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四单元 学段四 12《玩偶之家(节选)》 一课双练(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第四单元 学段四 12《玩偶之家(节选)》 一课双练(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08 16:07: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学段四 素养形成训练——一课双练
第12课 玩偶之家(节选)
Ⅰ 语言素养专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浪漫属于青春。浪漫属于爱情。
但浪漫绝不是青春和爱情的专利。年轻时,在阳光如瀑的大街上,在翦翦的微风和如潮的人流中,你大声长吟的歌谣,为什么今天不能唱?初恋时,在花前月下,在澄明的清晨或朦胧的黄昏,你曾经一次次献给你心爱的人的那一朵朵玫瑰,为什么不能让它再重新绽出一缕温馨?
在柴米油盐的纷杂里,你可以拣一个细雨霏霏的夜晚,熄灭灯烛,临窗伏案,听那斜风,听那细雨,听那窗棂下蟋蟀跌跌宕宕的高吟短唱。或在风清月白的夜晚,独卧阳台,把酒临风,面对灿烂的星空和皓月,吟李白的“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替东坡抒情:“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在时间和年龄的羁绊中,你可以用油渍斑斑的手拨电话号码,对不再年轻的妻子说几句温馨的俏皮话或倾吐几句真诚而幽默的祝福。也可以在她逐渐衰老的日子里,像一只傻帽儿的“唐老鸭”南腔北调地给她唱一首生日歌。
柴米油盐是淹没不住浪漫的。浪漫是生活五味中最具味道的一味,有了浪漫,你的人生才会有滋有味。
(              )。八十岁的老人依旧可以从浪漫里寻回十七八岁的感觉,金婚的夫妻依旧可以从浪漫里寻回初恋的情愫。
1.下列各句所用修辞手法和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相同的一项是(  )
A.唐诗啊,请你告诉我如何才能温暖受降城外那一地如霜的月色?
B.难道那灵岩寺的山泉,在岁月的悠远中默默地流成了一泓清凉?
C.那水畔的苍苍蒹葭啊,你在秋风里为谁摇曳成一片苍茫的忧愁?
D.故园那灼灼的桃花啊,是否还会在微风中向我绽开甜甜的笑意?
答案 B
解析 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主干是“玫瑰绽出温馨”,完整的句子应该是“玫瑰绽出一缕温馨(的花香)”,用“温馨”指代“温馨的花香”,属于以特征借代本体,使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A项使用了拟人和比喻(明喻)的修辞手法。B项以“清凉”指代“清凉的泉水”,与画波浪线的句子相同,是以特征借代本体。C项使用了拟人和比喻(暗喻)的修辞手法。D项使用了拟人和通感的修辞手法。另外,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和B项句子都是反问句。故选B。
2.请把文中画横线的三个短句改写成一个长句,保持语意基本不变,词语可以略有调整。
答:
答案 倾听斜风、细雨以及窗棂下蟋蟀跌跌宕宕的高吟短唱。(或:听那斜风、那细雨、那窗棂下蟋蟀跌跌宕宕的高吟短唱)
解析 题目要求把文中画横线的三个短句改写成一个长句,保持语意基本不变。文中三个短句都是以“听那”开头,改写成以“听那”或者“倾听”开头,后跟三个宾语的长句。“听那……高吟短唱”,“那斜风、那细雨、那窗棂下蟋蟀跌跌宕宕”“的高吟短唱”,即“听那斜风、那细雨、那窗棂下蟋蟀跌跌宕宕的高吟短唱”。或者“倾听斜风、细雨以及窗棂下蟋蟀跌跌宕宕的高吟短唱”。
3.请结合语境在文中括号内补写合适的句子,不超过25个字。
答案 (示例)时间和年龄是限制(或束缚、拘束、制约)不了浪漫的
解析 根据“八十岁的老人依旧可以从浪漫里寻回十七八岁的感觉,金婚的夫妻依旧可以从浪漫里寻回初恋的情愫”中的“依旧”可知,“浪漫”和“年龄”“时间”无关,结合“柴米油盐是淹没不住浪漫的”可推知,括号内句式也应该是“……是……不住浪漫的”。由“柴米油盐是淹没不住浪漫的”“浪漫是生活五味中最具味道的一味”“在柴米油盐的纷杂里”相照应可推知,括号内容还应该和第四段“在时间和年龄的羁绊中”相照应。综上分析可推知,括号内应该填写“时间和年龄是限制(或束缚、拘束、制约)不了浪漫的”。
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我帮你父亲都是为了你,没想到现在你这么 我!
②我的前途也让你 了。
③他可以随便 我,我不能不依他。
④娜拉,我已经 你了。
A.报答  葬送  摆弄  宽恕
B.报应  断送  摆布  饶恕
C.报答  断送  摆布  饶恕
D.报应  葬送  摆弄  宽恕
答案 C
解析 “报答”指用实际行动来表示感谢;“报应”多指种恶因得恶果。“葬送”与“断送”同义,但“断送”常与“生命、前途”相搭配。“摆布”指操纵,支配(别人行动);“摆弄”指玩弄。“饶恕”指免予责罚;“宽恕”指宽容饶恕。故选C。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一个伟大的戏剧家,往往也是思想家,或者说是伟大的人文主义者,他们关怀人的命运,关怀人类的命运。 在同时代的剧作家中,甚至现代文学作家中,还没有人有着他这样宽广的人文精神和人类情怀。
①在这些人物的命运中,我们看到作家是怀着怎样一个伟大的仁爱的心灵,又是有着多么宽广的人道的关怀!
②曹禺所具有的悲剧思想是杰出的,是十分深刻的。
③在曹禺的戏里,一个又一个人物的命运,诸如蘩漪、侍萍、四凤、陈白露、翠喜……
④甚至,连周朴园,他都有着怜悯。
⑤莎士比亚是这样,曹禺也是这样。
⑥在他看来,人的悲剧境遇,人类的悲剧,几乎带有一种不可逃脱的性质。
A.①④②⑤③⑥ B.②①③⑥④⑤
C.①③⑥④⑤② D.⑤③①④⑥②
答案 D
解析 总体而言,这段话主要是谈曹禺作品的特点。由莎士比亚引入曹禺,可以排定⑤;然后介绍曹禺的作品,排定③;由人物命运排定①④;最后是曹禺的悲悯情怀,排定⑥②。故选D。
6.下列对中西方戏剧区别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说,文学不应有隔。但从中国戏剧来说,正是相反。中国戏剧之长处,正在于其与真实人生有隔。西方戏剧求逼真,说白、动作,完全要逼真,要使戏剧与人生不隔。但中国戏剧则只是游戏三昧。即如绘画,西方也求逼真,要写实,因此连阴影也画上。中国画则是抽离现实,得其大意,重在神韵,在意境,始是上乘作品。中国人作画也称“戏笔”,便是这意义。中国京剧亦如作画般,亦要抽离、不逼真,至少在这点上,中国京剧已是获得了中国艺术共同精神主要之所在。
A.西方戏剧重在求真,而中国戏剧则远离真实人生。
B.西方戏剧与真实人生不隔,中国戏剧抽离现实而重在神韵。
C.西方戏剧的长处在于写实,中国戏剧的长处在于写意。
D.西方戏剧不太讲究意境,中国戏剧则非常强调意境。
答案 A
解析 中国戏剧没有远离真实人生,只是抽离现实,得其大意,重在神韵,重在意境。
7.潜台词是指在某一话语的背后所隐藏的没有直接表达出来的意思。请阅读下面《玩偶之家》的片段,说明画线部分文字的潜台词。每句潜台词不超过15个字。
海尔茂 那还用我说?①你最神圣的责任是你对丈夫和儿女的责任。
娜 拉 我还有别的同样神圣的责任。
海尔茂 ②没有的事!你说的是什么责任?
娜 拉 我说的是我对自己的责任。
海尔茂 别的不用说,首先你是一个老婆,一个母亲。
娜 拉 这些话现在我都不信了。现在我只信,③首先我是一个人,跟你一样的一个人——至少我要学做一个人。
答:
答案 ①你是家庭的附庸(你存在的意义是为家庭奉献全部)。②除了为家庭奉献,其余的休想。③我和你是平等的。
Ⅱ 审美素养专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一间屋子,布置得很舒服雅致,可是并不奢华。后面右边,一扇门通到门厅。左边一扇门通到海尔茂的书房。两扇门中间有一架钢琴。左墙中央有一扇门,靠前一点,有一扇窗。靠窗有一张圆桌,几把扶手椅和一只小沙发。右墙里,靠后,又有一扇门,靠墙往前一点,一只瓷火炉,火炉前面有一对扶手椅和一张摇椅。侧门和火炉中间有一张小桌子。墙上挂着许多版画。一只什锦架上摆着瓷器和小古玩。一个小书橱里放满了精装书籍。地上铺着地毯。炉子里生着火。正是冬天。
门厅里有铃声。紧接着就听见外面的门打开了。娜拉高高兴兴地哼着从外面走进来,身上穿着出门衣服,手里拿着几包东西。她把东西搁在右边桌子上,让门厅的门敞着。我们看见外头站着个脚夫,正在把手里一棵圣诞树和一只篮子递给开门的女佣人。
娜 拉 爱伦,把那棵圣诞树好好儿藏起来。白天别让孩子们看见,晚上才点呢。(取出钱包,问脚夫)多少钱?
脚 夫 五十个欧尔[注]。
娜 拉 这是一克朗。不用找钱了。
脚夫道了谢出去。娜拉随手关上门。她一边脱外衣,一边还是在快活地笑。她从衣袋里掏出一袋杏仁甜饼干,吃了一两块。吃完之后,她踮着脚尖,走到海尔茂书房门口听动静。
娜 拉 嗯,他在家。(嘴里又哼起来,走到右边桌子前)
海尔茂 (在书房里)我的小鸟儿又唱起来了?
娜 拉 (忙着解包)嗯。
海尔茂 小松鼠儿又在淘气了?
娜 拉 嗯!
海尔茂 小松鼠儿什么时候回来的?
娜 拉 刚回来。(把那袋杏仁饼干掖在衣袋里,急忙擦擦嘴)托伐,快出来瞧我买的东西。
海尔茂 我还有事呢。(过了会儿,手里拿着笔,开门朝外望一望)你又买东西了?什么!那一大堆都是刚买的?我的乱花钱的孩子又糟蹋钱了?
娜 拉 嗯,托伐,现在咱们花钱可以松点儿了。今年是咱们头一回过圣诞节不用打饥荒。
海尔茂 不对,不对,咱们还不能乱花钱。
娜 拉 喔,托伐,现在咱们可以多花点儿了——只多花那么一丁点儿!你知道,不久你就要挣大堆的钱了。
海尔茂 不错,从一月一号起。可是还有整整三个月才到我领薪水的日子。
娜 拉 那没关系,咱们可以先借点儿钱花花。
海尔茂 娜拉!(走到她面前,开玩笑地捏着她的耳朵说道)你还是个不懂事的小孩子!要是今天我借了一千克朗,圣诞节一个礼拜你随随便便把钱都花完了,万一除夕那天房上掉下一块瓦片把我砸死了——
娜 拉 (用手捂住他的嘴)嘘!别这么胡说!
海尔茂 要是真有这么回事怎么办?
娜 拉 要是真有这种倒霉事,我欠债不欠债还不是一样。
海尔茂 那些债主怎么办?
娜 拉 债主!谁管他们的事?他们都是跟我不相干的外头人。
海尔茂 娜拉!娜拉!你真不懂事!正经跟你说,你知道在钱财上头,我有我的主张:不欠债!不借钱!一借钱,一欠债,家庭生活马上就会不自由,不美满。咱们俩硬着脖子挺到了现在,难道说到末了反倒软下来不成。
娜 拉 (走到火炉边)好吧,随你的便,托伐。
海尔茂 (跟过去)喂,喂,我的小鸟儿别这么耷拉着翅膀。什么?小松鼠儿生气了?(掏出钱包来)娜拉,你猜这里头是什么?
娜 拉 (急忙转过身来)是钱!
海尔茂 给你!(给她几张钞票)我当然知道过圣诞节什么东西都得花钱。
娜 拉 (数着)一十,二十,三十,四十。啊,托伐,谢谢你!这很够花些日子了。
海尔茂 但愿如此。
娜 拉 真是够花些日子了。你快过来,瞧瞧我买的这些东西。多便宜!你瞧,这是给伊娃买的一套新衣服,一把小剑。这是巴布的一只小马,一个喇叭。这个小洋娃娃和摇篮是给爱密的。这两件东西不算太好,可是让爱密拆着玩儿也就够好的了。另外还有几块衣料几块手绢是给佣人的。其实我应该买几件好点儿的东西送给老安娜。
海尔茂 那包是什么?
娜 拉 (大声喊叫)托伐,不许动,晚上才让你瞧!
海尔茂 喔,乱花钱的孩子,你给自己买点儿什么没有?
娜 拉 我真不知道我要什么!喔,有啦,托伐,我告诉你……
海尔茂 什么?
娜 拉 (玩弄海尔茂的衣纽,眼睛不看他)要是你真想给我买东西的话——你可以——
海尔茂 可以什么?快说!
娜 拉 (急忙)托伐,你可以给我点现钱。用不着太多,只要是你手里富余的数目就够了。我留着以后买东西。(选自《玩偶之家》第一幕,有删改)
注 欧尔:挪威币制单位,一百欧尔等于一克朗。
1.下列对戏剧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娜拉的家虽然并不奢华,但布置得舒服雅致,给人温馨的感觉,可以看出她是一个称职的女主人。
B.娜拉“高高兴兴地哼着从外面走进来”,此时的她非常高兴,主要是因为就要见到自己的丈夫海尔茂了。
C.娜拉不仅给三个孩子买了衣服和玩具,还给佣人买了衣料和手绢,却没有给自己买什么东西,可见她十分为别人着想。
D.海尔茂称娜拉为“小鸟儿”“小松鼠儿”“乱花钱的孩子”“不懂事的小孩子”,这体现了娜拉的“玩偶”地位。
答案 B
解析 “主要是因为就要见到自己的丈夫海尔茂了”表述错误。从后文“她踮着脚尖,走到海尔茂书房门口听动静”可知,此时的娜拉并不知道海尔茂在家,她高兴主要是因为要过圣诞节了,她买了很多东西。
2.下列对戏剧艺术特色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把那袋杏仁饼干掖在衣袋里,急忙擦擦嘴”这一舞台说明属于动作描写,体现了娜拉对海尔茂的畏惧心理及贪吃的形象特点。
B.“我的小鸟儿别这么耷拉着翅膀”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娜拉当时的状态。
C.“玩弄海尔茂的衣纽,眼睛不看他”的细节描写,形象地写出了娜拉此时的心虚。
D.以“玩偶之家”为题,形象地暗示了娜拉在家庭生活中的地位,揭露了在平静幸福生活的外衣下掩盖着的资产阶级家庭关系的虚伪。
答案 A
解析 “体现了娜拉对海尔茂的畏惧心理及贪吃的形象特点”错。“把那袋杏仁饼干掖在衣袋里,急忙擦擦嘴”这一动作描写重在表现娜拉的天真烂漫、孩子气。
3.结合剧本内容分析,海尔茂具有怎样的金钱观?这体现了他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答:
答案 (1)海尔茂的金钱观:①不欠债,不借钱;②男人需要掌控家中经济。
(2)海尔茂的性格特征:①看重金钱,吝啬小气;②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
解析 在剧中,海尔茂说自己的主张是“不欠债!不借钱!”,可见这是他的金钱观。家里的收入和支出都由他来分配,可见他认为“男人要掌控家中经济”。娜拉买了许多东西回家,海尔茂指责娜拉“糟蹋钱”“乱花钱”,当他看到娜拉买的东西时,他抱怨“你又买东西了?什么!那一大堆都是刚买的?我的乱花钱的孩子又糟蹋钱了?”由此可以看出海尔茂看重金钱、吝啬小气,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特点。
4.易卜生的戏剧语言能够充分体现人物的形象特征,请以剧中娜拉的两处语言为例,加以分析。
答:
答案 ①“这是一克朗。不用找钱了。”尽管家庭并不富裕,但对脚夫却很大方,这充分体现了娜拉不注重钱财的性格特点。②“一十,二十,三十,四十。啊,托伐,谢谢你!这很够花些日子了。”丈夫只给了娜拉不多的家用钱,娜拉却很满足,并为此感谢丈夫,这体现了娜拉幼稚、天真,易于满足的性格特点。
解析 戏剧中的人物性格主要是通过戏剧语言来体现的,通过赏析娜拉的语言,能够充分理解她的性格特点。如“这是一克朗。不用找钱了”这句话,娜拉作为一个家庭主妇,并没有经济来源,而且其家庭经济并不是十分宽裕,但她对脚夫却并不斤斤计较,还给了脚夫双倍的工钱,充分说明了娜拉不注重钱财的形象特点。“一十,二十,三十,四十。啊,托伐,谢谢你!这很够花些日子了。”丈夫只给了娜拉不多的家用钱,娜拉却很满足,并为此感谢丈夫,这体现了娜拉幼稚、天真,易于满足的性格特点。“喔,托伐,现在咱们可以多花点儿了——只多花那么一丁点儿!你知道,不久你就要挣大堆的钱了”这些语言能看出娜拉乐观天真、无忧无虑的特点。选取其他语言来分析亦可。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娜拉走后怎样
易卜生的著作,除了几十首诗之外,其余都是剧本。这些剧本里面,有一时期是大抵含有社会问题的,世间也称作“社会剧”,其中有一篇就是《娜拉》。
《娜拉》一名EinPuppenheim,中国译作《傀儡家庭》(即《玩偶之家》)。娜拉当初是满足地生活在所谓幸福的家庭里的,但是她竟觉悟了:自己是丈夫的傀儡,孩子们又是她的傀儡。她于是走了,只听得关门声,接着就是闭幕。
娜拉要怎样才不走呢?或者说易卜生自己有解答,就是DieFrauvomMeere(《海上夫人》)。这女人是已经结了婚的,然而先前有一个爱人在海的彼岸,一日突然寻来,叫她一同去。她便告知她的丈夫,要和那外来人会面。临末,她的丈夫说:“现在放你完全自由。(走与不走)你能够自己选择,并且还要自己负责任。”于是什么事全都改变,她就不走了。这样看来,娜拉倘也得到这样的自由,或者也便可以安住。
但娜拉毕竟是走了的。娜拉走后怎样?——别人可是也发表过意见的。一个英国人曾作一篇戏剧,说一个新式的女子走出家庭,再也没有路走,终于堕落,进了妓院。还有一个中国人,——我称他什么呢?上海的文学家罢,——说他所见的《娜拉》是和现译本不同,娜拉终于回来了。这样的本子可惜没有第二人看见,除非是易卜生自己寄给他的。但从事理上推想起来,娜拉或者也实在只有两条路:不是堕落,就是回来。因为如果是一只小鸟,则笼子里固然不自由,而一出笼门,外面便又有鹰,有猫,以及别的什么东西之类;倘使已经关得麻痹了翅子,忘却了飞翔,也诚然是无路可以走。还有一条,就是饿死了,但饿死已经离开了生活,更无所谓问题,所以也不是什么路。
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以走。做梦的人是幸福的;倘没有看出可走的路,最要紧的是不要去惊醒他。然而娜拉既然醒了,是很不容易回到梦境的,因此只得走;可是走了以后,有时却也免不掉堕落或回来。否则,就得问:她除了觉醒的心以外,还带了什么去?倘只有一条像诸君一样的紫红的绒绳的围巾,那可是无论宽到二尺或三尺,也完全是不中用的。她还须更富有,提包里有准备,直白地说,就是要有钱。
梦是好的;否则,钱是要紧的。
所以为娜拉计,钱,——高雅地说罢,就是经济,是最要紧的了。自由固不是钱所能买到的,但能够为钱而卖掉。人类有一个大缺点,就是常常要饥饿。为补救这缺点起见,为准备不做傀儡起见,在目下的社会里,经济权就见得最要紧了。第一,在家应该先获得男女平均的分配;第二,在社会应该获得男女相等的势力。可惜我不知道这权柄如何取得,单知道仍然要战斗;或者也许比要求参政权更要用剧烈的战斗。战斗不算好事情,我们也不能责成人人都是战士,那么,平和的方法也就可贵了,这就是将来利用了亲权来解放自己的子女。
其实,在现在,一个娜拉的出走,或者也许不至于感到困难,因为这人物很特别,举动也新鲜,能得到若干人的同情,帮助着生活。生活在人们的同情之下,已经是不自由了,然而倘有一百个娜拉出走,便连同情也减少,有一千一万个出走,就得到厌恶了,断不如自己握着经济权之为可靠。
在经济方面得到自由,就不是傀儡了么?也还是傀儡。无非为人所牵的事可以减少,而自己能牵的傀儡可以增多罢了。因为在现在的社会里,不但女人常作男人的傀儡,就是男人和男人,女人和女人,也相互地作傀儡,男人也常作女人的傀儡,这决不是几个女人取得经济权所能救的。但人不能饿着静候理想世界的到来,至少也得留一点残喘,正如涸辙之鲋,急谋升斗之水一样,就要这较为切近的经济权,一面再想别的法。
如果经济制度竟改革了,那上文当然完全是废话。
然而上文,是又将娜拉当作一个普通的人物而说的,假使她很特别,自己情愿闯出去做牺牲,那就又是另一回事。我们无权去劝诱人做牺牲,也无权去阻止人做牺牲。况且世上也尽有乐于牺牲、乐于受苦的人物。虽说背着咒诅,可是大约总该是觉得走比安息还适意,所以始终狂走的罢。
只是这牺牲的适意是属于自己的,与志士们之所谓为社会者无涉。群众,——尤其是中国的,——永远是戏剧的看客。牺牲上场,如果显得慷慨,他们就看了悲壮剧;如果显得觳觫,他们就看了滑稽剧。北京的羊肉铺前常有几个人张着嘴看剥羊,仿佛颇愉快,人的牺牲能给予他们的益处,也不过如此。而况事后走不几步,他们并这一点愉快也就忘却了。对于这样的群众没有法,只好使他们无戏可看倒是疗救,正无需乎震骇一时的牺牲,不如深沉的韧性的战斗。
可惜中国太难改变了,即使搬动一张桌子,改装一个火炉,几乎也要血;而且即使有了血,也未必一定能搬动,能改装。不是很大的鞭子打在背上,中国自己是不肯动弹。我想这鞭子总要来,好坏是别一问题,然而总要打到的。但是从哪里来,怎么地来,我也是不能确切地知道。(摘编自鲁迅《娜拉走后怎样》)
5.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提到《海上夫人》是想借此故事说明,娜拉如果也能得到那样的自由,或者她也便可以不离开家庭。
B.文章提到英国人的戏剧,说一个新式的女子走出家庭,再也没有路走,终于堕落,进了妓院,来说明当时的中国女性如果贸然离开家庭绝无找到出路的可能。
C.文章说“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以走。做梦的人是幸福的;倘没有看出可走的路,最要紧的是不要去惊醒他”,表达了鲁迅反对惊醒梦中人的观点。
D.文章认为娜拉这个人物很特别,举动也新鲜,能够得到人们的同情,在帮助下生活下去,那么娜拉们便也大可自由地离开家庭。
答案 A
解析 B项“来说明当时的中国女性如果贸然离开家庭绝无找到出路的可能”错。结合原文“人生最苦痛的是梦醒了无路可以走……否则,就得问:她除了觉醒的心以外,还带了什么去?……直白地说,就是要有钱”,可见写这个例子是为了说明,出走是要有所“准备”的,鲁迅提出,中国妇女的解放之路,首先必须取得经济独立才不致为旧势力所扼杀,也才能取得真正的发言权,否则就会“无路可走”。C项“表达了鲁迅反对惊醒梦中人的观点”错。结合原文“倘没有看出可走的路,最要紧的是不要去惊醒他”。鲁迅不是反对惊醒梦中人,而是说必须要想好出路才能行动,不能盲目。D项“那么娜拉们便也大可自由地离开家庭”错。结合原文“生活在人们的同情之下,已经是不自由了,然而倘有一百个娜拉出走,便连同情也减少,有一千一万个出走,就得到厌恶了,断不如自己握着经济权之为可靠”,可见作者并不认为靠着别人的同情就可以大胆地离家出走。
6.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多处使用外来词汇,诸如“《娜拉》一名EinPuppenheim”“或者说易卜生自己有解答,就是DieFrauvomMeere(《海上夫人》)”,正体现了五四运动前后,外国文学、文化和思潮对中国文学的影响。
B.文章提到娜拉结局的可能性时说,“这样的本子可惜没有第二人看见,除非是易卜生自己寄给他的”,体现了鲁迅语言幽默风趣却又饱含辛辣讽刺的典型风格。
C.文章提到“不但女人常作男人的傀儡,就是男人和男人,女人和女人,也相互地作傀儡,男人也常作女人的傀儡”,这里的“男人”“女人”运用借代,既是娜拉们和她们的丈夫,也是当时中国社会人与人关系的缩影。
D.文章多处运用比喻论证,诸如“战斗不算好事情”“可惜中国太难改变了,即使搬动一张桌子,改装一个火炉,几乎也要血”,使论证的内容更加生动形象,把道理讲得通俗易懂,容易被人接受。
答案 C
解析 “这里的‘男人’‘女人’运用借代”错,“男人”“女人”不是借代,就是指所有的普通大众。
7.鲁迅文章思辨性极强、行文跌宕,自立自破中攻计反驳浑然天成,请从文中举例说明。
答:
答案 ①娜拉出走或像《海上夫人》中的主人公一般留在家中。②娜拉留在梦中安眠或惊醒过来不再回到梦境。③娜拉得到同情帮助而活,或随娜拉们数量变多、同情减少得到厌恶。④娜拉作为一个被迫离开的普通人物和情愿闯出去牺牲的人物。⑤作为主动牺牲者的适意和看客们的麻木、丑陋。
8.本文虽明写挪威女性娜拉出走后的去向,却句句暗含对中国女性乃至中国国民的映射。结合文章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是如何理解的。
答:
答案 ①娜拉出走后,或者走向堕落,或者自立自强,代表了外国女性在她们所处时代的觉醒意识和囚徒困境。②中国女性在五四运动后,走上了外国女性走过的道路,觉醒后毅然离家,便也要面对娜拉曾经遇到的问题,堕落自毁或者自立新生。③各个国家、各个时代的女性,想要获得自主自由,走上娜拉离家之路后,都要面对这个问题,应该提前做好准备,通过战斗获得经济权。④国家和人民,也要自立自强,通过斗争获得经济权和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