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高一(下)线下开学考试物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高一(下)线下开学考试物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4.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2-09 08:39: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高一(下)线下开学考试物理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多选题
1.小河宽为d,河水中各点水流速度大小与各点到较近河岸边的距离成正比,v水=kx,,x是各点到近岸的距离,v0是小船划水速度.小船船头始终垂直河岸渡河,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船的运动轨迹为直线
B.小船渡河所用的时间与水流速度大小无关
C.小船渡河时的实际速度是先变小后变大
D.小船到达离河对岸处,船的渡河速度为
2.在研究运动的规律时,有同学想引入“加速度的变化率”,则你认为关于“加速度的变化率”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加速度的变化率为0,则物体作匀变速运动
B.按运动学的定义,“加速度的变化率”单位应为m/s3
C.如图所示的a-t图像,物体运动做加速运动
D.如图所示的a-t图像,物体运动可能为曲线运动
3.如图所示,三个质量均为m的物块a、b、c,用两个轻弹簧和一根轻绳相连,挂在天花板上,处于静止状态,现将b、c之间的轻绳剪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刚剪断轻绳的瞬间,b的加速度大小为g
B.在刚剪断轻绳的瞬间,c的加速度大小为2g
C.剪断轻绳后,a、b下落过程中,两者一直保持相对静止,两者之间的轻弹簧一定处于原长状态
D.剪断轻绳后,a、b下落过程中加速度相等的瞬间,两者之间的轻弹簧一定处于原长状态
二、单选题
4.下列现象中属于失重现象的是(  )
A.电梯加速下降 B.电梯加速上升
C.电梯匀速上升 D.电梯减速下降
5.如图所示,一个木箱放在固定斜面上静止不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木箱的重力与斜面对木箱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木箱的重力与木箱对斜面的压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C.木箱可能不受摩擦力
D.木箱受到平行于斜面向上的静摩擦力
6.下列关于各物理量的单位,说法正确的是(  )
A.动摩擦因数μ的单位是N
B.劲度系数k的单位是N·m
C.相对介电常数的单位是Ω-1
D.自感系数L的单位是
7.2021年夏季,河南郑州突如其来的洪涝灾害造成路面塌陷、桥梁垮塌,一汽车行驶中不慎陷人泥潭,天无绝人之路,碰巧在车前方20m处有一棵大树,如图甲所示,司机拿出后备箱里的绳索一端系在车上,一端系在树上,他在绳索中点垂直绳子施加F=80N的水平恒力,将绳索中点拉离原位置x=20cm,如图乙所示,结果就把车拉了出来。则车被拉出时绳子对车的拉力约为(  )
A.5300N B.1000N
C.2500N D.2000N
8.高级轿车配备有ABS(Anti-lock Braking System)防抱死制动系统,通过安装在车轮上的传感器发出车轮将被抱死的信号,控制器指令调节器降低该车轮制动缸的油压,减小制动力矩,经一定时间后,再恢复原有的油压,不断的这样循环(每秒可达5~10次),始终使车轮处于转动状态而又有最大的制动力矩,以获得最佳的制动效果,防止车轮完全被抱死。已知一装有ABS的轿车沿直线运动刹车后匀减速运动,经过3s停止,它在停止前最后一秒的位移为5m,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轿车刹车后共滑行45m B.该轿车刹车的加速度大小为2m/s2
C.该轿车刹车时的速度大小为15m/s D.该轿车刹车停止全程的平均速度大小为54m/s
9.将一个力F分解为两个分力F1和F2,那么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F是物体实际受到的力
B.F1和F2不是物体实际受到的力
C.物体同时受到F1、F2和F三个力的作用
D.F1和F2共同作用的效果与F相同
10.关于摩擦力,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运动方向相反
B.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不可能与运动方向一致
C.静止的物体有可能受到滑动摩擦力
D.运动的物体只可能受到滑动摩擦力
11..如图所示,A、B两物体用细绳相连跨过光滑轻小滑轮悬挂起来,B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A、B两物体均静止.现将B物体稍向左移一点,A、B两物体仍静止,则此时与原来相比( )
A.绳子拉力变大
B.地面对物体B的支持力变小
C.地面对物体B的摩擦力变大
D.物体B受到的合力变大
12.如图所示,带孔小球P穿在光滑水平杆上,小环Q穿在粗糙竖直杆上,小球孔径均略大于杆直径,之间用细线相连。对P施加一个水平向右的拉力F,使得P缓缓向右移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拉力F先增大后减小 B.细线上弹力先增大后减小
C.Q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可能不变 D.水平杆受到P的弹力一直增大
13.如图所示,a 、b 两个小球从不同高度同时沿相反方向水平抛出,其平抛运动轨迹的交点为P ,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a、b 两球同时落地 B.a、b两球在P 点相遇
C.球b先落地 D.落地时a球速率一定大于b球速率
三、实验题
14.某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
该实验开始前需要平衡摩擦力,在平衡摩擦力时___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挂沙桶,每次改变小车的质量后___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在研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时,得到了如图乙所示的图线,为避免系统误差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
A.调整木板的倾角,在未挂沙桶时使小车能在木板上匀速运动
B.在增加沙桶中沙的质量时,在小车上增加钩码使沙和沙桶的总质量远小于小车和钩码的总质量
C.力传感器绑在小车上,通过细线连接力传感器与沙桶,用力传感器的示数表示小车所受拉力的大小
D.将沙桶换成质量不变的钩码进行实验
在研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要保证沙和沙桶的质量不变。若沙和沙桶的质量m不是远小于小车的总质量,则由实验数据作出的图像应是________
A.B.C.D.
15.在“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的实验中,图甲是实验装置图.
(1)实验前应对实验装置反复调节,直到斜槽末端切线____________.每次让小球从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是为了每次平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乙是正确实验取得的数据,其中O为抛出点,则此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为________m/s()
(3)可能引起实验误差的原因是______.
A.斜槽不是绝对光滑的,有一定摩擦
B.确定Oy轴时,没有用重垂线
C.小球运动时与白纸相接触
D.根据曲线计算平抛运动的初速度时,在曲线上取作计算的点离原点O较近
四、解答题
16.如图所示,一倾角a=37°、长度为9m的固定斜面,其底端与长木板B上表面等高.原来B静止在粗糙水平地面上,左端与斜面接触但不粘连,斜面底端与木板B的上表面接触处圆滑.一可视为质点的小滑块A从斜面顶端处由静止开始下滑,最终A刚好未从木板B上滑下.已知A、B的质量相等,木板B的长度L=3m,A与斜面、B上表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1=0.5,B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2,重力加速度g取10m/s2.
(1)通过计算分析当A滑上B的上表面后,B是否仍保持静止;
(2)若B仍然静止,求出μ2的最小值;若B滑动,求出μ2的值.
17.一辆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以72 km/h的速度行驶,司机看见红色交通信号灯便踩下制动器,此后汽车开始减速,设汽车做匀减速运动的加速度为5 m/s2.
(1)开始制动后2 s时,汽车的速度为多大?
(2)前2 s内汽车行驶了多少距离?
(3)从开始制动到完全停止,汽车行驶了多少距离?
18.国庆假期期间,国家取消了7座及以下的小车的收费公路的过路费,给自驾带来了很大的实惠,但车辆的增多也给交通增加了很大的压力,因此国家规定了免费车辆在通过收费站时在专用车道上可以不停车拿卡或交卡而直接减速通过。假设收费站的前、后都是平直大道,过站时要求车辆低速通过一段距离的路段,该路段要求车速不超过,若小汽车未减速的车速均为,制动后小汽车的加速度的大小为,试问:
(1)假期间,驾驶员应在距收费站低速路段至少多远处开始制动?
(2)假设车通过收费站低速路段后驾驶员立即使车以的加速度加速至原来的速度,则从减速开始到最终恢复到原来速度的过程中,汽车运动的时间至少是多少?
(3)车辆因过站而耽误的时间至少为多少?
试卷第页,共页
试卷第页,共页
参考答案:
1.B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小船在沿河岸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在垂直于河岸方向上做变速运动,合加速度的方向与合速度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做曲线运动.故A错误;
B.小船船头始终垂直河岸渡河,渡河时间可由河宽与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求出,与水流的速度大小无关,故B正确;
C.小船船头始终垂直河岸渡河,由于水流的速度变化,越到中央,水流速度越大,由速度的合成与分解,可知实际速度也越大,因此实际速度是先变大后变小,故C错误;
D.小船到达离河岸处,水流速为
则船的速度
v=v0
故D正确。
故选BD。
2.ABD
【解析】
【详解】
A.若加速度的变化率为0,则加速度不变,物体作匀变速运动,A正确;
B.按运动学的定义,“加速度的变化率”是加速度与时间的比值,其单位应为m/s3,B正确;
C.如图所示的a-t图像,无法确定速度的方向,如果加速度与速度反向,物体运动做减速运动,C错误;
D.如图所示的a-t图像,如果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不共线,物体运动为曲线运动,D正确;
故选ABD。
3.BD
【解析】
【分析】
【详解】
A.根据平衡条件,剪短弹簧前上段弹簧的弹力为3mg,下段弹簧的弹力为mg.剪短弹簧瞬间,绳的弹力立即消失,而弹簧的弹力瞬间不变,对b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解得
方向向下,A错误;
B、对c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解得
方向向上,B正确;
C.剪断轻绳后,ab下落过程中,二者在开始一段时间内的加速度不相等,所以两者不会保持相对静止,C错误;
D.剪断轻绳后,只要弹簧不是原长,二者的加速度就不相等,所以加速度相等的瞬间,两者之间的轻弹簧一定处于原长状态,D正确;
故选BD。
【名师点睛】
首先根据平衡条件,将剪短弹簧前各段弹簧的弹力求出来.剪短弹簧瞬间,绳的弹力立即消失,而弹簧的弹力瞬间不变,分别将各物体的合力表示出来,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将各物体的加速度求出.由于a、b二者在开始一段时间内的加速度不相等,所以两者不会保持相对静止.只要弹簧不是原长,二者的加速度就不相等.
4.A
【解析】
【详解】
A.电梯加速下降时,加速度向下,失重,选项A正确;
B.电梯加速上升时,加速度向上,超重,选项B错误;
C.电梯匀速上升时,既不失重也不超重,选项C错误;
D.电梯减速下降时,加速度向上,超重,选项D错误。
故选A。
5.D
【解析】
【详解】
A.木箱的重力与斜面对木箱的支持力不是等大反向的关系,不是一对平衡力,选项A错误;
B.斜面对木箱支持力与木箱对斜面的压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选项B错误;
CD.木箱有向下运动的趋势,受到沿平行斜面向上的静摩擦力,选项C错误,D正确;
故选D。
6.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动摩擦因数μ没有单位,A错误;
B.根据
劲度系数k的单位是N/m,B错误;
C.相对介电常数,没有单位,C错误;
D.根据
可推导出L的单位还可以写作
D正确。
故选D。
7.D
【解析】
【详解】
设车被拉出时绳子对车的拉力大小为T,如图所示,根据力的合成与分解有
根据几何关系可得
解得
故选D。
8.A
【解析】
【详解】
BC.采用逆向思维,汽车刹车过程的逆过程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研究最后一秒的过程,根据
得刹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BC错误;
A.汽车刹车后共滑行的距离为,逆向思维
A正确;
D.该轿车刹车停止全程的平均速度大小
D错误。
故选A。
9.C
【解析】
【详解】
合力与分力等效的,不能同时作用在物体上,所以力F是实际受到的力,分力F1和F2与F效果相同.故C错误,符合题意;AB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C
【解析】
【详解】
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与物体的运动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反,选项AB错误;静止的物体有可能受到滑动摩擦力,例如物体在地面上滑动时,地面受到滑动摩擦力,选项C正确;运动的物体也可能受到静摩擦力,例如随水平传送带加速运动的物体,选项D错误;故选C.
11.C
【解析】
【详解】
分别对AB受力分析并分解如图:
因为两次A物体均静止,所以A物体受力平衡,T始终等于A物体受到的重力.故A错误.因为两次B物体均静止,所以B物体受力平衡,y方向有:N+Tsinθ=GB,当B物体稍向左移一点,θ变小,N=GB-Tsinθ就会变大.故B错误.因为两次B物体均静止,所以B物体受力平衡,x方向有:f=Tcosθ,当B物体稍向左移一点,θ变小,cosθ变大,T不变,所以f变大.故C正确.因为两次B物体均静止,所以B物体一直受力平衡,合外力一直为零.故D错误.故选C.
12.D
【解析】
【分析】
【详解】
AD.对P、Q整体分析可知,水平方向:施加拉力大小
一直增大;竖直方向:水平杆对P的弹力大小
而随增大而增大,可得一直增大,A错误,D正确。
BC.随着P缓缓向右运动,细线与竖直杆的夹角增大,设细线上拉力为。对Q,竖直方向平衡有
水平方向平衡有
联立可得
可知和随着都在增大,Q受到的滑动摩擦力随正压力增大,BC错误。
故选D。
13.C
【解析】
【详解】
A.做平抛运动的物体, 由竖直方向得
小球下落的时间由下落的高度决定,a 、b 两个小球从不同高度同时水平抛出,下落的时间不同,a、b 两球不能同时落地,A错误;
B.由于 a 、b 两个小球从不同高度同时水平抛出,下落到P点的时间不同,所以不能在P点相遇,B错误;
C.由于 a 、b 两个小球从不同高度同时水平抛出,球b下落高度小,由可知,球b先落地,C正确;
D.小球落地时的速率大小由水平方向的速度大小和竖直方向的速度大小共同来决定,因两球水平抛出时的初速度大小题中没有给出,所以落地时a球速率不一定大于b球速率,D错误。
故选C。
14. 不需要 不需要 C C
【解析】
【详解】
(1)[1]该实验开始前需要平衡摩擦力,在平衡摩擦力的时候不需要挂砂桶。
[2]每次改变小车的质量后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
(2)[3]随着钩码的数量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图乙的图线明显偏离直线,造成此误差的主要原因是所挂钩码的总质量太大,而我们把用钩码所受重力作为小车所受的拉力,所以消除此误差可采取的简便且有效的措施应该测量出小车所受的拉力,即在钩码与细绳之间放置一力传感器,得到力F的数值,在作出小车运动的加速度a和力传感器读数F的关系图象,故C正确,ABD错误。
(3)[4]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
解得
故C正确,ABD错误。
15. (1)水平 水平具有相同初速度 (2)2.4m/s (3)BCD
【解析】
【详解】
(1)为了保证小球水平飞出,则斜槽的末端切线水平.每次让小球从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是为了每次平抛的初速度相同;
(2)由于O为抛出点,所以根据平抛运动规律有: ,
将,,代入解得:.
(3)A、只要让它从同一高度、无初速开始运动,在相同的情形下,即使球与槽之间存在摩擦力,仍能保证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相同,因此,斜槽轨道不必要光滑,故与A无关;
B、确定Oy轴时,没有用重锤线,就不能调节斜槽末端切线水平,所以B会引起实验误差;
C、小球运动时与白纸相接触,小球受到摩擦力作用,小球不做平抛运动,故C会引起误差;
D、根据曲线计算平抛运动的初速度时,在曲线上取作计算的点离原点O较近,这样数据误差较大,故D会引起误差.
点睛:研究平抛物体运动的规律,在实验时就要保证物体做的是平抛运动,特别是初速度,由于需要多次的运动,还要保证每次的平抛初速度在水平方向且相同,所有对实验各个方面的要求都要做到.
16.(1)B与地面会发生相对滑动
(2)0.2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1)设A物块从斜面下滑过程中加速度大小为a0,到达底端时速度大小为v0,由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得:


由①②得:
假设A滑上B的上表面后,B仍保持静止,则A在B上减速滑动至停止.


A会从B上滑下,假设不成立.
故当A滑上B的上表面后,B与地面会发生相对滑动.
(2)设A滑上B后,再经时间t两者达到共同速度,
A、B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





解得:
考点:牛顿运动定律综合
【点睛】
【名师点睛】本题充分考查了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及应用和物体共同运动的特点的应用,是考查学生基本功的一个好题.
17.(1)10m/s(2)30m(3)40m
【解析】
【分析】
由题中“一辆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以72 km/h的速度行驶”可知,本题考查物体匀变速运动,根据时间位移公式可分析本题.
【详解】
(1)设计方向为正方向
t=2s
由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2)前2s内

(3)汽车停止时 由

18.(1) ;(2) ;(3)
【解析】
【详解】
解:(1)已知:,。
由速度位移公式可得
解得
(2) 由速度时间公式v=v0+at可得
解得
解得
匀速过程
汽车运动的时间至少是
(3) 由位移时间公式可得
试卷第页,共页
试卷第页,共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