语。他把世界分成可知的和不可知的两部分。“此岸性”指可认识的部分,即事物的现象;“彼岸性”指不可认识的部分,即超越人们的认识界限而独立存在的“自在之物”。康德认为,“自在之物”是在人的感观以外客观存在着的,它作用于人们的感官,产生感觉,但这种感觉是有限的。其根源在于,“自在之物”与“现象”即“此岸”与“彼岸”之间有着一条原则上的界限,是人类认识无法逾越的鸿沟。人们只能认识“自在之物”的现象,而不能透过现象去认识“自在之物”本身。
康德承认事物本质的存在,但他把事物的本质和现象割裂开来,从根本上否认人类认识客观事物本质的可能性,从而陷入唯心主义不可知论的泥潭中。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本质与现象的统一,离开现象的本质和离开本质的现象都是不存在的。人类通过实践是可以透过现象认识事物本质的,这不仅为人类的实践活动和认识发展所证明,同时也是各门科学的基本任务。
4.文体知识
社 论
报刊以本社名义发表的有关当前重大问题的评论,是评论当前重大问题的文章。它往往就当前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或问题,或针对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发表意见,表明看法。社论的作者由报社(杂志社)指定的编辑部人员或社会上的专家,文章完成后,作者不署具体姓名,一般只署名“本报评论员”或“本报特约记者”。这种文章被人们形象地称为“政治风向标”。
5.关于理论与实践的名言
(1)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刘向
(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
(3)有知识的人不实践,等于一只蜜蜂不酿蜜。——萨迪
(4)理论所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实践将为你解决。——费尔巴哈
(5)理论脱离实践是最大的不幸。——达·芬奇
(6)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陶行知
字词知识
(1)
多音字 词语 读音
炮 炮制 páo
大炮 pào
炮羊肉 bāo
擂 擂鼓 léi
擂台 lèi
载 记载 zǎi
载歌载舞 zài
(2)
词语 释义
谬(miù)误 错误;差错。
炮制 泛指编造;制订(含贬义)。
胡诌(zhōu) 随口瞎编。
禁锢 ①封建时代统治集团禁止异己的人做官或不许他们参加政治活动。②关押;监禁。③束缚;强力限制。
雄辩 ①强有力的辩论;②有说服力。
澄清 澄(chénɡ)清:①(水、天空)清亮;②使混浊变为清明,比喻肃清混乱局面;③弄清楚(认识、问题等)。 澄(dènɡ)清:使杂质沉淀,液体变清。
无稽(jī)之谈 无稽:无从查考;毫无根据。没有根据的说法。
自吹自擂 擂:打鼓。自己吹喇叭,自己打鼓,比喻自我吹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