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大理州宾川县高一(下)见面考物理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多选题
1.如图所示,、两球用细线悬挂于天花板上且静止不动,两球质量,两球间是一个轻质弹簧,如果突然剪断悬线,则在剪断悬线瞬间( )
A.球加速度为 B.球加速度为0
C.球加速度为 D.球加速度为g
2.在粗糙水平面上,物体在水平推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作用一段时间后,将水平推力逐渐减小到零.在水平推力逐渐减小到零的过程中(物体仍在运动)( )
A.物体速度逐渐减小
B.物体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C.物体加速度逐渐减小
D.物体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
3.如图,质量为m的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受到斜向上的拉力F的作用却没有动,则( )
A.物体对地面的压力为mg-Fsinθ
B.物体对地面的压力等于mg
C.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为0
D.物体所受摩擦力与拉力F的合力方向竖直向上
4.高铁已成为重要的“中国名片”。一辆由8节车厢编组的列车,从车头开始的第2、3、6和7共四节为动力车厢,其余为非动力车厢。列车在平直轨道上匀加速启动时,若每节动力车厢牵引力大小均为F,每节车厢质量均为m,所受阻力均为f,则( )
A.列车的加速度为
B.列车的加速度为
C.第2节车厢对第3节车厢的作用力为0
D.第2节车厢对第3节车厢的作用力为F-2f
二、单选题
5.物体从高处自由下落,若选地面为参考平面,则下落时间为落地时间的一半时,
物体所具有的动能和重力势能之比为: ( )
A.1:3 B.1:4 C.1:2 D.1:1
6.用表示物体计时时刻的初速度,用表示时刻的瞬时速度,用表示从计时时刻到时刻的速度变化量,则能正确表示某物体做加速运动的是( )
A. B.
C. D.
7.雨滴从高空云层下落后的运动情况,下列四幅图像可能正确的是( )
A. B.
C. D.
8.如图所示,底板光滑的小车放在水平地面上,其上放有两个完全相同的轻弹簧秤甲、乙,甲、乙系住一个质量为m=1kg的物块.当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两弹簧秤被拉长,示数均为10N.则当小车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弹簧秤甲的示数变为8N,则( )
A.弹簧秤乙的示数为12 N
B.弹簧秤乙的示数仍为10 N
C.小车的加速度为3 m/s2
D.小车的加速度为2 m/s2
9.一质点始终向着一个方向做直线运动,在前时间内平均速度为,后时间内平均速度为 2v,则物体在 t 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大小是( )
A. B. C.v D.
10.如图所示,自动卸货车打开后挡板卸货,在车厢从水平位置缓慢抬高到一定角度的过程中,车厢内的货物相对车厢没有滑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货物所受的支持力减小,摩擦力增大,而合力不变
B.货物对车厢的作用力逐渐增大
C.车厢对货物的作用力逐渐减小
D.支持力对货物不做功,而摩擦力对货物做正功
11.两根劲度系数分别为k1和k2的轻质弹簧a、b串联在一起,a弹簧的一端固定在墙上,如图所示,开始时弹簧均处于原长,现用水平力作用在b弹簧的P端缓慢向右拉动弹簧,当水平外力的大小为F时,b弹簧的伸长量为L,则此时
A.a弹簧产生的弹力为
B.a弹簧的伸长量为
C.P端向右移动的距离为
D.P端向右移动的距离为
12.如图所示,物块A放在木板B上,A、B的质量相同,A与B之间、B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也相同(最大静摩擦力大小等于滑动摩擦力大小)。若将水平力作用在A上,使A刚好要相对B滑动,此时水平力大小为F1;若将水平力作用在B上,使B刚好要相对A滑动,此时水平力大小为F2,则F1与F2的比为
A.1:1 B.1:2 C.1:3 D.1:4
三、实验题
13.小聪通过实验探究力的合成:
(1)实验所用的一个弹簧测力计如图甲所示,在用它测力前应对它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
(2)在测出、和对应的合力F后,他在纸上画出了、的图示,如图乙所示。请你帮助他在图中画出合力F的图示_____。(测得,图中a、b为记录F方向的两点)
(3)小明以、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得到、的合力。比较F、发现大小几乎相等,方向几乎相同,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_________。
14.某同学在做“使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实验中使用的是电火花计时器,电火花计时器使用的电源是____________(填“22V直流电源”“220V交流电源”或“6V以下交流电源”);若电源频率是60Hz,则它每隔___________s打一个点。
四、解答题
15.一些同学乘坐动力组列车外出旅游,当火车在一段平直轨道上匀加速行驶时,一同学提议说:“我们能否用身边的器材测出火车的加速度?”许多同学参与了测量工作,测量过程如下:他们一边看着窗外每隔100m 的路标,一边用手表记录着时间,他们观测到从第一根路标运动到第二根路标的时间间隔为5s,从第一根路标运动到第三根路标的时间间隔为9s,请你根据他们的测量情况,求:
(1)火车的加速度大小;
(2)他们到第三根路标时的速度大小.
16.如图所示,足够长的斜面倾角θ=37°,一物体以v0=24m/s的初速度从斜面上A点处沿斜面向上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8m/s2,g取10m/s2.求:
(1)物体沿斜面上滑的最大距离x;
(2)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3)物体从A点出发需经多少时间才能回到A处.
17.如图所示,竖直墙上A点用AB细线悬挂一个光滑小球,小球质量为m=2kg,C为球与竖直墙的接触点,BAC角度为θ=30°,重力加速度g=10N/kg求:
(1)在图中画出球的受力图;
(2)求AB绳和墙对球的作用力分别为多大?
(3)如果增大悬线AB的长度(球仍保持静止),AB绳和墙球的作用力大小将怎样变化?
试卷第页,共页
试卷第页,共页
参考答案:
1.AB
【解析】
【分析】
剪断悬线瞬间,绳子拉力突变为零,而弹簧是明显形变,弹力不会突变,可以通过剪断前的受力分析得出剪断悬线后弹簧的弹力。
【详解】
A、C.剪断悬线前,、两球均静止不动,对受力分析,可知弹簧弹力
剪断悬线瞬间,绳子拉力突变为零,对受力分析,有
解得
A正确C错误;
B、D.剪断悬线前后瞬间,B都受到向下的重力和向上的弹簧的弹力,依旧保持平衡状态,故B的加速度为0,B正确,D错误。
故选AB。
2.BD
【解析】
【详解】
物体在水平推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作匀加速直线运动,物体水平方向受到推力和滑动摩擦力.水平推力从开始减小到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的过程中,物体受到推力大于摩擦力,物体做加速度,合力减小,加速度减小;此后,推力继续减小,推力小于滑动摩擦力,合力与速度方向相反,物体做减速运动,合力反向增大,加速度反向增大.故物体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速度先增大后减小,BD正确.
3.AD
【解析】
【详解】
受力分析如图
ABC.竖直方向有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得,物体对地面的压力与支持力等大反向。A正确,BC错误;
D.由受力图可知,物体所受摩擦力与拉力F的合力方向竖直向上。D正确。
故选AD.
4.AC
【解析】
【详解】
AB.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4F 8f=8ma
解得列车的加速度大小为
A正确,B错误;
CD.对第一节车厢和第二节车厢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F+F2 2f=2ma
解得第3节车厢对第2节车厢的作用力
F2=0
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第2节车厢对第3节车厢的作用力是0,C正确,D错误。
故选AC。
5.A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物体自由落下,设运动总时间为t,落下一半时间的速度为 v1=g,
故落下一半时间的动能为:Ek===mg2t2;
落下一半时间的重力势能为:EP=mg[gt2﹣]=mg2t2;
则 Ek:EP=1:3
故选A
6.A
【解析】
【分析】
【详解】
A.根据图所知,速度的变化量的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同,并且末速度大于初速度,是加速度运动,A正确;
C.根据图所知,末速度比初速度小,应为减速带运动,C错误;
BD.根据图所知,速度的变化量的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应是减速度运动,BD错误。
故选A。
7.C
【解析】
【详解】
雨滴从高空由静止开始下落,下落过程中空气对雨滴的阻力随雨滴的速度增大而增大,当阻力等于重力时开始匀速运动,故物体做加速度越来越小的加速运动,图像的斜率表示物体的加速度,图像中的斜率表示速度,故C正确.
8.A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甲乙开始时匀处于拉长状态,形变量相同,当甲由10N变为8N,减少了2N,说明小车是向右方向加速且减少的2N就是物块由惯性向左运动挤压造成,则乙也增加2N,所以物体一共受到4N,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即可求解.
因弹簧的弹力与其形变量成正比,当弹簧秤甲的示数由10N变为8N时,其形变量减少,则弹簧秤乙的形变量必增大,且甲、乙两弹簧秤形变量变化的大小相等,所以,弹簧秤乙的示数应为12N.物体在水平方向所受到的合外力为.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物块的加速度大小为,小车与物块相对静止,加速度相等,所以小车的加速度为4m/s2,A正确.
9.C
【解析】
【详解】
物体在 t 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大小
故选C。
10.A
【解析】
【分析】
【详解】
A.设车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α,则有
,
随着角度增大,货物所受的支持力减小,摩擦力增大,而合力总是为零。A正确;
BC.车厢对货物的作用力与货物的重力等大反向,所以车厢对货物的作用力不变,根据牛顿第三定律,货物对车厢的作用力也不变。BC错误;
D.支持力方向斜向上与速度方向相同,所以货物受到的支持力做正功,摩擦力的方向与位移方向垂直,不做功。D错误。
故选A。
11.B
【解析】
【详解】
AB.两根轻弹簧串联,弹力大小相等,即为,根据胡克定律F=kx得x与k成反比,则得a弹簧的伸长量为:,故A错误,B正确;
CD.P端向右移动的距离等于两根弹簧伸长量之和,即,故CD错误.
故选B
12.D
【解析】
【详解】
由于A与B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小于B与地面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当水平力作用在A上,使A刚好要相对B滑动,此时B静止,A与B间的摩擦力刚好达到最大,此时水平力大小为
当水平力作用在B上,使B刚好要相对A滑动,此时A、B间的摩擦力刚好达到最大,A、B的加速度相等,有
此时水平力大小为
解得
故F1与F2的比为1:4
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点睛】
关键抓住临界状态,结合刚好发生相对滑动时,A、B的加速度相等,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进行求解。
13. 调零 在误差允许范围内,验证了力的合成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
【解析】
【详解】
解:(1)[1]实验所用的一只弹簧测力计如甲图所示,在使用它测力前要对它的操作是调零。
(2)[2]由力的三要素作出合力F的图示:
(3)[3]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验证了力的合成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
14. 220V交流电源
【解析】
【分析】
【详解】
[1]电火花计时器使用的电源是220V交流电源;
[2]若电源频率是60Hz,则它每隔
打一个点。
15.(1)火车的加速度大小为1.11m/s2;
(2)他们到第三根路标时的速度大小为27.2m/s.
【解析】
【详解】
(1)研究火车从经过第一根路标到经过第二根路标的过程,位移x1=100m,时间t1=5s,
则中间时刻的速度为
v1=
同理,研究火车从经过第二根路标到经过第三根路标的过程,位移x2=100m,时间t2=4s,
则中间时刻的速度为
v2=
则火车的加速度为
a=
代入解得:a=1.11m/s2
(2)由运动学公式得,火车经过第三根路标时的速度大小
v3=v2+a=27.2m/s
16.(1)36m;(2)0.25;(3)
【解析】
【详解】
(1)上滑过程
代入数据解得
(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代入数据得
(3)下滑过程由牛顿定律得
代入数据解得
由
代入数据解得
上滑时间
17.(1)球的受力图如图所示;
(2)AB绳和墙对球的作用力分别为和;
(3)如果增大悬线AB的长度(球仍保持静止),AB绳和墙球的作用力大小都减小.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共点力平衡条件的直接应用,物体处于共点力平衡时,合力等于0,处理的方法可以用合成法、正交分解法等,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
【解析】
【详解】
解:(1)对小球受力分析,受到重力G、绳子的拉力F2以及墙壁的支持力F1,如图所示:
(2)绳子与竖直方向夹角为30°,根据平衡条件得:
F2cos30°=mg
解得:,
墙对球的支持力,
(3)当增大悬线AB的长度(球仍保持静止),即θ变小,则sinθ变小,cosθ变大,由第(2)问公式可得F1和F2都变小.
答:(1)球的受力图如图所示;
(2)AB绳和墙对球的作用力分别为和;
(3)如果增大悬线AB的长度(球仍保持静止),AB绳和墙球的作用力大小都减小.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共点力平衡条件的直接应用,物体处于共点力平衡时,合力等于0,处理的方法可以用合成法、正交分解法等,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
试卷第页,共页
试卷第页,共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