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两首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读古诗填空。
?1、《寻隐者不遇》这首诗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贾岛)。诗歌记述了(诗人前往山中寻访隐者而没有遇到)这件事。通过与童子的问答,体现了隐者(高洁)性格以及诗人对他的(仰慕之情)。
?2、《所见》是(清)朝诗人(袁枚)的作品,诗人向我们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牧童行歌捕蝉图)。古诗动静结合,活泼有趣,牧童先是(歌声振林樾),忽然“(闭口立)”,是因为他 “(意欲捕鸣蝉)”。我们还从诗中“"(捕鸣蝉)”一词中可见当时是(夏季)。
二、搜集描写儿童生活的古诗。
??? 村居(高鼎)????? 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 小儿垂钓? (胡令能)
?草长莺飞二月天,???? 篱落疏疏一径深,?????? 蓬头稚子学垂纶,
?拂地杨柳醉春烟。???? 树头花落未成阴???????? 侧坐莓苔草映身。
?儿童散学归来早,???? 儿童急走追黄蝶???????? 路人借问遥招手。
?忙趁东风放纸鸢?????? 飞入菜花无处寻。?????? 怕得鱼惊不应人。???????????????????????????????
三、解释:
不知处:不知道在何处。 振:震荡。 林樾:林中成阴的地方。 樾:树阴。意欲:心想。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大概是想捕捉那只正在鸣叫着的蝉,牧童突然停止了行走,不再高声歌唱了。(这两句是因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