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
1.下列图片分别来源于三本书。这三本书的共同特点是 ( )
①成书于明朝 ②农学著作 ③图文并茂 ④具有总结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辉煌。下列科技文化作品与作者搭配正确的一组是 ( )
A.罗贯中—《西游记》
B.宋应星—《农政全书》
C.李时珍—《本草纲目》
D.徐光启—《天工开物》
3.明代某著作,记述了谷类和棉麻作物栽培、食品加工、制陶、造纸、冶铸、舟车制造和珠玉采琢等生产技术。这部著作应该是 ( )
A.《齐民要术》 B.《本草纲目》
C.《农政全书》 D.《天工开物》
4.“总括农家诸书,裒(聚)为一集。凡农本三卷,皆经史百家有关民事之言,而终以明代重农之典。”材料介绍的是 ( )
A.《史记》 B.《齐民要术》
C.《农政全书》 D.《天工开物》
5.1420年,北京城基本建成。其中紫禁城建筑总面积16万余平方米,有各类殿宇等近9000间,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群。它的主要设计者是 ( )
A.李春 B.毕昇
C.沈括 D.蒯祥
6.阅读下表材料,可以比较出长城和大运河的共同点是 ( )
长城 大运河
在中国古代相当长的时期内,抵御了北方游牧民族南下,保护了中原北部地区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 隋唐时期,成为联系南北的交通大动脉,加强了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
A.抵御了匈奴袭扰 B.削弱诸侯国势力
C.促进了南北交流 D.有利于巩固统一
7.关于明朝北京城的描述,正确的是 ( )
①北京城平面呈“凸”字形
②北京城由一条中轴线纵贯南北
③内城是北京城的核心
④宫城是著名的皇家建筑群
⑤均衡布局,突出皇权
A.①②③⑤ B.①②④⑤
C.①③④ D.②③④⑤
8.《三国志》中说曹操“广贤纳士,善用人才,施行仁政于民”,而《三国志通俗演义》中说曹操是“乱世之奸雄”。以下关于史书与历史小说的评论,正确的是 ( )
A.历史小说与史书基本一样
B.史书通常以历史小说为依据
C.史书带有强烈的个人感彩
D.历史小说的人物经过艺术加工
9.元末明初,一些文人开始用白话创作小说,如《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等,这些都是在群众集体创作的基础上,经过作家加工再创造而完成的。这体现了 ( )
A.世俗价值观成为社会主流
B.市民阶层日益发展壮大
C.文化发展日趋平民化
D.小说的文学价值得到社会认同
10.明代长城的修建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挖壕筑墙省工省料,以一道或多道绵延伸展的墙体为干线,构建了多层次、纵深的防御体系。这体现了长城是( )
A.商品贸易的主要场所 B.地区交流的重要通道
C.完备的军事防御体系 D.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
11.下列图片分别来源于三本书。这三本书的共同特点是( )
《天工开物》插图 《农政全书》插图 《本草纲目》插图
①成书于明朝 ②农学著作 ③图文并茂 ④具有总结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长城是中国古代在不同时期为抵御塞北游牧部落联盟袭扰而修筑的规模浩大的军事工程的统称。现存的长城遗迹主要为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全长万余里,以城墙为主体,平均高7~8米、城基宽6~7米。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伟大奇迹,是中国悠久历史的见证。
材料二 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长城为世界文化遗产,1991年7月25日,在北京颁发了证书。2002年10月,长城被列入《世界纪念性建筑遗产保护名录》。
材料三 《天工开物》是一部了不起的著作,在“乃粒”篇中解释了夜间田野孤坟出现的“鬼火”实为“磷火”;在“布衣”篇中提出“凡棉布御寒,贵贱同之”的论道;在“乃服”篇中写道:“人为万物之灵。”
——摘编自刘火《<天工开物>的人文精神》
材料四 17世纪末,此书传入日本,著名科学史家三枝博音认为:《天工开物》不只是中国,而且是整个东亚的一部代表性技术书,其包罗技术门类之广是欧洲技术书无法比拟的。传入欧洲后法国汉学家儒莲将此书称为“技术百科全书”,将“天工开物”理解为“对自然界奇妙作用和人的技艺的阐明”。
——潘吉星《<天工开物>在国外的传播和影响》
(1)根据材料一,指出修建长城的最初目的。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你怎样理解长城是“中国悠久历史的见证”。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 从长城的发展历史中,你感受到了中华民族什么样的精神
(3)比较材料三、材料四,分别概括中外学者对《天工开物》的评价角度,并结合这两则材料,分析称它是一部“了不起的著作”的主要原因。综合材料,谈谈你对《天工开物》当代价值的认识。
(4)综合以上探究,请你说说为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答案
1.C 2.C 3.D 4.C 5.D 6.D 7.B 8.D 9.C 10.D 11.C
12.(1)抵御北方游牧民族袭扰。我国从战国时期就开始修建长城,它见证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见证了我国几千年文明史的传承和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言之有理即可)
(2)说明长城在世界上有重大的影响力;长城历史悠久,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等等。(答出符合题意的一点即可)中华民族艰苦勤劳、坚韧刚毅和充满凝聚力的精神。(言之有理即可)
(3)评价角度:中国学者,体现人文社会精神的角度;外国学者,科技发展的角度。原因:记载的技术先进;推动世界技术发展;破除了人们的一些迷信观念;具有朴素的平等意识;具有以人为本的观念。认识:传承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重要成果,有助于我国培育民族精神、树立文化自信;有助于传播中国价值、促进人类文明进步。(言之有理即可)
(4)大力开展民族精神、传统文化教育;举办形式多样的民族文化宣传活动;有关部门利用法律、行政手段保护好民族文化遗产;注重创新与发展,让传统文化在现代化和全球化的今天焕发新的生命活力;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