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测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石墨质软,可用作电池电极
B.氮气难溶于水,可用作保护气
C.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使硬水软化
D.生石灰与水反应,可做干燥剂
2.规范的操作是确保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操作中错误的是
A.稀释浓硫酸 B.检查气密性
C.过滤 D.测定溶液pH
3.鉴别空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瓶气体,最简单的方法是
A.观察颜色 B.伸入燃着的木条
C.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D.通入紫色石蕊溶液
4.2021年6月17日神舟12号载人航天器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火箭发射时,其燃料发生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数目发生改变 B.此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C.该反应为复分解反应 D.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1:1
5.20gKOH加入100g水中,配制成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 B.KOH在水中解离出K+和OH-
C.一个K+带一个单位正电荷 D.向该溶液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试液变红
6.推理是一种重要的研究和学习方法。下列推理,你认为合理的是
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所以均一、稳定的物质一定是溶液
B.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凡是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都是中和反应
C.同种元素的质子数相同,所以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是同种元素
D.碱性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所以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7.下列关于氢氧化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室里称量氢氧化钠时一般将氢氧化钠放在纸上称量
B.溶于水放出大量热的白色固体一定是氢氧化钠
C.不小心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氢氧化钠进行中和,然后用大量的水冲洗
D.氢氧化钠易潮解,要密封保存
8.根据你的生活经验,结合化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部分人到高原旅游时出现高原反应,是因为高原上空气稀薄
B.滴加洗涤剂能将餐具上的油污洗掉,是因为洗涤剂能溶解油污
C.吃松花蛋时可加人少量食醋,因为食醋能消除蛋中所含碱性物质的涩味
D.稀盐酸能用来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因为稀盐酸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
9.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下列说法中合理的是
A.洗洁精去除油污是利用了乳化作用,则汽油去除油污也是应用了乳化作用
B.活泼金属加入稀盐酸能产生气体,则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一定是活泼金属
C.将酚酞滴入碱性溶液后显红色,则能使酚酞变红色的溶液一定是碱性溶液
D.酸碱中和反应能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10.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图所示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含碳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包含关系 B.化合物与盐属于交叉关系
C.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交叉关系 D.饱和溶液与浓溶液属于并列关系
11.运用分类法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列物质属于碱的是
A.N2 B.KClO3 C.KOH D.H2SO4
12.逻辑推理是化学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所以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是同种元素
B.单质只含有一种元素,则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一定是单质
C.活泼金属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则能与稀硫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活泼金属
D.化合物都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所以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13.实验室有四个药品橱,已存放如下药品。现新购进的NaHSO4 ,应将它存放在
药品橱 甲橱 乙橱 丙橱 丁橱
药品 盐酸、硫酸 氢氧化钠、氢氧化钙 铜、锌 氯化钠,碳酸钠
A.甲厨 B.乙厨 C.丙厨 D.丁厨
14.下列反应中,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A. B.
C. D.
15.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关系是:甲+乙→丙+丁,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甲为盐酸,丁为水,则乙一定为碱
B.若甲为含碳、氢的化合物,乙为氧气,则该反应一定为氧化反应
C.若将10g甲和15g乙混合,充分反应后,则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总和一定为25g
D.若甲、乙、丙、丁都是化合物,则该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二、填空题
16.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为稀释浓硫酸的操作图示,在量筒内装的物质是___________,其中玻璃棒的作用___________。
(2)在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中酚酞的作用是___________玻璃棒的作用___________。滴加稀盐酸的目的是___________。
17.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工具。
(1)现有H、C、O、Ca四种常见的元素,请选用其中的元素写出符合初中已学物质各一种(用化学式表示):
①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气体___;
②一种超导材料___;
③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___;
④雪碧、可乐等汽水中含有的一种酸___。
(2)根据题意,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铁与氧气的反应___;
②煤炉里煤层上方的蓝色火焰产生的原理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8.如图是两种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写出其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该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离子有哪些(填离子符号)?____;从微观角度看该化学反应的实质是什么?_______。
19.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向烧杯中加入稀盐酸至过量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
(2)反应中,数目减少的离子是______。(填离子符号)
(3)验证反应后溶液中稀盐酸有利余,下列操作可行的是______。
A.取样,加入CuO粉末 B.取样,滴加NaOH溶液
C.取样,加入CaCO3粉末 D.取样,滴加AgNO3溶液
(4)向盛有一定量NaOH溶液的锥形瓶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再逐滴滴加已知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边滴边振荡,室温下用pH计测得锥形瓶中溶液pH变化如右上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______。
A.锥形瓶中溶液为无色时其pH=7 B.a点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C.b点时盐酸与NaOH恰好完全反应 D.c点溶液的溶质有NaC1和NaOH
三、推断题
20.A、B、C、D、E分别表示初中化学常见的五种物质,它们的部分反应和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一”表示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成另一种物质,且省略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及条件)已知其中只有两种物质是氧化物,E是含有三种元素的物质。
(1)若D为水时,且A、B两物质能发生化合反应,请写出A、E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____、E___________;
(2)若D为二氧化碳时,A与C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21.甲、乙、丙三种物质都含有某种相同元素,该元素的“旅行”路线如下图。(注:下列各路线均为一步完成的化学反应)
(1)“碳”元素之旅——甲为碳单质,丙俗称纯碱。
①乙中碳元素化合价为______。
②若反应I为化合反应,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钙”元素之旅——甲是碱,乙常作补钙剂,丙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可溶性的盐。
①丙物质的名称是______。
②反应II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③图中涉及的3个反应,能通过复分解反应实现的最多有______个。
四、实验题
22.对比学习有利于发现事物的共性与个性。为探究酸的性质,同学们进行了如下对比实验。
(1)图一实验中,观察到醋酸晶体试管内___________醋酸溶液试管中镁带表面冒气泡。因此酸的很多反应通常在水溶液中才能完成。
(2)图二实验中,观察到___________(填“浓”或“稀”)硫酸使白纸炭化。即使是同种酸,由于___________不同,它们的性质不完全相同。
(3)图三实验中,观察到两支试管中均有___________产生,不同的酸具有相似的性质,这是因为酸的组成中都含有___________(填微粒符号)。
(4)图四实验E试管中产生___________,F试管中无明显现象。不同的___________会导致酸的“个性”差异。因此,可用氯化钡溶液鉴别盐酸和硫酸,写出氯化钡和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23.潜水器中可使用过氧化钠(Na2O2)固体做供氧剂,过氧化钠固体与二氧化碳反应原理是:2Na2O2+2CO2=2Na2CO3+O2,为验证该反应产物,某兴趣小组进行如下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
【设计实验】小组同学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实(忽略稀盐酸的挥发)。
(1)装置A中标号仪器名称:①______,②______。
(2)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装置B的作用是_____。
(4)为防止装置E收集的氧气中混有二氧化碳,装置D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溶液。
(5)验证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产物:
①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装置E中,木条复燃,说明有__________生成。
②反应后取装置C中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水完全溶解,若固体中有未反应的过氧化钠,则溶解过程看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
五、计算题
24.用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NaOH溶液中和115g的稀盐酸,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酸碱度变化如下图所示。请计算。
(1)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配制5%的氢氧化钠溶液100g要水_____克。
(2)当a为80g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25.为测定某赤铁矿样品中氧化铁的含量,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将赤铁矿样品粉碎,取赤铁矿样品25g于烧杯中,加入2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3.7%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样品中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发生反应)
(1)稀盐酸溶液溶质的质量为______g。
(2)赤铁矿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计算结果保留整数)
参考答案:
1.D 2.D 3.B 4.B 5.A 6.D 7.D 8.B 9.C 10.C 11.C 12.B 13.D 14.C 15.B 16.(1) 浓硫酸 搅拌使放出热量及时散发掉防止酸液溅出
(2) 指示反应进行 搅拌使反应充分进行 和碱反应
17.(1) O2 C60 H2O H2CO3
(2) 2CO+O22CO2
18. NaOH+HCl=NaCl+H2O Na+、Cl- H+或OH-结合生成H2O或H++OH-=H2O
19.(1)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2)H+、OH-;
(3)ABC
(4)C
20.(1) H2 C2H5OH
(2)
21. +4 C+O2CO2 氯化钙 CaCO3+2HCl=CaCl2+H2O+CO2↑ 3
22.(1)镁带没有气泡
(2) 浓 浓度
(3) 气泡 H+
(4) 白色沉淀 酸根离子 BaCl2+H2SO4=BaSO4↓+2HCl
23.(1) 分液漏斗 锥形瓶
(2)CaCO3+2HCl=CaCl2+H2O+CO2↑
(3)吸收水蒸气 (或干燥二氧化碳气体或吸水或干燥)
(4)氢氧化钠##NaOH
(5) 氧气##O2 产生气泡
24.(1)50
(2)解:设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x,加入ag氢氧化钠时pH=7,则恰好完全反应,溶液质量=115g+80g=195g
解得x=3%
答:当a为80g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3%。
25.(1)27.4
(2)设赤铁矿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为x
x≈20g
答:赤铁矿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为20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