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江津区高一(下)入学考试物理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多选题
1.小芳站在电梯中的体重计上,电梯静止时体重计示数如图(甲)所示,电梯运行经过5楼时体重计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此时( )
A.电梯可能在向上运动 B.电梯一定在向下运动
C.电梯的加速度方向一定向下 D.电梯的加速度方向可能向上
2.重为100N的木箱静止在水平地面上,至少要用35N的水平推力才能使它运动起来。运动起来以后,用30N的水平推力,就可以使木箱继续匀速运动(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木箱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30N
B.木箱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大小为35N
C.木箱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等于
D.木箱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等于
3.甲、乙两船在同一条河流中同时开始渡河,河宽为H,河水流速为v0,划船速度均为v,出发时两船相距为,甲、乙两船船头均与河岸成60°角,如图所示,已知乙船恰好能垂直到达对岸A点,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两船可能在未到达对岸前相遇
B.甲船也在A点靠岸
C.甲、乙两船到达对岸的时间不同
D.v=2v0
4.图甲所示,质量分别为和的两物体用轻弹簧连接置于光滑水平面,初始时两物体被锁定,弹簧处于压缩状态。时刻将B物体解除锁定,时刻解除A物体的锁定,此时B物体的速度为,AB两物体运动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其中和分别表示时间和时间内B物体的图像与坐标轴所围面积的大小,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B.
C.时刻,弹簧伸长量最大
D.时间内,弹簧对A物体的冲量大小为
二、单选题
5.某工地上的起重车模型图如图所示,塔吊臂上有一可以沿水平方向运动的小车A,小车下装有吊着物体B的吊钩,某次起重过程中小车A与物体B以相同的水平速度向右沿吊臂匀速运动,同时吊钩将物体B由静止匀加速向上吊起,静止站在运动场上的人所看到的物体的运动轨迹最接近( )
A. B. C. D.
6.吴老师在物理课堂上手托《汉语词典》,并将一张薄面纸夹在下层两个页面之间,学生抽面纸,面纸总被拉断。如图所示,吴老师让《汉语词典》做某种运动时,学生能完好无损地抽出面纸,则该运动可能是( )
A.水平向右加速运动 B.水平向左匀速运动
C.竖直向下加速运动 D.竖直向上加速运动
7.如图所示,水平放置的传送带以速度v = 3m/s向右运行,现将一小物体轻轻地放在传送带A端,物体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若A端与B端相距6m,则物体由A运动到B的时间为(g = 10m/s2)( )
A.2s B.2.5s C.3.5s D.4s
8.如图,将完全相同的两个物体甲、乙放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通过一根水平绳对其施力,甲是在绳的另一端施以 10N 的竖直向下的拉力,乙是在绳的另一端挂一个重 10N 的物体.则两物体的加速度相比( )
A.甲的大 B.乙的大 C.一样大 D.无法判断
9.汽车以的速度做匀速运动,刹车后的加速度大小为,那么刹车后内与刹车后内汽车通过的路程之比为( )
A. B. C. D.
10.如图所示,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木块A和B之间用轻弹簧相连,在拉力F作用下,以加速度g竖直向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某时刻突然撤去拉力F,此瞬时A和B的加速度为aA和aB,则( )
A.aA=aB=-g
B.aA=g,
C.aA=g,aB=-g
D.,
11.a、b、c、d四个质点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图示为a、b的位移时间图像,及c、d的速度时间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t1时间内,b、d始终同方向运动 B.0~t1时间内,b、c做单向直线运动
C.0~t2 时间内,a、b平均速度相同 D.0~t2时间内,c、d平均速度相同
12.关于行星运动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的建立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并且测得引力常量的数值
B.第谷接受了哥白尼日心说的观点,并根据开普勒对行星运动观察记录的数据,应用严密的数学运算和椭圆轨道假说,得出了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
C.牛顿通过比较月球公转的向心加速度和地球赤道上物体随地球自转的向心加速度,对万有引力定律进行了“月地检验”
D.卡文迪许在实验室里通过几个铅球之间万有引力的测量,得出了引力常量的数值
三、实验题
13.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
(1)下表是所得到的数据:
次数 质量m/㎏ 受力F/N 加速度a/(m/s )
1 0.5 0.25
2 0.50
3 1.00
4 1.0
5 1.5
若利用前三组数据探究加速度与受力的关系,则2、3组数据中物体的质量应该为_______kg;若利用后三组数据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的关系,则4、5组数据中物体所受的力应该为__________N.
(2)为了验证“加速度与物体质量成反比”的猜想,采用图象法处理数据.下图是四个小组描绘出的不同图象,你觉得能够准确验证上述猜想的图象有____________.
14.一位同学做“探究弹力大小与弹簧伸长量之间的关系”实验所测的几组数据如下表,请你根据表中数据做好分析.
弹力(F/N) 0.50 1.00 1.50 2.00
弹簧原来长度(L0/cm) 15.00 15.00 15.00 15.00
弹簧后来长度(L/cm) 16.00 17.10 17.90 19.00
弹簧伸长量(x/cm)
(1)算出每一次弹簧的伸长量,并将结果填在上表的空格内;
(2)在坐标图上作出F﹣x图线;
(3)写出图线的函数表达式(F用N作单位,x用m作单位): .
(4)该同学通过上述实验探究的结论应该是: .
四、解答题
15.如图,子弹从O点水平射出,初速度为v0,穿过两块竖直放置的薄挡板A和B,留下弹孔C和D,测量C和D的高度差为0.1m,两板间距4m,A板离O点的水平距离为14m,不计挡板和空气的阻力,求v0的大小.
16.一个人用与水平方向成的斜向下的推力F推一个质量为30kg的箱子匀速前进,如图(a)所示,箱子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g取,sin37°=0.6,cos37°=0.8。求:
(1)推力F的大小;
(2)若该箱子原来静止,不改变力F的大小,只把力的方向变为与水平方向成斜向上去拉这个箱子,如图(b)所示,箱子在拉力作用下运动1s后,撤去外力F,求箱子运动的总位移。
17.如图所示的装置叫做阿特伍德机,是阿特伍德创制的一种著名力学实验装置,用来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绳子两端的物体竖直运动的加速度大小总是小于自由落体的加速度g,同自由落体相比,下落相同的高度,所花费的时间要长,这使得实验者有较长的时间从容的观测、研究.已知物体A、B的质量相等均为M,轻绳与轻滑轮间的摩擦不计,轻绳不可伸长且足够长,求:
(1)若物体C的质量为,物体B从静止开始下落一段距离的过程中绳受到的拉力和B的加速度分别为多少?
(2)若物体C的质量为,物体B从静止开始下落一段距离的时间与自由落体下落同样的距离所用时间的比值.
(3)如果连接AB的轻绳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1.2Mg,那么对物体C的质量有何要求
试卷第页,共页
试卷第页,共页
参考答案:
1.AC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图可知体重计示数减小,体重计对小芳的支持力小于重力,小芳处于失重状态,可知人处于失重状态,失重时加速度向下,故可知电梯具有向下的加速度。则可能的运动情况是:向下加速运动或者向上减速运动。
故选AC。
2.ABD
【解析】
【详解】
A.因为用30N的水平推力,就可以使木箱继续匀速运动,根据二力平衡,木箱与地面间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30N,故A正确;
B.因为重为100N的木箱静止在水平地面上,至少要用35N的水平推力才能使它运动起来,根据滑动摩擦力近似等于最大静摩擦力,木箱与地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大小为35N,故B正确;
CD.根据摩擦力公式
动摩擦因数
故C错误,D正确。
故选ABD。
3.BD
【解析】
【分析】
【详解】
C.将两船的运动分解为垂直于河岸方向和沿河岸方向,在垂直于河岸方向上,两船的分速度相等,河宽一定,所以两船渡河的时间相等.故C错误;
D.乙船的合速度垂直于河岸,有,所以v=2v0.故D正确;
AB.两船渡河的时间
则甲船在沿河岸方向上的位移
知甲船恰好能到达河对岸的A点.故A错误,B正确;
故选:BD。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将船分解为垂直于河岸方向和沿河岸方向,知道分运动和合运动具有等时性,各分运动具有独立性。
4.ABD
【解析】
【详解】
A.题意可知,在后AB水平方向上只受弹簧的弹力,弹簧对AB的弹力大小始终相等,通过乙图可知,后的任意时刻,A的加速度大小都比乙大,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A正确。
B.在时,弹簧处于原长状态弹性势能为零,时间弹簧的弹性势能全部转化为B的动能,此时B的速度最大,为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即B此时的速度大小;,弹簧弹力作用使得A加速,B减速,弹性势能转化为AB的动能,在时刻加速的为零,弹力为零,弹性势能为零。时刻AB动能之和等于时刻B的动能,时刻B的速度不为零,表示时间内B物体的速度变化量小于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故,B正确;
C.时刻,弹簧的状态与0时刻弹簧的状态相同,应该是弹簧压缩量最大,C错误;
D.根据的图像信息可知,时刻,A的速度减为零,B的速度为,则弹簧对B的动量定理
弹簧对AB的作用力时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因此弹簧弹力对A的冲量大小等于弹簧弹力对B的冲量大小即为,D正确
故选ABD。
5.C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题意可知,物体B由静止匀加速向上吊起,同时物体B以相同的水平速度沿吊臂方向向右匀速运动,则合运动为匀加速曲线运动,做类平抛运动,轨迹偏向加速度的方向,即为y轴方向。
故选C。
6.C
【解析】
【详解】
面纸被拉断的原因是词典对面纸的摩擦力比较大,该摩擦力与词典对面纸的压力有关,而压力与面纸上面的部分词典的重力有关,当词典竖直向下加速运动时,词典失重,对面纸的压力可能减小,从而面纸可以完好无损地抽出来。其他运动形式都不可能。
故选C。
7.B
【解析】
【详解】
小物体在传送带上先做匀加速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解得
匀加速运动到速度与传送带相等所需时间为
匀加速运动的位移为
匀速运动的位移为
匀速运动的时间为
物块从A到B的总时间为
故选B。
8.A
【解析】
【详解】
对于甲图,物体的加速度.对于乙图,对整体分析,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得,,可知a>a′.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
解决本题的关键能够正确地受力分析,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进行求解.注意乙图中绳子的拉力不等于物体的重力.
9.C
【解析】
【详解】
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设速度减到零的时间为,则有
设刹车后内位移,由运动学公式可得
因汽车4s速度减为零,前6s的位移等于前4s的位移
所以
故选C。
10.B
【解析】
【分析】
【详解】
施加拉力时的加速度
a=g
隔离对A分析,设弹簧的弹力为T,则
T-
解得
T=2m1g
撤去拉力F的瞬间,由于弹簧的弹力不变,则A的加速度不变,仍然为g,即
aA=g
对B而言
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1.C
【解析】
【分析】
【详解】
AB.在0~t1内,根据位移时间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知质点b先沿负向运动,后沿正向运动,c做单向直线运动,d始终沿负方向运动,AB错误;
C.因为,0~t2 时间内,a、b两个质点的位移相同,时间相同,故平均速度相同,C正确;
D.根据速度时间图像围成的面积即是位移,所以0~t2时间内,c、d两个质点的位移不同,故平均速度不相同,D错误。
故选C。
12.D
【解析】
【详解】
A、D项: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之后,第一次通过实验比较准确地测出万有引力常量的科学家是卡文迪许,故A错误,D正确;
B项:开普勒对第谷的行星运动观察记录的数据做了多年的研究,最终得出了行星运行三大定律,故B错误;
C项:牛顿通过比较月球公转的周期,根据万有引力充当向心力,对万有引力定律进行了“月地检验”,故C错误.
13. 0.5 1.00 BC
【解析】
【详解】
(1)该实验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研究,即保持一个量不变,研究其他两个量之间的关系.若利用1、2、3三组数据探究加速度与受力的关系,即保持质量不变.则2、3组数据中物体的质量和1组质量相等,都为0.5kg;若利用3、4、5三组数据探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的关系,即保持力不变.则4、5组数据中物体所受的力和3组力相等,都为1.00N.(2)若加速度与物体质量成反比,在a-m图象中应该是双曲线,但是实验得出的各组数据是不是落在同一条双曲线上是不好判断的,但是的关系是正比例函数,若画出图象是过原点的倾斜的直线,则说明加速度与物体质量成反比,若画出图象是过原点的倾斜的直线,则也能说明加速度与物体质量成反比,故BC正确,AD错误,选BC.
14.(1)1.00,2.10,2.90,4.00
(2)F﹣x图线如图所示
(3)F=50x
(4)在弹性限度范围内,弹力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1)根据弹簧的原长和弹簧后来的长度求出弹簧的伸长量.
(2)通过描点作图,作出F﹣x图线.
(3)根据图线的斜率求出劲度系数,从而得出图线的函数表达式.
(4)根据图线的形状得出F﹣x的关系.
解:(1)弹簧的伸长量分别为:x1=16.00﹣15.00cm=1.00cm,x2=17.10﹣15.00cm=2.10cm,x3=17.90﹣15.00cm=2.90cm,x4=19.00﹣15.00cm=4.00cm.
(2)描点作图,如图所示.
(3)图线的斜率k=,可知图线的函数表达式F=50x.
(4)由图线可知,在弹性限度范围内,弹力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
故答案为(1)1.00,2.10,2.90,4.00
(2)F﹣x图线如图所示
(3)F=50x
(4)在弹性限度范围内,弹力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掌握描点作图的方法,尽量让大部分点落在图线上,或分居图线的两侧,偏离比较远的点可以大胆舍去.
15.80m/s
【解析】
【详解】
假设子弹穿过A板的时间为t1,穿过B板的时间为t2,
根据平抛运动的规律有:
子弹运动到C的时间为:
子弹运动到D的时间为:
穿过两板的高度差:△h=h2-h1
又因为:
联立以上各式解得:v0=80m/s
16.(1);(2),方向向右
【解析】
【详解】
(1)箱子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平衡条件可得
又
解得
(2)箱子所受拉力斜向右上方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竖直方向由平衡条件可得
又
求得
箱子在拉力作用下运动1s的位移大小为
末速度为
撤去外力F后箱子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又
解得
减速阶段中箱子位移大小为
所以箱子总位移大小为
方向向右。
17.(1),;(2);(3)m≤0.5Mg
【解析】
【分析】
【详解】
(1)设滑轮两侧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 ,绳的张力为T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对于A
研究BC
解得
(2)设B下落距离h用时为t1;自由下落距离h用时为t2.
根据运动学公式
代入数据联立解得
(2)设物体C的质量为m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研究A
研究BC
令T≤1.2Mg ,解得
m≤0.5Mg
【名师点睛】
难度中等.本题主要把匀变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规律、牛顿第二定律结合起来,再运用整体法与隔离法来灵活解决问题,即A与BC由绳子牵连,速度与加速度大小分别相等,完全可以视为一个整体来研究,当分析单个物体受力情况时则适用隔离法.
试卷第页,共页
试卷第页,共页