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四单元 素养形成训练 学习活动三 采用合理的论证方法(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四单元 素养形成训练 学习活动三 采用合理的论证方法(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08 19:49: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学习活动三 采用合理的论证方法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打动了无数人,而我却偏偏关注前两句“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这两句是不是在暗示“虽然皇帝的恩泽惠及不到我,可我却不管那么多,就是要活出自己的精彩来”呢?或许有,但袁枚绝对不会说出来,因为清代的文字狱极为严酷。当然,追问当年袁枚到底是怎么想的,意义不大。诗也好,文也罢,读经典诗文的价值不在于理解诗文本身,而是把这些诗文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和自身的经历结合起来,从而使经典诗文常读常新,常读常深。
(1)文中有一处逻辑错误,应将“不在于……而是”改为“ …… ”。
(2)这段文字中作者得出的最终结论是 (不超过20个字)。作者是通过 推出这个结论的(不超过10个字)。
答案 (1)不仅在于 更在于 (2)要结合现实生活与自身经历将经典读深读新 自己读袁枚诗的经历
2.归谬法是指为反对错误观点,先假设这个观点是正确的,由此推论得出荒谬结论的论证方法。这种推论方法在写作中经常用到,请运用归谬法,完成下面的练习。
(1)仿照下面的例句,另选话题,写一句话。要求:符合归谬逻辑,句式基本一致,语言简洁明了。
例句:如果说,不上大学就没有出息,就成不了才,那么瓦特、高尔基、爱迪生等就都是没出息的人了!因为他们都没有上过大学。
答:
答案 (示例一)如果说,不是中文系毕业的,就成不了作家,那么鲁迅、周作人、沈从文、余华等都不是作家了!因为他们都不是中文系毕业的。
(示例二)如果说,流传诗歌最多的,就是最好的诗人,那么乾隆皇帝就是最好的诗人!因为他流传的诗歌最多。
(示例三)如果说,不是年长的,就写不出流传久远的文学作品,那么王勃、李贺就写不出流传久远的作品了!因为王勃、李贺去世时才27岁。
解析 解答本题,先假设生活中人们常提到的某一个错误观点是正确的,然后依据此观点推导出一个荒谬的结论,以此证明前面观点的错误。内容推理要符合逻辑,句式基本一致,体现出“如果说,……就……,那么……就……了”的特点。
(2)仿照下面的例句,另选话题,写两句话。要求:符合归谬逻辑,句式基本一致,语言简洁明了。
例句:如果流行的一定是被喜欢并接受的,那么流行感冒也就成为最受欢迎的疾病了。
答:
答案 (示例一)如果作品水品越高知音越少,那么谁也不懂的东西就是世界上的杰作了。
(示例二)如果作文有可传的秘诀能够代代相传,那么作家这一行当就可以子子孙孙无穷匮了。
3.驳论是通过驳斥敌方的论点,证明它是错误的、荒谬的,从而证明自己观点正确性的一种论证方式。请使用驳论,完成下面的练习。
(1)参照示例中的反驳方式,针对材料中的逻辑错误,作出恰当的反驳。
示例:问题语段:老张跟别人吵架了,想不到老张是这么一个讨人嫌弃的人,他人缘肯定好不到哪里去。
反驳:老张跟别人吵架的原因有很多,不能因为老张跟别人吵架,就认定老张讨人嫌弃、人缘不好。你和朋友吵架了,就能说你讨人嫌弃、人缘不好吗?
问题语段:这所大学的图书馆的藏书非常丰富,可以肯定:这所大学一定是一所一流大学。
反驳:
答案 (示例)判断一流大学的标准有很多,不能因为藏书丰富,就认定该大学为一流大学。书店里的图书更多,你能说书店是一所一流大学吗?
(2)下面的文字在逻辑方面存在问题,请用简明的语言进行针锋相对的反驳。要求能抓住对方的漏洞,言之有理。不超过100个字。
古往今来,取得伟大成就的人大多数都经历过苦难。苦难磨砺了他们的意志,让他们成为最好的自己。可以说,苦难使人变得伟大。
答:
答案 (示例)经历苦难的人很多,有的取得了伟大成就,有的却寂寂无闻。苦难可能让人变得伟大,也可能使人变得卑微。有的人未曾经历苦难,同样取得了伟大成就。可见,真正造就一个人的,不是苦难,而是他自己。
4.下面是辩论会的一个片段,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反方二辩:以红花为目标还是当红花?什么是当红花?
正方一辩:以红花为目标。
反方二辩:我们问的是应做红花还是想做红花?
正方二辩:人类总是有一种不甘落后的精神,我们应该以红花为目标,做绿叶的人也想做红花,做绿叶的只是没有达到他的目标而已。
反方二辩:对方误解了红花才能令社会进步,其实绿叶的团结精神亦能推动社会的进步。并不是所有人都做红花,中国那么多人里有多少能做红花呢?不是只有红花才能推动社会的进步,绿叶也起作用。请解释。
正方三辩:人应该是去竞争做红花的。
反方二辩:正方二辩犯了严重的错误,要以红花为目标,就并不代表去做红花。对方也默认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红花。
正方四辩:绿叶是团队合作,绿叶在合作中,也想突出自己成为红花。
①双方的辩题是:人应该做红花还是绿叶。
②反方所持立场是:
③反方认为正方二辩所犯的逻辑错误是:
答案 ②人应该做绿叶。
③用目标代替结果,认定所有人都能做红花。
5.顺水推舟是辩论中常用的方法,它的特点是表面上认同对方的观点,顺应对方的逻辑进行推导,并在推导中根据我方需要,设置某些符合情理的障碍,使对方的观点在所增设的条件下不能成立,或得出与对方的观点截然相反的结论。生活中也经常会用到这样的辩论方式。
请用顺水推舟法在横线上补写句子反驳对方。要求:立场鲜明,语言连贯、得体,不超过70个字。
有网友求助:邻居经常在门口随意堆放垃圾,气味刺鼻,忍还是不忍?
一位网友回复:忍了吧,忍一时风平浪静,长期相处,毕竟邻里和睦才是最重要的。
另一位网友反驳道:
答案 (示例)忍一时的确可以风平浪静,可你能忍一世吗?如果小矛盾不解决就可能积累成大矛盾,那还谈什么邻里和睦?与其忍让,不如积极沟通。
6.下面是一则大家熟知的材料,试挖掘其中人物对话的隐含前提,看看能不能挖掘出深层次的立意。
沙滩上,很多被潮水卷上来的海星在阳光下暴晒着。一个青年沿着海岸,把一只只海星拋向大海。
“海岸那么长,海星这么多,你这么干有什么用呢?”旁观者说。
“对这只有用!”青年说着,就把手里的海星远远拋回大海。
答:
答案 “海岸那么长,海星这么多,你这么干有什么用呢?”不难看出其隐含前提:只有改变全局才是值得做的,只有彻底改变现状才是有意义的,不能做到完美就放弃任何努力。
而青年认为:对局部或部分乃至个别对象有意义的事也值得做。事关生命就更是如此!他甚至不需要思考个体和整体的辩证关系,不需要有“救一海星,若救所有海星”的信念支撑(因为大部分海星会死去是最有可能的结局),就会义无反顾地行动,凭一种不考虑数量甚至不计结果的对生命的怜惜与爱,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