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 怎样比较运动的快慢
一、基础知识挑战“零”失误(4分钟完成)
1.判断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1)路程相同,比较________,如游泳比赛中的裁判。(2)时间相同,比较________,如游泳比赛中的观众。
2.速度是表示物体____________的物理量。
(1)定义:在物理学中,把物体通过的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________,叫速度。
(2)公式:v =______。公式变形:s=______,t=______。
(3)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读作,符号是;常用的有,
符号是。换算:1 m/s=____km/h,72 km/h=______m/s,40 m/s=______km/h。
(4)速度的物理意义:10 m/s的物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按物体运动路径的曲直来划分,运动可分为______运动和________运动,直线运动又可分为________直线运动和________直线运动两种。物理学中,把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叫______________,把速度大小变化的直线运动叫______________。
二、中考链接(25分钟完成)
4.关于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通过的路程越长,物体的速度越大B.所用的时间越少,物体的速度越大
C.速度大的物体,通过的路程一定长D.物体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长,其速度越大
5.两辆汽车的运动时间之比为4∶3,通过的路程之比为6∶5,则它们的速度之比为( )
A.9∶8 B.8∶9C.9∶10 D.10∶9
6.为宣传“绿色出行,低碳生活”理念,三个好朋友进行了一场有趣的运动比赛。小张驾驶电瓶车以18 km/h的速度前进,小王以5 m/s的速度跑步前进,小李骑自行车,每分钟通过的路程是0.3 km,( )
A.小张速度最大 B.小王速度最大C.小李速度最大D.三人速度一样大
7.甲、乙两车在相距4.8 km的两地同时相向行驶,速度分别是11 m/s、9 m/s,两车相遇经过的时间为()
A.1 min B.2 minC.3 min D.4 min
8.(2019·株洲)图为某高速公路上区间测速的警示牌,根据这块警示牌,小汽车通过这个区间的时间()
A.不应超过10 min B.不应超过6 min
C.不应短于10 min D.不应短于6 min
9.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8 s内通过的路程是20 m,它在第4 s内的速度是()
A.2.5 m/s B.20 m/s C.5 m/s D.8 m/s
10.流速为5 km/h的河流中有一只自由漂浮的木桶,甲、乙两船同时从木桶位置出发,以如图所示速度计上显示的速度分别逆流、顺流而行,1 h后两船离木桶的距离( )
A.甲船25 km,乙船35 kmB.甲船30 km,乙船30 km
C.甲船35 km,乙船30 kmD.无法确定
11.下列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12.如图所示,能正确描述匀速直线运动各物理量之间关系的图像是()
13.判断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依据是()
A.每一分钟沿直线通过的路程相等B.每一小时沿直线通过的路程相等
C.每一秒沿直线通过的路程相等D.任意相等的时间间隔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的直线运动
14.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它在第1 s内通过2 m的路程,第2 s内通过2 m的路程,第3 s内还是通过2 m的路程,则这个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运动是()
A.匀速直线运动B.变速直线运动C.平均速度为1 m/s的直线运动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15.一位女士由于驾车超速而被警察拦住。警察走过来对她说:“太太,您刚才的车速是60千米每小时!”这位女士反驳说:“不可能的,我才开了7分钟,还不到一个小时,怎么可能走了60千米呢?”从以上对话可知,这位女士没有理解下面哪个科学概念()
A.速度 B.时间 C.路程 D.质量
16.甲、乙两物体运动时,路程与时间关系的s-t图像如图所示,其中甲为曲线,乙为直线,在t=5 s时两线相交,则由图像可知( )
A.两物体在t=5 s时一定相遇B.两物体在5 s内通过的路程甲小于乙
C.甲物体做曲线运动,乙物体做直线运动D.甲物体做变速运动,乙物体做匀速运动
17..将带有滴墨水装置的小车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纸带上,小车每隔相等时间滴一滴墨水。当小车向左做直线运动时,在纸带上留下了一系列墨滴,其分布情况如图所示。设小车滴墨水的时间间隔为t,那么小车从图中第一滴墨水至最后一滴墨水的运动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车的速度逐渐增大B.小车运动的时间是7t
C.小车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较全程的平均速度大
赛段 一 二 三 四
时间/s 24.47 27.11 27.25 26.60
D.小车在任一时间间隔t内的平均速度都比全程的平均速度小
18.孙杨在里约奥运会上夺得自由泳200 m金牌。以每50 m为一个赛段,他在四个赛段的成绩如表所示。在此次比赛中,孙杨运动最快的赛段是()
A.一 B.二 C.三 D.四
19.如图为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由图象可知该物体( )
A.在0~20s时间内的速度比在30~40s时间内的速度大
B.在整个40s时间内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C.在整个40s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2m/sD.在20~30s内物体的速度为40m/s
20.如图所示,一木块在水平面上运动时在相等时间内连续拍摄4次“频闪”照片,频闪的时间间隔为0.02 s。从频闪照片可判断,该木块做 (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木块从1位置运动到2位置的距离
是cm。木块从1位置到4位置运动的速度为m/s。
21.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 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则:(1)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 (填“大”或“小”)。(2)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sAB=dm;tBC=s;vAC=m/s。(3)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 (填“大”或“小”)。
三、综合题(7分钟完成)
22.在建筑工程中经常会用到爆破技术,在某次爆破中,用一条88 cm长的引火线引燃炸药。引火线燃烧的速度约为0.8 cm/s,点火者点着引火线后以5 m/s的速度跑开,他能不能在爆炸前跑到离爆炸地500 m远的安全区
23.是根据王爷爷驾驶汽车在某段平直高速公路上行驶时记录的数据,描绘出的s-t图像,请你根据图像,求:
(1)20 min~50 min时间段内汽车的速度;
(2)0~50 min时间段内汽车的平均速度。
四、思维拓展题(5分钟完成)
24.为了监督司机遵守限速的规定,交管部门在公路上设置了固定测速仪。如图所示,汽车向放置在路边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第一次从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信号用时0.5 s,第二次从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信号用时0.3 s,若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0.9 s,超声波的速度是340 m/s,则( )
A.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170 mB.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距测速仪102 m
C.汽车的速度是26.2 m/sD.汽车的速度是42.5 m/s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挑战“零”失误(4分钟完成)
1.判断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1)路程相同,比较_时间__,如游泳比赛中的裁判。(2)时间相同,比较_路程,如游泳比赛中的观众。
2.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_的物理量。
(1)定义:在物理学中,把物体通过的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的比值,叫速度。
(2)公式:v =_s/t_。公式变形:s=__vt__,t=_s/v____。
(3)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_米/秒,读作米每秒,符号是m/s;常用的有千米/小时,
符号是km/h。换算:1 m/s=_3.6km/h,72 km/h=__20__m/s,40 m/s=__144__km/h。
(4)速度的物理意义:10 m/s的物理意义是_物体运动1 s通过的路程是10 m
3.按物体运动路径的曲直来划分,运动可分为_直线___运动和___曲线_运动,直线运动又可分
为__匀速___直线运动和__变速_直线运动两种。物理学中,把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叫___匀速直线________,把速度大小变化的直线运动叫_变速直线____。
二、中考链接(25分钟完成)
4.关于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
A.通过的路程越长,物体的速度越大B.所用的时间越少,物体的速度越大
C.速度大的物体,通过的路程一定长D.物体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长,其速度越大
5.两辆汽车的运动时间之比为4∶3,通过的路程之比为6∶5,则它们的速度之比为( C )
A.9∶8 B.8∶9C.9∶10 D.10∶9
6.为宣传“绿色出行,低碳生活”理念,三个好朋友进行了一场有趣的运动比赛。小张驾驶电瓶车以18 km/h的速度前进,小王以5 m/s的速度跑步前进,小李骑自行车,每分钟通过的路程是0.3 km,( D )
A.小张速度最大 B.小王速度最大C.小李速度最大D.三人速度一样大
7.甲、乙两车在相距4.8 km的两地同时相向行驶,速度分别是11 m/s、9 m/s,两车相遇经过的时间为(B )
A.1 min B.2 minC.3 min D.4 min
8.图为某高速公路上区间测速的警示牌,根据这块警示牌,小汽车通过这个区间的时间( C )
A.不应超过10 min B.不应超过6 min
C.不应短于10 min D.不应短于6 min
9.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8 s内通过的路程是20 m,它在第4 s内的速度是(A )
A.2.5 m/s B.20 m/s C.5 m/s D.8 m/s
10.流速为5 km/h的河流中有一只自由漂浮的木桶,甲、乙两船同时从木桶位置出发,以如图所示速度计上显示的速度分别逆流、顺流而行,1 h后两船离木桶的距离( B)
A.甲船25 km,乙船35 kmB.甲船30 km,乙船30 km
C.甲船35 km,乙船30 kmD.无法确定
11.下列图像中,能正确反映匀速直线运动的是(D )
12.如图所示,能正确描述匀速直线运动各物理量之间关系的图像是( C )
13.判断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依据是(D)
A.每一分钟沿直线通过的路程相等B.每一小时沿直线通过的路程相等
C.每一秒沿直线通过的路程相等D.任意相等的时间间隔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的直线运动
14.一物体做直线运动,它在第1 s内通过2 m的路程,第2 s内通过2 m的路程,第3 s内还是通过2 m的路程,则这个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运动是( D )
A.匀速直线运动B.变速直线运动C.平均速度为1 m/s的直线运动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15.一位女士由于驾车超速而被警察拦住。警察走过来对她说:“太太,您刚才的车速是60千米每小时!”这位女士反驳说:“不可能的,我才开了7分钟,还不到一个小时,怎么可能走了60千米呢?”从以上对话可知,这位女士没有理解下面哪个科学概念( A )
A.速度 B.时间 C.路程 D.质量
16.甲、乙两物体运动时,路程与时间关系的s-t图像如图所示,其中甲为曲线,乙为直线,在t=5 s时两线相交,则由图像可知( D )
A.两物体在t=5 s时一定相遇B.两物体在5 s内通过的路程甲小于乙
C.甲物体做曲线运动,乙物体做直线运动D.甲物体做变速运动,乙物体做匀速运动
17..将带有滴墨水装置的小车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纸带上,小车每隔相等时间滴一滴墨水。当小车向左做直线运动时,在纸带上留下了一系列墨滴,其分布情况如图所示。设小车滴墨水的时间间隔为t,那么小车从图中第一滴墨水至最后一滴墨水的运动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小车的速度逐渐增大B.小车运动的时间是7t
C.小车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较全程的平均速度大
赛段 一 二 三 四
时间/s 24.47 27.11 27.25 26.60
D.小车在任一时间间隔t内的平均速度都比全程的平均速度小
18.孙杨在里约奥运会上夺得自由泳200 m金牌。以每50 m为一个赛段,他在四个赛段的成绩如表所示。在此次比赛中,孙杨运动最快的赛段是( A )
A.一 B.二 C.三 D.四
19.如图为某物体做直线运动时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由图象可知该物体( C )
A.在0~20s时间内的速度比在30~40s时间内的速度大
B.在整个40s时间内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C.在整个40s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为2m/sD.在20~30s内物体的速度为40m/s
20.如图所示,一木块在水平面上运动时在相等时间内连续拍摄4次“频闪”照片,频闪的时间间隔为0.02 s。从频闪照片可判断,该木块做匀速(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木块从1位置运动到2位置的距离是1.80cm。木块从1位置到4位置运动的速度为0.9m/s
21.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 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则:(1)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度小 (填“大”或“小”)。(2)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sAB=4dm;tBC=1s;
vAC=0.3m/s。(3)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大 (填“大”或“小”)。
三、综合题(7分钟完成)
22.在建筑工程中经常会用到爆破技术,在某次爆破中,用一条88 cm长的引火线引燃炸药。引火线燃烧的速度约为0.8 cm/s,点火者点着引火线后以5 m/s的速度跑开,他能不能在爆炸前跑到离爆炸地500 m远的安全区
解:引火线燃烧完所用的时间
t1==110 s
点火者以5 m/s的速度跑500 m所用的时间
t2==100 s
因为t223.是根据王爷爷驾驶汽车在某段平直高速公路上行驶时记录的数据,描绘出的s-t图像,请你根据图像,求:
(1)20 min~50 min时间段内汽车的速度;
(2)0~50 min时间段内汽车的平均速度。
解:(1)20 min~50 min时间段内,汽车行驶路程s1=80 km-40 km=40 km,时间t1=50 min-20 min=30 min=0.5 h,故速度v 1===80 km/h。
(2)0~50 min时间段,汽车行驶路程s2=80 km,所用时间t2=50 min= h,则平均速度v 2===96 km/h。
四、思维拓展题(5分钟完成)
24.为了监督司机遵守限速的规定,交管部门在公路上设置了固定测速仪。如图所示,汽车向放置在路边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第一次从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信号用时0.5 s,第二次从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信号用时0.3 s,若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0.9 s,超声波的速度是340 m/s,则( D )
A.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170 mB.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距测速仪102 m
C.汽车的速度是26.2 m/sD.汽车的速度是42.5 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