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考复习专题 简单机械
一.选择题
1.2021年8月20日,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在机械臂(左图)的辅助下成功从天和核心舱出舱。机械臂的功能类似于人的手臂(杠杆),但它有7个关节,长度可达10多米,具有抓住、拉回、锁死等功能。如图工具在使用时与机械臂工作时属于同一类杠杆的是( )
A.羊角锤 B.起子
C.食品夹 D.扳手
2.“垃圾分类,人人有责”,带盖的垃圾桶能有效防止易腐垃圾的异味散出,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甲中垃圾桶盖ABC为一个费力杠杆 B.图甲中脚踏部分DEF为一个省力杠
C.图乙中的垃圾桶盖为一个等臂杠杆 D.图丙中垃圾桶盖为一个费力杠杆
3.人踮脚时脚掌可以看作一个杠杆,下列能正确表示踮脚时该杠杆的支点、动力和阻力的示意图是( )
A. B.
C. D.
4.如图为立定跳远的动作分解图,a为起跳瞬间,b为最高点,c为落地点,由于存在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 )
A.从a点运动到b点的过程,重力势能逐渐减小
B.从b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动能逐渐减小
C.从a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机械能守恒
D.运动到b点,动能大于0
5.在水平地面上的甲、乙两个物体在水平牵引力F甲、F乙作用下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运动的路程和所做的功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分别如图所示,根据图像,可以判断牵引力F甲、F乙以及做功功率P甲、P乙大小关系( )
A.P甲<P乙 F甲<F乙 B.P甲>P乙 F甲>F乙
C.P甲<P乙 F甲>F乙 D.P甲>P乙 F甲<F乙
6.如图所示,物体A通过动滑轮在水平拉力F作用下沿水平面以2m/s的速度匀速运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8N,若滑轮绳子、弹簧测力计的重力和摩擦力均不计,那么物体A与水平面的摩擦力以及2s内F的功率分别为( )
A.16N,16W B.16N,32W C.8N,16W D.8N,32W
7.质量为m的同一物体,先用滑轮组(如图甲)匀速提升,后沿斜面(如图乙)匀速拉升,两次物体提升高度均为h,两次拉力大小均为0.8mg,斜面长AB=2h,则两次提升物体的机械效率( )
A.η甲>η乙 B.η甲<η乙
C.η甲=η乙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8.乒乓球发球机在同一高度以相同的速度朝不同方向分别发出a、b、c三个完全一样的球(如图所示),若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三个小球到达水平桌面时速度不相同
B.三个小球在空中的运动过程中势能先增大后减小
C.三个小球在空中的运动过程中机械能不变
D.三个小球在空中的运动过程中机械能不相等
9.如图所示,将一小钢球从a点竖直向上抛出(不计空气阻力),经过b点到达最高点c时速度为零,图中hab=hbc,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小钢球运动到最高点c时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B.小钢球在ac段重力势能的增加量与动能的减小量相等
C.小钢球在ab段克服重力的做功小于在bc段克服重力的做功
D.就a、b、c三点而言,小钢球在a点具有的机械能最大
10.如图甲所示,小球从某高度处静止下落到竖直放置的轻弹簧上并压缩弹簧。从小球刚接触到弹簧到将弹簧压缩到最短的过程中,得到小球的速度v和弹簧被压缩的长度△l之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其中b为曲线最高点。不计空气阻力,弹簧在整个过程中始终发生弹性形变,就这一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受到的弹力逐渐减小 B.小球在b点时重力和弹力大小相等
C.在运动过程中小球的动能不断增大 D.在运动过程中小球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11.如图是一个两面光滑的三角形斜面,∠BAC小于∠BCA,同一个物体分别在AB和BC斜面上受到拉力匀速运动到B点,所需拉力分别为F1和F2,所做的功分别为W1和W2,则( )
A.F1=F2 W1=W2 B.F1>F2 W1>W2
C.F1<F2 W1<W2 D.F1<F2 W1=W2
12.如图所示,用10N的力F沿水平方向拉滑轮,可使物体A以0.2m/s的速度在水平面上匀速运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恒为2N(不计滑轮、测力计、绳子的重力,滑轮的转轴光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A受到地面的摩擦力是3N,水平向左 B.在2s内,绳子对A做的功为4J
C.滑轮移动的速度是0.4m/s D.拉力F做功功率为1W
13.如图所示,物体的受到的重力为300N,在20N的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物体以0.3m/s的速度匀速运动了20s,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5%。不计绳重和滑轮重。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拉力的功率为18W B.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60N
C.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是18m D.额外功为54J
14.如图所示,物体A的重力为180N,物体B的重力为10N。物体A受到一个水平向右的拉力F,拉力F的功率为30W,在拉力F的作用下,物体B在2s内匀速上升4m。不计滑轮、绳子的自重及它们之间的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拉力F大小为20N
B.该装置的机械效率为66.7%
C.拉力F做的功等于物体B克服重力做的功
D.物体A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为4m/s
15.如图所示,物体A重50N,物体B重30N,每个滑轮重3N,物体A在物体B的作用下沿粗糙水平面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在物体A上施加一个水平向左的力F拉动A,使物体B匀速上升0.2m(不计滑轮组中的摩擦及绳重),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
A.物体A向右匀速直线运动时,绳子对它的拉力为11N
B.物体B匀速上升0.2m,滑轮组做的有用功为6J
C.力F做的功为13.2J
D.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3%
16.质量为1.5t的汽车,在平直公路上以额定功率60kW从静止开始运动,经15s运动200m恰好达到最大速度,接着匀速运动25s关闭发动机,滑行100m停下。v﹣t图像如图所示。已知汽车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阻力恰为车重的0.2倍,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全程中汽车所受阻力的大小为3×103N B.整个过程中发动机做的功2.4×103J
C.汽车的最大速度是20m/s D.0﹣15秒内汽车的驱动力一直大于阻力
二.填空题
17.如图所示。斜面长1m,高0.2m;将10N重的物体A从斜面底端匀速拉到斜面顶端,需要用平行于斜面的力2.5N,则做的有用功是 J,该斜面的机械效率是 。为了提高该斜面的机械效率,同学们提出了一些建议,其中建议 可以达到目的。
(A、以较快的速度将重物匀速拉到斜面顶端B、以较慢的速度将重物匀速拉到斜面顶端C、改用光滑的、板长和高度均不变的斜面。)
18.如图所示,滑轮下挂重500N的物体G,滑轮重40N,绳和杠杆都是轻质的,要在图示位置使杠杆平衡,在杠杆的A点所加的竖直向上的力F应是 。(杠杆上标度的间距相等)
19.如图所示,物体A重200N,滑轮重10N,绳和测力计重及摩擦不计,弹簧秤示数为60N,物体B的重为 N;若物体B匀速向上运动的速度为0.2m/s,则人做功的功率为 W。
20.如图所示,水平台上的物体A重50N,在水平向右的拉力F的作用下以5c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0N,若滑轮重及绳与滑轮之间的摩擦忽略不计,则拉力F为 牛,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为 牛,拉力的功率为 W。
21.图甲所示的铁块重力G=4N,被吸附在竖直放置且足够长的磁性平板上,当它在竖直方向上拉力F=6N的作用下匀速向上运动时,铁块受到的摩擦力为 N;铁块此时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则4s内拉力F做功是 J。
22.如图所示,OAB是杠杆,OA与BA垂直,在OA的中点挂一个20N的重物,加在B点的动力F1始终使OA在水平位置保持静止(杠杆重力及摩擦均不计)。
(1)当F1竖直向上时,F1的大小为 N;
(2)当F1由竖直向上的位置沿逆时针方向缓慢的转到水平向左的位置时,动力F1的大小变化是 (选填“变小”、“变大”、“先变小后变大”或“先变大后变小”)。
23.如图所示,轻杆DE放在平台C上,其中M、N为轻杆与平台的边缘的交点。轻杆上DM=MN=NE.杆两端挂重物A和重物B,物A重为6N。
(1)要使杆平衡,重物B的重力最小值为 。
(2)平台C受到的压力最大值为 。
24.往车上装重物时,常常用长木板搭个斜面,把重物沿斜面推上去,如图所示。已知箱子重800N,斜面倾角为30°,斜面长4m,工人用500N沿斜面方向的力将箱子匀速推到车上。在这过程中使用斜面的机械效率是 ,物体受到斜面的摩擦力为 N。
三.实验探究题
25.利用如图装置进行“探究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
实验。用两根细绳将小球悬挂起来,拉起小球,将小球A、B分别拉到与竖直方向成一定角度θ1的位置,然后都由静止释放,当小球摆动到竖直位置时,将与静止在水平面上的木块C发生碰撞,木块都会在水平面上滑行一定距离后停止。图中的摆长L都相同,球A、B的质量大小为mA<mB。
(1)利用如图两根细绳悬挂小球,而不用一根细绳,其好处是 。
(2)图甲、乙中,同时释放A、B,观察到它们并排摆动且始终相对静止,同时到达竖直位置,这表明两小球在摆动过程中的任一时刻的速度大小与小球的 无关。
(3)比较图甲、乙实验,观察到B球能将木块C撞得更远,由此可得出结论: 。
(4)有同学将实验装置改成如图所示,用质量不同的铁球将同一弹簧压缩相同程度后由静止释放,撞击同一木块,探究铁球的动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这个实验方案是 (选填“正确”或“错误”)的,因为 。
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实验前,杠杆静止如图甲所示,此时杠杆处于平衡状态吗? (选填“是”或“不是”).
可将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右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 。
(2)保持B点钩码数量和力臂不变,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测出多组动力臂l1和动力F1的数据,绘制了l1﹣F1的关系图像,如图丙所示。请根据图像推算,当l1为0.6m时,F1为 N。
(3)如表是小明同学本次实验得到的数据。据此分析可以发现这次实验的不妥之处是 ,
实验次数 动力F1/N 动力臂l1/cm 阻力F2/N 阻力臂l2/cm
1 1.5 10 3.0 5
2 1.0 20 2.0 10
3 0.5 30 1.0 15
(4)如图丁所示,用弹簧测力计在B位置向下拉杠杆,保持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弹簧测力计由图中a位置移至b位置时,其示数 (选填“变大”“不变”取“变小”)。
(5)小明同学用图戊装置进行探究。发现总是无法得到课本上所给出的平衡条件,原因是 。
四.分析计算题
27.(1)篮球队员们经常通过引体向上来锻炼自己的臂力,队员小叶的质量为m,他在引体向上的过程中悬垂时重心离开地面高度为H,过杆后重心离开地面的高度为H′,小叶完成16次标准动作所用时间为t,请问整个过程小叶克服重力做功的功率为 。
(2)小李接过队员的传球、投篮得分的过程中,小李对篮球没有做功的是 。
A.将篮球举起 B.手用力将篮球抛出
C.篮球在空中飞行 D.篮球进入篮筐
(3)从篮球出手到入篮得分的过程中,下列选项中能正确反映篮球动能(E动)与时间(t)的关系的是 。
28.跳伞是一项极具挑战的运动,现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在某次跳伞训练过程中,一体重为500N(包括装备)的运动员从空中悬停的直升机上由静止开始竖直跳下,其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经15s下落210m后,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直至落地,整个过程用时30s,求在这个过程中:
(1)人的机械能总量如何变化 。
(2)人所受重力做的功?
(3)匀速下降时重力做功的功率?
图甲是小区内的健身器械坐拉器,图乙是结构模型图。坐在座椅上的人,用力向下拉动手柄A时,操作杆AB会绕着转轴O1,转动,连杆BD拉动杆O2C绕转轴O2转动,将座椅向上抬起。图乙中O1A:O1B=6:1,O2C:O2D=2:1,此时AB杆处于水平位置,BD杆垂直于杆AB和O2C,BD杆对AB和O2C杆的拉力均沿着BD.某同学想估算坐在坐拉器上抬起自己的拉力大小。若手臂对手柄A的拉力方向和人的重力方向在同一直线,忽略坐拉器的自重、转动时的摩擦和座椅的尺度。
(1)杠杆AO1B可视作一种 杠杆(填“省力”或“费力”)。
(2)若该同学的质量为50kg,此时他让自己保持在图乙的状态,需要对手柄A施加竖直向下的拉力为多大?
30.如图所示是利用起重机打捞水中物体的示意图,吊臂前端由滑轮组组成,动滑轮总质量300Kg,绳重和摩擦不计。现在用此起重机从水中把质量为2×103kg,体积为0.8m3的物体G匀速提起,滑轮组上钢丝绳拉力F的功率为3kW(g=10N/kg,ρ水=1.0×103kg/m3)。求:
(1)物体完全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2)物体离开水面前拉力F的大小;
(3)物体离开水面前上升的速度;(4)物体离开水面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多大。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6小题)
1.【解答】解:机械臂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羊角锤、起子、扳手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都是省力杠杆;食品夹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故C正确。
故选:C。
2.【解答】解:
A、图甲中垃圾桶盖ABC,在掀起时支点为C,阻力作用在B,动力作用在A,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费力杠杆,故A正确;
B、图甲中脚踏部分DEF,在脚踏时支点为E,阻力作用在D,动力作用在F,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故B正确;
C、图乙中的垃圾桶盖,在使用时,支点在中间,阻力、动力作用在两边的中间,动力臂等于阻力臂,是等臂杠杆,故C正确;
D、图丙中垃圾桶盖,在掀起时,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杆,故D错误。
故选:D。
3.【解答】解:踮起脚时,脚尖O为支点,人的重力落在脚掌中为阻力,脚干对脚跟的拉力为动力,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是一个省力杠杆;如A。
故选:A。
4.【解答】解:
A、从a点运动到b点的过程,质量不变,高度变大,重力势能逐渐变大,故A错误;
B、从b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质量不变,高度变小,重力势能变大,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所以动能逐渐增大,故B错误;
C、a点运动到c点的过程,由于存在空气阻力,克服空气阻力做功,机械能会减小,所以机械能不守恒,故C错误;
D、运动到b点,运动员有一定的水平速度,所以动能大于0,故D正确。
故选:D。
5.【解答】解:由s﹣t图像可知,在相同时间内,甲物体通过的路程大于乙物体通过的路程,根据v=可知,甲物体的速度大于乙物体的速度,即v甲>v乙,
由W﹣t图像可知,在相同时间内,甲物体做的功小于乙物体做的功,根据P=可知,甲物体做功的功率小于乙物体做功的功率,即P乙>P甲,又因为P===Fv,所以甲物体受到的拉力小于乙物体受到的拉力,即F甲<F乙。
综上分析可知,选项A正确。
故选:A。
6.【解答】解: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8N,则绳端的拉力F为8N,图中为动滑轮,因滑轮绳子、弹簧测力计的重力和摩擦力均不计,则物体A与水平面的摩擦力:f=2F=2×8N=16N;
绳端移动的速度:v绳=2v物=2×2m/s=4m/s;
F的功率为:P===Fv=8N×4m/s=32W。
故选:B。
7.【解答】解:两次提升物体时,提升物体的高度相同,根据W有=Gh可知,有用功相同;
由图可知,提升物体绳子的条数为2,则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2h;
物体在斜面通过的距离为AB=2h,根据W总=Fs可知,拉力做的总功相同;
由η=×100%可知,两次提升物体的机械效率相等,即η甲=η乙。
故选:C。
8.【解答】解:A、因为不计空气阻力,三个小球在动能和重力势能转化过程中,机械能保持不变,所以三个小球到达水平桌面时速度相同,故A错误;
B、a和b小球在空中的运动过程中势能先增大后减小,c小球的重力势能一直在减小,故B错误;
C、因为不计空气阻力,三个小球在动能和重力势能转化过程中,机械能保持不变,所以三个小球在空中的运动过程中机械能不变,故C正确。
D、因为不计空气阻力,三个小球在动能和重力势能转化过程中,机械能保持不变,故D错误。
故选:C。
9.【解答】解:
A、小钢球运动到最高点c时,只受重力的作用,没有受平衡力的作用,故A错误;
BD、小钢球从a点到c点的过程中,质量不变,速度不断变小,动能不断变小,同时高度不断增大,重力势能不断变大,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不计空气阻力,小钢球的机械能守恒,所以,小钢球在ac段重力势能的增加量与动能的减小量相等,小钢球在a、b、c三点时具有的机械能相等,故B正确,D错误。
C、小钢球在ab段和bc段重力不变,hab=hbc,根据W=Gh可知,小钢球在ab段和bc段克服重力做功相等,故C错误。
故选:B。
10.【解答】解:
A、从小球刚接触到弹簧到将弹簧压缩最短的过程中,弹簧的形变程度逐渐变大,所以小球受到弹力也逐渐变大,故A错误;
B、小球从a到b的过程中,受竖直向上的弹簧的弹力和竖直向下的重力,重力大于弹力,合力向下,小球做加速运动;随弹簧压缩量的增大,弹力越来越大,当小球到达b点时,弹力与重力大小相等,合力为零,此时速度达到最大;故B正确;
C、由图象可知,小球速度先变大、后变小,而小球的质量不变,所以小球的动能先变大,后变小,故C错误;
D、从小球刚接触到弹簧到将弹簧压缩到最短的过程中,弹簧的形变程度逐渐增大,其弹性势能逐渐增大,此过程中小球的机械能转化为弹簧的弹性势能,小球的机械能变小,故D错误。
故选:B。
11.【解答】解:斜面AB倾斜角度小于BC,所以物体沿AB运动时拉力较小(省力),即F1<F2;
斜面光滑说明摩擦力为0,即:使用光滑的斜面没有额外功,由W=Gh可知,拉力在两斜面上做功相同,即W1=W2。
故选:D。
12.【解答】解:
A、不计滑轮的摩擦和重力,以动滑轮为研究对象,则两段绳子向右的拉力与向左的拉力平衡,所以2F拉=F,则A物体对滑轮的拉力F拉=F=×10N=5N;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滑轮对A的拉力也为5N;
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恒为2N,因拉滑轮时,物体B始终处于静止状态,则测力计对B向右的拉力与A对B向左的摩擦力平衡,所以fA对B=F示=2N;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物体B对A的摩擦力为2N,方向向右;
物体A向左匀速运动,同时地面对物体A还有向右的摩擦力,由力的平衡条件可得:F拉=fB对A+f地,
所以物体A受到地面的摩擦力:f地=F拉﹣fB对A=5N﹣2N=3N,方向水平向右,故A错;
B、绳子对A的拉力F拉=5N,2s物体A移动的距离为sA=vAt=0.2m/s×2s=0.4m,
绳子对A做的功WA=F拉s=5N×0.4m=2J,故B错;
C、因拉力F作用在动滑轮的轴上,费力但省一半的距离,所以拉力端的移动速度(滑轮移动的速度)等于物体A移动速度的,
则滑轮移动的速度v=vA=×0.2m/s=0.1m/s,故C错;
D、拉力做功的功率P===Fv=10N×0.1m/s=1W,故D正确。
故选:D。
13.【解答】解:A、由图可知n=3,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v=nv物=3×0.3m/s=0.9m/s,
则拉力F的功率:P===Fv=20N×0.9m/s=18W,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由P=可得,拉力做的总功:W总=Pt=18W×20s=360J,
因为η=×100%,所以有用功:W有=ηW总=85%×360J=306J,
因为v=,所以物体移动的距离:s物=v物t=0.3m/s×20s=6m,
又W有=fs物,所以物体受到的摩擦力:f===51N,故B错误,符合题意;
C、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s=ns物=3×6m=18m,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额外功:W额=W总﹣W有=360J﹣306J=54J,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4.【解答】解:A、由图可知n=2,绳子自由端(物体B)移动的距离sB=2sA,则物体A移动的距离:sA=sB=×4m=2m,
由P=可知,拉力F做的总功:W总=P总t=30W×2s=60J,
W总=FsA可知,拉力:F===30N,故A错误;
C、克服物体B重力做的有用功:W有=GBsB=10N×4m=40J<60J,即拉力F做的功大于克服物体B重力做的功,故C错误;
B、该装置的机械效率:η=×100%=×100%≈66.7%,故B正确;
D、物体A速度:vA===1m/s,故D错误。
故选:B。
15.【解答】解:
A.由图可知,滑轮组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n=3,
不计滑轮组中的摩擦及绳重,物体A向右匀速直线运动时,绳子对它的拉力:
F1=(GB+G动)=×(30N+3N)=11N,故A正确;
B.如果在物体A上施加一个水平向左的力F拉动A,使物体B匀速上升0.2m,
则滑轮组做的有用功:W有=GBh=30N×0.2m=6J,故B正确;
C.因物体A向右匀速直线运动时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和绳子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所以,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f=F1=11N,
因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只与压力的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所以,如果在物体A上施加一个水平向左的力F拉动A,使物体B匀速上升时其受到的摩擦力不变,
此时物体A受到水平向左的力F、水平向右的滑动摩擦力和绳子的拉力作用处于平衡状态,
所以,由物体A受到的合力为零可得:F=F1+f=11N+11N=22N,
物体A移动的距离:s=nh=3×0.2m=0.6m,
力F做的功:W总=Fs=22N×0.6m=13.2J,故C正确;
D.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100%=×100%≈45.5%,故D错误。
故选:D。
16.【解答】解:A、全程中汽车的所受阻力:f=0.2G=0.2mg=0.2×1.5×103kg×10N/kg=3×103N,故A正确;
B、由题意可知,整个过程中发动机的工作时间t=40s,且在这段时间内发动机的功率不变;
由P=可得,整个过程中发动机做的功:W=Pt=60×103W×40s=2.4×106J,故B错误;
C、因汽车匀速行驶时处于平衡状态,汽车的驱动力和阻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汽车的驱动力F=f=3×103N;
由P===Fv可得,汽车的最大速度:v最大===20m/s,故C正确;
D、由图可知,0~15s汽车的速度不断增大,所以此时汽车的驱动力大于汽车受到的阻力,故D正确。
故选:B。
二.填空题(共8小题)
17.【解答】解:(1)物体的有用功:W有用=Gh=10N×0.2m=2J;
总功:W总=Fs=2.5N×1m=2.5J;
机械效率:η==×100%=80%。
(2)因为摩擦力做功只和距离的长短、力的大小有关,与速度大小无关,则AB都不能减小摩擦力的功,只有C,可以减小摩擦力,减小额外功,故选 C,理由为:重物上升过程中克服摩擦做的额外功减少。
故答案为:2;80%;C。
18.【解答】解:
杠杆左端为动滑轮,n=2;
绳和杠杆都是轻质的,提升物体需要的拉力(即杠杆左端对绳子的拉力):
F拉=(G+G轮)=(500N+40N)=270N;
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作用在杠杆左端的拉力:F′=F拉=270N;
由下图可知,OA:OB=3:4,
因为杠杆平衡,所以F×OA=F′×OB,
则F===360N。
故答案为:360N。
19.【解答】解:(1)在不计绳和测力计重及摩擦时,图中有两股绳子连接动滑轮,
所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2GB+G动,
物体B的重力:GB===25N;
(2)因h=,图中有两股绳子连接动滑轮,所以人拉弹簧的速度等于物体B速度的一半,即速度为0.1m/s,
由公式P=Fv=60N×0.1m/s=6W。
故答案为:25;6。
20.【解答】解:(1)因为拉力F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相等,所以F=10N。
(2)因为动滑轮省一半力,拉力F是摩擦力的一半,所以摩擦力f=2F=20N。
(3)因为动滑轮省一半力,但要多移动一半的距离,所以绳子自由端运动的速度是物体A运动速度的2倍。
所以,V绳=2VA=2×5cm/s=0.1m/s。
拉力的功率为:P=FV绳=10N×0.1m/s=1W。
故答案为:10;20;1。
21.【解答】解:
(1)铁块在F=6N的作用下匀速向上运动时,处于平衡状态,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G、竖直向下的摩擦力f和竖直向上的拉力F,
根据平衡力的特点,故铁块受到摩擦力大小f=F﹣G=6N﹣4N=2N。
(2)根据v=可得,铁块在4s内升高的距离s=vt=0.2m/s×4s=0.8m,
因此拉力F做的功W=Fs=6N×0.8m=4.8J。
故答案为:2;4.8。
22.【解答】解:(1)由杠杆平衡条件得:G×=F1×OA,
即:20N×=F1×OA,解得:F1=10N;
(2)如图所示,由图可知:
当F1由竖直向上的位置沿逆时针方向缓慢的转到水平向左的位置时,
动力臂先变大后变小,阻力与阻力臂不变,由杠杆平衡条件可知,动力先变小后变大。
故答案为:(1)10;(2)先变小后变大。
23.【解答】解:
(1)当B物体重力最小时,杠杆平衡,此时以M为支点,GA的力臂为DM,GB的力臂为ME,
因为DM=MN=NE,所以ME=2DM,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得:GA×DM=GB最小×ME,
则GB最小=GA=×6N=3N;
(2)当B物体重力最大时,杠杆平衡,此时以N为支点,GA的力臂为DN,GB的力臂为NE,
因为DM=MN=NE,所以DN=2NE,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得:GA×DN=GB最大×NE,
则GB最大=2GA=2×6N=12N;
平台BC受到的最大压力等于A的重力、B的最大重力之和,
即F最大=GA+GB最大=6N+12N=18N。
故答案为:(1)3N;(2)18N。
24.【解答】解:
斜面倾角为30°,斜面长4m,
故根据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可得,物体上升的高度h=s=×4m=2m,
人对物体所做的有用功:W有=Gh=800N×2m=1600J;
人对物体所做的总功:W总=Fs=500N×4m=2000J;
斜面的机械效率为:η=×100%=×100%=80%。
额外功:W额=W总﹣W有=2000J﹣1600J=400J;
由W额=fs可得摩擦力:f===100N。
故答案为:80%;100。
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25.【解答】解:(1)若用一根细绳,小球的摆动方向会不稳定,利用如图两根细绳悬挂小球,便于控制小球的撞击方向,使木块沿同一直线运动;
(2)甲、乙两图中,小球的质量不同,由题意知,摆角相同,小球同时到达竖直位置,说明小球的速度大小与小球的质量无关;
(3)mA<mB,两球的速度相同,B球能将木块C撞得更远,说明B球的动能更大,因此可得速度相同时,物体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4)若用质量不同的铁球将同一弹簧压缩相同程度后静止释放,撞击同一木块,撞击的动能由弹簧的弹性势能转化而来,而弹簧的弹性势能的大小与形变程度有关,故弹簧势能相同,转化出的动能相同,因此,木块最终移动的距离相同,这样是不能完成实验目的。
故答案为:(1)便于控制小球的撞击方向,使木块沿同一直线运动;(2)质量;(3)速度相同时,物体质量越大,动能越大;(4)错误;铁球的动能相同,木块最终移动的距离相同。
26.【解答】解:(1)实验前,杠杆静止如图甲所示,此时杠杆是处于平衡状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杠杆的重心过支点,是为了避免杠杆自重对实验的影响;
(2)由于此题中的阻力和阻力臂不变,据F1l1=F2l2可知,利用图像丙中任意一组数据都能得出,F2l2=F1l1=0.1m×3N=0.3N m;
故若当l1为0.6m时,F1===0.5N;
(3)由表格中数据知,只做了3次实验,且动力臂始终为阻力臂的2倍,实验数据不具普遍性;
(4)如图丁,用弹簧测力计在B位置向下拉杠杆,保持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弹簧测力计由图中a位置移至b位置时,阻力和阻力臂一定,动力臂变小,动力变大,所以,测力计的示数将变大;
(5)利用图戊装置进行探究,杠杆的重心没有通过支点,杠杆的自重对杠杆平衡有影响。
故答案为:(1)是;避免杠杆自重对实验的影响;(2)0.5;(3)动力臂是阻力臂的两倍,实验数据不具普遍性;(4)变大;(5)杠杆的自重对杠杆平衡有影响。
四.分析计算题(共3小题)
27.【解答】解:
(1)完成一个引体向上,小叶克服重力做功W=Gh=mg(H′﹣H),
完成16次标准动作做的功W′=16W=16mg(H′﹣H),
整个过程小叶克服重力做功的功率P==;
(2)A.将篮球举起,有力且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做功,故A正确;
B.用力将篮球抛出,有力,且篮球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距离,故做功,故B正确;
CD.篮球在空中飞行、篮球进入篮筐是篮球具有惯性,人与篮球间没有力的作用,不做功,故CD错误;
(3)篮球离开手后先向上做减速运动,到达最高点时动能最小,然后篮球向下做加速运动,故在其质量不变的情况下,其动能先变小,后变大;由于篮球在最高点时,具有向前的速度,速度不为0,故最小动能不为0,故D图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1);(2)CD;(3)D。
28.【解答】解:(1)运动员在下降过程中,质量一定,由图像可知:
0~15s内,运动员的质量不变,速度先变大后变小,动能先变大后变小,高度一直变小,重力势能一直变小;由于克服空气的摩擦力做功,机械能减小;
15~30s:运动员的质量不变,速度不变,动能不变;高度下降,重力势能变小,因机械能等于动能与势能的总和,所以机械能变小。
综上分析可知,整个过程中,机械能变小,
(2)由v=得,15~30s内下降的高度为:h2=vt=6m/s×15s=90m,由题知,前15s下落高度h1=210m,则在这30s内下落的总高度为:h=h1+h2=210m+90m=300m;
30s内重力做的功:W=Gh=500N×300m=1.5×105J;
(3)匀速下降时重力做功的功率为:P===Gv=500N×6m/s=3×103W。
答:(1)变小;(2)人所受重力做的功为1.5×105J;(3)匀速下降时重力做功的功率为3×103W。
29.【解答】答:(1)杠杆AO1B中,A点的拉力FA是动力,B点BD施加的是阻力;因为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所以它是省力杠杆;
(2)该同学的重力G=mg=50kg×10N/kg=500N
由杠杆平衡条件得,对于杠杆AO1B来说有:
FA×O1A=FB×O1B,即==①
对于杠杆O2DC来说有:
(G﹣FA')×O2C=FD×O2D,即:=②
由题意知,FB=FD,
由于物体间相互作用力的大小相等,即FA=FA′,
可得,=,
解得:FA=125N。
故答案为:(1)省力;(2)需要对手柄A施加竖直向下的拉力为125N,
30.【解答】解:(1)物体排开水的体积与物体的体积相等,即V排=V物=0.8m3,
则F浮=ρ水V排g=1.0×103kg/m3×10N/kg×0.8m3=8×103N;
(2)物体重力G=mg=2×103Kg×10N/kg=2×104N;
由于物体离开水面前受重力、滑轮组对物体的拉力G′和浮力的作用,根据受力平衡可知:G=G′+F浮;
所以,G′=G﹣F浮=2×104N﹣8×103N=1.2×104N;
动滑轮的总重力为G动=m动g=300×10N/kg=3×103N;
由图可知:滑轮组的绳子股数为n=3,
则由于绳重和摩擦不计,所以绳子的拉力为F=(G′+G动)=×(1.2×104N+3×103N)=5×103N;
(3)已知功率P=3kW=3000W,根据P===Fv得:
速度v===0.6m/s,则物体上升的速度为v′=V=×0.6m/s=0.2m/s;
(4)由于绳重和摩擦不计,则η===,
所以,物体离开水面前,的机械效率η=×100%=×100%=80%。
答:(1)物体完全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为8×103N;
(2)物体离开水面前拉力F的大小为5×103N;
(3)物体离开水面前上升的速度为0.2m/s;
(4)物体离开水面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