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沪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运动和力 章末测试(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粤沪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运动和力 章末测试(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48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粤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2-08 15:46: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运动和力章末测试
(时间:45分钟 总分:10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合分人 复分人
得分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2分)
1.汽车行驶的速度是72 km/h,羚羊奔跑的速度是15 m/s,若二者在公路上同时向西运动,以汽车为参照物,羚羊向____(填“东”或“西”)运动.
2.小明坐在公路上行驶的大巴车上,发现他的前方有一辆小汽车,总觉得小汽车是静止的,它们的距离总是保持不变,这说明小汽车与他坐的大巴车的____相同.
3.如图所示,用尺子快速水平击打盖在杯口的硬纸片,鸡蛋由于具有____并未随纸片一起飞出.假设纸片飞出后不再受任何力的作用,纸片将保持____状态.
4.一个携带有气象仪的高空探测气球以3 m/s的速度匀速上升,若有仪器零件从气球上脱落,则该零件刚脱落时会____(填“立即下落”“静止不动”或“向上运动”).
5.如图所示是某辆汽车在平直的路面上运动的情况,分析可知:该车做的是____直线运动,在40 s的时间内,汽车一定受到____(填“平衡”或“非平衡”)力的作用.
6.小军同学坐客车去某景区旅游,在旅途中,他看到路边的路灯急速后退,是以____为参照物的;当车向右转弯时,他的身体向____(填“左”或“右”)倾.
7.“频闪”照相机每隔相等的时间曝光一次,能在一张照片上记录下运动物体在不同时刻所处的位置.如图是质量相同、体积不同的甲、乙小球,下落一段时间后,分别从a位置运动到b位置时拍摄到的频闪照片,甲球做的是____(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这段运动过程中,乙球受到的阻力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甲球受到的阻力.
8.电灯通过电线挂在天花板上处于静止状态,灯对电线的拉力和电线对灯的拉力是一对____力,电线对灯的拉力和灯所受的重力是一对____力.
9.一名跳伞运动员重为600 N,其随身的跳伞设备总重为200 N,他在空中匀速下落的过程中,所受到的空气阻力是___N,方向____.
10.如图所示,小车水平向右做直线运动.数字钟显示的时间格式是“时:分:秒”,则小车从起点到终点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cm/s.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21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11.下列成语中描述的不是机械运动的是( )
A.南辕北辙 B.夸父逐日 C.顺水推舟 D.精忠报国
12.“玉兔二号”从停稳在月球表面的“嫦娥四号”上沿轨道缓缓下行,到达月球表面,如图所示.关于“玉兔二号”下行的过程,下列说中正确的是( )
A.若以月球表面为参照物,“嫦娥四号”是运动的
B.若以月球表面为参照物,“玉兔二号”是静止的
C.若以轨道为参照物,“玉兔二号”是运动的
D.若以“嫦娥四号”为参照物,“玉兔二号”是静止的
13.甲、乙两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假如把他们的运动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处理,他们同时从起跑线起跑,经过一段时间后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在图中分别作出在这段时间内两人运动路程s、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图像,正确的是( )
   
14.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行驶的汽车突然刹车,乘客前倾,说明车有惯性
B.足球在草地上越滚越慢,它的惯性越来越小
C.跳绳时加大摇绳的速度,可以增加绳的惯性提高成绩
D.骑电动车戴头盔,可减小摔倒时惯性带来的伤害
15.下列关于运动和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受力的作用就会慢慢停下来
B.射出枪口的子弹由于惯性继续向前飞行
C.电梯匀速上升时,电梯对人的支持力和人对电梯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D.一个物体也能产生力的作用
16.如图所示,弹簧的一端固定在墙面上,用手拉弹簧的另一端,弹簧在弹性范围内伸长了一段距离,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手对弹簧的拉力和墙对弹簧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B.弹簧对手的拉力和弹簧对墙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手对弹簧的拉力和弹簧对手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D.弹簧对墙的拉力使弹簧伸长了一段距离
17.在一年一度的大庆市“黎明湖端午龙舟赛”中,有人对某组在平行赛道上比赛的甲、乙两队龙舟的速度与时间关系进行了仔细研究,得出了甲、乙的速度与时间关系图像如图.根据图像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t1时刻两队运动的距离相等
B.t1时刻甲队比乙队运动得快
C.t1时刻甲队超过乙队
D.t1时刻甲乙两队速度相等
三、实验题(第18题6分,第19题6分,第20题8分,共20分)
18.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如图实验: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数字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示数(数字表示“时:分:秒”).
(1)在小车能下滑的情况下,使用的斜面的坡度要____(填“较小”或“较大”),其目的是____.
(2)若s2的路程正好是全部路程的一半,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AB=____m/s.
19.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第一次在水平木板上铺毛巾如图甲,第二次将毛巾换为棉布如图乙,第三次将水平木板上的棉布撤去如图丙.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每次均让小车从斜面上的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自由下滑,目的是使小车到达斜面底部的水平面上时____.
(2)实验中发现小车在木板表面滑行的距离最远,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最____.
(3)假设水平面绝对光滑,小车不受任何阻力,小车从斜面上滑下后会在水平面上做____(填“匀速”“减速”或“加速”)直线运动.
20.小明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两种实验方案.
(1)通过实验比较,小明发现采用方案乙,实验效果更好,原因是____.
(2)该实验装置中,木板两端的定滑轮的作用是____.
(3)保持两盘中砝码质量相等,把小车在水平桌面上扭转一个角度,放手后观察到小车转动,最后恢复到静止状态.这个实验现象说明: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____,这两个力才能彼此平衡.
(4)小明在探究完“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后,又利用该装置进行探究,剪断小车左边的细线后,小车由静止向右运动,此现象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
四、计算与简答题(第21题7分,第22题9分,第23题11分,共27分;解答要有必要的公式和解答过程,只有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21.物体做变速运动,物理上可用平均速度来描述其运动.设某物体沿直线做单向(往一个方向)变速运动,在前一半时间平均速度为v1,后一半时间平均速度为v2,那么可推出其整个时间段的平均速度为;若其前半程的平均速度为v1,后半程的平均速度为v2,那么可推出其全程的平均速度为,试利用速度公式分别对以上两个推论加以证明.
22.甲、乙两地的距离是900 km,一列火车从甲地早上7:30出发开往乙地,途中停靠了几个车站,在当日16:30到达乙地.列车行驶途中以144 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度为400 m的桥梁,列车全部通过桥梁的时间是25 s.求:
(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米每秒?
(2)火车的长度是多少米?
23.某同学用5 N的水平力拉着一物块在水平地面上以1 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撤去拉力后,物块减速直至静止用时2 s.
(1)在减速运动的过程中,物块在水平方向上所受到的力为多少?
(2)为了描述物体运动速度变化的快慢,物理学中引入了加速度的概念,即速度的变化量Δv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的时间Δt的比值,通常用a表示,表示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即a=,单位m/s2,撤去拉力后,物块在做减速运动的过程中的加速度是多少?
(3)牛顿第二定律告诉我们:物体的加速度a的大小跟它所受到的作用力F成正比,跟它的质量m成反比,可表示为a=,其中质量m的单位是kg.求该同学所拉物块的质量是多少?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2分)
1.汽车行驶的速度是72 km/h,羚羊奔跑的速度是15 m/s,若二者在公路上同时向西运动,以汽车为参照物,羚羊向__东__(填“东”或“西”)运动.
2.小明坐在公路上行驶的大巴车上,发现他的前方有一辆小汽车,总觉得小汽车是静止的,它们的距离总是保持不变,这说明小汽车与他坐的大巴车的__速度__相同.
3.如图所示,用尺子快速水平击打盖在杯口的硬纸片,鸡蛋由于具有__惯性__并未随纸片一起飞出.假设纸片飞出后不再受任何力的作用,纸片将保持__匀速直线运动__状态.
4.一个携带有气象仪的高空探测气球以3 m/s的速度匀速上升,若有仪器零件从气球上脱落,则该零件刚脱落时会__向上运动__(填“立即下落”“静止不动”或“向上运动”).
5.如图所示是某辆汽车在平直的路面上运动的情况,分析可知:该车做的是__变速__直线运动,在40 s的时间内,汽车一定受到__非平衡__(填“平衡”或“非平衡”)力的作用.
6.小军同学坐客车去某景区旅游,在旅途中,他看到路边的路灯急速后退,是以__车__为参照物的;当车向右转弯时,他的身体向__左__(填“左”或“右”)倾.
7.“频闪”照相机每隔相等的时间曝光一次,能在一张照片上记录下运动物体在不同时刻所处的位置.如图是质量相同、体积不同的甲、乙小球,下落一段时间后,分别从a位置运动到b位置时拍摄到的频闪照片,甲球做的是__匀速__(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这段运动过程中,乙球受到的阻力__小于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甲球受到的阻力.
8.电灯通过电线挂在天花板上处于静止状态,灯对电线的拉力和电线对灯的拉力是一对__相互作用__力,电线对灯的拉力和灯所受的重力是一对__平衡__力.
9.一名跳伞运动员重为600 N,其随身的跳伞设备总重为200 N,他在空中匀速下落的过程中,所受到的空气阻力是__800__N,方向__竖直向上__.
10.如图所示,小车水平向右做直线运动.数字钟显示的时间格式是“时:分:秒”,则小车从起点到终点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0.90__cm/s.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21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
11.下列成语中描述的不是机械运动的是(D)
A.南辕北辙 B.夸父逐日 C.顺水推舟 D.精忠报国
12.“玉兔二号”从停稳在月球表面的“嫦娥四号”上沿轨道缓缓下行,到达月球表面,如图所示.关于“玉兔二号”下行的过程,下列说中正确的是(C)
A.若以月球表面为参照物,“嫦娥四号”是运动的
B.若以月球表面为参照物,“玉兔二号”是静止的
C.若以轨道为参照物,“玉兔二号”是运动的
D.若以“嫦娥四号”为参照物,“玉兔二号”是静止的
13.甲、乙两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假如把他们的运动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处理,他们同时从起跑线起跑,经过一段时间后他们的位置如图所示,在图中分别作出在这段时间内两人运动路程s、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图像,正确的是(B)
   
14.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D)
A.行驶的汽车突然刹车,乘客前倾,说明车有惯性
B.足球在草地上越滚越慢,它的惯性越来越小
C.跳绳时加大摇绳的速度,可以增加绳的惯性提高成绩
D.骑电动车戴头盔,可减小摔倒时惯性带来的伤害
15.下列关于运动和力的说法正确的是(B)
A.运动的物体,如果不受力的作用就会慢慢停下来
B.射出枪口的子弹由于惯性继续向前飞行
C.电梯匀速上升时,电梯对人的支持力和人对电梯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D.一个物体也能产生力的作用
16.如图所示,弹簧的一端固定在墙面上,用手拉弹簧的另一端,弹簧在弹性范围内伸长了一段距离,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手对弹簧的拉力和墙对弹簧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B.弹簧对手的拉力和弹簧对墙的拉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手对弹簧的拉力和弹簧对手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D.弹簧对墙的拉力使弹簧伸长了一段距离
17.在一年一度的大庆市“黎明湖端午龙舟赛”中,有人对某组在平行赛道上比赛的甲、乙两队龙舟的速度与时间关系进行了仔细研究,得出了甲、乙的速度与时间关系图像如图.根据图像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0~t1时刻两队运动的距离相等
B.t1时刻甲队比乙队运动得快
C.t1时刻甲队超过乙队
D.t1时刻甲乙两队速度相等
三、实验题(第18题6分,第19题6分,第20题8分,共20分)
18.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如图实验: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数字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示数(数字表示“时:分:秒”).
(1)在小车能下滑的情况下,使用的斜面的坡度要__较小__(填“较小”或“较大”),其目的是__便于测量时间__.
(2)若s2的路程正好是全部路程的一半,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AB=__0.2__m/s.
19.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第一次在水平木板上铺毛巾如图甲,第二次将毛巾换为棉布如图乙,第三次将水平木板上的棉布撤去如图丙.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每次均让小车从斜面上的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自由下滑,目的是使小车到达斜面底部的水平面上时__速度相同__.
(2)实验中发现小车在木板表面滑行的距离最远,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最__小__.
(3)假设水平面绝对光滑,小车不受任何阻力,小车从斜面上滑下后会在水平面上做__匀速__(填“匀速”“减速”或“加速”)直线运动.
20.小明在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两种实验方案.
(1)通过实验比较,小明发现采用方案乙,实验效果更好,原因是__滚动摩擦力小于滑动摩擦力,减小了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__.
(2)该实验装置中,木板两端的定滑轮的作用是__能改变作用力的方向__.
(3)保持两盘中砝码质量相等,把小车在水平桌面上扭转一个角度,放手后观察到小车转动,最后恢复到静止状态.这个实验现象说明: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__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__,这两个力才能彼此平衡.
(4)小明在探究完“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后,又利用该装置进行探究,剪断小车左边的细线后,小车由静止向右运动,此现象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运动状态__.
四、计算与简答题(第21题7分,第22题9分,第23题11分,共27分;解答要有必要的公式和解答过程,只有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21.物体做变速运动,物理上可用平均速度来描述其运动.设某物体沿直线做单向(往一个方向)变速运动,在前一半时间平均速度为v1,后一半时间平均速度为v2,那么可推出其整个时间段的平均速度为;若其前半程的平均速度为v1,后半程的平均速度为v2,那么可推出其全程的平均速度为,试利用速度公式分别对以上两个推论加以证明.
解:①设总时间是2t,则前一半与后一半时间都是t,因为v=,
所以物体运动的路程:s1=v1t,s2=v2t
总路程s=s1+s2=v1t+v2t
物体整个时间段的平均速度v===
②设总路程是2s,则前一半与后一半路程都是s,因为v=,
所以物体的运动时间t1=,t2=,
整个路程的平均速度v===
22.甲、乙两地的距离是900 km,一列火车从甲地早上7:30出发开往乙地,途中停靠了几个车站,在当日16:30到达乙地.列车行驶途中以144 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度为400 m的桥梁,列车全部通过桥梁的时间是25 s.求:
(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是多少米每秒?
(2)火车的长度是多少米?
解:(1)火车从甲地早上7:30出发开往乙地,在当日16:30到达乙地,则从甲地开往乙地所用时间t=9 h
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v===100 km/h≈27.8 m/s
(2)v′=144 km/h=40 m/s
由v=得,火车过桥通过的总距离:s′=v′t′=40 m/s×25 s=1 000 m
火车的长度:s火车=s′-s桥=1 000 m-400 m=600 m
23.某同学用5 N的水平力拉着一物块在水平地面上以1 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撤去拉力后,物块减速直至静止用时2 s.
(1)在减速运动的过程中,物块在水平方向上所受到的力为多少?
(2)为了描述物体运动速度变化的快慢,物理学中引入了加速度的概念,即速度的变化量Δv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的时间Δt的比值,通常用a表示,表示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即a=,单位m/s2,撤去拉力后,物块在做减速运动的过程中的加速度是多少?
(3)牛顿第二定律告诉我们:物体的加速度a的大小跟它所受到的作用力F成正比,跟它的质量m成反比,可表示为a=,其中质量m的单位是kg.求该同学所拉物块的质量是多少?
解:(1)当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F=f=5 N
撤去拉力后,物块做减速运动的过程中,物块所受的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力的大小只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故f=5 N
(2)由题意可得,物块在做减速运动的过程中的加速度:
a===0.5 m/s2
(3)由题意,根据牛顿第二定律a=,
则有m====10 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