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迁青华中学2012-201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实验班)

文档属性

名称 江苏省宿迁青华中学2012-201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实验班)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6.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11-26 19:28: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青华中学2012-201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实验班)
试卷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共26分)
1.根据拼音用正楷字在括号内填写汉字。(4分)
澎pài( ) 风mǐ( ) 呜咽( ) 祈( )祷
2.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然后改正。(4分)
蹑手蹑脚 酣然入梦 万簌俱静 掐指一算 不能自已
风烛残年 饮气吞声 故弄玄虚 娓娓动听 如数俸还
错别字
改 正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8分)
①五岭逶迤腾细浪, 。(毛泽东《七律 长征》)
②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过零丁洋》)
③商女不知亡国恨, 。(杜牧《泊秦淮》)
④ ,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⑤海内存知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⑥ ,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
⑦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
⑧千里之行, 。(老子《老子》)
4.下面是某同学在电话中给小东说的一段话,请你按要求对句子进行修改。(3分)
小东,①你目前的当务之急是给我校文学社社刊写篇稿子。同时,还要你在班上发动同学积极投稿。来稿文体不限,提倡创新,②以不少于600字左右为宜。③文章写好后务必交到社刊编辑部,也可直接交给我。
在上面一段话中,第①句有一处用语重复,应删去的词语是 ,第②句自相矛盾,应改为 ,第③句用语不得体的一个词语是 ,应改为 。
5.“万里长城上了2004年度全球最濒危遗址名单,作为中华文明象征的长城,如今正蒙受着前所未有的毁坏,很多地段的长城都已经不复存在了,自然毁坏和人为毁坏,使长城目前正受着双重煎熬,长城的保护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为此,初二(3)班准备召开一次“保护长城”的主题班会。
①请你为这次班会设计一段开场白。(2分)



②为了增强活动的氛围,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条标语。(1分)

③请你为保护长城提几点建议或保护措施。(2分)

6.右图为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图,请认真观察,完成下列题目。(2分)
① 它的横坐标代表记忆天数,纵坐标代表记忆保持量。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表明了遗忘发展的一条规律:(1分)


② 我们中学生可从这条遗忘曲线 中得到什么启示?(1分)


二、阅读理解(共44分)
(一)阅读《春望》,完成题目。(5分)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7.请你说说“溅”和“惊”的妙处。(3 分)


8.“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请作简要赏析。(2 分)

(二)阅读下面两篇古文,完成9~13题。(15分)
【甲】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①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②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③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9.解释下面加点字的含义。(4分)
①其岸势犬牙差互 ② 乃记之而去
③盖竹柏影也 ④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0.请选出下面各组文句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 ( )(2分)
A.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②相与步于中庭
B.①闻水声,如鸣珮环 ②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C.①心乐之 ②念无与乐者
D.①全石以为底 ②以其境过清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12.这两篇古文都写自然景物,两位作者身份也相似,都为被贬之臣,试分析他们在
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2分)

13.【甲】文的第②节整段段文字没一个“水”字,但没有一处不在写“水”,【乙】文的第②节虽未有一“月”字,却无处不见皎洁的月光。请你分别作赏析。(3分)


(三)阅读下面选段,完成14~18题。(13分)
祸从天降,谁为真凶
①2010年8月7日,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降临甘肃省舟曲县,昔日秀美的山中小城顿时满目疮痍,许多同胞不幸罹难。罪魁祸首,就是泥石流。那么泥石流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呢?
②泥石流是暴雨、洪水将含有沙石且松软的土质山体经饱和稀释后形成的洪流。相对于普通洪水,泥石流含有大量泥沙石等固体碎屑物,最高体积含量可达80%,因而具有更大的破坏力。它往往发生在山区等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
③舟曲县城所在的白龙江地区地势起伏较大,山谷地势高差达1000-2000米,而且舟曲正好处于两山之间的峡谷地带,这给泥石流汇集和流动形成了天然的地理条件。舟曲位于龙门山地震活动带北缘,又临近天水地震活动带。由于历史上的几次大地震,舟曲附近的地质构造岩性松软、破碎,风化程度严重,堆积物很多。此外,灾害发生之前持续的干旱造成附近山体干缩,加大了岩石间、山体间的缝隙,使原本已十分松散的岩体、山体互相之间更加没有黏性。
④这些地质条件给舟曲埋下了安全隐患,但如果没有力量去推动这些松散物质的话,泥石流依然不会发生。暴雨就是推动泥石流的“手”。
⑤处于黄土高坡上的舟曲县原本是一个干旱的地区,多年的平均年降水量不到200毫米。有历史记载的暴雨近百年来只发生过2次,分别是1973年7月12日的57.2毫米暴雨和1994年8月8日的63.3毫米暴雨。舟曲泥石流暴发当晚,该地区在短短40分钟内突降97毫米的大暴雨。大量的水浸透沟床中的固体堆积物质,使其稳定性降低。饱含水分的固体堆积物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发生运动,形成了泥石流。作为生命之源的水成了这场灾难的导火索和帮凶。
⑥如果说强降雨是“导火索”的话,山体风化、水土流失则是“火药”,而人类活动担当了“催化剂”的角色。
⑦20世纪50年代,舟曲县森林覆盖面大,生态环境平衡,有“陇上江南”之称。然而之后的半个多世纪,舟曲的森林覆盖率从67%锐减到20%。森林的过度砍伐导致舟曲水土流失严重,山体风化,土地裸露,一旦遇到狂风暴雨,泥石流就容易形成并沿着山谷倾泻而下。另外,近10年来,舟曲县获批的大小水电站有55座。修建水电站要炸山辟地,会令岩体变得松动,植被遭到破坏,制造了大量的松散物质。更有甚者,舟曲矿产资源丰富,开矿遗留的废弃土石处理不当,使松散碎屑物质量大增。这样,在自然状态下需数十、数百乃至上千年才能聚集起来的松散碎屑物质量,现在几年内便达到了。桶里装满了“火药”,自然一点就炸。
⑧由此可见,舟曲泥石流的形成不完全是因为天灾,人为因素也促进了泥石流的发生发展,扩大了它的规模,加重了危害程度。在经济发展中应该重视环保,只有真正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才能避免悲剧重演。
14.请简要概括舟曲泥石流形成的原因。(3分)
(1) (2) (3)
15.第⑦段中划线句运用了作比较、 的说明方法,其作用是
。(3分)
16.第②段“它往往发生在山区等沟谷深壑、地形险峻的地区”一句中,加点的“往往”一词不能删掉的理由是什么?(3分)

17.第⑥段在结构上起着 的作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 的特点。(2分)
18.为了避免悲剧重演,结合你所掌握的知识对泥石流易发生山区的居民提出两条预防泥石流的建议。(2分)

(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9~24题。(11分)
让我看着你 王焕伟
①从母亲住进我们医院的那一刻起,我就后悔自己当初选择的职业了。曾经有那么多的患者能在我的手上康复,母亲的病,却让我无能为力。面对越来越消瘦的母亲,我除了强颜欢笑地安慰她,就只能偷偷躲到某个角落抹眼泪。
②那个时候,她的癌细胞已扩散到整个胸部。整夜整夜的疼痛让她无法入睡,可她却从来不吱一声。每次进去看她的时候,她都装作很平静的样子,面带微笑地看着我:“我觉得比先前好多了。你工作忙,不用老来看我。”我扭过头,眼泪无声地掉下来。
③午后的阳光照在洁白的病床上,我轻轻地梳理着母亲灰白的头发。母亲唠叨着她 的身后事,她说她早在来之前就已准备好了自己的送老衣,可惜还少一条裙子,希望我们能尽快给她准备好。说这些的时候,母亲的脸上始终挂着平静的微笑,不像是谈死,倒像去赴一个美丽的宴会。母亲一生爱美,临终,都不忘记要完美地离去。我的泪,再也忍不住,一滴又一滴地落到母亲的头发里。
④母亲的病房,离我的办公室仅有几步之遥,可她从来没有主动要求我去她的病房。每一次去,她还忙不迭地催我走。她说还有很多病人等着我,她嘱咐我一定要像对待自己的家人那样对待病人。其实,我很清楚,每一次离开母亲的病房,身后那双依依不舍的眼睛会一直随着我的身影,直到我拐过屋角。
⑤一天,一个女孩急需眼角膜,恰巧医院里有一位救治无望的男孩,出于一个医生的责任,我劝那个男孩的家长捐献出孩子的眼角膜。男孩的父亲同意了,不想他的母亲却发疯般地找到我,说她决不允许谁动儿子一根毫毛,哪怕他不在这个世界了。最后,也许被我劝得急了,那位痛得发狂的母亲突然大声地说:“你觉悟高,怎么不让你的家人来捐献?”我一下子呆在那里,无言以对。
⑥母亲是何时出现在我的办公室门口的,我竟然一点都不知道。直到听到那声熟悉的呼唤,抬起头,看见母亲正泪流满面地立在那里:“孩子,你看妈妈的眼角膜能给那个孩子用么?”屋子里一下子静下来,几乎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到了母亲身上。我几乎不敢相信,那话是从母亲嘴里说出来的。母亲最不能忍受的就是残缺,可她竟然情愿让自己残缺着离开这个世界。看大家都在惊愕地盯着自己,母亲的脸上忽然现出少见的一点血色。她挣扎着走到我面前,静静地盯着我看了足足有一分钟,然后,我听见母亲轻轻地说:“孩子,我想看着你:让我看着你!”
⑦泪水狂涌而出,我第一次在自己的病人面前失态。我知道,那是母亲临走之前努力为我做的最后一件事。
⑧后来,那个男孩的母亲含着泪同意了把儿子的眼角膜捐献给那个女孩,因为她觉得儿子的眼角膜毕竟比我母亲的要年轻。更重要的一点,她说,她也想让儿子的眼睛,一直看着她。从我母亲的身上,她明白:爱,原来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延续。 (选自《意林》)
19.根据文章内容填空。(2分)
时间:某一天 地点:我的办公室门口 人物:我的母亲、男孩的母亲和我
起因:我劝男孩的母亲捐献儿子的眼角膜给患者,她不肯,还责难我
经过:
结果:
20.结合上下文,说说你对第⑥段画线句子的理解,注意加点的词。(2分)


21.男孩的母亲为什么会从“决不允许谁动儿子一根毫毛”变为同意捐献儿子的眼角膜?写这一变化有什么作用?(3分)


22.文章结尾说“爱,原来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延续”,“这样的方式”指什么?(1分)

23.我的母亲是怎样一个人?请结合文中具体事例简要分析。(写出两个方面即可) (2分)


24.第⑥节的划线句“屋子里一下子静下来,几乎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到了母亲身上”,这句话细腻地表现了现场的气氛,请你发挥想像,揣摩一下当时人物的心理。(2分)
男孩的母亲心想:
“我”的同事心想:
三、写作(50分)
25.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昙花将积蓄一生的绚烂悄然释放,她的生命因此而美丽;海燕勇敢地与风浪搏击,它的生命因此而美丽;白衣天使用温柔和善良驱散患者的病痛,她的生命因此而美丽;母亲心头荡漾着爱的涟漪,她的生命因此而美丽……请以“生命,因 而美丽”为题。
要求:①把文题补充完整。②立意自定。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题目自拟(不得直接以话题为题)。⑤不少于550字。⑥必须要有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
宿迁市青华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质量检测
初二年级语文试题(B卷)
(参考答案)
9.(4分)略
10.(2分)B
11.(4分)略
12.(2分)不同之处:柳宗元探山访水,借山水之乐来排泄自己因贬官后的愤懑之情;苏轼写月夜之景,抒发自己的旷达乐观的思想感情。
13.参考:【甲】文中“空游”写鱼儿像在空中流动没有凭依,从侧面突出了水的清澈;鱼、石、影全都写得清清楚楚,水、光、鱼浑然一体,表现了水的清澈透明。【乙】“积水空明”用比喻写出了庭院中月光的清澈透明;“藻荇交横”用比喻写出了月下美丽的竹柏倒影。以水喻月,给人造成庭院积水的错觉,侧面烘托月光,写得精妙传神。(说出怎样表现“水”“月”即可)
(二)14.(1)地质条件;(2)暴雨或强降雨;(3)人类活动或人为因素。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