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三亚高一(下)开学考试物理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多选题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只有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才具有惯性 B.受到滑动摩擦力的物体一定是运动的
C.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D.受到静摩擦力的物体可能是运动的
二、单选题
2.有关物理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要物体的体积很小,质量很小,都可看成质点
B.时刻表示较短的时间,时间表示较长的时间
C.运动的物体不可以作为参考系
D.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
3.小明发现从核桃树上同一高度一颗核桃和一片树叶同时从静止落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核桃和树叶的运动都是自由落体运动
B.核桃先落地是由于核桃受到的重力较大
C.核桃的运动可以看成自由落体运动
D.核桃和树叶会同时落地
4.汽车进行刹车试验,若速度从8m/s匀减速到零所用的时间为1s,按规定速率为8m/s的汽车刹车后位移不得超过5.9m,那么上述刹车试验的汽车是否符合规定( )
A.位移为8m,符合规定
B.位移为8m,不符合规定
C.位移为4m,符合规定
D.位移为4m,不符合规定
5.甲球的质量是乙球质量的5倍,两球从同一高度同时自由落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都做自由落体运动,所以都不受任何外力作用
B.甲、乙从同一高度自由落下,所以两球同时落地
C.甲球质量大,所以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加速度大
D.甲球质量大,所以甲落到地面的速度也大
6.下列关于力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相互接触的物体才会发生力的作用
B.小孩推墙,他同时也受到墙的推力
C.人坐在软沙发上,可发现沙发凹下去,这表明力可改变物体的形状
D.足球运动员用头顶球,球的运动方向发生改变,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7.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用绳子拉动重物时,所有人朝同一方向用力,是因为各个分力的方向一致时,合力的大小等于各分力的大小之和
B.游乐园的滑梯很陡,是为了增加小孩滑滑梯时受到的重力,使小孩下滑得更快
C.用手握紧水杯,是为了增大静摩擦力以防止水杯滑落
D.不倒翁能够不倒,是因为重心设计得很高
8.同一平面内几组共点力中,它们的合力一定不为零的是
A.5N、9N、12N B.10N、14N、20N
C.9N、12N、20N D.5N、 12N、20N
9.质点是同学们学习高中物理认识到的第一个物理“理想模型”。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如果你是天文爱好者,在研究和观察日食时可以把太阳看成质点
B.由于原子核很小,科学家在研究原子时必须把原子核看作质点
C.人们在研究地球绕太阳的公转时可以把地球看作质点
D.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前进,研究附着在它的车轮上一滴蜜糖的运动情况时,可以把车轮看作质点
10.一物体从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其加速度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则错误的是( )
A.0~t0内的平均速度为
B.2t0末,物体的速度为
C.t0~2t0内的位移大于
D.全程位移等于a0t02
11.把一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保持静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木块对桌面的压力就是木块受的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
B.木块对桌面的压力是弹力,是由于木块发生形变而产生的
C.木块对桌面的压力在数值上小于木块受的重力
D.木块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木块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12.两个共点力的大小为F1=15N , F2=8N,它们的合力不可能等于( )
A.9N B.19N C.21N D.6N
13.如图所示,在一只带把手的杯子里加入半杯水,用一根橡皮筋穿过把手水平拉动直至杯子在桌面上匀速运动。实验过程中两段橡皮筋关于杯子把手方向对称。橡皮筋与杯柄之间的摩擦不计,在保持杯子匀速运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段橡皮筋之间夹角θ减小时,橡皮筋伸长量减小
B.两段橡皮筋之间夹角θ增大时,橡皮筋伸长量不变
C.若在杯子里加满水,则拉动杯子时橡皮筋的伸长量也一定更大
D.杯子从静止到匀速运动的全过程中,所受摩擦力大小不变
14.近几年,我国科研人员自主研制了多款无人机,已在多个领域广泛应用。一架微型无人机在某次执行任务时由静止开始竖直向上运动,一段时间后关闭动力系统,其v–t图像如图所示。已知无人机质量为3kg,运动过程中空气阻力大小恒定,g取10m/s2.无人机的升力大小为( )
A.12N B.36N C.42N D.48N
15.如图所示,教室的读书角处挂了一个漂亮的装饰瓶,为教室增加了许多生趣。关于这个装饰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装饰瓶受到地球对它的吸引力,但它对地球没有吸引力
B.装饰瓶的重心与其形状结构及质量分布有关
C.若将装饰瓶静止放在水平桌面上,则它对桌面的压力就是它的重力
D.随着时间流逝,装饰瓶内的水蒸发减少,在水减少的过程中,装饰瓶(含水)的重心一直在降低
16.在一条平直的公路上,甲车由静止开始以加速度a做匀加速运动,在加速阶段,与同向匀速行驶的乙车在公路上相遇两次.已知第一次相遇时甲车速度不为零,乙车速度为v,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甲车开始运动时,乙车一定在甲车后面
B.第一次相遇时,甲车的速度一定小于v
C.第二次相遇时,甲车的速度一定小于2v
D.第二次相遇时,甲车的速度一定等于2v
17.2017年8月31日早晨7点50分,双峰一中全体高一新生身穿彩服,迅速在学校田径场集合,随着毛校长一声令下,全校26个班级的1400余名新生,开始军训特别项目--户外拉练.整个户外拉练全程15公里,“前方似有山水迢迢,但不敌我青春年少”1400余人的队伍无一人叫苦,无一人放弃,11点45分全体新生顺利返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2017年8月31日早晨7点50分表示时间
B.全程15公里是指路程
C.队伍在过万福桥时不能看成质点
D.全程的平均速度为零
18.2019年4月24日亚洲田径锦标赛男子110米栏决赛中,中国选手谢文骏发挥出色,跑出13秒21夺得冠军.打破了刘翔在2011年创下的13秒22赛会纪录,同时也是这个项目今年的世界最好成绩.关于谢文骏的运动过程分析正确的是
A.在冲线时可以当成质点
B.跑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为8.3m/s
C.运动过程中地面对运动员提供了动力并做正功
D.上栏过程中,重力做负功,地面对人的支持力做正功
19.一物体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在某时刻前内的位移是,在该时刻后的内的位移是,则物体的加速度是( )
A. B.
C. D.
20.如图所示,用一根轻绳晾晒重量为G的衣服,衣服是通过一个光滑的小圆环穿过细绳后悬挂起来的,此时绳两段间的夹角为120°,绳中张力为F1;若在环上加一水平拉力使细绳的一部分处在竖直线上,此时晾衣绳中的张力大小为F2,不计小圆环的重力,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F1=F2=G B.F2C.F2>F1>G D.F2三、实验题
21.某同学在“测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每隔0.02s打一个点)记录了被小车拖动的纸带的运动情况,在纸带上确定出A、B、C、D、E共5个计数点,其相邻点间还有4个点末画出。其中、、、,由此可以求出在打计数点D时小车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m/s;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m/s2.(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22.某同学用图所示装置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的P点,另一端系有两个绳套.实验中先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勾住绳套,并互成角度地拉橡皮筋,将橡皮筋拉至某一位置O,如图所示.再只用一个弹簧测力计,通过绳套把橡皮筋拉到与前面相同的位置O.
(1)为完成该实验,下述必须有的步骤是________(选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测量细绳的长度
B.测量橡皮筋的原长
C.记录测力计的示数
D.记录结点O的位置
E.通过细绳记录拉力的方向
(2)对操作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选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橡皮筋、弹簧测力计和细绳应位于与纸面平行的同一平面内
B.两细绳之间的夹角一定要取90°,以便计算合力的大小
C.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得的合力方向一定沿PO方向
D.测力计的示数取得适当大些有利于减小误差
四、解答题
23.气球以1m/s2的加速度由静止开始从地面竖直上升,在10s末有一个物体从气球上落下,这个物体从离开气球到落地所需要的时间是多少?落地时的速度有多大?(g=10m/s2)
24.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木块,质量为m=10kg,受水平恒力F作用一段时间后撤去该恒力,物体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求:
(1)物体6秒的位移和两段加速度分别是多少
(2)F的大小
(3)木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素
25.中国航母舰载机“歼 15”通过滑跃式起飞方式起飞,其示意图如图(八)所示,飞机由静止开始先在一段水平距离为的水平跑道上匀加速运动,然后在的倾斜跑道上加速滑跑,直到起飞.已知飞机在水平跑道上加速度,在倾斜跑道上加速的加速度,假设航母处于静止状态,飞机可看成质点,不计拐角处的影响,求:
(1)求飞机在水平跑道上运动的末速度的大小;
(2)求飞机从开始运动到起飞经历的时间.
试卷第页,共页
试卷第页,共页
参考答案:
1.CD
【解析】
【详解】
A.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故A错误;
B.受到滑动摩擦力的物体可以是运动的,也可以是静止的,故B错误;
C.惯性的大小只与质量有关,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度量,跟物体是否受力、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等都没有关系,故C正确;
D.静摩擦力产生在两个相对静止的物体之间,物体可能是运动的,也可能是静止的,故D正确。
故选CD。
2.D
【解析】
【详解】
A.当物体的形状、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时,我们就可以把它看成质点,则体积、质量很小的物体不一定能看做质点,A错误;
B.时刻在时间轴上是一个点,而时间是一段长度,再短的时间也不是时刻,B错误;
C.运动的物体和静止的物体都可以作为参考系,C错误;
D.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D正确。
故选D。
3.C
【解析】
【详解】
AC.核桃下落时受阻力影响较小可认为是自由落体运动;而树叶下落时受空气阻力影响较大,不能看做是自由落体运动,选项A错误,C正确;
BD.核桃先落地是由于核桃受到的阻力影响较小,加速度较大,而树叶由于空气阻力影响较大,加速度较小,则后落地,选项BD错误;
故选C。
4.C
【解析】
【详解】
汽车做减速运动的位移为
则符合规定。
故选C。
5.B
【解析】
【分析】
因为甲乙物体均做自由落体运动,所以它们的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g,根据运动学关系式求解.
【详解】
甲、乙都做自由落体运动,都只受重力作用,选项A错误;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与重力大小无关,则两物体的加速度均为g,根据h=gt2 ,甲、乙从同一高度自由落下,所以两球同时落地,选项B正确,C错误;根据v2=2gh可知两物体落地速度相同,选项D错误;故选B.
【点睛】
此题关键是知道自由落体运动的特点,知道重力加速度与重力大小无关;掌握自由落体运动的基本公式.
6.A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不是相互接触的物体,通过场也可以发生力的作用,选项A错误;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当小孩推墙时,他同时也受到墙的推力,选项B正确;人坐在软沙发上,可发现沙发凹下去,这表明力可改变物体的形状,选项C正确;足球运动员用头顶球,球的运动方向发生改变,表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选项D正确;故选A.
考点:力
【名师点睛】此题是对力的概念的考查;要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两个物体接触可以产生力的作用,不接触也可产生力的作用;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一是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而是使物体发生形变;此题是基础题.
7.A
【解析】
【详解】
A.当几个力的方向朝一个方向时,合力最大,因此用绳子拉动重物时,所有人朝同一方向用力,这时合力的大小最大且等于各分力的大小之和,A正确;
B.游乐园的滑梯很陡,是为了增加小孩滑滑梯时的下滑分力,使小孩下滑得更快,B错误;
C.用手握紧水杯,是为了增大最大静摩擦力,以防止水杯滑落,C错误;
D.不倒翁能够不倒,是因为重心设计得很低,D错误。
故选A。
8.D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由平行四边形定则知当三个力构成合力与分力关系时除同一直线上外,三力构成三角形,满足三角形三边关系,选项中只有D中三力不能构成三角形,故D选项不正确,A、B、C均正确
考点:三力能构成平衡力条件 平行四边形定则
9.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如果你是天文爱好者,在研究和观察日食时,不能忽略太子阳的大小,则不可以把太阳看成质点,所以A错误;
B.由于原子核很小,科学家在研究原子时,也需要考虑原子核本身的大小,所以不可以把原子核看作质点,则B错误;
C.人们在研究地球绕太阳的公转时,因为地球与太阳间的距离比地球的直径大的多,所以可以把地球看作质点,则C正确;
D.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前进,研究附着在它的车轮上一滴蜜糖的运动情况时,不可以把车轮看作质点,因为转动时各点的运动情况不同,所以D错误;
故选C。
10.D
【解析】
【详解】
A.0~t0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末速度
则0~t0内的平均速度
故A正确;
B.加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速度的变化量,可知速度的变化量
则2t0末,物体的速度为,故B正确;
C.作出对应的速度时间图线,如图所示,根据图线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知,t0~2t0内的位移
故C正确;
D.全程的位移
故D错误。
本题选错误的,故选D。
11.B
【解析】
【详解】
AC.压力和重力是不同性质的力,木块对桌面的压力大小数值上等于木块受的重力,施力物体是木块,故AC错误;
B.木块对桌面的压力是弹力,是由于木块发生形变而产生的,故B正确;
D.木块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木块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与反作用力,故D错误。
故选B。
12.D
【解析】
【详解】
二力合成时合力范围:|F1+F2|≥F≥|F1-F2|,故合力最大23N,最小7N,由此可知ABC都可能,D不可能.所以选D.
13.A
【解析】
【分析】
【详解】
AB.两段橡皮筋拉力的合力等于杯子受的摩擦力,则
当θ减小时,T减小,则橡皮筋伸长量减小;θ增大时,橡皮筋伸长量变大,选项A正确,B错误;
C.若在杯子里加满水,杯子受的摩擦力变大,若两皮筋之间的夹角减小,则拉动杯子时橡皮筋的拉力不一定变大,则伸长量也不一定更大,选项C错误;
D.杯子从静止到匀速运动的全过程中,所受摩擦力先是静摩擦力逐渐变大,当杯子运动后为滑动摩擦力,大小保持不变,选项D错误。
故选A。
14.D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题图知,v–t图像的斜率即为无人机运动的加速度,故0~9s内无人机的加速度大小
a1=4m/s2
9~12s内无人机的加速度大小
a2=12m/s2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mg–f=ma1,f+mg=ma2
由以上两式解得
F=48N,f=6N
故选D。
15.B
【解析】
【详解】
A.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装饰瓶受到地球对它的吸引力,它对地球也有吸引力,故A错误;
B.装饰瓶的重心位置与物体的质量分布和形状有关,故B正确;
C.将装饰瓶静止放在水平桌面上,则它对桌面的压力是由于它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弹力,不是它的重力,故C错误;
D.随着时间流逝,装饰瓶内的水蒸发减少,则在水减少的过程中,装饰瓶(含水)的重心先降低后升高,故D错误。
故选B。
16.D
【解析】
【详解】
A、甲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车相遇两次,故先是乙车超过甲车,后又被甲车反超;又根据题意,第一次相遇时甲车的速度不为零,故开始运动时,乙车在后面,故A正确;
B.如果第一次相遇,甲车的速度大于或等于v,而甲车加速,则不会相遇两次,B正确.
CD.第二次相遇时,由于甲车的位移较小,故 ,故 ,C正确D错误.
17.A
【解析】
【分析】
【详解】
A.2017年8月31日早晨7点50分表示时刻,A符合题意;
B.全程15公里是指路径的长度,即路程,B不符合题意;
C.队伍在过万福桥时队伍的长度与大桥相比不能忽略不计,则不能看成质点,C不符合题意;
D.全程的位移为零,则平均速度为零, 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8.B
【解析】
【详解】
A.在比赛时谁最先达到终点,谁就获胜,此时要看是谁最先达到,看谁的身体的部位最先到终点,所以人不能看成质点.故A错误.
B.运动员全程的平均速度:
故B正确.
C.从站立到跃起过程中,地面对运动员的作用力没有发生位移,做功为零.故C错误.
D.上栏过程中,重力做负功,地面对人的支持力不做功.故D错误.
19.A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以题中的“某时刻”为零时刻,根据位移时间公式,该时刻后的t2时间内位移为:
①
假设时间倒流,该时刻前t1时间内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故其位移为: ②
联立①②两式,解得,故选A.
考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
【名师点睛】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有初速度、末速度、加速度、位移、时间5个物理量,可以以其中的任意4个量组成一个公式,目前教材推出4个,缺少初速度的公式虽然没有给出,但可以运用”逆向思维法”由位移时间关系公式得出.
20.B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分别对两种情况下的环进行受力分析如图:
由图可知,开始时三个力的方向之间的夹角都是120°,所以F1=G;若在环上加一水平拉力使细绳的一部分处在竖直线上,则在竖直方向上:F2+F2sinθ=G,所以F2<G,所以三个力之间的关系为:F2<F1=G;故选B.
考点:物体的平衡
【名师点睛】本题是关于物体的平衡问题,题中环与动滑轮类似,要抓住绳中的拉力大小左右相等的特点,由平衡条件求解绳子的拉力.
21. 0.86 0.62
【解析】
【详解】
[1]相邻点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因此相邻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T=0.1s。
根据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求出D点的速度,则有
代入数据解得=0.86m/s
[2]根据
则有
代入数据解得m/s2
22. CDE AD
【解析】
【分析】
本实验是通过作合力与分力图示的方法来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需要测量合力与分力的大小,根据这个原理来选择.要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两分力和合力必须在同一平面内,两分力夹角适当,大小适当大些,有利于减小误差,据此作答.
【详解】
(1)本实验的目的是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只要用两根弹簧秤同时拉与一根弹簧秤单独拉时,将节点拉到同一位置,即两次实验效果相同即可,必须记下O点的位置来作参照,记下每次弹簧秤拉力的大小和方向,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做出两拉力的合力,与一根弹簧拉时的拉力大小、方向比较,在误差范围内是否重合.所以不需要测量细绳的原长和橡皮筋的长度.需要记录弹簧测力计的读数、节点位置和拉力的方向.故AB错误,CDE正确.
故选CDE
(2)A. 要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两分力和合力必须在同一平面内,所以橡皮筋、弹簧测力计和细绳应位于与纸面平行的同一平面内,故A正确;
B.两细绳之间的夹角应适当,不一定是90°,故B错误;
C. 由于有误差的存在,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得的合力方向不一定沿PO方向,故C错误;
D. 测力计的示数取得适当大些,橡皮筋形变比较明显,有利于减小误差,故D正确.
故选:AD
23.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气球上升10s,速度为:;
此时离地的高度为:
后物体做竖直上抛运动,经时间t2物体落地,落地时,速度为v2,由公式可知:
代入数据得:
考点:抛体运动.
24.(1) 2 ; 1 (2)30 (3)0.1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1)物体6秒的位移等于图像与坐标轴所围成的 “面积”,即s=;物体在0-2s的加速度为a1=2m/s2,在2-4s内的加速度为a2= -1m/s2;(2)(3))根据牛顿定律可得:,解得,F=30N.
考点:运动图像及牛顿定律的应用.
25.(1);(2)
【解析】
【详解】
(1)设飞机在水平跑道上运行的末速度为v,由运动学公式有:
v2=2a1l1
解得:
(2)设飞机在水平跑道上所用的时间为t1,在倾斜跑道上所用的时间为t2,有:
解得:
设倾斜跑道末端的速度为vt,有:
代入数据解得:
vt=42m/s
由
vt=v+a2t2
解得:
飞机从开始运动到起飞经历的时间为
t1+t2=8.5s
试卷第页,共页
试卷第页,共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