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单元《化学与生活》测试题
一、单选题
1.化学与生活、健康等紧密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加热煮沸可以软化硬水 B.煤气泄漏立即开灯检查
C.人体缺钙导致骨质疏松 D.单车出行利于低碳环保
2.我国科研人员提出了由CH4和CO2转化为乙酸(CH3COOH)的催化反应,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属于有机化合物 B.丙含有四种元素
C.甲中碳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D.反应中,甲、乙、丙的分子个数比为1:1:1
3.材料研制与化学科学的发展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加快研发可降解塑料,解决由聚乙烯等塑料制品造成的“白色污染”问题
B.合成纤维、棉纤维和羊毛纤维,均是以石油为原料合成的有机高分子材料
C.用于航天工业的钛合金具有耐高温、耐腐蚀、强度高等性能,属于金属材料
D.“祝融号”火星车成功着陆火星,火星车的构造部件中使用了多种复合材料
4.学好化学,就要学会归纳和总结,下列总结有错误的一组是
A 安全常识 B 物质分类
瓦斯爆炸──天然气引起 煤气中毒──CO引起 空气──混合物 河水──氧化物
C 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D 生活知识
H2作高能燃料──可燃性 CO炼铁──还原性 硬水──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含量高 蜂窝煤易于燃烧──与空气充分接触
A.A B.B C.C D.D
5.花青素(C15H11O6)具有缓解眼睛疲劳,保护视力的作用,该物质主要来源于各种蔬菜和水果,有关花青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花青素分子中含有碳、氢、氧三种原子
B.花青素是由三种元素构成的
C.花青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花青素是一种有机化合物
6.下列过程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用灼烧法鉴别羊毛和合成纤维 B.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
C.海水晒盐 D.将石油分离可得到汽油、煤油等产品
7.下列物品不属于易燃、易爆物的是
A.汽油 B.蔗糖 C.酒精 D.鞭炮
8.鉴别下列各组物质的方法与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黄铜和纯铜——加热,观察是否变黑
B.羊毛和涤纶——灼烧,闻是否有烧焦羽毛的气味
C.磷矿粉和硫酸铵——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D.软水和硬水——加肥皂水观察是否有大量泡沫
9.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A.氮气用作保护气 B.稀有气体作电光源
C.生石灰用作干燥剂 D.酒精用作然料
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加高烟囱减少烟尘对空气的污染 B.实验室常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C.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D.摄入过量的碘元素来预防甲状腺肿大
11.下列可回收垃圾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A.旧报纸 B.塑料瓶 C.玻璃瓶 D.铝制易拉罐
12.化学已渗透到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没有化学科学的发展就没有今天丰富多彩的世界。下列事实与化学没有密切联系的是
A.研制农药防治病虫害 B.研制新冠疫苗
C.新型防火材料的研制 D.神舟十三号飞船飞行轨道的设定
13.下列物质的鉴别方法不正确的是
A.铜片与铁片——观察外观、颜色
B.硬水与软水——肥皂水法
C.二氧化碳和氮气——燃着的木条
D.白醋和白酒——闻气味
14.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的是
A.硫粉 B.铁丝 C.木炭 D.酒精
15.化学与我们的生活和身体健康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为延长食品保质期,在食品中添加大量防腐剂
B.空气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氧
C.加碘盐可以预防“大脖子病”,加碘食盐中的“碘”是指碘元素
D.室内天然气泄漏应立即打开排气扇换气
二、填空题
16.谚语:“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农历冬至,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
(1)包饺子的食材有面粉、韭菜、瘦肉、植物油、食盐等,其中富含糖类的是______,瘦肉中的蛋白质在蛋白酶和水的作用下逐渐被分解成可被人体吸收的______。
(2)沙土种植韭菜通常需要施加钾肥,其主要作用是促进植物生长,增强______能力,若还需使韭菜叶色浓绿,则能同时提供这两种营养元素的复合肥是______(填化学式)。
(3)塑料盆、铁锅、陶瓷茶杯等是生活常见用品, 其中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的是______,用铁锅做饭主要利用了铁的______性。
(4)洗碗时,加了洗涤剂的水能除去餐具上的油污, 是利用了洗涤剂的______作用。
17.在H、C、O、Ca、Fe五种元素中,选择一种或若干种用化学符号填写下列空格:
(1)有毒的氧化物______。
(2)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______。
(3)雪碧等饮料中常含的一种酸______。
18.化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请用化学知识解释下列问题:
(1)喝了汽水后常常打嗝,原因是温度升高使气体溶解度___________;
(2)食物保存在冰箱中不易变质,是化学反应速率与___________有关;
(3)铁元素是人体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食用“加铁酱油”可预防___________;
(4)加碘食盐中的“碘”是指___________(填“原子”、“分子”或“元素”)。
19.见证中国力量,实现民族复兴。
(1)2021年10月16日中国神州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举国欢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使用的是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采用偏二甲肼(C2H8N2)和四氧化二氮N2O4)作为推进剂,其中偏二甲肼属于_____(选填“无机物”“有机物”之一)。一个四氧化二氮分子中氮、氧原子的个数比为______;四氧化二氮中氮、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
(2)航天工程中需要大量的金属材料。我国是最早掌握“湿法炼铜”的国家,西汉时期的《淮南万毕术》中,就有“曾青得铁则化为铜”的记载。请你写出用铁和硝酸铜为原料进行湿法炼铜的化学方程式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_反应(填“分解”、“化合”、“置换”或“复分解”之一)。
(3)我国“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团队在量子通信实验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上的光伏太阳能电池板的基板材料是玻璃纤维。玻璃纤维是一种性能优异的______材料(填“无机非金属”、“有机高分子”、“金属材料”或“复合材料”之一)。玻璃纤维中含有多种成分,其中有Na2SiO3、CaSiO3、SiO2,在上述三种物质中,硅元素化合价均为_______价。
(4)1926年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先生创立了侯氏制碱法,促进了世界制碱技术的发展。侯氏制碱法以食盐为主要原料制取纯碱,制得的纯碱中常含有少量氯化钠。Na2CO3和NaC1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t1℃时,若有不同质量的Na2CO3饱和溶液和NaCl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到t2℃,则所得Na2CO3溶液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NaCl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填“大于”“小于”“无法确定”)。
②t1℃时,200g水中加入40 gNa2CO3固体,经充分溶解,所得溶液度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之比为_____(填最简整数比)。
③t2℃时,将相同质量的碳酸钠饱和溶液和氯化钠饱和溶液降温至t1℃,析出晶体的质量碳酸钠______氯化钠(选填“大于”“等于”“小于”“无法判断”之一)。
④Na2CO3中混有少量的NaC1,提纯Na2CO3的方法为______(填“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
20.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中,人们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防控措施。
(1)口罩是防疫的必备品,其生产原料中用到的聚丙烯属于______(填“无机非金属材料”或“有机合成材料”)。
(2)加强营养有利于增强体质,合理补充维生素能提高人体免疫力。下列食品中富含维生素的是______(填字母)。
A.鸡肉 B.黄瓜 C.面包
(3)洗手、消毒能有效防止病毒感染。“84”消毒液能迅速杀菌消毒,其有效成分 NaClO 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84 消毒液与洁厕灵(含 HC1)混合使用时会发生化学反应 ,生成有毒物质,因此禁止将两者混合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Cl2是有毒气体
B.洁厕灵可以用铁质容器盛放
C.洁厕灵可用于清洁大理石台面
D.室内喷洒 84 消毒液后,会嗅到刺激性气味,是因为微粒在不断运动
E. 84 消毒液不可以口服可以预防新冠状病毒
三、推断题
21.已知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A被看作是理想的“绿色能源”,B在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液体,C可用于灭火.(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未标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A在空气中燃烧的主要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放出大量的热.
(2)写出B→A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其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
(3)若D是有机物,其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
(4)若D是无机物,写出B→D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22.A、B、C、D、E是常见的不同类别的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及反应关系如图所示(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未标出,“→”表示转化关系,“一”表示相互能反应)。人体缺乏A元素会引起贫血,B溶液呈蓝色且可用于配制波尔多液,B和D含有相同的阴离子。
(1)C应是化合物中的 _____ 类;E的化学式是 _____ 。
(2)A与B溶液反应后,溶液的质量 _____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C﹣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 _____ 。
四、实验题
23.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实验室常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混合固体制取甲烷,发生装置选用______;写出采用该装置制取另一种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无棉花)。
若要收集纯度高的甲烷,收集装置选用______;若干燥甲烷,气体应从______导管(a-f)进入;若用 D 装置收集甲烷,入气口是______。
(2)确定甲烷元素组成的实验操作:先______再点燃,在火焰上罩上一个______,出现水雾。将该仪器迅速倒过来,滴加适量______,观察到______现象。
五、计算题
24.在食盐中加入适量的碘酸钾(KIO3),可预防碘缺乏病。
(1)人类膳食中缺碘易患_________
A 甲状腺肿大 B 贫血 C 骨质疏松症 D 软骨病
(2)某兴趣小组的同学,欲检测一袋食盐是否为加碘食盐,他们查阅资料得知,加碘食盐中的KIO3在酸性条件下能与KI溶液发生反应,生成碘(I2),淀粉遇I2变蓝色。现提供下列试剂和生活中常见的物质:
①KI溶液;②纯碱:③米汤;④白糖;⑤白酒:⑥白醋,该小组同学进行实验必须选用的试剂和物质是_______________
A ①③④ B ①③⑥ C ②④⑥ D ①④⑤
(3)该小组同学仔细阅读加碘食盐包装袋上的说明后,提出问题并与其他同学讨论,继续进行探究。
问题一:食盐是比较稳定的,而说明中强调“防热”,是否因为受热会造成碘的损失?
【实验一】探究温度对碘损失率的影响
老师指导他们将一定浓度的碘酸钾溶液分成5等份,在不同温度下加热十分钟后,用硫代硫酸
钠标准溶液测定碘酸钾溶液的浓度,计算碘损失率并记录如表:
温度 30℃水浴 50℃水浴 80℃水浴 100℃水浴 煮沸
碘损失率(%) 0 0.3 0.67 1 5.56
①分析上表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人们常说:“炒菜时要后放碘盐,以免碘的损失。”这里的“碘”指的是____(填“碘单质”、“碘 元素”或“碘原子”)。
问题二:炒菜时加醋对碘的损失率是否也有影响?
【实验二】探究酸碱度对碘损失率的影响
③此组对照实验,要控制在加热的时间和温度、碘酸钾溶液的浓度和______均相同,溶液的酸碱度不同的条件下进行。
④实验需要调节溶液的酸碱性,下列物质不能选用的是_______(填字母)。
A 氢氧化钠 B 纯碱粉末 C 食盐晶体 D 稀盐酸
(4)碘酸钾中碘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我国规定,食盐中加碘的含量为每千克食盐含腆0.035克,相当于每千克食盐含碘酸钾_____克。(精确到小数点后二位)
25.现有含杂质的氯化镁样品10g(杂质不溶于水,也不参加反应),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得到117g质量分数为10%的溶液.求:
(1)样品中氯化镁的质量分数;
(2)所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参考答案:
1.B 2.B 3.B 4.B 5.B 6.A 7.B 8.A 9.B 10.C 11.B 12.D 13.C 14.B 15.C 16.(1) 面粉 氨基酸
(2) 抗病虫害和抗倒伏 KNO3
(3) 塑料盆 导热性
(4)乳化
17.(1)CO
(2)Ca
(3)H2CO3
18.(1)减小(2)温度(3)缺铁性贫血(4)元素
19.(1) 有机物 1:2 7:16
(2) 置换
(3) 无机非金属 +4
(4) 小于 9:50 大于 降温结晶
20.(1)有机合成材料
(2)B
(3) +1 AD
21. 产生淡蓝色的火焰 分解反应 C6H12O6 CO2+H2O═H2CO3
22. 碱 H2O 减小 2NaOH+H2SO4=Na2SO4+2H2O
23. A G C b 验纯 干而冷的烧杯 澄清石灰水 溶液变浑浊
24. A B 温度越高碘损失率越高 碘元素 质量 C 59.35% 0.06
25.(1)95%(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