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种子发芽实验
【教材简析】
植物的种子是有生命的,像蚕豆、绿豆这种双子叶植物种子包括种皮、胚根、胚芽、胚轴、子叶;像水稻、玉米这种单子叶植物种子包括种皮、胚根、胚芽、胚轴、胚乳、子叶(退化)。在温度适宜、有足够的空气和水分的情况下,种子将会萌发,植物的生命便进入了新阶段。
【学生分析】
在四年级“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学习活动中,学生已初步观察过各种单子叶植物种子和双子叶植物种子的结构,开展过凤仙花种植的活动,他们对于种子的萌发已有一定的认识,但未曾进行过系统性思考与研究。本课将以此为背景,引导学生基于自己的认识建立假设、开展方案设计、动手实践研究,最终找到“答案”并形成相关认识。该研究过程属于控制变量实验,因此本课将承载着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控制变量实验(对比实验)设计的任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种子发芽需要一定的条件。
科学探究目标
能够使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研究种子发芽所需条件的过程。
能够结合自己的实验计划开展实践研究,观察并记录种子发芽状况的活动。
科学态度目标
表现出对种子发芽条件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
感受对比实验对变量控制的严格要求,发展严谨的科学思维。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植物生长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利用对比实验的方法设计种子发芽实验,研究种子发芽所需的条件。
难点:能结合自己的实验计划开展实践研究,观察并记录种子发芽状况的活动。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培养皿(2个)、多粒绿豆种子(大小、形状、颜色、饱满度相同)、土壤、黑色塑料袋、黑暗盒子、塑料碗(2个)、纸巾、滴管、小勺、镊子、水、标签纸、黑色签字笔。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聚焦
(出示各种植物种子图片)同学们,还记得这些植物种子吗?这是我们曾种植过的凤仙花的种子,凤仙花种子的一生是从发芽开始的。在我们种植凤仙花时发现有些种子能发芽,有些种子不能发芽。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呢?这节课就让我们用实验来探究“种子发芽”的奥秘。
二、探索
(一)活动1:预测绿豆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
提问:在种植凤仙花时,你是怎么做的呢?你认为种子发芽需要哪些条件呢?
预设:水、阳光、土壤、空气、肥料、合适的温度。
针对你选择的一个影响因素,让我们来设计实验验证吧。如何制定研究计划呢?
活动2:制定实验计划。(以土壤为例)
本次实验采用对比实验的方法,如果探究“土壤”对种子萌发的影响,这个实验中改变的条件是什么?不变的条件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完成实验计划表吧。
绿豆种子发芽和______的关系实验计划
研究的问题:
预测:
相同的条件:
不同的条件:
实验的方法: (写一写,画一画)
(三)活动3:实施实验方案。
1.根据你的实验计划,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实验操作。(参考微课具体实验操作方法)
①准备两个玻璃皿
②在其中一个玻璃皿里铺上一层土壤,另一个不铺
③在两个玻璃皿里各放3粒绿豆
④定期给两个玻璃皿浇同样多的水
2.坚持每天观察种子的变化,把观察到的现象记录下来。(可画可写)
日期 种子的变化
1号组(有土壤) 2号组(无土壤)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月 日
三、研讨
(一)在实验中,为什么要在每一个玻璃皿中至少放3粒种子?
为了保证有绿豆发芽,以防一颗绿豆出现问题,避免实验的偶然性。
(二)对于种子发芽必需的其他条件,我们可以怎样制订实验计划?
引导学生关注对比实验的重要特征:每组实验改变什么条件,不改变什么条件。
【板书设计】
种子发芽实验
影响因素可能有:水、空气、阳光、土壤、肥料、合适的温度
实验方法:对比实验
(1)制定实验计划表
(2)实验实施,定期观察并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