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丹丹花开红艳艳》教案
【教学内容】
1、陕北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2、《山丹丹开花的曲式结构》。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民歌,感知和体味我国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色和丰富多彩的民歌作品,扩大艺术视野。
2、通过欣赏、演唱,对比分析等音乐实践活动,感受不同地域的人文风情与音乐特点;感受到优秀的音乐文化源头是扎根在人民大众之中的。
教学重难点 通过欣赏《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具有代表性的中国民歌,感知和体味我国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色和丰富多彩的民歌作品,扩大艺术视野。 【教学过程】
学生进入教室,师生问好。
感知与体验
一、导入 欣赏《十八姐担水》这一民歌主题片段,感受陕北民歌的韵味。
说明:“听是学习音乐的重要途径”。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强化审美体验。熟悉主题旋律,为后面欣赏原生态的歌曲作铺垫,能让学生立刻进入到当地的音乐风格中。
二、赏析《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1、赏析阿宝的民歌时提问同学们都听过哪些陕北民歌? 学生回答《黄土高坡》、《兰花花》等。 2欣赏阿宝演唱的这首歌曲的第一乐段,感受这段歌曲的风格特点。
提问:陕北民歌都有哪些风格特点?听了阿宝的《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之后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学生答:陕北歌曲高亢,嘹亮,像陕北人民一样有着粗犷,豪放的性格。
3、欣赏视频。
思考:这段歌曲分为几个乐段?
感受这段歌曲第二部分 “一领众和” 的风格特点。
4、熟悉主题(第二乐段片段):请看着谱例,聆听主题旋律。
说明:整首民歌由两类音乐体裁创编而成,在了解基本概念与特点之后,通过领唱与合唱的形式,表现和体验“号子”“一领众和”的特点,帮助学生记忆与掌握不同民歌体裁类别的风格特点。 5、这首歌曲描述了红军长征胜利抵达陕北时,正逢满 山的山丹丹花开的美丽情景。
6、、逐段分析歌曲的特点。 (一)引子,嘹亮的、节奏自由的笛子独奏华彩,我们说它是悠长的、优美的引子 ,作者力图把陕北黄土高原的风光美景呈现在我们面前。
(二)A段旋律悠长,具有陕北特色,但是听起来仍令人觉得连绵和舒展,恰到好处地表达了陕北人民对红军亲人般的亲情。 (三)B段旋律上变化不大。但是,在速度、情绪上的明显变化,更好地表现了“满天乌云”和“晴了天”的鲜明对比。 (四)再现A段重复主题 课堂活动: 找几位同学表演情景剧,表现红军回到陕北时的情景,由一人领唱,继而把歌曲高潮部分演唱一遍。
三、课堂小结:
民歌是人民群众口头创作的歌曲,我们要让民歌传唱得更广,更多姿多彩!多听民歌、多唱民歌,去探索、发现和保护色彩斑斓的世界民族音乐瑰宝,通过民歌来继承传统文化,表达出我们的爱国热情!现在努力学习,将来为祖国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