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三单元 学段一 11《百年孤独(节选)》 学案(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三单元 学段一 11《百年孤独(节选)》 学案(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9.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08 17:49: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1课 百年孤独(节选)
一、导图引路,概览全文
1.《百年孤独》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镇马孔多的百年兴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个世纪以来风云变幻的历史。请根据文本内容填出下面结构导图中的空缺部分。
―→―→
―→
答案 ①布恩迪亚夫妇收留了远方来的孤儿丽贝卡,并治好了她的食土症 ②奥雷里亚诺用“贴标签”对付失忆,但危机并未解除
二、分析人物,体会主题
(一)分析人物
2.从文中看,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他是一个身材健壮、智慧过人、想象力丰富、极富号召力和超人的探索精神的男人。
①布恩迪亚做事情执着而有魄力。他是村子里富有进取心、最有事业心的男人,他规划全村的布局和街道的设计,带领大家共同建设马孔多,让马孔多成为幸福的村庄。
②布恩迪亚极有责任心。意识到失眠症已经侵入镇子,他便召集起各家家长,把自己所知的失眠症情形讲给他们听,并且将疫病控制在村镇之内。
③布恩迪亚易于接受新事物。“他着迷于眼前的现实,认为这比自己广袤的幻想世界更为神奇”是因为马孔多的新气象;为了避免遗忘,奥雷里亚诺为器物贴标签,布恩迪亚先在家中实行,而后推广到全镇。
3.丽贝卡是一个怎样的人?如何理解丽贝卡吃土的情节?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丽贝卡是一个不期而至的小女孩。她带着父母的骨殖来到布恩迪亚家里,孤僻、美丽的外表下包裹着充满欲望的内心。她带来了差点让整个村子覆灭的失眠症,她在内心充满渴望与孤独时疯狂地吃着土。她像乌尔苏拉一样倔强、坚强,能够把苦难化作生存下去的勇气。
(2)“土”就是丽贝卡孤独的代表,对吃土有所执念的丽贝卡,并不喜欢混着蚯蚓的湿土味道,却戒不掉这种味道。当她内心感到孤独时,苦涩的土的味道是唯一能够排解她痛苦的良方。
4.小说中塑造了母亲乌尔苏拉的形象,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乌尔苏拉是小说塑造的一个理想的女性形象。①有爱心。收养了孤儿丽贝卡,并想办法治好丽贝卡的吃土症。
②睿智。发现丽贝卡的失眠症后,将她和其他孩子隔离开,防止传染;熬制乌头汤来治疗失眠症。
③严慈并济的母亲。丽贝卡有吃泥土的恶习,而且还拒绝吃药,这让乌尔苏拉在对她进行药物治疗的同时又加上了皮带抽打,使她逐渐显出康复的迹象。
(二)体会主题
5.文章开篇就说“马孔多变了样”。那么,马孔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试结合文章第一段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与外界的联系、交流让马孔多由原来的偏僻、冷落变得繁华、热闹起来。
①小镇有了手工作坊和店铺,还开通了一条永久商道。
②居民用金刚鹦鹉与阿拉伯人进行商品交换,对再次到来的吉卜赛人表示欢迎。
③小镇吸引来了落户的新居民。
④外来文明、新鲜事物中也出现了丑恶的东西,如吉卜赛人把原来的流动游艺会变成了大型赌场。
6.文中乌尔苏拉“认定儿女们的怪癖与猪尾巴同样可怕”,结合你对全书有关章节的了解,谈一谈“猪尾巴”的来历及其象征意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乌尔苏拉的一位姑妈嫁给了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的一位叔父,生出的儿子就长有一条猪尾巴。布恩迪亚家的第六代是梅梅送回的私生子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他不知不觉地爱上了姨母阿玛兰妲·乌尔苏拉,后来阿玛兰妲·乌尔苏拉生下了一个男孩:“他是百年里诞生的布恩迪亚当中唯一由于爱情而受胎的婴儿。”然而,他身上竟长着一条猪尾巴。小说中交代,这是布恩迪亚家族因近亲结婚而带来的遗传病,产下的婴儿可能会长猪尾巴。
(2)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带尾巴的小孩总让我们想到返祖。返祖意味着倒退、落后、原始状态。马孔多人显然处于原始的生活状态,他们缺少必要的社会规范或者说他们还处于愚昧的生活状态中,又或者说他们不懂得什么是科学和发展的规律,不懂得什么是文明,不懂得社会的发展必须杜绝乱伦情结、近亲结婚。“猪尾巴”的描写反映了拉美人生活中愚昧的一面。这象征着拉丁美洲真实的一面。这样自恋、自我满足的民族,如此“混乱”的拉丁美洲,正是从“猪尾巴”这一形象中折射出来的,也就是从布恩迪亚家族怪胎中折射出来的——畸形的新老殖民主义者蹂躏下的拉丁美洲。从第一代猪尾儿的出现,他们意识到了恐慌,但他们没有总结原因,没有改进,没有进步,历史依然继续上演,直到布恩迪亚家族最后一代猪尾儿的出现,这如同是一个圆圈,又回到了第一代的状态,历史似乎是打了一个转,又回到原地,历史是没有进步的,是停滞不前的,人民依然如故。
7.(1)小说中描写马孔多的人染上失眠症有什么象征意义?请结合写作背景谈谈你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作者通过描写马孔多人患上了失眠症,忘记自己身边所有熟悉的东西,忘记时间,忘记历史,比喻拉丁美洲的人民,由于无法摆脱封闭、孤独、与世隔绝的生活,正在逐步遗忘自己的历史,遗忘自己摆脱命运控制的初衷,从而揭示出拉丁美洲百年逃不出循环往复的苦难的内在原因。这里的象征意味显而易见:警示人们不要忘记历史,不要忘记昔日内战的残酷与灾难,更不要忘记百姓的愚昧无知和民族的贫穷落后。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历史悲剧的重演。
(2)得了这种失眠症的人们做出了哪些努力?有什么寓意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a.当乌尔苏拉发现了丽贝卡的失眠症后,她把丽贝卡和其他孩子隔离开来,防止传染;b.乌尔苏拉熬制乌头汤让得了失眠症的人们服下,试图治疗失眠症;c.马孔多的人们把小铃铛送给镇外的来客使用,让这些健康人在镇上逗留期间禁止一切饮食,这项举措卓有成效;d.人们在物品上贴标签,努力挣脱这种健忘命运。
②所做的一切努力是告诫拉丁美洲的人们要努力牢记容易被人遗忘的历史。
8.本文是《百年孤独》的节选部分,你认为文中所写的“孤独”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马孔多是“孤独”的。它位置偏僻,很难与外界沟通。这个充满魔幻的村子置身于现代科技文明之外,偶尔外面透进来的一道光,最终也被卷入小镇一代代注定破败的循环之中。
(2)马孔多的居民是“孤独”的。他们有挥之不去的自闭意识,他们只因何塞·阿尔卡蒂奥没有一道归来,就排挤以梅尔基亚德斯为代表的吉卜赛人,而这些吉卜赛人曾以悠远的智慧和神奇的发明对村子的发展壮大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马孔多的居民对失眠症缺少正确的认识,更没有意识到它的危害,把紧急情况视为常态而不去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法。
(3)布恩迪亚家族是“孤独”的。如布恩迪亚家族里一代又一代的人都反复使用那几个相同的名字:第一代的族长是何塞·阿尔卡蒂奥·布恩迪亚,而其长子是何塞·阿尔卡蒂奥,何塞·阿尔卡蒂奥的儿子叫阿尔卡蒂奥。其家庭成员缺少沟通,如奥雷里亚诺沉默寡言,孤独入骨,全神贯注于金银艺实验,甚至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
三、分析“魔幻”,赏析表达
9.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魔幻现实主义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如小说中写外部文明对马孔多的侵入是现实的:阿拉伯人用玻璃珠链交换金刚鹦鹉;走江湖的吉卜赛人把流动游艺会变成了大型赌场等等。对丽贝卡的失眠描写也很真实,“坐在摇椅上吮着手指,双眼像猫眼一般在黑暗中放光”。但是这种现实因素融入魔幻的情节中,如失眠症可以传染,丽贝卡让整个镇子的人都染上了失眠症。“在这种清醒的梦幻中,他们不仅能看到自己梦中的形象,还能看到别人梦见的景象,一时间家里仿佛满是访客”,真实的描写与奇幻的因素水乳交融在一起,使作品呈现出一个似真似幻、亦真亦幻的魔幻世界,增添了许多神秘气氛和拉丁美洲的地域色彩。
附:助读资源
1.作者简介
加夫列尔·加西亚·马尔克斯(1927—2014),哥伦比亚作家,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马尔克斯1927年出生于哥伦比亚马格达莱纳海滨小镇阿拉卡塔卡。童年与外祖父母一起生活。1936年随父母迁居苏克雷。1947年考入波哥大国立大学。1948年因内战辍学,进入报界。五十年代开始出版文学作品。六十年代初移居墨西哥。1967年出版《百年孤独》。198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马尔克斯作品的主要特色是幻想与现实的巧妙结合,以此来反映社会现实生活,审视人生和世界。马尔克斯作为一位天才的、赢得广泛赞誉的小说家,被誉为“二十世纪文学标杆”,他将现实主义与幻想结合起来,创造了一部风云变幻的哥伦比亚和整个南美大陆的神话般的历史。2014年4月17日,马尔克斯在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因病去世,享年87岁。
2.作品简介
(1)背景展示及主题
从1830年至19世纪末的70年间,哥伦比亚爆发过几十次内战,使数十万人丧生。《百年孤独》以很大的篇幅描述了这方面的史实,并且通过书中主人公带有传奇色彩的生涯集中表现出来。政客们的虚伪、统治者们的残忍、民众的盲从和愚昧等都写得淋漓尽致。作家以生动的笔触,刻画了众多性格鲜明的人物,描绘了这个家族的孤独精神。在这个家族中,夫妻之间、父子之间、母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没有感情沟通,缺乏信任和了解。尽管很多人为打破孤独进行过种种艰苦的探索,但由于无法找到一种有效的办法把分散的力量统一起来,最后均以失败而告终。这种孤独不仅弥漫在布恩迪亚家族和马孔多镇,而且渗入了狭隘思想,成为阻碍民族向上、国家进步的一大包袱。
作家写出这一点,是希望拉丁美洲民众团结起来,共同努力,摆脱孤独。所以,《百年孤独》中浸淫着的孤独感,其主要内涵应该是对整个苦难的拉丁美洲被排斥在现代文明世界的进程之外的愤懑和抗议,是作家在对拉丁美洲近百年的历史,以及这块大陆上的人民独特的生命力、生存状态、想象力进行独特的研究之后形成的倔强的自信。这个古老的家族也曾经在新文明的冲击下,努力地走出去寻找新的世界,尽管有过畏惧和退缩,可是他们还是抛弃了传统的外衣,希望融入这个世界。可是外来文明以一种侵略的态度吞噬着这个家族,于是他们就在这样一个开放的文明世界中持续着“百年孤独”。作家借着一种精神状态的孤独来批判外来者对拉美大陆的精神层面的侵略,以及西方文明对拉美的歧视与排斥。“羊皮纸手稿所记载的一切将永远不会重现,遭受百年孤独的家族,注定不会在大地上第二次出现了。”作者用一个毁灭的结尾表达了自己深深的愤懑。
在当今快餐式阅读风靡的时代,抚阅《百年孤独》,人们会再次“发现”经典文学名著的不朽魅力,重新思考文化的传承、互鉴与交融等命题。
在灿若群星的世界文学大师中,马尔克斯和他的这一代表作,对于新时期中国作家和中国文化界,有着无法磨灭的记忆。
(2)故事梗概
很久以前,布恩迪亚和他的妻子乌尔苏拉为了逃避厄运的纠缠,和朋友们一同来到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创建了马孔多小村镇。布恩迪亚作为年轻的族长,跟大伙一块劳动,为全村谋福利。由于吉卜赛人的引诱,他迷上了磁铁和天文探索,幻想采到金子,发现世界奇迹。失败后,他又打算开辟一条道路,让马孔多和那些发明连接起来,结果又失败了。他想离开这个与世隔绝的小村镇,但由于乌尔苏拉的反对,也失败了。从此他沉溺于幻想之中,不再理睬家务和公益活动。
布恩迪亚家族在乌尔苏拉的主持下日益发展。他们盖起了迷宫一样的住宅,积聚了不少财产。
乌尔苏拉坚持要寻找因与情妇庇拉尔·特尔内拉有了孩子而随吉卜赛人出走的大儿子何塞·阿尔卡蒂奥,无意中打通了马孔多与外界的联系。马孔多开始出现了机器、镇长、教会、自动钢琴……
由于布恩迪亚的二儿子奥雷里亚诺在国内战争中成了自由派领袖,他在连绵不断的战争中变得残酷、乖戾、衰老,在停火协议签订后,他开枪自杀未遂,从此蜗居小作坊。他的17个儿子长大后均被敌人杀害。
到了布恩迪亚家族第四代时,马孔多来了许多外国人,他们残酷地剥削本地居民,激起了强烈反抗,政府军奉命镇压罢工者,马孔多在天灾人祸中萧条得可怕。
布恩迪亚家族的女儿阿玛兰妲·乌尔苏拉在接受了外国文明的熏陶后,偕丈夫回到马孔多,满腔热情地要重建马孔多,但她又堕入情网,与自己的外甥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发疯似的相爱,并且生出了一个带着一条猪尾巴的儿子。阿玛兰妲·乌尔苏拉因大出血丧命,婴儿则被蚂蚁咬死。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在惨象环生的刺激下,终于解读了吉卜赛人在一百年前写下的羊皮书,上边记载着马孔多和布恩迪亚家族的历史,记载着这个家族每个人的归宿。当他全部译完的一瞬间,一阵飓风把马孔多从地面上一扫而光,遭受百年孤独的家族,注定不会在大地上再出现第二次了。
《百年孤独》以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兴衰过程为经线,浓缩了哥伦比亚乃至整个拉美大陆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演变,以魔幻的方式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现实。
(3)《百年孤独》经典名言语录
①多年以后,面对行刑队,奥雷里亚诺·布恩迪亚上校将会回想起父亲带他去见识冰块的那个遥远的下午。
②我确实一度死去,但难以忍受孤独又重返人世。
③(失眠症)患者慢慢习惯了无眠的状态,就开始淡忘自己童年的记忆,继之以事物的名称和概念,最后是各人的身份,以至失去自我,沦为没有过往的白痴。
④不变的坐姿令他脊柱变形,精确到毫米的工艺使他视力受损,但不容丝毫分心的专注让他获得了心灵的平静。
⑤守信是一项财宝,不应该随意虚掷。
⑥买下一张永久车票,登上一列永无终点的火车。
⑦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不是你遭遇了什么,而是你记住了哪些事,又是如何铭记的。
⑧别错过机会,人生比你想象中的要短。
⑨死神一直追随他的脚步,嗅闻他的行踪,但尚未下定决心,给他最后一击。
⑩等到人类坐一等车厢而文学只能挤货运车厢的那一天,这个世界也就完蛋了。
我们趋行在人生这个亘古的旅途,在坎坷中奔跑,在挫折里涅槃,忧愁缠满全身,痛苦飘洒一地。我们累,却无从止歇;我们苦,却无法回避。
生命从来不曾离开过孤独而独立存在。无论是我们出生、我们成长、我们相爱还是我们成功失败,直到最后的最后,孤独犹如影子一样存在于生命一隅。
面对压迫、掠夺和孤单,我们的回答是生活。无论是洪水还是瘟疫,无论是饥饿还是社会动荡,甚至还有多少个世纪以来的永恒的战争,都没有能够削弱生命战胜死亡的牢固优势。
时间是治疗心灵伤痛的最好良药。痛苦,需要靠我们自己去慢慢化解。曾经爱过、伤过、痛过的记忆,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淡出我们的生活。当我们对痛苦无能为力时,唯一能做的,就是等待那些痛苦慢慢走远。忘掉刻骨铭心的伤痛,忘掉痛彻心扉的感情,你才会在拐角处遇见幸福。
有时两人会一直默默坐到傍晚,面对着面,彼此凝视,在静谧中相爱,并不比当初在癫狂中相爱减色。
他不明白,为什么需要耗费那么多的话语来解释自己在战争中的感受,其实只要一个词儿就够了:恐怖。
3.文学常识——魔幻现实主义
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是20世纪50年代崛起于现代拉丁美洲文坛、富有撼动世界的轰动效应的现代派文学重要流派,它将新闻报道般的写实与神奇的幻想结合起来,采用模糊化技巧和神话模式,表现拉丁美洲的历史文化和现实生活。魔幻是指神秘而富于变幻的内容,或者说是通过幻想才可能有的事情;现实是指客观存在的内容。从本质上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所要表现的,并不是魔幻,而是现实。“魔幻”只是手法,反映“现实”才是目的。在体裁上,以小说为主。中国作家莫言的作品深受此流派影响。
4.名家评点
(1)《百年孤独》是“继《创世纪》之后,首部值得全人类阅读的文学巨著”。
——《纽约时报》
(2)马尔克斯是“继塞万提斯之后最伟大的语言大师”。——智利诗人巴勃罗·聂鲁达
(3)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中“创造了一个独特的天地,即围绕着马孔多的世界”,“汇聚了不可思议的奇迹和最纯粹的现实生活”。——瑞典文学院
附:积累卡片
1.读准字音
词语 读音
僻静 pì
发髻 jì
呼号 háo
纤细 xiān
簪 zān
2.解释词语
词语 释义
作坊(zuō fɑnɡ) 手工业工场。
广袤(mào) 广阔;宽广。
不可磨灭 痕迹、印象、功绩、事业、道理等永远不会消失。
魁伟 魁梧。
呱呱(ɡū ɡū)坠地 指婴儿出生。
怪癖(pǐ) 古怪的癖好。
骨殖(ɡǔ shi) 尸骨。
岁月蹉跎(cuō tuó) 把时光白白地耽误过去,指虚度岁月。
狡黠(xiá) 狡诈。
杜撰 没有根据地编造;虚构。
辗转反侧 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地不能入睡,形容心中有事。
宿(sù)命 指前世的命运。佛家认为今生的命运是由前世行为的善恶决定的。
无所事事 没有什么事可做,指闲着什么事也不干。
砧(zhēn)子 捶或砸东西时垫在底下的器具,有铁的(即砧铁)、石头的(即砧石)、木头的(即砧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