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常见的酸和碱》测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点燃酒精灯 B.用滴管取液体
C.稀释浓硫酸 D.取用粉末
2.下列几组物质按照单质、氧化物、酸、碱顺序排列的是
A.C、H2O、H2SO4、Na2O
B.O3、KClO3、HCl、Ba(OH)2
C.He、HgO、CuSO4、Cu(OH)2
D.O2、Fe2O3、H2SO4、NH3·H2O
3.化学反应不但可以生成新物质,还能产生能量。以下发热现象与化学变化无关的是
A.镁条和稀盐酸混合生热
B.浓硫酸与水混合生热
C.木材燃烧生热
D.糖类在人体中缓慢氧化生热
4.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规范要求的是
A.“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实验中,先装入药品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粗盐提纯操作”中,在蒸发结晶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C.“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实验中,多余的药品应放回原瓶
D.“探究酸碱中和”实验中,测定溶液的pH时应先将试纸用蒸馏水湿润
5.下列溶液长时间露置在空气中(不考虑水的蒸发),会发生变质且溶液质量增加的是
A.氢氧化钠溶液 B.浓硫酸 C.澄清石灰水 D.浓盐酸
6.鉴别下列各组物质采用的方法或使用的试剂不正确的是
A.硬水和软水:肥皂水
B.氧气和二氧化碳:带火星的木条
C.氢氧化钠与硝酸铵:加水溶解测温度
D.蔗糖溶液与酒精溶液:测导电性
7.20gKOH加入100g水中,配制成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 B.KOH在水中解离出K+和OH-
C.一个K+带一个单位正电荷 D.向该溶液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试液变红
8.下列实验操作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物质 目的 主要实验操作
A CO2和N2 鉴别 分别用燃着的木条试验,观察现象
B CaCO3中含有CaCl2 检验 取样,加入适量稀盐酸,观察现象
C MnO2和KCl的混合物 分离 溶解、过滤、洗涤固体并烘干,蒸发滤液
D CO2中混有的少量CO 除杂 通入氧气,点燃
A.A B.B C.C D.D
9.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关系是:甲+乙→丙+丁,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甲为盐酸,丁为水,则乙一定为碱
B.若甲为含碳、氢的化合物,乙为氧气,则该反应一定为氧化反应
C.若将10g甲和15g乙混合,充分反应后,则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总和一定为25g
D.若甲、乙、丙、丁都是化合物,则该反应一定是复分解反应
10.从化学视角看“烟、雾、光和焰”是有区别的。下列实验现象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点燃,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C.铁丝在氧气中点燃,产生红色火焰,生成黑色固体
D.打开浓盐酸的瓶盖,出现白烟
11.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①表示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在有、无催化剂条件下制氧气
B. ②表示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制氧气
C. ③表示浓硫酸长期露置在空气中
D. ④表示一定质量的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
12.下列各组物质中,利用括号内的试剂或物品不能将它们一一鉴别出来的是
A.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无色酚酞)
B.空气、氧气、二氧化碳气体(燃着的木条)
C.氧化铁、铜和红磷三种红色固体(稀盐酸)
D.硝酸铵、氢氧化钠和氯化钠三种白色固体(水)
13.逻辑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得出的相关结论合理的是
A.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所以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呈碱性
B.燃烧都伴随着发光、放热,所以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就是燃烧
C.化合物中含有不同种元素,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D.复分解反应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的反应就是复分解反应
14.蓝莓中含有的花青素(化学式为C15H11O6)具有缓解眼睛疲劳、保护视力的作用。酸能使花青素溶液变成红色,碱能使花青素溶液变成蓝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花青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7 B.向白醋中滴加花青素溶液,溶液变成红色
C.花青素中共有32个原子 D.花青素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15.类推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以下类推正确的是
A.化合物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B.碱能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能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物质一定是碱
C.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D.化学变化伴随有能量变化,所以有能量变化的一定是化学变化
二、填空题
16.请从熟石灰、金刚石、干冰、大理石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化学式填空:
(1)能用于保存冷链食品的是______。
(2)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______。
17.能源和矿石资源是人类活动的物质基础,化学反应伴随能量的变化。
(1)化石燃料为不可再生能源,包括煤、_____和天然气。
(2)煤燃烧时排放出_____、NO2等气体,溶于水会形成酸雨,为充分利用煤的燃烧,常将煤粉碎,其目的是_______。
(3)沼气是经过微生物发酵产生的可燃性气体,其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4)生石灰与水反应放热,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5)目前,德州市公交车已逐步更换为电动新能源车,请结合生活实际,写出一条符合节能环保主题的具体做法________。(答出一条即可)
18.利用图示装置验证分子的性质。
(1)实验一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
(2)实验二中,将滴有酚酞溶液的滤纸条放在试管里,如图所示放在实验桌上,用胶头滴管吸取浓氨水,滴在脱脂棉上,胶头滴管的用途是_____。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
(3)从微观角度分析,实验一和实验二都能证明_____。
19.碱的通性(具有通性的原因:离解时所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OH-)
(1)碱溶液与酸碱指示剂的反应:使紫色石蕊试液变____,使无色酚酞试液变______
(2)非金属氧化物+碱→盐+水 如:_______________
(3)酸+碱→盐+水 如:_______
(4)盐+碱→另一种盐+另一种碱(反应物均可溶,产物符合复分解条件) 如:_____
三、推断题
20.A~K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其中只有A、C属于单质,并且C是紫红色金属,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B的化学式可能是______。
(2)G的一种用途是______。
(3)写出一个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4)如图转化关系中一定未涉及到的基本反应类型______。
21.A~E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B、C组成元素相同,D、E常温下为气体。图中“—”表示能相互反应,“→”表示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D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
(2)写出图示中C→E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
四、实验题
22.某气体可能含有H2、CO中的一种或两种。小明为检验该气体的组成并用该气体测量某氧化铜样品(含少量铜)中CuO的质量分数,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夹持装置已略去)。提示: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1)实验前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
(2)虚框内有下列装置,导管的正确连接顺序是a_____(填序号)。
实验前,先依次称量氧化铜样品和装置Ⅳ的质量,分别记为m1和m2。待CuO样品完全反应后,冷却,再依次称量硬质玻璃管中剩余固体和装置Ⅳ的质量,分别记为m3和m4。
(3)能判断原气体中只含有CO的依据是_____,Ⅲ处装置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样品中氧化铜的质量分数为_____。
23.请结合如图回答问题。
(1)仪器名称:①______,②______。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可选用装置A和______(填字母)组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试管中棉花团的作用是______。
(3)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选用装置C相对B的优点是______。
(4)已知CaCl2的水溶液呈中性。用图1装置探究制取CO2的实验。实验开始时,向锥形瓶中加入一定量的盐酸图2表示实验过程中装置G和Ⅰ中的溶液pH变化曲线。
①装置H的作用为______。
②t1时,锥形瓶中石灰石有剩余,无气泡产生。请判断t2时,锥形瓶中______(填“有”或“无”)盐酸剩余。
③t1后,显示器B中曲线几乎无变化,其原因是______。
五、计算题
24.利用方程式进行计算
已知烧杯中装有200g硫酸和硫酸铜混合溶液,其中含硫酸铜4.8g,向烧杯中逐渐加入氧化铜,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与加入氧化铜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的溶液为不饱和溶液。
请计算:
(1)m=_______g。
(2)恰好完全反应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____。
25.某石灰水中含有 14.8g 氢氧化钙,要使这些氢氧化钙全部转化成碳酸钙沉淀,需要二氧化碳的质量是多少?
参考答案:
1.C 2.D 3.B 4.B 5.A 6.D 7.A 8.C 9.B 10.B 11.B 12.C 13.A 14.C 15.A 16.(1)
(2)
17.(1)石油
(2) 二氧化硫##SO2 增加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燃烧
(3)
(4)
(5)生活中出行少开私家车、多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18.(1)烧杯①中酚酞溶液变红
(2) 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 滤纸条上滴有酚酞溶液处由右向左依次变红
(3)分子在不断运动
19.(1) 蓝 红
(2)CO2+Ca(OH)2=CaCO3↓+H2O
(3)2NaOH+H2SO4=Na2SO4+2H2O
(4)Na2CO3+Ca(OH)2=CaCO3↓+2NaOH
20.(1)CH4
(2)冶炼金属
(3)
(4)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
21. H2
22.(1)检查装置气密性
(2)efdcb
(3) m2=m4
(4)
23.(1) 酒精灯 长颈漏斗
(2) D或E
略 防止试管内粉末状物质进入导管
(3) CaCO3+2HCl=CaCl2+H2O+CO2↑ 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4) 除去氯化氢气体,防止影响装置Ⅰ中pH测定 有 二氧化碳的溶解已经达到饱和
24.(1)208
(2)设反应生成硫酸铜质量为x,
x=16g;
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答: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0%。
25.解:设需要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x
=
x=8.8g
答:需要二氧化碳的质量是 8.8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