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四单元11《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课件(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四单元11《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课件(2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7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09 23:03: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蔡元培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2022/2/8
1
蔡元培是何人
蔡元培(1868-1940),近代著名民主革命家、教育家、思想家。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投身教育,1917年——1928年任北京大学校长。
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毛泽东
从排满到抗日战争,先生之志在民族革命;
从五四到人权同盟,先生之行在民主自由。
——周恩来
教育者,非为既往,非为现在,而为将来
主题鲜明 、中心聚焦
—— 目的性、针对性、现实意义
演讲的要求 1
条理清晰 、结构谨严
—— 逻辑性、论辩力、说服力强
演讲的要求 2
情感丰沛 、感染力强
—— 真实性、艺术性、表达丰富性
演讲的要求3
情景假设
今天我们学习的演讲词实际上是就职演说。也就是担任某一职务,在走马上任、宣誓就职时发表的演说。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刚刚上任的新官发表就职演说,都会说些什么呢?
工作方法、策略,
争取民心,为我所用
回顾课文,本文作为演讲辞具有的哪些特点?它的内容和我们刚刚构思的这个演讲辞有什么异同?
2022/2/8
2022/2/8
2022/2/8
2022/2/8
2022/2/8
思考问题
1.本文作为演讲辞具有的哪些特点?它的内容和我们刚刚构思的这个演讲辞有什么异同?
浅义文言文,直接,显示出蔡元培的严厉、务实
2.如何理解蔡元培开门见山地提出的三个要求?
抱定宗旨——学业要求 砥砺德行——品行要求
敬爱师友——个人修养要求
3.结合原文,如何理解三点“希望”的意义?
外人每指摘本校之腐败,以求学于此者,皆有做官发财思想,……盖为将来毕业有人提携也。
平时则放荡冶游,即可借此活动于社会.
方今风俗日偷,道德沦丧,……鲜不为流俗所染。
2022/2/8
社会背景
五四运动之前的中国社会,极端无序和混乱。辛亥革命的不彻底,致使袁世凯篡夺了革命果实,以后又经过历次军阀割据,连年混战,北洋军阀统治了当时的北京。
蔡元培上任校长之时,正是皖、直、奉三大军阀派系混战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在思想领域,人们失去了旧有的道德规范,而新的又未曾确立,北京腐败成风。
三点顺序能否变换?
根据以上三点要求,蔡元培提出两大计划
——改良讲义、添购书籍,原因何在?
改良讲义:让学生好好听课,改变懒惰习性,专心研究学术,而不是醉心于社交(改良校风)
添购书籍:满足学生学习需要(为学生服务)
蔡元培特点:严厉、务实、改革、有谋略
2022/2/8
蔡元培十六字箴言
囊括大典、网罗众家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蔡元培对北大的各项改革
1、抱定宗旨,改变校风
①改变学生的观念。②整顿教师队伍,延聘积学热心的教员。
③发展研究所,广积图书,引导师生研究兴趣。④砥砺德行,培养正当兴趣。
2、贯彻“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原则
在教师的聘任上,蔡元培以“学诣为主”,罗致各类学术人才,使北大教师队伍一时出现流派纷呈的局面。
聘请教授:李大钊、陈独秀、钱玄同、胡适、鲁迅、李四光等
3、教授治校,民主管理
组织了由教授组成的全校最高立法机构和权力机构评议会以及各门教授会。把推动学校发展的责任交给教授,让真正懂得学术的人来管理学校,改变了京师大学堂遗留下来的封建衙门作风,提高了工作效率,从而促进了学校的蓬勃发展。
4、学科与教学体制改革
扩充文理、废科设系、改年级制为选科制(学分制) 、男女同校(首次提出)
拿世界各国的大学校长来比较一下,牛津、剑桥、巴黎、柏林、哈佛、哥伦比亚等等,这些校长中,在某些学科上有卓越贡献的,固不乏其人。但以一个校长身份,而能领导那所大学对一个民族、一个时代起转折作用的,除蔡元培以外,恐怕找不到第二个。
——美国教育家杜威
2022/2/8
回头看看,蔡元培在文中提到的腐败现象和社会风气,现在就消失了吗?蔡元培当年提出的三点要求可谓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学完这篇课文,你对蔡元培有什么感悟?他的三点要求又有哪一点触动了你?
2022/2/8
蔡元培人生经历
1868年1月11日,同治丁卯年十二月十七日出生在浙江省绍兴府的山阴县.
1871年,4岁时,入家塾;
1878年,11岁时,父亲因病去世,母亲对他一生的影响很大。
1884年,17岁时,考取秀才。
1885年,18岁时,设馆教书。
1889年,22岁时,考中举人。
1890年,23岁时,进京会试得中为贡士,未殿试。
——国学深厚、基础扎实
2022/2/8
蔡元培人生经历
1907年5月,前往德国莱比锡大学学习,专门考察欧洲的大学教育。
1911年11月,辛亥革命爆发,接陈其美去电,蔡元培取道西伯利亚回国。
1912年1月4日,就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他颁布了《普通教育暂行办法》,并主持制定《大学令》和《中学令》,这是中国第一个大学和中学校令,他强调要把中学和大学建造成健全国民的学校。
2月,邀请鲁迅到教育部任职。
7月因不满袁世凯专权,愤而辞职,再次赴德留学。
1913年,再次赴法国从事学术研究,留欧期间编撰了不少哲学美学著作。
1915年6月,他与李石曾、吴玉章等发起组织华法教育会,在法国倡勤工俭学,希望以此组织帮助更多华人到欧洲求学,后来的周恩来、邓小平等均是通过这个组织的帮助后顺利在法国进行学习的。
——致力教育救国、开阔国际视野
2022/2/8
我们对蔡元培的认识是否可以因此而更近一层,在严厉和务实、之外,这位校长是否还有什么我们没有发现的品质?他为什么能够领导北大改革成功?
勇于改革、很有谋略。
他不仅是个校长,也是一位改革家,是北大的舵手开拓者。他以战斗者的姿态踏上北大校长之位,他做校长不是为了名利,也不是为了享受,而是为了挑战,为了改革,为了建设一所一流的大学。
2022/2/8
THANK YOU
The minimalist business powerpoint templ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