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学目的:
1、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连除的方法解决相关生活问题。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渗透分析问题的两种一般策略——分析法和综合法,初步体验两种分析策略对解决问题的作用。
3、培养学生自主获取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4、培养学生有意识地对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策略进行回顾反思的意识与习惯。
5、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1、感受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能从多个角度解决同一个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思维。
2、初步体验分析问题的两种一般策略——分析法和综合法,培养学生有意识地对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策略进行回顾反思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难点:主动获取信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相关生活问题。
教学过程:
课前语:
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三个故事,我们来看大屏幕:课件出示:曹冲称象,司马光砸缸,文彦博树洞取球。通过这三个故事你有什么启发?
师:同学们的发言都很精彩,图中这三个小朋友解决问题的能力非常厉害。老师认为我们三(2)班的孩子也很聪明,对不对?很自信。
学习用具准备好了吗?
师:上课
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请坐。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自信心)
第一环节:情境引入,回顾再现
1.同学们,老师听到你们自信的声音,想考考你们的能力,带来这样几题。请看这里(课件出示)
脱式计算:
24÷3÷2 36÷2÷3 27÷3÷3 48÷4÷3
24÷(3×2) 36÷(2×3) 24÷(3×3) 48÷(4×3)
同学们有信心吗?
提示:小朋友们请选择其中的一道题计算,计算时一定注意计算顺序哦!
好了,开始吧.(生做师巡视),
2.完成的同学请举手,速度真快!(指生汇报)
12 ÷4÷2 这一题谁想说 (生。。。)对不对?他是几步计算出来的?
你告诉我们你是先求什么?再求什么?生。。。你们同意吗?
这题谁来说?对不对?他是几部算出来的?有什相同点与不同点。括号能不能取,有什么作用?
同学们真了不起,做的又快又对,看来解决两步计算的题,要考虑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连除解决问题(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唤起学生记忆,为学新知做好铺垫)
第二环节:探究新知
1.师:为了准备六一联欢,三年级的女同学正在进行集体舞排练。想不想去看一看?
生:想。
课件出示例题4的有关文字和插图
师:谁来读读题?
师:你真棒,你来!
师:声音真洪亮。请坐
2.阅读与理解
师:仔细观察画面及文字,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根据信息你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生:知道了要把60人平均分成2队。问题是“每队有多少人”
师:接着再出现,每队分成3组。谁还可以提一个数学问题?
生:每组有多少人?
(设计意图:通过自由提问,引起思考,在交流中,帮助学生明晰题目中的数量关系,为小组合作学习明确方向)
3.分析与解答
师:怎样分析与解答呢?
师:现在请同学们以四人为一组思考,然后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进行交流,并且要根据屏幕上的问题在小组内说一说解题过程并完成记录单。看看那个小组想到的方法多。好开始。
(屏幕问题:1.分析解答时你是怎么想的?是题目中的那句话引起了你的思考?2.每一步算式是根据题中哪两个信息得出的?3.你列出了什么算式?每一步算出来的是什么?)
教师巡视,参与交流。
师:哪位同学愿意分享一下你们小组的想法?
生说师板书
师:能不能结合屏幕上的问题说一说你的解题思路?
生1:我的方法是先通过“将参加表演的60人平均分成2队”这句话,求出平均每队有多少人?列式:60÷2=30(人)。再将这30人平均分成3组,这样就求出了每组有30÷3=10(人)。我的方法汇报完毕,谢谢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用“根据……先求……根据……再求……”的句式来提炼总结。)
师:你们听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师:谁可以把这种思路再说一遍?
师:这位同学说的非常好。他说我们要先求什么?
师课件展示“每队有多少人”
师:根据哪两条信息求出来的?怎么求的?
根据有60人参加表演和平均分成两队
师课件出示示意图
师:然后又用到了什么信息?
又用到了每队平均分成三组。
师课件出示结构示意图
师:这个图同学们能看明白吗?谁能看着它再说一说这种方法?
师:回答的很清楚。
师1:谁能将这两个式子列出综合算式?在下面写一写吧!
师2:我刚才发现有的小组列出的是这两个综合算式?谁来汇报一下!
生:60÷2÷3=10人(师板书)
师:你们同意这种写法吗?
生:同意
师:在这个综合算式中要先算什么?
生:60÷2
60÷2表示什么?得到的结果÷3又表示什么?
生回答:
师:看来这个综合算式是正确的,这就是这节课我们学习的用连除解决问题。(师板书)
师:我们再来看第2种方法?
生说师板书
生:我的方法是先求出一共可以分成多少组?2×3=6(组),再求出每组有多少人?列式:60÷6=10(人)
师:你们听明白了吗?
师:他这种方法是先求什么?
一共有多少组
师:根据哪两条信息求出来的?
根据有平均分成2队和每队平均分成3组得来的
师课件出示示意图
师:然后又用到了什么信息?
又用到了一共60人这个信息。
师课件展示:
师:哪个同学能看着它再说一说这种方法?
师:回答的同样很精彩。
师:这两个算式能列出综合算式吗?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写一写。指生上台板演。
1:60÷(2×3)=10人 2:60÷2×3
师:同学们认为哪种列式正确?
生:第一种
师:为什么?(这个括号能不能去掉?)
生:不能,因为只有加上括号我们才能在计算综合算式时先求一共有多少组。不加括号就要先算60÷2然后在用所得的结果乘3,得到的结果和原来不符。
师:我们用乘除混合同样也解决了这个问题。下面我们来看还有第三种方法吗?
师:同学们其实像这样一类问题我们还有另外一种解决问题的思路,我们要求每组有多少人,必须知道什么条件?
1、一共有多少人?2、一共有多少组?
师课件出示
师:看来用这种方法也能解决这个问题,请同学们思考一下,这种思路和刚才我们学习的有什么不同呢?小组讨论一下!(师课件出示示意图对比)
师:对,原来我们是通过信息去一步步解决问题,所以问题在下面,现在呢?
我们是根据问题找合适的信息。
师:在解决问题时我们可以通过信息去一步步解决问题,也可以从问题出发去找需要的条件,两种方法都可以解决问题。
3.验证:
师:刚才我们用不同方法都得到了每组有10人,问题解决的正确吗?我们应该怎么验证?(课前要给学生讲授验证的方法)
每组有10人,因为每队平均分成3组,那么3组就是30人;也就是说每队30人,2队正好是60人。这就说明解答是正确的。
师总结一下方法:将结果作为已知条件,带回原情境,检验由此推出的结果是否符合题目中原有的条件,是一种很好的验证方法。
师: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会有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下面我们就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决下面的问题。(设计意图:在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后,直到学生抓住关键点展开讨论,重视语言表达和思维习惯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检验的良好习惯的养成)
三、层次练习,感受两种策略的作用
1.连一连。
学校有3层教学楼,每层8个教室,一共安装了168台电风扇。
①一共有多少个教室? 168÷3
②平均每层安装风扇多少台? 168÷3÷8
③平均每个教室安装风扇多少台? 3×8
168÷(3×8)
师:下面我们来解决第二个问题。
2.做一做。
课件出示题目:有一种杯子,6个杯子装一盒,8盒装一箱。960个杯子可以装多少箱
师:同学们先独立试做,看看能不能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做完后小组之间可以相互交流。第二种方法是正确的,对960÷48我们将在四年级学习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全课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解决了不少生活问题,想要又好又快地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一个科学的思考方法,今天我们一起了解了两种分析思考问题的方法,你还记得吗?你会用吗?谁再来说说是什么方法?
板书设 :
连除解决问题
60÷2=30(人) 3×2=6(组)
30÷3=10(人) 60÷6=10(人)
60÷2÷3=10(人) 60÷(3×2)=1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